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到底是什么,是无私奉献,还是…

父母的爱到底是什么,是无私奉献,还是…,第1张

父母和这些近亲,他们爱我们,可是却不了解我们。更可怕的是,他们自以为很了解我们。

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也就是说表面很亲密,在一起生活,看起来经常见面,但是却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说的话都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沟通,有深度的,触及灵魂的那种思想沟通,和父母、亲戚,似乎很难达成。

首先,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起来容易产生矛盾,说不到一块去。因此年轻人很难向这些长辈打开心扉,真实的想法不会和他们倾诉。因为说了他们也不理解,很可能还会干预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总是一厢情愿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于感情上的事,也同样如此。而这种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不一致的。

也许你会说,父母也年轻过,对于孩子的感情观,怎么可能完全不了解呢?可事实上就是这么拧巴。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在感情上走过的一些弯路,踩过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进去。正因为自己年轻过那些错误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所以他很可能会按照自己当下年纪对感情的思路,觉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婚姻,更适合生活,去硬塞给自己的子女,还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热播剧《父母爱情》里,嫁给“泥腿子”江德福的安杰,尽管自己年轻时一直觉得不甘心,对于婚姻有很多委屈,可是在给自己的大女儿江亚菲找相亲对象的时候,却依然按照自己丈夫的标准选择。那个朴实有前途的孟天柱,自然被安杰相中,一心想要把他招揽为女婿。只可惜,江亚菲不喜欢孟天柱。她嫌弃孟天柱连普通话也讲不好,常把“我”说成“饿”,给他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外号为“饿主任”。

安杰没年轻过吗?他一个资本家的大**嫁给了农民出身的江德福,一开始有多少的别扭、委屈难道都忘了吗?可是在择婿的时候为什么不站在女儿的角度,用自己年轻时候的浪漫、理想化去帮女儿找相亲对象呢?还不是因为这场婚姻,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站在现在一个中年妇女的角度想,还是这样的男人靠谱,今后的生活更稳定,也更容易幸福。年轻时候的那点小浪漫算得了什么?

再有,年轻人都比较个性独立,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这些长辈知悉,尤其是不希望父母和长辈亲戚再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自己过分关注。尤其是对于情感这方面,很可能口是心非,向他们透露的并非是自己的真实现状和真实想法。

比如一直单身的子女,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一个人爱而不得,而其他人又总是无法达到心中这个理想的标准。于是虚位以待,一直为了心中所想而寻觅,或索性不愿意将就,干脆单身。可是却对父母讲,因为工作太忙,生活圈太窄,认识不到异性,所以单着。那么父母就领略错了方向,你没时间找,那么我就帮你找。这样一来,寻觅方向难免南辕北辙。

最后,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父母或长辈亲戚介绍给自己的相亲对象,天然就持有抵触情绪和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硬塞过来的这种相亲,纯属就是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重视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找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合适的人。带着这种情绪去相亲,自然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

在此,我想和年轻人说,对于父母和长辈亲戚,给自己安排相亲这件事,大可不必觉得压力山大,更不该也不适合因此与他们发生争执,你首先要肯定他们是爱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想摆脱这种“被安排”,也不想把自己的宝贵假期弄在这些无聊的相亲中,那么就应该和长辈们多沟通。即使他们不能理解,也把自己的对于情感方面的需要说一说。

告诉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念会随之发生变化,带着父母追忆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想法,是不是和现在会不一样。比如借着看电视剧的机会。说着剧中人物的事,其实在暗藏着点名自己的心意。对于自己情感方面有哪些安排、想法,给父母和长辈亲戚简单地透透风,省得他们再瞎猜或者乱点鸳鸯谱。

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家长以及长辈亲戚们说一说,对于年轻人的婚事,关心一下就好了,大可不必大包大揽。对于年轻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事,过分关注反而会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一不小心适得其反。

幸福有很多种模样,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尤其是适合当下的自己。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需要,在情感上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学识渊博、对生活有追求的年轻人,在他少年时期可能会喜欢与自己有同样理想、同意追求、同样气质的知知识女性做伴侣,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梦想。可是到了他年老的时候,诗词歌赋、浪漫理想化的谈资、共同的生活目标等等,这些东西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一个知冷知热、能端汤递水,伺候自己饮食起居的劳动妇女,可能会比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追求独立、自我的女性更招人喜欢。

你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对于择偶观就会有这么天差地别的变化,我们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考虑。

那是肯定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无私且伟大。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到大他们都很宠我。每当自己过生日,总能给我整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1:一岁的时候摆周岁酒,父母给我送上一部小自行车

我作为家里的独生子,自然被父母看重。一岁的时候摆上一顿周岁酒,不仅请了亲朋好友来吃饭,还特意给我送上一部小自行车。寓意很深,希望我能早早学会走路骑车。

2:小学毕业刚刚读初一,父母给我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

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自己小学毕业刚刚读初一,一直吵着让父母给我买那本历史书籍。当时我以为他们没有这个打算,等到我生日的那一天,才知道第二天他们早早买好,为的就是生日那天给我惊喜。

3:步入社会成年的时候父母给我送了一部车

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自己懵懵懂懂,不经意间已是20出头的小伙子,那个时候为了考虑到以后出行方便。父母特地买了一辆七八万左右的代步车给我开,作为我的生日礼物。

4:结婚的那一天是我生日,父母提前买了一套西装给我

结婚的那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父母为了给我准备这个生日(新婚)礼物,特地从海澜之家购买了一套西装。总共花费一千多,那称得上是我最奢侈豪华的一件衣服,这份生日礼物让我喜出望外。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很多体现方式。其中最直观和普遍的体现方式是关注、陪伴和呵护。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最基本的体现方式之一。他们会和孩子互相交流,询问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情感状态。他们会关心孩子的需要和要求,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会全心全意地在他们身旁,随时准备为他们提供协助和讲解。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也是体现关爱的重要方式。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无论是走路、学习、进食或睡觉。父母的陪伴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此外,父母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如做手工、游乐场等,也能够导致更多的家庭互动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沟通。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也是体现关爱的重要方式。父母会给孩子提供温暖和舒适的家庭环境,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例如,父母会给孩子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照顾,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父母也会给予孩子需要的保护和安全感,保护他们不受任何伤害。

除了以上三种体现方式: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还包括教育和引导。他们会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成为有良知、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父母还会爱护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一个多层次和多方面的过程。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对他们的陪伴、呵护和教育都是最温馨、最珍贵的回报。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可我觉得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是自私的。怎么是自私的呢?

想想,父母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有多少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全把钱都花在自己孩子身上,试想有什么爱比这种爱更伟大。只要你幸福,我怎么付出,我都愿意。只要你活得好,我活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只要你成功,纵然牺牲自己,我也乐意。

试想,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有什么能与之相比的。子女可以说是父母的一切,父母为子女,做任何事情,他们都十分乐意,无怨无悔。这种爱不是无私的么?这种爱怎么能说是自私的呢?

转而想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有一个最普遍的观点就是养儿防老。我现在养你,是为了以后我老了,你来照顾我。如果你照顾我了,你就是孝顺,懂得报恩,如果你不愿意照顾我,那你就是不孝,自私,该骂,该受到众人的指责。我负责养你,你负责照顾我。如果你没有照顾我,那是你的不是。我养你,就是为了我老了,你来照顾我。如果按照这样的思想,这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不,这样的爱是最自私的。我对你好,那是因为我要你以后对我好。原来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牺牲,不过就是以后要对我好一点。这样带有目的性的,而且功利性非常强的爱,这样的爱配得上无私么?不,父母对子女的好,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这样的爱,其实就是自私的。

还有一种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子女的培养上,花了很大力气。子女在其父母的培养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子女的成功,背后都是父母的陪伴督促付出。这样的爱看似是无私的。但是有些这样的子女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幸福。原来,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虽然他们成功了,但是他们并不开心。父母只是把他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他们在他们父母的心目中,只不过是帮他们的父母实现父母所希望却完成不了的梦想而已。而他们自己的梦想,在他们父母的眼中一文不值。父母在他们身上花的心血,只不过是为了借子女帮助完成他们的梦想而已。子女,对他们来说,只是实现梦想的工具,载体。这样的父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真不敢认同。

还有一种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关爱,那可真是的无微不至,什么事都是帮子女包办,孩子做什么样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要听从父女的命令。父母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虽然他们对子女生活点点滴滴全包办了,但就是要求子女绝对听从自己的命令,听从自己的安排。在这些父母心中,他们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子女,连喝杯水都会把握好温度送到自己子女面前,但是他们的子女却一点自主权都没有。这样的爱真的是无私的爱吗?

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讲回报的,他们爱着子女们,希望能给子女最好的。然而,子女始终要长大,子女终究要独立。孩子是人类这一种群生命的延续,孩子并不是家长的所有物。父母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不能在子女身上寄托过多的东西,而应该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

父母与自己的儿女之间关系最为亲密,感情最深。对于自己的孩子,父母会倾尽全力付出自己的一切。而父母对于孩子的心意是否会接受,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来说包括父母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父母对于儿女的心意会感到欣慰,以及父母对孩子超出自身能力的心意表达会予以拒绝这三种情况。

1,父母从心底里希望自己对儿女的付出得到回报。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他们的心底里,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从这个角度说,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对自己表达心意的,他们会非常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所表达出的感谢个感恩之情的。

2,父母对于儿女的一片心意会感到欣慰。

父母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最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通情达理,懂得感恩。……因此,当儿女对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的时候,父母会感到非常欣慰,他们会非常开心地接受这一切,同时感到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这时候在父母心里是最为开心和快乐的。

3,对于儿女超出自身能力的心意表达,会予以拒绝。

虽然父母非常愿意接受孩子的心意,但是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具体来说,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女所表达出的心意超出了他们自身的能力,就会予以拒绝。……比如当儿女用给父母买礼物时花的钱超出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父母就会拒绝孩子的心意。……这样做并不是父母不喜欢孩子,而是怕孩子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从根本上说这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幸福,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父母也会比较自私自利,甚至不会疼爱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这种风会比较少,也不会太多,毕竟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也会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并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关爱都给孩子,因为有些家长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养成一定的自私,那么这种自私也会影响他的一生。

但是自私自利的父母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给予孩子无私的爱,甚至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的爱也是非常无私的。为但是有些人说父母的爱也不是无私的,人从生理上就是自私的吗?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当中会出现偏爱,有些老人可能不明事理,所以就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添油加醋来挑拨是非,从而在兄弟姐妹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所以在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当中,很难出现一碗水端平的现象,所以就会有一定的偏向。而且没有孩子会要求父母给自己无私的爱,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同等的关爱,因为当我们的爱意回归到自己身上,是那么就没有了一定的要求和条件,所以我和孩子之间就是要有爱,要有回应,要有温度。

不同的孩子不能得到相同的爱,所以说明父母的爱并非无私,但是同一个人得到的爱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父母的爱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条件,如果子女孝顺父母,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恩宠,那么在家中说话也会有所分量,但如果是混得很差又不孝顺的孩子,那么父母肯定会没有太多爱,而且我们不能抱怨,这其实也是一个自然的规律,父母养育我们,我们也需要回报父母,我们也不必期盼父母的爱是多么无私,只要不让我们变得自私就好,因为爱意是需要回应的,哪怕是父母的爱,也要有所回应。

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很多父母的爱,并非完全无私的,其中参杂了很多自己的私心。我身边有很多孩子的父母,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愿望。比如爸妈考不上大学,却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考名牌大学的愿望。那么父母为什么期盼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都没有完成的愿望呢?

首先,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延续,就有义务去完成自己没完成的心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比如愚公移山。愚公自己移山的时候有人问他,如果自己死了怎么办,愚公就回答说,自己死了还有自己的子孙后代。从这个故事中就不难看出,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所以现在家长总盼望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也是有原因的。

其次,父母觉得只有后代更优秀,自己的使命才算完成了。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变得更优秀,改变自己目前的阶层,去更高的一个阶层生活。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天然的责任感,无论孩子多大,虽然都希望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孩子找工作也要听家长的,找对象也要听家长的这种情况。爸妈觉得自己没当上歌星,就不管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往演艺事业上培养。类似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我个人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错的,但是要用正确的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会非常不快乐的。

细数数回家也有快两个礼拜了,听妈妈唠叨太多了,唯独今天中午吃饭时,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下一秒就想买票回深圳。

工作以后听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很惭愧,没有钱给你们,害你在深圳这么打拼,还买不起房。今天中午听到的是:“你不要在深圳了,考个长沙的省级别的财务岗位的公务员,福利好,随便都是发一套房子,稳定,外面别的公司随随便便就倒闭了,只有给***打工,才是铁饭碗”;又或者”深圳的有钱人都住在哪里,我去他们家做保姆吧,看看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给你们攒攒嫁妆“;抑或是“你找个家里条件好的,最起码能付得起首付的,再不济就和那谁谁谁一样,就找有钱的, 大10岁都没关系,有同学曾经很喜欢都没关系,就是要找有钱人”,再不然就是“某某某今年要涨工资了吧,有一万吗?你能比他多多少,今年可以涨多少。”

这其实很可怕,父母不知道不断地强调家里很穷,只有通过去找个好的另一半才有生活出路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而且在不断地道德绑架,“我们穷,是穷,但我像你道歉了,但你就是要接受并且去解决这个穷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话,对于子女是怎样的压力,对于身为老大的我,是怎样的压力。工作三年,不敢给自己喜欢的东西花钱,穿的用的没有很能拿出手的,大部分时间想的是,我今年努力工作明年能涨薪多少,我这里省一点,一年能省下多少,我需要给裸奔的父母配备多少保险(才能让自己未来压力减轻一些),我需要如何去提醒固执的爸爸少抽烟喝酒,他知不知道,以后我承担不了怎么办,以及,男朋友家里这样,父母能否接受,我未来能否承担地起;最要命的是,我明明白白地知道以前的生活环境给我的性格带来的这些坏的影响,但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谓的懂事,其实不过是,父母提前将外部条件“穷”让孩子去面对了,让孩子知道,在这个外部的红线下,你只能收起你所有的小需求。“我们穷,所以你不能做到”,这其实是很偷懒的做法,只是一味地压抑而非引导。我还记得,当父母以家里穷为理由,让妹妹不在家里养猫的时候,妹妹疑惑地来询问我,我们家里是不是很穷的时候,我哑口无言。我说,有我在呢,我也能支持,然后我妹妹哭着和我说:那我们可怎么办啊,你想读的研究生怎么办啊。

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来指点子女的生活,但其实他们可能并不了解,甚至只是道听途说;又或者, 他们总是用我们很抱歉,很对不起你们这种道德绑架的说辞将问题甩给子女,同时还加上了道德的枷锁。

所以,今天一天,一向脾气好的我说了:大不了我不嫁人,不生小孩,自己赚钱自己花,没有房贷压力;老妈,你的女儿其实赚不了多少钱,诸如此类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很心酸,我深深地知道,以前的生活,对于我的财富观,婚姻观,自我价值建设有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0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