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大脑与智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儿童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特别大。若在这一时期内,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
幼儿时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是教育的关键期。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
因此,幼儿教育应当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读写算知识技能的训练。
幼儿教育小学化并不正确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
“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
孩子们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死亡的定义和本质:让学生了解死亡是什么,它的本质和来临的过程。
死亡对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它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从而不必过度恐惧或避讳。
死亡的文化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看法,以及不同价值观对死亡的解读和反应。
如何面对死亡: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在生命面临终点时,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上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与亲友的关系。
通过死亡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但是不能刻意讨论正确价值观很重要
合理、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生死观念宣传,在学校里也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以死观生,向死而生,是为了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死亡观,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生命,不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轻易伤害别人的生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两件事一直都被长辈们视为忌讳话题,那就是性和死亡,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受到的教育,非常非常的少。所有人都不过是普通人罢了,都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贪嗔痴念,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只要是普通人,就逃不掉,所以没什么好忌讳的。死亡并不可怕,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有了终点界限,过程才会值得被享受和纪念,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楼阳光、每一滴雨露、遇见的每一个人、遇见过的每一处风景,才会变得珍贵。生命或长或短,终会有终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死亡到来之前,做一个普通人,活着的时候开心、用力,死了的时候坦然、放心。一生中的很多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人间之真情,心中之理想,最为珍贵。人是逃不掉生老病死的,唯有坦然接受,把他们装在心里继续前行,一个人被遗忘才是永恒的离开,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里,那些逝去的至亲好友们,我们需要把他们装在心里,然后按照自己的人生路继续前行。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此需要尊重、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尊重、珍惜和善待他人的生命,不轻易做伤害自己的事情,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研究,汉语词语,意思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率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幼儿的生命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幼儿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幼儿的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对幼儿生命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剖析,着重探讨了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 生命教育 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国内多地幼儿园接连发生幼儿意外伤亡事故,一幕幕悲剧一再为家长和幼儿园敲响了“生命教育”警钟。在此背景下,倡导幼儿生命教育,创设和谐生动的环境氛围,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生命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有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智慧式教育,它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求,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与智慧,体验生命的美好,能尊重和关爱生命,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有意义的人生打下终身基础。
在幼儿教育的范畴中,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首先,幼儿生命教育要把儿童看作生命发展的主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珍视他们发白天性自然的那种主动权。其次,幼儿生命教育要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学不要满足于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要精心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成长的本能需要,充分发挥儿童活动的自由和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幼儿生命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唤醒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多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生命多一些自主的色彩,使他们在教育中自由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全面、自主地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实施内容
1、帮助幼儿了解生命、发现生命,亲近大自然。大自然孕育生命,自然界即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导师。在科学活动中引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通过与周围环境、动植物、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当然要让幼儿充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还要使幼儿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如“种子发芽实验”、“蚕的一生”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2、引导幼儿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善待动植物。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幼儿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幼儿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生命既具有共通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引导幼儿欣赏自我的独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3、期望幼儿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幼儿不攀折花木,不蹂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贪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让幼儿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使人类有机会去接近自然、发现生命并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维持一个永续、平衡的自然生态。
三、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
1、收集幼儿教学活动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制定并逐层分解,建立高、中、低层次目标、活动目标、近期目标,形成由低到高,由概括到具体,逐级覆盖的实施方案。收集、创编优秀的资料与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历程教育的教材。对生命的热爱首先来自于对生命历程的认识,幼儿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因此,可以让幼儿观看相关的生命历程教育片、阅读相关的资料如《种子的发芽》等,或通过访问母亲谈生育的体验,展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事故材料,使幼儿真正了解生命的珍贵,树立起强烈的生命保护意识。
(2)安全教育和险情求生教育的教材。幼儿缺乏经历,碰到险情往往束手无策,求生能力差,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此,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遇到火警、洪灾煤气泄露、食物中毒等应对的措施,以防止不测事件对幼儿生命的伤害。可选用的`活动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怎样对待陌生人》《自救》《雷电的预防》《危险无处不在》等。
(3)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的教材。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不断平衡才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将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利用保护环境教材内容,让幼儿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保护小鸟》《生病的水娃娃》《环保标志知多少》《我做环保小卫士》等等。
2、实施开展各种预设主题活动。通过各种预设的主题活动贯穿实施生命教育,并注意挖掘一日活动中融生命教育于科学活动的因素,将主题活动不断的拓展、延伸、深入。
(1)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特色模拟活动。如:可以通过参观医院,让孩子们感知了病人的痛苦,对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其同情心、爱心,从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通过模拟社会生活,学习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增强自信心,让幼儿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为今后的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孩子自己参与的探究活动。当幼儿对自然界的生物产生兴趣时,可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教室内或园中开辟“自然角”进行种植、饲养。平时让幼儿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教师加以引导,让幼儿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一同分享,通过体验活动来感知动植物的生命,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
3、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
(1)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规章制度、教师安全职责、工作规范,每月坚持检查幼儿园园舍、水电、大型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器械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创设生物角,为幼儿提供探究的物质条件,使幼儿在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战胜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在活动室内定期开展图文并茂的生命知识宣传,它是培训提高孩子、教师、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形成,另外,社会大环境的文明程度高低,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弱也是孩子生命意识形成的因素。这就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家长在日常的科学活动中加强生命教育,家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双向沟通渠道畅通,从而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理应直面儿童的生命,关怀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生命,了解儿童的生命,把儿童的生命作为教育活动的根基。把人的生命问题引入到幼儿教育体系之中,把有关生命的内容内化在幼儿教育生活的本体之中。并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融化为幼儿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天我是“木乃伊”游戏时间,虎虎蹦蹦跳跳来到“博物馆”,毛毛给他分配了角色。游戏开始了,毛毛找来几把椅子拼在一起,让虎虎睡在上面,还不住地关照虎虎:“别起来哦!别动噢!”不一会儿就听到毛毛大叫:“博物馆开门了!博物馆开门了!”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孩子到“博物馆”来参观,看见虎虎躺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疑惑不解,问:“他怎么躺在这里啊博物馆里怎么会有人睡觉啊”毛毛一把拉过娃娃家的妈妈,一本正经地说:“等会儿会告诉你,现在你应该跟着我参观!我是导游!”
接着,毛毛拿着一根小棒指着桌子上放着的“展品”向娃娃家的妈妈介绍着:“这是古时候的衣服,这是古时候的筷子,这是古时候的剪刀……”虎虎躺在那里,一直在竖起耳朵听毛毛作介绍,偶尔还会半张着眼睛,转头看看那些“展品”。
最后,毛毛把娃娃家的妈妈带到了虎虎跟前,指着躺在椅子上的虎虎说:“各位游客,这是木乃伊!”原来毛毛给虎虎分配的角色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娃娃家的妈妈一听“木乃伊”大笑起来,她的笑声让躺着的虎虎有些不自在,她还伸手去摸虎虎的脸,虎虎忍不住睁开了眼睛。这下,毛毛急坏了,他大声叫着:“闭上眼睛,闭上眼睛!”虎虎只得闭上眼睛,毛毛则开始了他的介绍:“这是我们博物馆最大的宝贝。是我们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是几百年前的一个老爷爷……”刚说到这里,虎虎就急了,大声纠正:“我不是老爷爷,我是小朋友!”
“闭嘴,闭嘴!木乃伊怎么会说话”毛毛急忙阻止虎虎。虎虎不吱声了,他意识到自己把扮演木乃伊这事儿给忘了。这时娃娃家的妈妈突然双手捂着脑袋做出害怕状,边喊着“木乃伊活了!木乃伊活了”,边冲出了博物馆。一下子,博物馆门口围了很多人。“好了,好了,博物馆关门了,明天再来。”毛毛一边对围观的人说。一边回过头严肃地告诉虎虎:“明天扮木乃伊绝对不能讲话,要像块木头一样躺在那里。”
不知道虎虎是否听进去了毛毛制定的规则,只听他自顾自地唠叨着:“我是小朋友,我不是老爷爷!”毛毛万分无奈,冲着虎虎喊:“啊呀!你是扮演老爷爷的木乃伊!懂了没”此时,虎虎似乎突然开窍了,点头微笑着。
我惊叹于孩子的游戏创意,更惊讶于在游戏中虎虎愿意配合扮木乃伊!在游戏中,孩子快乐吗事后,我有意识地来到两个男孩身边询问他们的游戏感受。“毛毛,你怎么会想到木乃伊的”“因为博物馆里有木乃伊,我看见过!”“为什么是人来扮木乃伊呢”“方便呀!”三个字就把他的策划意图表述得清清楚楚。我再问虎虎:“你躺在那里难受吗”虎虎拼命摇头。“你躺在那里会睡着吗”我追问。“我躺在那里可没有睡着,我在听毛毛讲解,听听他讲得对不对。我还会看他们讲解到哪里了……”虎虎一五一十地讲述着他扮木乃伊时的所思所为。
总结:
我由衷地感慨游戏的魅力。在整整一场游戏中躺着不能随便动弹,这对于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都是备受煎熬的过程。但是,因为有扮木乃伊的角色意识,因为有“木乃伊不会动”的角色认知,虎虎做到了。他努力地克制自己、挑战自己,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为此,我们应多支持这样的自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
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
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
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
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
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
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
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
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
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三、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
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
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
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
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
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
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
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
幼儿中班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脆弱容易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
针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我分几个方面开展以下班级管理工作:1、幼儿从小班升到中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新的学期我们教师应该继续强化幼儿的生活常规。
比如站队做操、喝水、入厕要有秩序,玩具玩好、水杯用完要放到原来的位置等等。
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并做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的认知。
习惯是靠平时养成的,也许我们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但在要求上我们要保持一致,以免误导幼儿。
2、中班幼儿游戏活动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不断的拓展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在游戏当中让幼儿自己找到伙伴,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培养自控能力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则办事。
3、中班幼儿想象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和创造空间。
鼓励幼儿画画,把所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在幼儿进行作画的时候,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区的活动是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一个很好的场地,作为我们教师时时刻刻要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描述,创设游戏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4、安全健康发面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上融入安全教育增加幼儿安全方面的意识。
让幼儿有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自我安全的意识。
确保每个幼儿高高兴兴上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5、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活动效率。
只有与家长经常沟通家长才能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也才能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才能让我们共同发现问题并能共同解决。
以上就是我对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我们老师应该注意的,一些浅显的建议。
班级管理上的问题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有我们教师真正的了解幼儿,把每一位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够作好和开展好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
关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道德,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南》对培养幼儿“关爱”品德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孩子的学习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应该充分挖掘主题中的隐性教育内容,培养幼儿关爱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幼儿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应该将他们割裂开来,而是有机的将其整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本学期我班就以“爱,从这里开始”,为主线,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将不同的主题活动中的情感教育都串联起来,并还在继续延续,通过为幼儿创设视觉环境、心理环境,打造爱的环境氛围,为幼儿搭建平台,丰富他们爱的情感。让幼儿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感恩——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热爱生命,让爱的情感在幼儿心中升华。
一、爱同伴、爱幼儿园、关心周围的变化 今年暑期我园大修,幼儿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学的第一天,家长、孩子都对新校舍赞叹不已,我们抓住契机,生成了二级主题“幼儿园的新变化”,老师引导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寻找观察幼儿园里的细小变化,并结合我园的教育早期阅读特色,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幼儿园新变化用绘画及图夹文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布置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我爱幼儿园”的真挚情感。
作为大班的哥哥姐姐,开学的第一天,园级主题“关爱他人,成长快乐”活动也拉开了序幕。由大班哥哥姐姐戴上红帽子组成的“红帽子礼仪队”开始行动了。从礼仪接待到大班哥哥姐姐带小班弟弟妹妹,“红帽子”随时出现在孩子们周围,帮助有需要的孩子。通过担当“小向导”、“小主人”的角色,体验自我意识;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二、爱家人、爱老师,关爱弱势群体 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爱是教育的基础,而老师的爱是培养滋润幼儿美好心灵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源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阳光。教师节不光是属于老师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的好机会。为了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组织幼儿讨论思考: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从而使幼儿萌发出对老师的爱的情感。我们还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周围的人为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启发幼儿以实际行动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谢意,激发孩子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节这天我园邀请了所有的退休老教师来园参加“我爱老师”的活动,新老教师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活动中,老教师们对后生晚辈和孩子们语重心长、互相共勉的寄语,表达了她们的殷殷期望。孩子们则用诗朗诵、歌表演等形式向这些“奶奶级”的老师们献上了深情的祝福。当全场响起歌曲《我爱米兰》的乐曲,孩子们向全体老师们献上鲜花和贺卡时,老师们都被深深感动,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孩子们也能从中体会到爱老师的情感。
“九九重阳节”到了,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热爱长辈的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我们把爷爷、奶奶请进幼儿园,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并亲手制作了小旗子插在重洋糕上送给爷爷奶奶,祝福爷爷奶奶幸福、安康、长寿。一位婆婆激动地说“这个节过得真开心,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
作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的一个热身赛,2006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即将在上海举行,在漕河泾社区迎接“俄罗斯”代表团的欢迎仪式上,大班的小朋友们来到漕河泾社区热情参与了欢迎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俄罗斯代表团运动员入住漕河泾社区的欢迎仪式并进行了文艺演出。借此契机,我班开展了“关爱自己、关心特奥”主题活动,并收集了特奥会的各种小资料布置环境,在园内形成环境导向。
通过教育活动,孩子们对特奥会的活动特别都愿意关怀弱势群体,与他们进行交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帮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同时更感到了心灵的净化。
三、爱家乡、爱祖国、衍生真实情感 适逢上海旅游节开幕,大二班的孩子们带来的花车照片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纷纷赞叹美丽的花车及灿烂的夜景。上海旅游节期间,大二班还特意组织孩子们浦江夜游,在游览途中孩子们纷纷赞叹上海夜景的流光溢彩,也加深了对上海的热爱之情。于是,在家长们的配合下,上海旅游节的建构游戏很快就搭建起来了。你瞧,有龙华宝塔、花车巡游、社区街道等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游戏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
利用“国庆节”这个节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个龙的国度里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祖国: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
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用歌、舞、游戏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把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欢快活动中,了解我国初浅的国情,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
节日期间,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天安门、万里长城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幼儿了解到家乡的美和祖国的伟大,从而感到生长在这样的国家的自豪,萌发了热爱祖国的初步情感。由于许多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因此,我们应该和每位家长联系,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家园一致,使节日的情感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国庆节到了,在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旅游。节后,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各地明信片和照片。于是一张中国地图就成为了这些照片最好的背景,让孩子们可以在中国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去过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
他们对祖国这一抽象概念的真实情感。
四、爱生命、爱成长、体验合作快乐 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中,我们以“动物过冬”、“冬天的树和花”、“冬娃娃”、等线索开展主题探索活动并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活动“冬眠的动物”,让孩子们用纸盒、棉花、稻草等为小熊、松鼠、青蛙等冬眠的动物建造各种各样的“温暖的家”,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活动“给大树穿冬衣”,让幼儿用稻草为小树穿上冬衣,抵御严寒,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生命的情感。从情感方面入手,以拟人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动植物,了解冬季动植物过冬方式,积累相关经验,深切感知到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新年的礼物”,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给父母、老师、长辈、好朋友做新年礼物,制作新年愿望树,在相互的祝福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在实际的行动中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情感……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的礼物来打扮新年树;一起制作贺卡,送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好朋友,一起剪贴窗花,孩子们在节日环境布置中体验着节日的快乐,感受着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也体验到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重要和快乐。
我们“爱”的情感教育主题活动还在延续,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其中都蕴含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遵循和提倡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富有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经验,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爱家乡、爱祖国。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幼儿情感教育内容包括:
1、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幼儿生活,使幼儿经常保持朝气蓬勃、积极愉快的情感;
2、逐步发展情感的社会性、稳定性、深刻性,在各项活动中,促进幼儿对教师的尊敬、对同伴的友爱感和对班集体的荣誉感等,提高幼儿控制、调节情感的能力,自觉克服胆小、自卑、恐惧、妒忌、骄傲等消极情感的影响。
3、经常让幼儿欣赏富有感染力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陶冶幼儿的高级情感;
4、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健康情感和鲜明的爱憎态度。
扩展资料:
情感价值的作用: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
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