教师的职业情感包括哪些

教师的职业情感包括哪些,第1张

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为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责的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它不仅是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支配作用,即能使教师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 执著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 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身心的愉悦。

(二)教师职业情感的构成

教师职业情感从总体上由对教师职业认识、热爱学生和自身发展三部分构成。

1、神圣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没有那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获得这样多的赞誉。古往今来,人们曾把教师比喻成“圣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春蚕”“蜡烛”“托起太阳的人”等等。这些称谓表达了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也反映了对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人格的期待,并在实际中逐渐变成人们对教师职业实际的角色期望。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为人师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期望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楷模”。因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职业与生活合一的高度人格化的职业道德。这种人格化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的内在需要决定的。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每位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崇高职业使命与重大职业责任,具备高度的道德感和深刻的理智感,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倾注自己毕生的职业情感和操守。

2、热爱学生。

美国学者傅雷曼等认为,教师人格特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它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技术设备等都重要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无数教师取得教育实践成功,赢得学生爱戴的前提,它是教师最具光辉的人格趋向和职业情感的本质体现,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在陶养职业情感时,要将“热爱学生”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应当以一颗饱含热情的关爱之心,尊重、理解、包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导语:学校人本化管理在于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工作既紧张有序,又充满灵活性和人性化,“教师是太阳底下光辉的事业”,教育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像关注教学成绩一样,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实施教师人本化管理策略。

如何更好地管理教师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关键

 对教师进行管理必须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这是人本管理的实质所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学校的管理目标内化为教师认同的理想,把纪律内化为教师认同的思想,实现规章制度、教师思想和理想追求情感上的统一。

 学校制定的制度要做到“合情合理”,体现“刚性”制度的“人文”关怀。从而创造宽松有制、宽容有限、宽厚有度、动力充足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制约、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管理成为教师和领导的共同行为。

 二、人本管理必须尊重和相信教师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依靠教师来办学的理念,树立人人平等的意识。管理者或教师只有分工不同,担任的社会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管理者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对教师百般指使,要尊重教师人格、倾听教师心声,强调发扬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要依法保障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及时做好校务公开,让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其次,要注重沟通与交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者要以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给予解决。切实让教师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力量,积极工作,以校为家。

 第三,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沟通信息、调配资源和增强相互信任等功能,对学校目标管理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管理者要正派宽容,淡化等级观念,带着情感做好教师工作,与教师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还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使教师之间互相信任、支持,使教师乐于交往,坦诚相待,真诚合作。管理融入了情感,上升到精神层面,它就形成了一种学校文化,有了好的学校文化,做好工作就有了保障。

 三、人本管理要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

 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学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人的差异、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个性特征、能力倾向等方面各不相同。管理者必须承认、理解、尊重和利用好这一特点,把握每个人的优势需要,创造条件发掘其潜力。要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人岗匹配,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规划,使他们的能力在适合的'岗位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人本管理要寓激励于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人本管理强调寓激励于管理。教师主要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因而积极性的高低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尤为明显。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质奖励。工作积极性的激发,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制度、福利计划等,为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动力。

 二是精神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除了物质需求外,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重要,他们更注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针对性、合理性、教育性原则,掌握激励技巧,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寻求教师职业幸福感。任何呆板、重复性的工作都会导致工作热情的减退,对教师而言,其职业生涯是漫长的,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管理者要针对教师个人特定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为教师安排、调整乃至设计合适的工作,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才能,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五、人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人本管理要坚持原则,防止“无原则”现象

 人本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要以全体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制订规章制度,并且要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以导为主、以约为辅,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但是,这决不是一个教师一个制度,那样可能会导致每位教师都拿“以人为本”为借口,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一种特殊政策,从而形成“人人有原则,学校无原则”的现象。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中,我们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总体自标的指引下,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和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人本管理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育人的质量。教师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其思想、智力和体力等素质,既是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把师资素质的提高放在突出位置。

 3人本管理要体现教师的自主管理

 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强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师管理中要融入自主管理的思想,寓有形管理于无形之中,使管理逐步达到“没有管理”的理想状态。

 总之,人本管理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科学的制度管理下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5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