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心理(感情)的感受有哪些?

人类的心理(感情)的感受有哪些?,第1张

  以下知识对回答你的问题也许有帮助

  心理辞典20条

  1、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2、什么是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3、什么是认识过程?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总要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技即为认识过程。

  4、什么是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并非默然视之,无动于衷,而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高兴、愉快、满意、或气愤、厌恶、不满等情绪、情感心理现象,这就是情感过程。

  5、什么是意志过程?

  人们对外界事物不仅要去认识、产生各种情感,而且回根据实践的要求,拟订计划,制定方案,并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来改造,进行创新活动。人们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6、知情意之间有何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过程是引起人 情感和确定自己目标的基础,深厚的情感起着动力的作用。激励着人的意志行动和认识活动。而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以及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同样,人的需要与动机的产生与发展有依赖于人的各种心理过程。

  7、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和人的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紧密相联。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8、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人的生理的与 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如对食物、水、空气、温度、运动、休息等的需要属于生理需要;而对劳动、交往、艺术、文化知识的需要则属于社会性需要。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等。人的情绪与情感不外乎是对上述生理的与社会的,或精神与物质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上述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9、什么是气质?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不完全一样。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常常指一个人的风格、风度,或某职业所具有的非凡特点,而心理学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生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表现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方面的心理特点。

  10、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

  11、人们常说的四种气质类型是什么,其主要表现特征有哪些

  人们常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心理特征主要有: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强烈、外露,但持续时间不常。

  多血质:活泼热情,充满朝气、行动敏捷、灵活机智,善于交际,适应性强。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注意稳定且难以转移,沉着坚定,善于自制。

  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对事物反应敏捷,善于观察别人易疏忽的细节,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

  12、气质能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做什么、如何做,是由动机、愿望、信念决定的。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不能单凭气质类型来评价人的行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也可能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

  13、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深邃的思考力等等,能力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时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4、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经常如何对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的基本特点。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他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气质和能力虽然都是人的个性特征,但和一个人的动作快慢、能力的高低,并不体现一个人的个性本质。而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如何对待客观事物,和怎样对待客观事物,就从本质方面表现了个性。它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如忠诚、坚定、勤劳和勇敢等性格,对社会就有积极作用;而虚伪、奸诈、懒惰和自私等性格,对社会就有消极影响。之所以说,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还因为个性的其他方面,如气质、能力如何表现,以及表现的程度,都以性格为转移。

  15、性格与气质有何关系?

  性格与气质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但由于性格和气质有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有人把活泼、好动、性子太急、太慢的气质特点说成性格。而把“老实稳重”、“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说成是气质。实际上,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的非常紧密。性格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在性格结构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就有明显的区别;而气质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更多带有先天性,因而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气质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特点。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善气质。

  16、性格和能力有何关系?

  性格和能力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首先,性格特征对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认真、勤奋、热忱、谦虚、坚定、自信、责任感和事业心等优良性格品质,都能 促使能力更好地形成与发展。同时,优良的性格特征也往往能够补偿某种能力的不足。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入林”等说的就是勤奋这种性格特征队能力缺陷的补偿作用。不良的性格特征,如马虎、懒惰、对视野的淡漠、敷衍了事和狂妄自大等都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是能力衰退。其次,性格与能力往往是在同一活动中形成的,人的每一活动都又各种心理活动参加,与此同时也就发生着体力、智力和性格上的一系列变化。

  17、人的性格结构与特征有哪些方面?

  性格是有许多成分或特征组成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把性格的结构分成四个方面,即: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18、什么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劳动、对工作以及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态度即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如有无同情心、勤奋或懒惰、严于律己或放任自己等。

  19、什么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人的意志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与人的意志相应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自觉性。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与自觉确定的目的。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则,为冲动性、盲目性、举止轻率和独断专横等。

  (2)果断性。指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判明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则为武断或优柔寡断等。

  (3)坚毅性。坚持预定的目的。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与障碍,不怕挫折与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常常表现为行动的摇摆,经不住挫折和困难,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因而在事业上一事无成。

  (4)自制力。这是表现在支配和控制自己行动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冷静,沉着等,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任性、却、懦弱和易冲动等。

  20、什么是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为:

  (1)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程度,如有的人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富于激情。而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情绪安宁、冷漠。

  (2)情绪稳定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情绪受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起伏和波动的程度。如有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情绪比较平稳,对情绪易控制;而有的人容易激动,情绪的控制力弱,情绪起伏很大。

  (3)情绪持久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情绪活动时间和对身体、工作和生活影响的久暂性;如同样遇到悲伤事件,有的人持续的时间短,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较短。

  (4)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指不同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稳定表现的程度,如有的人经常欢乐愉快,有的人经常抑郁低沉,有的人经常心情安静,有的人却常不安和激动。不同的主导心境鲜明地反映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愈发频繁,学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下面和大家分享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1

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2

情绪分哪几种

情绪可分为7种类型:喜、怒、哀、乐、恐、惊、思;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条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扩展资料: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

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3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的个体差异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和为什么会引起,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比如憎恶的情感,如果它指向危害国家利益,破坏国家财产的人和事,那这种情感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指向批评过自己缺点的人,或在能力和人品上都超过自己的人,那这种情感就是低下的情感。评价同样一种情感,要分析其倾向性。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程度。能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现象引起的情感则缺乏深刻性。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舞台上的时装表演时所产生的情感,即美感,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而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只是图新鲜、凑热闹来看演出,这时他表现出的情感即是快感,就是一种肤浅的情感。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并相濡以沫的情感是深刻的情感;而萍水相逢或酒肉朋友之间的情感,则是肤浅的情感。同一种情感能深入地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在情感的世界里会产生哪些心理感受

在情感的世界里面,不同的朋友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有的人会感觉到很幸福,还有的人会感觉到很愉悦,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比较令人愉快的感觉。比如有的人在情感婚恋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感觉,比方说感觉很失望很失落,又或者感觉到彷徨迷惑等等。那今天就来为大家聊聊看看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情感婚恋能够给人带来的感受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比如有些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会特别的迷恋,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好像一秒钟看不到对方,心里面就好像猫抓一样没有着落。这个就是非常典型的已经爱上一个人的表现,或者说对某一个人倾注了很深厚的感情的一种表现。当然还有的人可能在情感恋情里面会表现的比较疑惑。比如说在面对某一个异性的时候,刚开始的确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恋,可是热恋过去之后激情不在了之后就开始在怀疑,就开始在思考,是在想自己的这个感情是不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或者是在思考对方是不是真的在爱着自己。很多人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怀疑的状态,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怀疑建议,如果是两个人真的热恋或者两个人真的是相处比较愉快的话,那就要有更多坦诚布公的机会,这是消除怀疑或者疑虑的最好方式。还有一些人在感情恋爱里面可能会表现为依赖。尤其是一些女生会表现的比较明显,每天都黏着对方,每天都在想对方,然后每天都想要和对方待在一起,这种依恋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信任。

情感婚恋的世界里面可能有的一些心理感受,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其实这些心理感受是很正常的,好多人在恋爱或者是在婚恋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为了能够让婚宴更幸福,或者为了能够让自己不受伤,建议大家要懂得去经营自己的感情。比如说可以在过节的时候送一些礼物也可以多说一些好听的或者是甜蜜的话。当然更多的是应该学会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处理情感方面的问题,一旦两个人感情升华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能要打算结婚,那么就应该肩负起责任。

一般来说,心境是作者所表露的心理状态,或者追求的思想,情感的内心情感。从具体作者或者作品来看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作品的内容里,以书写山水风物知名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谢灵运和陶渊明。谢灵运总是在大量的景物描写之后,讲一个道理,那是他力求“理性”,不肯轻易透露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创作心态,使得他的作品读来有种冷静的、循规蹈矩的“心境”。陶渊明就不同。陶渊明的作品充满感情,对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关怀之情。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与复杂的关系。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含有审美心理的各 种要素,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 1、指向性: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2、集中性: 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事物之上。 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撇开其 他事物,集中精力清晰地反映某特定事物。 (eg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距离说” ,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 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 ,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太近距离:英国老太婆看《哈姆雷特》的大声警告 太远距离:欣赏绘画或雕刻时“估算它值多少钱”未能进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有,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 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 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 (eg川剧《秋江》描绘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 公的船顺江而下,无场景竟然导致头晕))二、感知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 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性, 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的感官,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 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 85%以上来自视听感官。鉴赏主体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 首先就应当逐步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通过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品,反复感 知、体验和品味,才能真正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1、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 (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 2、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 (如想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联想分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 (e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创立了现代联 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的丰富 深刻, 从而使艺术欣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 而是能更 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 (eg音乐、山水画、古诗(比、 兴手法)**(蒙太奇)) 蒙太奇:通过影响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和启迪观众的思考,使**具有 了神奇的艺术魅力。分类如下: 平等蒙太奇,心理根据是相似联想。 对比蒙太奇,对比联想,不同形象的对立或反衬来强化新片的心理冲击力。 联想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联想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受到鉴赏主体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情感情绪 等主观条件的影响。 四、想象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运用 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着积极、主动的再创造。 想象, 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不同。 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 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 方面。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原 因如下: 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 造性。但是,鉴赏者的想象必须以艺术家的想象为前提,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 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 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心理学将想象分为: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音响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eg李白诗;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运用化静为动的想象力;齐白石的虾,徐悲 鸿的马;戏剧艺术、舞台艺术、传统戏曲,虚拟想象,所表现挥鞭疾走,操桨划动。) 影视艺术:苏联导演罗姆《十三人》穿越大沙漠去找援军。 音乐艺术,虽有特有形象性,但又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世界名曲,给听众提供了 乐曲的基本内容和想象的基本方向,给听众提示和指引。 文学艺术,王国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情感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 特点。 心理学家把人所特有的复杂的社会性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划分为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三种。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 种复杂的心理反映,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极其多样的自然 和文化的需要。 中外许多美学家都认为,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 心理因素为一体。它们并不是机械地相加或简单地规程,而是通过情感作为中介,形成 了有机统一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中的情感活动,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与联想和想象 密不可分,并通过理解因素在感性里表现理发,在理性中积淀感性。 1、 艺术鉴赏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来作为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 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 “触景生情” ,在艺术鉴赏也有这种情形。 (eg(南齐)刘勰《文心雕龙》 “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事实上,任何一个读者、观众或听众在艺 术鉴赏中,对于艺术形象的感知和接受都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同时,在特定情 感影响下进行的艺术感知,又会作用于情感,引起更深的情感活动。 2、 其次,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 想象总是以情感为中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3、 此外,艺术鉴赏心理中,情感与理解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 情感与人对事物的认识、硬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对于美感、道德感这一 类的高级情感来说,必然将“评价、判断、观点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括在情 感之中”因此,这些情感渗透着理智的因素。 《苔丝》 当鉴赏主体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寓意, 才会对作品所传达的感情有更深的 体会,从而在艺术鉴赏中达到情感高峰体验的程度。 显然, 情感在审美和艺术心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因素相 互影响和渗透,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 象等心理活动中,共同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 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包 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直接理解:没有中介思维参与,而是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借用前人经验和个体以往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中 介思维而实现的理解。 审美与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常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表现为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 传的体验。因此,艺术鉴赏中的理解多以直接理解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间接理 解的参与。在艺术鉴赏中,必然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的结合,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 的结合。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有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人们必 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来理解作品的内容。 《红楼梦》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京剧的程式和技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 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在中国美学中,艺术作品常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 。西方美学中,艺术作品常常追求“寓意、意蕴、哲理”

人的情感具有许多区别于其它心理活动的特征,最重要特征的有如下两

个:

1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和它在性质

上恰好相反的情感,如满意与不满意,欢乐和悲伤,热爱与憎恨等,这就是

情感的两极性在两极之间,还有一系列不同程度,不同色彩的情感,如"喜"

的情感从愉快到狂喜,"怒"的情感从微愠到暴怒两极情感会互相转化的,

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等

2情感的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例如,在具

有快乐气氛的情境中,一个人就会产生快乐感;在具有悲哀的情境中,一个

人就会产生悲哀感这就是情感的情境性因此,触"境"往往生"情",

要避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应注意避免有关的情景刺激

情感的动力功能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是指积极乐观的

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痴情等,它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

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巴甫洛夫说:"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

假定你们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来说还是不够用的,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

紧张性和很大的热情的希望大家在工作和探讨中都能热情澎湃"这都是

指情感的增力功能

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劝的情感,如烦乱的心绪,极度的哀伤,冷漠

的态度等,它能使人行动消极,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在莫泊桑的《项链》中,情绪、情感、认知和人格等心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感情的变化:故事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最初对她的生活非常不满意,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财富。但是,当她有了邀请参加高级社交场合的机会时,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感到非常兴奋和幸福。然而,当她失去了朋友借给她的一条珠宝项链时,她的情感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得非常焦虑和沮丧。

认知的偏差:玛蒂尔德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了她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她常常把自己和她的家人比较,并认为自己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她不满足自己所拥有的,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并最终陷入了困境。

人格特质:玛蒂尔德的人格特质在故事中得到了深入的描绘。她是一个梦想家,总是想象着自己过着更好的生活。她也是一个自私的人,她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经常忽视她的丈夫的感受和需要。

情感的影响:项链的失窃对玛蒂尔德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感到沮丧和绝望,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赔偿她朋友借给她的项链。她因此感到异常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感影响了她的行为和思维,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综上所述,莫泊桑的《项链》中深刻描绘了人物的情绪、情感、认知和人格等心理特征,通过这些描绘,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她所经历的种种困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