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敬【《如果·爱》:镜式文本与电影话语解读】

爱敬【《如果·爱》:镜式文本与电影话语解读】,第1张

  摘 要:华语影片《如果爱》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初次进军内地市场的试水之作,用“陌生化”手法巧妙地将最具形式感的歌舞元素嫁接在《如果爱》当中,把关乎人类普遍情感的爱情片放在镜式文本的套层结构中展开。影片建构在文本间的相互折射与照应,使得它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当代华语**的镜像迷宫。香港**与香港导演正在这座镜城中经历着“内心的流徙”,经历着逃离、迷惘、质疑和异化,无奈而无助地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乃至个人经历放逐为他者眼中的观照行为。

关键词:《如果爱》;镜式文本;身份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92-02

一、镜式文本与套层结构

《如果爱》延续了**《甜蜜蜜》中异乡人漂泊状态下寻找身份认同这一主题。影片采用套层结构的样式,把类似残酷现实版《甜蜜蜜》的爱情故事和华丽梦幻的歌舞表演交替呈现,由同一组演员表演两个爱情故事。

Monty作为全知叙事人,在开篇独白中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部**,“在我这儿储存了很多被别人剪掉的片段”。如果说这里所言“剪掉的片段”就是指代记忆,那么整部影片就像是一部汇集剪掉片段的蒙太奇之镜。在套层结构中,虚构中的虚构和虚构中的真实构成两面相向而立的镜,它们彼此折射、互为阐释,以互为文本的方式构成同一文本叙事。

从表层故事上看,孙纳、林见东、聂文和小雨、张扬、班主是影片中出现的两组六个人物。拒绝回忆的孙纳实际上映照的是戏中戏里失忆的小雨,对孙纳念念不忘并强迫她承认爱过自己的林见东对应着不断追问小雨身份的旧情人张扬,帮助孙纳完成明星梦的聂文如同救下流落街头的小雨并赋予了她一个新身份的马戏班班主,由此可见,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并非世俗中的“三角恋”关系,而应该如聂文对监制阐释的那样“我觉得那三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太牵强,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林见东的助理也指着剧本向监制建议“最后一条有什么理由用过去式,因为过去式已经发生,是否该用现在进行式,我是说现在式是代表艺人”,片中最后一条指的就是班主和小雨上演的那场空中飞人戏,张扬作为观众在下面观看,最后以班主自杀作为结局,那么助理的这段话已经混淆了虚构中的真实和虚构中的虚构。

戏中戏之外孙纳与林见东之间存在的也仅仅是爱得不够的“爱情”,对于林见东为她设计的爱情关系,孙纳一次次地给以否定,实际上她渴望得到的是老外制片、冼平(林见东的副导演同学)、导演聂文给予的角色/身份,她对两人之间的爱情或者说对自己爱过林见东这件事给出的是这样的描述:“老东,记着,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孙纳对于林见东来说,永远是林见东“想象中的他者”,林见东清楚地知道令他最害怕的“就是她根本没爱过我”,可是却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两人曾经在冰河上拥抱的画面每天出现在林见东的梦里,而这个林见东自我意识中建构的梦让他每天生活在伤心与失去中,于是他更加急切地渴望从孙纳这里得到认同,并且执着地认为十年前爱他的老孙一直存在,只要带孙纳回趟北京,就可以找回“以前的老孙”。孙纳对他提出的这个荒谬看法直接而肯定地给出回答:“我就是以前的老孙”,“需要明白的我十年前就明白了,现在是你不明白。”当两人从北京回来之后,林见东本以为他找到了十年前的孙纳,便对她说“我们都不要进去了”,孙纳回答“还有一场戏要我们去演”,显然她始终把自己与林见东之间的“旧情人”关系放置在虚构的虚构中,这里“进去”就意味着她再次来到聂文身边,意味着她对林见东“爱人”身份的二度否定,“进去”即代表着双重意义上的离开。雪地里上演的最后一幕班主与小雨的戏中戏,更像一场班主接受命运安排随之结束自己生命的完成式,最后的道别已经超越了班主与小雨的层面:“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孙纳。”

二、**语言与叙事

**《如果爱》不仅用套层结构为影片展开叙事,而且加入**语言这一重要的叙事话语。

最初,林见东去地下室投靠孙纳,当他打开那扇铁门时,镜头从全景跳跃为带有纵深感的远景,镜头深处林见东渺小到几乎化成一个点,前方一片黑暗,看不见未来。相反,孙纳带着明星梦离开地下室时,那一扇打开的门更像是一扇希望之门,一扇打开外面世界之门,孙纳以逆光的造型出现在门框中,她的前方仿佛一片光明,而可怜的林见东只能在地下室透过铁网套住的玻璃窗,眼睁睁看着孙纳离开而无可奈何。林见东奔出废旧工厂的地下室试图寻找已经离开的孙纳,他朝着没有尽头的前方跑去,镜头呈现出反相移动,把一种巨大的距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林见东知道孙纳与冼平在一起后,镜头给出他落入冰河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音效是冰面破碎的声音,一音双关,意味深长。

在戏中戏里,张扬和失忆的小雨在马戏班重遇,张扬不停地追问小雨的身份,小雨“你是谁,你是谁,那样爱过我。在前世里还是梦里,似曾相识的你”也给出了回应,而接下来一个跳轴镜头更是对镜式文本做出了最准确的阐释:一组张扬与小雨的正反打镜头,先拍张扬,再反打拍摄小雨,小雨唱着“爱,在你眼中,是我不明白的感觉”,摄影机跳轴,接两组正反打镜头,先拍摄小雨,反打张扬,再拍摄小雨,小雨唱道“为何你要问我,问我是谁”,拍摄张扬,小雨出画,镜头成张扬的单人镜头,张扬与小雨的对话在跳轴之后就成了真正意义上林见东与孙纳的对话。这里孙纳/小雨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陷入“我是谁”这样一种自我的困惑中,但张扬/林见东已经指认出“错的也许是回忆,你不是你”。

游泳池作为现实与回忆之间重要的转场空间,更像是林见东进入记忆之门的一个通道。孙纳第一次跃入游泳池,先是一个俯拍游泳池的镜头,水面如镜占满整个画面,孙纳跃进泳池后,空间转移到北京地下室。

在此之前,导演也给出了孙纳必将会在林见东的记忆中落网的暗示。戏中戏里,小雨和张扬同坐在秋千上,张扬对身边的小雨说:“老孙,你快乐吗?可不可以教一下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活得这么快乐。记不记得,我以前常常从后面这样抱着你。”小雨沉默,久久不做声,直到张扬撒手,她(是小雨还是孙纳?)落入了一张保护网后才犹如梦醒,这张网更像是林见东为其铺设的记忆之网。聂文随后宣布加入“戏中戏”,镜头接上网中孙纳的特写,仰拍坐在秋千上的林见东此时就像一个局外人,观看着班主和小雨/聂文和孙纳之间的故事。更为有趣的是一个镜头中的镜头:虚构的真实里孙纳和林见东在看片室内拥抱的画面与戏中戏里小雨和张扬拥抱的画面相重叠,作为被Monty这个全知叙事人观看的对象,就在这时闯进另一个观看者,聂文从左侧入画,底光把聂文包围,Monty随之从左侧退出画内,只留聂文一人作为观看者,接着镜头慢慢拉开,呈现出聂文的仰拍镜头,整个画面被恐怖感填满,和《法国中尉的女人》一样,此处也把动作剪辑点当做一个有趣的转场,链接了虚构中的真实和虚构中的虚构,这样的安排也印证了聂文加入《毋忘我》已经不是单纯为了填补剧中缺少的角色,而是用聂文身份中的情感架构在班主身份的行为之中,完成虚构的真实里未上演的戏码。

三口之家的婚姻危机,适用于任何年代、任何国家。家庭**《克莱默夫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裂痕,探讨了家庭矛盾下的克莱默夫妇的挣扎与价值观的冲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很温情也很有寓意,剧情在现代看来有些缓慢和平淡,但对于生活和婚姻的启示是很深刻的。

影片中父子的温情并没有冲淡现实的冷峻,感情细腻而不过分煽情,把一个很通俗的故事拍得很克制。典型的美式鸡汤,味道肯定正宗!尤其是克莱默先生找工作那一段简直是日后多年霸占鸡汤首位的范本!不过,为争夺监护权的法庭戏还是挺好看以及最后克莱默太太的决定,确实让人动容,真爱一个人不是把他据为己有,而是要让他不受一丝委屈,虽然能这样做的人现今就如白暨豚一样。

尤其在现在快节奏讲求自我的社会里,婚姻更是难以维系和处理的关系。希望每个人观赏者从中有所借鉴吧,我想**里的丈夫和妻子,都从这段人生经历中受益良多。细腻之处感人至深!很喜欢这种感觉,虽然因为离婚争夺抚养权而闹到法庭,却依然能替对方着想,客观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很纯粹很真实!

影片以一种冷静的态度探讨了婚姻的倦怠期,在这期间不管是出轧还是追求当初的梦想都在想找回曾经的自信,但婚姻中最需要的却是相互沟通、理解、包容和支持,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那么不以家庭为重心的婚姻只是长期卖yin。

以纪实的笔触描绘社会热点,然后穿插着职场和法庭的剧情,揭露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各种冲突。事业和家庭,女性在职场上的角色,孩子的教养,处处都需要到位平衡。克莱默的不幸在于家里的女人不甘心做家庭主妇,她的野心毁了这个家也给克莱默的男权抽了记响亮的耳光,最后克莱默在婚姻事业的双重打击下重新反思对家庭的责任感,儿子的扮演很感人,泪点都会由他而起。

不失生活幽默,不失父子温情,一个贯穿家庭生活的情感故事。中年危机碰上婚姻危机,冲动感性碰上责任理智,当克莱默碰上克莱默。其实,真实的离婚和单亲生活,远比片子里呈现的温馨结局残酷丑陋痛苦的多。一部情节非常简单,很普通的生活片,被三位主演演译的异常温情异常感人,怪不得能揽获Oscar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

生活的点点滴滴,平平淡淡,起承转合融合进入一部**中时,他就会像你眼眶边的泪,让你模糊了双眼,温暖的心灵。题材虽说也是目前很现实普遍的家庭问题:女性独立、价值观偏差、单亲危机,但导演对于情感渲染节奏把握出奇的稳健入味,人物情绪转变真切饱满,毫不做作的真实感触使得本片无比催泪,且演员恳挚的演绎也使得亲子戏越发温情动人!最后的结尾没有落入大俗这点很值得肯定,无声胜有声!

片中开头的手忙脚乱气急败坏与片尾的井然有序暖暖温情对比强烈,感人的故事并不一定需要车祸、绝症,因为生活的故事也是如此平凡但不平淡。一部温情感人的亲情之作,配以美国现实的家庭危机,女性独立,影片中表演更是超一流,梅姨,达斯汀,还有小童星,几乎完美。

音乐很好听,片头的吉他弹奏为整部**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使一个本来很沉重的话题变得很感人。感觉这音乐就像是为达斯丁霍夫曼量身定做的,就像是他的风格。霍夫曼、梅姨和小比利的演技不但完美得无可挑剔,自然而温和的平衡感也契合了影片的温良特质。**不一定非得故弄玄虚,庸常平凡也别有一番味道。

或许家庭的分离有着众生相,但这绝对是比例最大的其中一种,枯燥、一成不变的家庭主妇生活对于女性来说绝对是一场的慢性自杀。男人总是会在习惯中把另一半的付出看成是一种义务,甚至是视而不见,忘记了婚姻生活始终需要一些小乐趣,需要一些不一样的花样,需要浪漫!

无论是婚前婚后都有必要看一下这部**,能提高婚姻质量。也不仅仅是关于婚姻,也关于各种情感,细腻饱满直击内心。他们还算有爱的,也都是善良的人。只是沟通交流来得太晚了,真正的相互理解是公堂之上,对方辩护律师的残忍逼迫追问之下。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向孩子问出“你到底跟谁”这样的话。

不得不说,达斯汀霍夫曼和梅尔斯特里普两个人的表演是教科书级别的,对婚姻对亲情对爱情对事业对人生都是新的解读。故事结构也效率的为演员制造了释放感情的机会。对于一个常见而又缺少戏剧性冲突的题材,导演很巧妙的利用演员的演技达到了强化冲突的目的,并且把社会矛盾与个人矛盾两条线索有主次的相互使用,而最后的半开放式结局几乎是**最好的选择,留给观众足够的回味余地。

十部暖心家庭**推荐

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讲述了孙悟空回来天庭后的故事,彰显出爱、勇气、理解和宽容的家庭情感。

2 《小妇人》:改编自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在19世纪的美国传达了一个充满家庭爱与温馨的故事。

3 《亲爱的》:讲述了一个卖拖鞋的老父亲和远赴北京打工的儿子之间的故事,温情感人。

4 《哈比人》:根据托尔金小说改编,讲述了小矮人比尔博·巴金斯和13个矮人们一起历险的故事。

5 《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一位北漂小伙子回到老家为了寻找自我而所发生的事情,诉说了家庭情感。

6 《小时代》:讲述了四个女孩在校园、家庭、友情中摸索成长的过程,是一部生活文艺片。

7 《复仇者联盟》:团队合作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温暖人心,是一部充满爱的超级英雄**。

8 《妈妈的心声》:讲述了年迈母亲和女儿之间充满关爱和困扰的故事,感人至深。

9 《魔兽》:讲述少年乔伊和联盟士兵洛瑞克之间充满冒险和团队合作的故事。

10 《西雅图夜未眠》:讲述了一名记者、一名继承人的不同人生经历,最后幸福的家庭在相遇中展现。

有个地方四季如春的

由海清和童瑶主演的电视剧《心居》热播,两个影后在剧中演绎上海姑嫂,把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关系搬上屏幕。要问《心居》中的家庭情感大戏有多真实,那就是通过海清和童瑶演绎的姑嫂关系,很真实的把现实生活中姑嫂关系的复杂情感体现出来,从相互的不了解、相互的排斥、相互的堤防,到慢慢的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相互着想。这个过程的变化不是一两句的劝慰,而是生活中的变故和经历让换来的,非常贴合现实生活中的模样。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姑嫂关系一点都不亚于婆媳关系,也是生活中一个复杂的情感关系。因为80和90年代的两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所以对姑嫂关系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是对于70年代往前的一些人,姑嫂关系是大部分已婚女性必然会遇到的。

姑嫂关系和婆媳关系一样,是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女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变成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身为姑姐的这一方,不管是结婚还是未婚,不得不说,中国女性天生对娘家的事都愿意“插手”,未必是故意给当嫂子或者弟媳出难题,但是往往会从内心会把嫂子或者弟媳当外人,莫名的担心娘家人会被嫂子或弟媳“欺负”,这种天然的感觉貌似是天生的。

而作为嫂子或许弟媳的这一方,也容易因为想表达自己才是家中的女主人,而对姑姐产生莫名的排斥。其实,这份感受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家要过自己的小日子,当然不喜欢有一个姑姐总是来家里指手画脚。

就如《心居》里的剧情一样,大姑姐顾清俞从内心就一直很防备着弟媳冯晓琴,认为冯晓琴对房产有私心,所以会刻意教导弟弟和父亲提防冯晓琴。而冯晓琴呢,既想大姑姐顾清俞在经济上能帮衬自己,但又嫌弃她干涉自己和丈夫的关系。顾清俞和冯晓琴的这种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姑嫂关系非常贴合,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9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