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第1张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双相障碍常常是伴随一生的,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由于其思维比较活跃,往往能有不凡的成就。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表现,又有躁狂发作的精神疾病。抑郁发作时表现为持续性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思维迟钝等;躁狂发作时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言语增多、暴躁易怒、行为冲动、难以自控地对他人做出骚扰行为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往往不稳定,抑郁和躁狂会交替发作,而情绪转换可受昼夜节律的影响,比如睡觉前抑郁、早上醒来时躁狂发作。抑郁症患者不会出现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愉快感、思维迟缓、自信心降低,同时可伴有其他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因此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出现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具体了解建议去医院挂号。

抑郁症也分很多种,你说的双相情感障碍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其实还有单相的抑郁症,这两种都有可能达到重度。而且双相一般是遗传概率高,抑郁症并不是智障,没有丧失理智,没有发病比正常人都要正常得多,所以不要太过担心。

首先,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但是几率不是很大。多数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发展到一个的阶段,是很难再转化为焦虑、躁狂症的。因为一旦患者发展到了抑郁症的情况,多数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不问世事,基本上不会对身边的人、事物有了太多的情感要求,而且也不会通过躁狂,来宣泄自己的内心情况。他们多数情况下,不问身边事,总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谢绝其他一些交往。 除了生活必须的正常接触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社会活动。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讲,最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有什么问题,你可以下载一个好心情APP,上面有很多专业的科普文章和视频,都是精神科医生撰写和录制的,对我们病友很有帮助,并且是免费的,别上网瞎搜强太多了。

亲,您好!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狂抑郁症,指的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或者是两者混合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类型。躁狂发作的特点主要是心境高涨、异常愉悦、活动增多、不知疲倦、夸大自我、不可一世。抑郁发作时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悲伤绝望、情绪低迷、思维迟缓。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比较重大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尽早的进行系统治。

目前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主要发生在成人早期,据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l型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情感障碍ll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双相情感障碍l型的男女比例平等,而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ll型则以女性常见。

您为什么这么问呢,是最近遇到什么困惑烦恼吗,也可以说一下,说不定老师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双相抑郁症又称躁狂抑郁症。

一种能够引起患者心情大起大落变化的疾病。患者的心情可能就会有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即在心情的两极间波动。而在平时,患者又是正常的。

躁狂指的是人们感觉非常兴奋自信,而这些又很快变为混乱易怒甚至狂躁。

抑郁指的是人们感觉伤心,忧郁。由于这些症状具有相似性,所以双相抑郁症常被错误诊断为重性抑郁症。

大多数双向抑郁症患者处于抑郁期的时间比处于兴奋期的时间要长。双向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在两极间变化并不遵循一定的模式,躁狂之后也不一定就会抑郁。也可能在出现躁狂症状之前经历多次抑郁。心情变化可能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完成。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病人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有的抑郁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能某天突然发现情绪开始好转,甚至活力四射、精力旺盛,以为抑郁症痊愈了。

殊不知,这种情绪异常的起伏波动未必是一个好的信号。

可能是你的 单相抑郁“转为”双相 了,其危险程度甚至更高。

双相全称为 双相情感障碍 ,也叫做躁郁症。除了具有抑郁发作期的明显特征以外,也会表现出躁狂特征。

两种状态呈周期性变化:

时而抑郁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

时而躁狂 ——自信心爆棚,行动力超强,透支生命力

这就导致双相患者抑郁时,求生能力相对更低,求死意愿也远高于抑郁症。

一项瑞典的大范围研究表明—— 9%的双相患者死于自杀,大部分非自然死亡发生在诊断的五年后,自杀未遂风险也远高于单相抑郁患者(42% vs 16%)。

有调查说明:双相的明确诊断周期长、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

有60%的双相患者,最初被诊断为单纯的抑郁症, 而正确诊断的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十年。

另一个十年的随访评估发现: 大约10%单相抑郁的患者最后发展为双相。 还有百分之十的人,在十年间也有过轻躁狂发作。

临床工作中,每两位抑郁症患者中可能有一位会被识别出双相或呈现双相谱系障碍特征。

因此,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需要了解双相的相关知识,并且做到以下几点:

1首次发作遵医嘱进行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

2周期性复诊

3重视心理治疗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了解双相抑郁易感人群,为身心安全再加上一把锁。

符合下面特征的抑郁患者要注意及时自查、复诊。

一、心境障碍发作时未成年的患者

双相抑郁的起病年龄通常早于单相抑郁,所以家长在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时,除了重视抑郁症,也要对孩子是否表现出躁狂状态加以关注。

二、女性抑郁症患者

女性在双相障碍 I 型起病时的躁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更需要警惕。

三、首次抑郁发作时为秋天

季节对情绪的影响或许比我们想象大的多。

Sato等人发现,单相抑郁症患者首次抑郁发作多为春季,而双相的抑郁发作,多在秋季。

四、入睡困难的抑郁症患者

睡眠问题是心境障碍的常见表现,只不过单相抑郁更多表现为早醒,双相抑郁则更常出现 睡眠时相的延迟。

五、精神疾病史

如社交恐怖症、焦虑症患者更容易被二次诊断为双相障碍,双相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及惊恐障碍的比例也更高。

六、经历过应激事件的人

童年期虐待、丧失亲友或家人、分居或离婚、重大生活变故都可能导致双相抑郁。

七、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

八、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佳者

如果抗抑郁药的治疗反应不佳,很可能你患有的是双相障碍。请及时复诊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双相抑郁的患者面临着诸多困境与考验,这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家人可以与其一起:

1 制定应对紧急事件(如突发应激事件)的预案。

2 共同讨论症状、疾病以及它对家庭的影响,沟通本质上也是一种家庭治疗。

3 家中确保足够的药物以及至少一位心理医生的联系电话。

4 最重要的是,家人要懂得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绪。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提供切实的帮助, 也能避免怨气滋生,这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在家庭中的康复极为关键。

最后, 在应该求助的时候,不要羞于求助, 患者、亲友、社会、尤其是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所有人缔结成治疗联盟,才能共同度过这次挑战。

审核医生: 徐唯

责任编辑:海鱼

插画:李大姑娘

问题一:什么叫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是一种发作性、反复性的终生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是剧烈的心境摇摆,患者有33%的时间是处于抑郁状态,11%的时间是处于躁狂状态。处于心境低沉“空虚”的特殊时期(会有无望或悲观的感觉),往往伴有多种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

有60%的患者20岁以前就已出现双相障碍症状,但很多时候“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被延误诊断,心境不一致的患者经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由于轻躁狂发作易被忽视,致使单相抑郁成为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实际上,行为冲动、思维奔逸常常预示着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

问题二: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双相障情感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且配合心理疏导和干预。

问题三: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

病因 听语音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临床表现 听语音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 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②年龄 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③家族史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病程特点 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②症状特征 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

问题四: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同性生理障碍,双性皆为对两性都有情感,当一双性取向的人同时面对一男一女事却都产生了情感,因为对性取向没有明确的欲求,面对男女双性时便难以下决定,本人所知这就是属于双向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双性性情感智障心态”,医学来说应列入病态“应取向缺陷”。

问题五: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危害?和双重性格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一、概述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躁狂型先兆 病情性格多呈循环特点,即兴奋性病前性格与抑制性病前性格相交替。 1.早期先兆 本病以失眠、头痛、烦躁、易兴奋激动、话多,以及无原因的、持续性的、高涨的兴奋激动为先兆。 阻截治则 以平肝解郁、养心涤痰为原则,方宜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法半夏、枳实、竹茹、胆南星、生姜、菖蒲。 2.典型征兆 以无原因的、持续的兴奋躁动、活跃乐观为典型征兆。即“情感高张、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主征,无幻觉、妄想,本能亢进(食欲、 )。 3.处理 以平肝泻心、豁痰开窍为原则,凡邪壅上焦的以瓜蒂散或莱菔子涌吐痰涎。服法: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细为末和匀,每服0.6~3克,不吐者,以翎毛探喉,但只能用于实证。湖北省沙市精神病院,用莱菔子30~50克,为末温水调服,比瓜蒂散平稳。邪阻下焦皆可酌情选用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控涎丹、龙胆泻心汤、防风通圣散、涤痰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朱砂白金丸。发作后、休止期又须以养心阴、益心气、舒肝解郁为辅。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或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女性患者伴有经闭者,可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化瘀通经开郁。属阳虚者,可酌用壮阳 法,方用起抑饮羊藿、仙茅、仙灵脾、甘草。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苏合香丸、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 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壮阳汤:巴戟天、*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

问题六:什么是双极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玻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在美国,有两百万以上的人受到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