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第1张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作者友人,疑即辛谔。孟集中还有《送辛大不及》、《西山寻辛谔》等诗。②山光:山边的太阳。③散发:古人束发于头顶,暇时或浴后,常将发散开,以示闲适。轩:指有窗的长廊,也可指窗。闲敞:安静、开敞的地方。④清响:竹露下滴脆声响。⑤“欲取”二句: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俞伯牙鼓琴时,他能品味出乐曲中的高山、流水之志。二人遂结为知交。子期死,伯牙不再弹琴。后来就用“知音”表示特别了解自己的人,意与“知己”相似。⑥中宵:午夜,深夜。

 译文

 山边的太阳忽然从西方落下,池旁的月亮缓慢地从东方升上,沐浴完毕,我披散头发,好在晚间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卧在空敞的地方。风吹荷花,送来清幽的香气;竹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想在夏夜中取琴弹奏,但又恼恨没有象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欣赏。想到这里不禁思念起你这老朋友,直到深夜进入沉沉的梦乡。

 题解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情逸致,很自然的引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作者平常自然的娓娓道来,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多是吟风咏月的隐逸之作,或许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然而却一向受到诗论家的赞誉。明李东阳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清翁方纲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这些称赞当然是就孟诗的境界及声韵而言的。孟诗的这些特点,不仅在他的山水诗作中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怀人之作,孟公也极善以景入情,来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夏日南亭怀辛大》则是这类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题中的辛大即辛谔,行大,是诗人的同乡友人。根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可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应为怀人之作,然而孟公的怀人有别于一般,他不是一味叙写如何思念、痛不可支,而是先着重描写周围景致,而后自然转向怀人,另具一股清雅别致的艺术魅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太阳西落,山边的光芒忽然消逝,月亮从池水的东面渐渐升起。开篇即以绘景落笔,此二句既写出傍晚时分日落月出的自然变化,也点明南亭是依山傍水的优美所在。“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在宽敞的长廊里,惬意地闲卧着,散开鬓发乘凉。这是写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也透出诗人内心的安逸闲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送来阵阵荷香,点点竹露滴入池水,发出清爽的声响。这两句初看只是写荷开露滴,衬托出夏夜的幽静美好,仔细揣摩,却另有一层更深的意义。一般说来,傍晚时分不会有露水,当露水在植物叶上积成露珠落下时,应为夜深人静之时。从日落月出的傍晚到荷开露滴的深夜,这既是景色的续写,又是时间的延续。诗人在此停留这么久,难道仅仅是为“散发乘夕凉”吗当然不是。根据诗的后四句不难得知,诗人之所以在此逗留良久,是因为南亭是孟公与友人辛大曾经常在一起相聚的地方。曾几何时,诗人张琴弹奏,辛大或许正是难得的知音;如今良辰美景尚在,友人却已远离,即使面对美景想操琴吟咏,也因没有知音欣赏而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是“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没有到此为止,住笔二句更加深切:“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有感于眼前的景物,对友人更加怀念,但因遥遥相隔而无法见面,只好待半夜睡熟之后在梦中相会。尤其末句更加情真意切,用意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而真挚的思念之情。众所周知,梦境是不能尽随人愿的,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并不一定准能在睡梦中相见,而诗人在这里却说得如此肯定——“中宵劳梦想”,似乎在南亭纳凉的当夜,准能与友人辛大在梦中相会。这一句自然不是写实,而是深深寄托着孟公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反复吟读这首诗,不难体味到,孟浩然作诗,既不象韩愈、孟郊诗派那样“拘奇抉异”,在构思与表现上惨淡经营;也不象寒山、拾得那样信口吟咏,率尔成章,而是有待于“妙悟”,即没有真实感受绝不勉强作诗。这首诗虽然也属叙写隐居幽寂、静夜相思的闲适之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学习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淡与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对环境及内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自然优雅的意境。诗人由环境的清幽淡雅而想到弹琴,又由弹琴生发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而后转向怀人,这样就巧妙地从纳凉赏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念友人的主题上。尽管诗作没有夺目的思想光辉,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却能令读者回味无穷。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三、四句是说,披头散发今晚正在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是说,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这两句是说,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与老友辛大如伯牙子期一样盼望而不能如愿的遗憾和惋惜。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舒适,由于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助兴,又由于身边知音寥落,无人共度良宵,顿生孤独之感,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思念的惆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全诗描写情感丰富,语言顺畅自然,层次分明,寓情于景。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shānɡuānɡhūxīluò,chíyuèjiàndōnɡshànɡ

  山 光 忽西落 ,池 月 渐 东 上

  sànfàchénɡxīliánɡ,kāixuānwòxiánchǎnɡ

  散 发乘 夕凉 ,开 轩 卧闲 敞

  héfēnɡsònɡxiānɡqì,zhúlùdīqīnɡxiǎnɡ

  荷风 送 香 气,竹 露滴清 响

  yùqǔmínɡqíntán,hènwúzhīyīnshǎnɡ

  欲取鸣 琴 弹 ,恨 无知 音 赏

  ɡǎncǐhuáiɡùrén,zhōnɡxiāoláomènɡxiǎnɡ

  感 此怀 故人 ,中 宵 劳 梦 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终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古朴、粗拙,以便获得一种类似汉魏古风的古朴森茂韵致。但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所要抒写的,是一种清爽闲逸、其中夹着淡淡惆怅的情绪,就不便采取朴拙、拗峭的语言了。因此,诗人在写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体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长处。首先它不用散体单行,而在中间六句采取似对非对的句式,使语言比较整饰,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其次,注意语言的平易、浅近,声音的响亮动听,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次,在韵脚方面,它有意采用宏亮级的“江阳”部韵,清亮爽口、铿锵悦耳。而为了保持古诗的特色,诗中不用平声韵,全部押仄声韵。全篇五个韵,除了第一韵“上”字是去声外,其余“敞”、“响”、“赏”、“想”、全是上声。加强了诗的音乐美。由于上声字诵读时声音是从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给人以悠扬起伏的感觉,用它们作韵脚,使节奏较为舒缓,很契合这首诗所抒写的悠闲自得情绪。更充分地表现了题旨。

这里还想指出,诗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二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美之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诗句中的去声字“送”和“淡”,特别是入声字“滴”,声情并妙。读到这个“滴”字,真使人感到唇吻之间有竹露清脆地然而又是细微地滴落的清响。

对于孟浩然诗歌语言音调的和谐优美,古代诗论家早已有人认识到了。南宋的严羽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沧浪诗话·诗评》)

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也赞扬孟诗“语气清亮,诵之如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清朝翁方纲则云:

“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卷一)

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作为流动的情感的节奏、音响的表现,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从而表现、加强和升华诗的抒情美。而孟浩然的许多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正在于它们使外在的音乐美与内在的抒情美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除了音乐美,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浩然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的艺术特色。诗人以细腻入微,清新绝妙的景物描写,创造了清幽散淡的意境。

整理:zhl20161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6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