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会得双向情感障碍

什么样的人会得双向情感障碍,第1张

不良的生活事件或家庭环境刺激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与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都有关系。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他们的父母的基因导致的性格缺陷,加上小时候的环境影响,生活环境再添一把火,心里受个刺激,这些就可能导致了拥有双相情感障碍,基因遗传是主要原因,实际上基本每个双相的近亲都有精神方面的障碍或者疾病,生活中的心理刺激是诱发原因。

在这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中,您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这种疾病。公众由于对疾病的无知而对疾病轻描淡写。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患者的处境往往更加困难。以下小系列文章将以不同的角度为每个人解释这种疾病。您会发现,不仅需要更多地了解您的当前状况,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

双向情感障碍最重要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您可以选择协助心理治疗。但是,毒品确实有反复的风险。除药物外,躁郁症的康复还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来自包容和体贴的父母。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稳定的系统来治疗躁郁症患者,允许进行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帮助患者康复。恢复后,还有一个全面的支持系统可以防止再次发生。目前,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正在提高。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抑郁症患者,并愿意给予他们照顾和鼓励。

但是,患者的情绪波动更深。由于躁狂状态,很难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是否正常,并带来更多的误解。病人回归正常世界的打击来自社会的不可接受和他人的冷漠。我已经看到,最亲爱的父母在病人崩溃和哭泣时无法完全理解和理解,只是想问“你能加油吗”。

双向障碍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起伏波动不同,双向障碍的情绪起伏波动会更大,有严重的抑郁和躁狂。双向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等多样形式出现,也可以出现抑郁与躁狂同时存在的混合发作。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患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群体遗传学研究提示,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多因素遗传病。遗传倾向调查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85%。

生物因素

神经递质

患者的发病,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就非常复杂,而神经各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复杂,目前研究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经肽。

神经内分泌

患者内分泌系统改变,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有关,这种改变主要涉及三条内分泌轴,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及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改变。医学界尚不清楚具体机制,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症状

躁狂发作

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增强的“三高”症状为特征,属于精神运动性兴奋。

情绪高涨

患者轻松愉悦、乐观热情,有时表现易激惹,会因小事发脾气。病情严重时有冲动言语及行为。

思维奔逸

患者思维联想快,说话急促,语速比正常时候快,语量也比正常时候明显多,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自我感觉良好,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等,甚至患者的症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

患者发作严重时,可有短暂的、片断的幻听,还可有妄想、思维散漫,行为紊乱伴发冲动行为,也可短暂出现意识障碍,如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

意志行为增强

患者不断计划,整日忙碌,爱交际,爱管闲事,易冲动,行为鲁莽,做事有始无终,不计后果。

轻躁狂发作

轻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持续至少数天的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易激惹、对自我评价高、睡眠需求少、思维奔逸、行为鲁莽。

患者社会功能或职业功能只被轻度损害,这种损害不易被人识别,周围人可感到患者与常人或其正常时候有差异,但患者无自知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