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为什么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核心

三维目标为什么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核心,第1张

培养学生情感方面。音乐是一种利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反应到音乐课当中,主要培养的也就是学生情感方面的内容,和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不是音乐家或者音乐的技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三维教学目标会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了首位。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一:什么是幼儿园三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2,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为科学制定学科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情况下,保证三维目标设定的清晰性、明确性、可操作性。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层次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了,它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对三维目标可理解成四个层次:一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做”的问题;二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运用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去做”的问题;三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四是数学精神与文化的教学层次。重在促进学生心智、个性、观念、精神等和谐协调的发展。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可以理解为各门学科总的课程目标的框架,它给各门学科制定课程和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保证目标设定的全面性、准确性、可操作性1、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2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叙述十分重要,主要是要注重叙述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初步理解”、“基本掌握”这类含糊其辞的叙述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的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正确体现“四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

问题二:幼儿园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根据本人多年幼教工作的经验,与你分享:

1、目标设计要体现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

2、可以从情绪情感、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着手

3、重点、难点明确

问题三:幼儿园 教案 三维目标 出现的字眼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对于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此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实施科学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及统一内容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综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性。如中班活动《济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会为重点领域的活动。此活动可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目标。即目标一: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规则;目标二:通过欣赏济南独具特色的“泉”,萌发幼儿爱家乡的社会情感;目标三:在旅游中,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游中,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同伴之间要给予安慰和照顾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总的社会领域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问题四:幼儿园三维目标的词,都用什么好呢?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是对我们中小学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升华,是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创新(布卢姆、加涅等都有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分类,国内目标教学也提出要在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有机融合知识、技能、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

问题五:什么是三维目标 73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一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问题六:赵春天这篇课文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 ,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部分生字随文识字,大部分生字将课文后集中识字。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 。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现象一]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现象二] 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反思]

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 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 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 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 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完成的。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的首要前提。作为构成教学诸多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样的课堂学生往往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有一种现象,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诸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参与式教学中数学教学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参与式的正常轨道,要纠正这些现象,除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外,还应: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教材中《圆柱的体积》一节中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能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切割、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以上所确立的《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以复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的体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剪、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圆柱体到长方体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切割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体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V=sh这个公式,而且对切割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主体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激励性”原则,也正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不是分别,而是合起来指的是指三维目标。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所说的KAPO模型。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扩展资料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

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整体目标,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它几乎涵盖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方面。但是要真正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更新两种观念1、重知识轻实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填鸭式教育,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这种只重知识传授的方式,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做到既重知识的传授,又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重结果轻过程。传统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具体表现为: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消化理解、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课堂上教师围着教案转,学生围着教师转,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子。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学生完全处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地位,其直接后果是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使课堂教学由强调以本为本转到以人为本;由强调知识的训练转向人格的全面发展上来。改变了那种只重结果的现象,转而强调过程的重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学生经过一系列质疑、判断、比较以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后,经过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后,对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能力。因此,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二、处理好三种关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1、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学生不是自己学会,而是被教会。新课程强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体验的过程中,参与到平等对话,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不仅自己学,而且还和他人一起体验、分享彼此的成果。2、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能力的养成。首先,传统教学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正体现了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再者,注重过程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由上可知,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把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把握,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3、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要建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另外,还要营造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树立四种意识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2、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没有了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解放。3、改变教师的任务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唯一目标。而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而且更要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这就必须改变教师的任务意识。4、增强师生互动意识。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四、确立四个标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一堂课是否有生命力,丰富多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1、这节课是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2、这节课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3、这节课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这节课是否统一了学生的规范性与合作性;5、这节课是否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0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