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婚姻的经营是很复杂的,这里不去延伸叙述。主要是针对一个思想误区和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明白了这些,或许就不会对此纠结了。
01一个误区
所谓的思想误区就是“离婚率升高,让我们不再相信爱情和婚姻”,而实际上,离婚的多少跟我们是否相信爱情和婚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就像我们都是向死而生,最终都要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我们依然要活出生命的精彩。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婚姻是否能够长久下去,但这不应该影响我们追求爱情和向往婚姻的心。
看到这么多的离婚,确实有可能让我们对婚姻和爱情降低期望值,甚至会悲观的认为,“反正都要离婚,那就不再结婚了”。这其实是忽略了婚姻对于我们生活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的生活需要婚姻,一是它本身是爱情承诺的体现,能升华爱情,促使爱情的稳定性,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二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婚姻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便利,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如果我们因为看到很多人离婚,就放弃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即使那些不幸离婚的夫妇,他们也依然经历了他们曾经的美好。只不过在日后的生活中,没有经营好婚姻,然后想脱离不幸,或者去重新追求幸福。
问题一:是不能离婚的婚姻好,还是可以离婚的婚姻更好?
人是无法阻挡变化的,谁也不能保证两人能够一生和谐相处。我们肯定要朝着美满幸福的方向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样。如果婚姻是一个“走进去就不能出来的围城”,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望而却步。
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们当然愿意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感情好的时候自然不会离婚。而一旦感情不好了,哪怕只有20%的人夫妻情感破裂,那婚姻就成为了一种无法挣脱的牢笼,这就成了更大的一种不幸。
允许离婚对于婚姻幸福的人并无影响,他们不会因为可以离婚,就认为婚姻一定会走向不幸,一定要离婚。作为婚姻来说,有退出机制,反而是有利于人们愿意走向婚姻,让婚姻成为一个美好,而又无负担的事情。
问题二,能够离婚,是否就意味着结婚是儿戏?
这里有人可能会疑问,如果能够轻易的离婚,会不会都把婚姻当儿戏呢?这其实是多虑的。即使允许离婚,但离婚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婚姻的结合不仅仅是关乎两个个体,更是两个家庭各个方面的融合,以及多年情感的积累。
整个离婚的过程,是一个家庭的撕裂,以及两人多年情感的纠葛,孩子的抚养安排和财产的分割等等,真正能够走到离婚的最后一步,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会反复的考虑和纠结。
真正的离婚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两人约好到民政局签个证这么简单。我相信大部分最终走到离婚的夫妇,一定是他们思虑成熟的想法,否则不会勇于承担离婚的后果。
正因为离婚的这些问题,才会启示人们,有必要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来面对结婚和离婚,而不是所谓的闪婚闪离。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婚姻,婚姻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给我们带来归属感。但是,随着事态的变化,婚姻一旦不能再给两人带来幸福,甚至只有痛苦,那婚姻不应成为生活的枷锁。
从这点上来说,离婚率升高,只是改变了人们之前对婚姻的一些固有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爱情和婚姻,虽然它们不一定是永恒的,但却不能抹杀爱情的美好和婚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网络发展迅速,你的消息我都可以秒回。以前人们把婚姻当成是神圣的,离婚的人很少,但是如今人们对婚姻定义的不同,离婚率都上升了,这其实是有几方面的原因:
人们总是太快进入一段婚姻,进入一段感情。如今信息极广,社交软件也很多,所以想要认识一个人是很方便的,想要快速进入一段感情是很简单的,这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快餐式爱情”。虽然快餐式爱情让我们可以迅速进入一段感情,但是也很容易让我们失去一段感情。这样的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更不要说“闪婚”这样的情况。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步入婚姻,这样的感情是不稳固的,很容易分开。除此之外,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不一样了,古时候人们遇到不合适的婚姻或者感情都会选择忍受,但是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增长,人们认为婚姻也只是一段经历,当遇到不适合自己的婚姻,都学会了勇敢放手。
那么如何稳固一段婚姻呢?
首先,学会相互理解。婚姻生活的维系也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维护的,只有两个人步调一致,在婚姻生活的道路上相互理解彼此包容,这段婚姻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其次要好好爱自己,并不是结婚了以后就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半或者家庭生活中,你不好好爱自己,别人怎么会爱你呢?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彼此接纳,共同成长。既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就要学会接纳对方的缺点,放大对方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最好的婚姻是两个人一起成长,一个人或许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如果两个人携手可以走得更远。
如今,我们身边离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之前的七年之痒,到现在的三年之痒,甚至是结婚不满一年就离婚,大家都见怪不怪。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婚姻变得这么脆弱呢?
对此,姥姥分析说:“因为双方婚前了解不够,结婚太草率,没有看过对方家境。要知道,结婚,并不是简单的1+1=2,你以为只是两个人组合一起过日子,实际上还牵涉到两个原生家庭。矛盾的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婚前对结婚对象一定要做全面了解,透过对象的家庭情况,能够预测到婚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姥姥强调,“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找这三种家庭,容易幸福。”
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三种家庭呢?
01
旗鼓相当,相似的家庭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婚姻要门当户对,或者说,要条件般配,不能只凭感情。再深的感情,在门不当户不对条件上不般配所带来的生活琐屑中,也得给磨没了。”
姥姥也认同这一观点,她说:“结婚,门当户对这是必须的,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一定要对等,一方条件太好,另一方条件太差,那肯定不合适,即便结婚了也会在婚后出现很多问题。
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首要是看对方家庭和自己家庭的差异性。如果基本差不多,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差异太大,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毕竟出身家庭环境不同,对婚后生活质量影响还是蛮大的。”
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差不多,那就代表大家都处在同一社会阶层,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等都基本不会相差太遥远,以后相处起来没那么困难。
假设你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家人都热爱读书,知书达理,博学多才。但你找的对象家庭是经商的,家人开口闭口就是谈生意,赚利润,那么这两个家庭就缺乏共同点,家长很难谈得拢。你们婚后可能也会因为兴趣爱好迥异而发生矛盾。
又比如你出身小康之家,平常家人消费都很讲究品质,舍得花钱。但你的对象却出身贫寒,家人买东西都是以实惠耐用为主,恨不得一分钱分为两分钱花。那么,你们婚后可能就会为了钱财花费的去处而起争执。
所以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找门当户对,旗鼓相当,相似的家庭出身的对象,比较容易幸福。
02
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姥姥说:“一个家庭,只有父母恩爱,才会有民主和谐的氛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之下,孩子长大了也会像父母一样为人处世。”
从小在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温和,开朗乐观,懂得和伴侣和睦相处,凡事都会有商有量,尊重对方的意见,也会照顾到对方的情绪。
反之,如果在父母仇恨,争吵不断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孤僻冷漠,敏感多疑,也会把父母相处的这一模式复制下来,遇事冲动,和伴侣摩擦不断。
所以,结婚前,一定要到对方的家里去看看,在生活细节里观察一下对方父母相处的模式。
如果对方父母无论在厨房、餐厅、客厅,还是户外活动中,相互都有说有笑,彼此关心,形影不离,遇到事情也会征询各自意见,那么,这样的家庭风气无疑是健康有爱的。他们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对待伴侣自然不会太差。
倘若对方父母一坐下来,一言不合就开始相互攻击,相互诋毁,彼此横眉冷对,一起出门也是各走各的,恨不得把对方当空气,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毫无幸福感可言了。他们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对待伴侣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找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出身的对象,婚后更幸福。
03
三观一致,平等的家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三观,那么,什么叫三观呢?具体就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什么找对象一定要找三观一致的?姥姥回答说:“三观一致,结婚后两口子才会和平共处,不会为了对待某件事情意见不同起争执,吵闹不止,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尤其在生活开支方面,少了很多摩擦。”
比如说,你爱阅读,对方说读书有什么用,能换作金钱吗?
你要去**院看**,对方说花那冤枉钱做什么,在家里用电脑下载看就可以了。
你要去西餐厅就餐,对方非得拉着你到路边摊,还说不就吃个饭嘛?那么讲究做什么,还浪费钱。
你要买束鲜花回家,对方会说鲜花养几天就凋谢了,还不如买个西兰花回家炒着吃呢!
你提议节假日去某个景点玩,对方说不去,理由是放假到处都是人,还不如在家里睡觉来得舒服。
……
你追求生活品质,对方讲究勤俭节约,你热爱生活,对方对什么都兴趣缺缺……你们的思维永远不在同一频率,而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你也很难改变对方的思维。这样,两个人相处起来就很累。
所以,结婚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家庭,看对方家人在三观方面是否和你想象的一样。
三观不一致,你以后也很难融入对方的家庭,你的所作所为,在对方眼里就会格格不入,为以后生活埋下隐患。
因此,结婚,一定要找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家庭,这样婚后的日子才会过得舒心快乐。
综上所述,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全面了解对方家庭父母相处模式,为人处世态度、价值取向等,这很重要,关系到未来婚姻是否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