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对端午节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的观点

写出对端午节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的观点,第1张

暮春已过,盛夏未至,六月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而六月最古风的日子莫过于每年的端午,《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古人有在端午浴兰的雅致,今人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但我们如今还记得的恐怕只有不尽东流的汨罗江水和万古悲风的屈原了。古人留下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到了我们手里,或许早已面目全非,但每逢佳节或纪念之日,几千年民族的情感还是依然涌上心头不曾变迁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说,亦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也只有每年的节假日里,我们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里把自己抽出来,让时光闲置下来,所以如今的节日除了纪念之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意义就在于它把我们对古人的情感和现世的生活连接了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2006年5月20日, 端午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入选理由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诗词名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

 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任手段,保护健康是端午节发生的根本原因,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支持

 中国夏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名重午节、重五节、五月节等。

 端午一词,源于古代的干支记日法。按照干支记日法,共计5个午日: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每个月包括两个午日,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不过,这个节日最早直称五月五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记录是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后来,干支记日法被数字记日法取代,节期就定在五月五日了。

 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夏历建寅,即把初昏时刻北斗星柄指向天空寅辰的月份定为岁首,即正月。正月为寅月,五月就是午月。五月午日,就是午月午日,故名重午。重五,是因为重复了两个五。后来端午节成为五月的节日,故名五月节。这跟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是同一道理。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为什么被冠以恶名呢按照百姓的生活经验,此时气温骤然升高,各种毒虫如蝎子、蜈蚣、蛇、蚊子等蠢蠢欲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现实危险上升到信仰层面,一些人相信此时瘟神会作恶。上升到哲学层面,阴阳哲学认为,五月正当夏至,白天最长,阳气最盛。阴阳二气争斗激烈,宇宙丧失平衡,邪气丛生,危害生命。

1、端午节吃粽子表达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万不能认为只是粽子文化,端午节的主题从来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

2、对于屈原,爱国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行动。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国家兴旺富强,则为之欢欣鼓舞;当国家出现外国仇视或侵略时,便情绪激昂,主动维护国家的名誉和主权;当国家破碎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1、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

2、“粽”字古又写作“糉”(zong),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3、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端午节表达的美好祝愿是什么如下:

1、五月的风吹不走,对你的思念,五月的雨,冲不走端午节的祝福;五日,我用真心做馅,包55个香甜可口的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安康!

2、端午节就要到了,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园,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3、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安康!

4、艾叶香满堂,桃枝插门旁,近看棕叶绿,远看麦儿黄,五月又端阳,天意托阳光。祝你端阳好,安康又吉样!心意送到了,真情粽飘香,祝你端午节安康!

5、端午节里,祝你尽享甜蜜的味道,体验人生的美妙!

6、送你一个粽子,平安的苇叶儿包着如意馅,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两口幸福,三口顺利,保全家健康,回味温馨,余香是祝福!端午节安康!

7、生命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着每一个成为我朋友的人!祝端午节安康!

红豆送相思,千里寄你祝福;糯米表平安,给你幸福,红枣身体健康,祝你身体健康。绿叶打个包裹,送你祝福挂,祝你端午节安康,时时快乐关心。

9、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粽子的香味从鼻尖传来。一片片芦苇充溢情感,小红豆送友情。红枣心欢雄黄滴吉祥。每年端午节,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

10、愿你生活中:十分热情,九分优雅,八分聪慧,七分敏锐,六分风趣,五分温柔,四个密友,三分豪放,二分含蓄,一分浪漫,祝端午节安康。

11、端午节,钟馗像一悬,吉祥连成连;艾叶葛蒲一挂,好事来到家;龙舟这么一赛,忆古欢快在心怀;吃一个粽子,念一下从前,民俗丰盛多彩,祝你快乐迎面来!端午节安康!

12、有一段友情还是很简单的;有一种信任,多年后依然怀念;有一句问候,清晰淡淡却真挚!有一种友谊,你不用担心,但你得到了信息。祝你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气候转热、虫蚁活跃的时候,所以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虫。端午也具有着以下的美好寓意以及象征。祈福平安、驱邪消灾、自然崇拜等等。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寓意,比如在端午节期间,们要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打午时水、洗草药、防风筝、缠五彩绳、佩香囊等等习俗。

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端午节祈福平安、驱邪消灾、自然崇拜等等寓意和象征。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

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两个标志性习俗是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源都与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尸体打捞起来,但是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大习俗。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端午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以下几个方面:

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忧国忧民,力主改革,但遭遇政治排斥,最终在楚国灭亡的前夕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赛龙舟、投粽子等活动。

驱邪避凶: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一个容易招来疾病和邪祟的日子。因此,端午节时民间有许多驱邪避凶的习俗,如佩戴香包、五彩线、挂菖蒲、艾叶等。

祈求平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祈求家庭和亲人的健康、平安。比如,吃粽子寓意着家庭团圆和平安,赛龙舟则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团聚与欢乐:端午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一起包粽子、赛龙舟、观赏龙舟比赛等,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

传承文化:端午节拥有丰富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自然与季节:端午节正值春末夏初,大地万物生机盎然。人们在端午节期间的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如赛龙舟体现了人们对水的敬畏与感激,而吃粽子则是对五谷丰收的期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1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