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类型及表现有哪些

人格障碍类型及表现有哪些,第1张

DSM-IV区分了十种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的特征。并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  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孤单、冷淡、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但此类人往往投注较大的精力于与人无关的兴趣方面(如数学、天文学等)。

分裂型人格障碍。  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病人因此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回避型人格障碍。  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在生活中表现回避、退缩,过分敏感,易于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依赖型人格障碍。  缺乏自信,易依附于他人,遇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且其性关系多不成熟,往往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

强迫型人格障碍。  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

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现过分招摇轻浮,试图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不良,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自恋型人格障碍。  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不仅令他人无法忍受,且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是其突出的特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行为,其表现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参考书目:《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而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是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却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

人格障碍种类很多,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人冷淡、疏远,缺乏起码的温和和柔肠,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体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没有社会往来,喜欢独来独往;为人孤独而隐退,好沉思幻想,常常耽于幻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行为古怪,言语怪异,有奇异的信念和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不能随和与顺应世俗;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能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作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呆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

在人少的环境中,尚可适应,但在人多的场合,在带有合作性质和需要交际的工作中,由于与他人完全不能相容,因此,往往很难适应,也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2、依赖型人格障碍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心肝宝贝。亲人的过分溺爱,使他们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助感。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知渺小可怜”的感觉,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等,但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小船;

(2)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无意识地倾向用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能干。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与真实的感情无关,是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的。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观,委曲求全来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温情,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来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

3、情感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包括三种形式:亚忧郁型人格、轻躁狂型人格及循环型人格。亚忧郁型人格多表现为忧郁过度,灵活性差,办事过分认真,但因精力有限,力不从心,常常发出“生活如此沉重”的感慨。看任何事情都会从悲观的角度出发,遇到一件小事就会引来一阵长吁短叹,自信心不足,常常闷闷不乐,少言寡语,情绪低落。轻躁狂型人格则与此相反,多表现为过度乐观,情绪高涨,精力过盛,喜欢夸夸其谈,办事不牢靠,有很多设想,但却有始无终,常常感情用事,招惹是非,易引起同学不满意、不信任。循环型人格介于两者之间,有周期性的起伏波动,时而情绪高涨,非常兴奋,对一切表现出极大兴趣,时而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有兴趣。

4、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很多贬义的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自私、傲慢、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惟我自尊、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些特征都来自于他们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夸大的自尊。

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人对己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别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他们希望受到别人特别的关注,并且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有非分的幻想,认为这些也理所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因此,他们会颐指气使地对待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和敌意,甚至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有时会利用或玩弄他人的感情;他们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愧疚感,做错事总会寻找借口和“替罪羊”。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热衷于与他人竞争和比较,他们希望能在竞争中打败他人,以证明自己的优秀。然而,但他们无法胜过他人时,就会充满嫉妒与敌意,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的攻击或陷害。

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这种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2/3 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大学生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征,往往缺乏道德观念,对现实社会的主导价值和规范不仅没有吸收的欲望,而且总试图加以否定;行为自私,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危害别人时没有自罪感和内疚感,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罪恶感;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满足为最高目标,没有爱恋能力,对人也不忠实;这类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常被一时的冲动性动机所支配而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社会责任感和羞愧心。对社会的不满和无知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充满对立和怀疑,社会适应性困难,有时可能伴有畸形的侵犯动机,甚至走向犯罪。

6、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为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好忌妒、心胸狭隘。一方面自我评价过高,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好与人争论,喜欢钻牛角尖,脱离实际地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执。另一方面,猜疑心强,对人充满不信任和戒备,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容易感情冲动,并伴有攻击性行为。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习惯把责任推诿给客观和他人。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最突出,多见于男大学生中。学生中常见的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即是例证。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有自卑型、自恋型、压抑型、躁狂型、冷漠型、适应型、焦虑型、冲动型、强迫型、依赖型等,其成因可以从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其对策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完善。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大学生性格障碍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的性格问题

1、自卑型人格障碍: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卑型人格障碍表现在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这种人格障碍多体现在贫困生。由于他们要比普通学生要承担更多家庭压力,生活学习也处于经济窘迫状态。所以他们不敢多参与一些有消费性质的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比较慎重,不敢结交富裕生,因此难以广交结友,而在学习工具上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2、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在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喜欢指使他人,也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缺乏同愉心;有很强的嫉妒心。这种人格障碍多存在于大学生独生子女人群中,由于在家庭生活中,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得到家人的宠爱和关注。但是,在学校生活学习中,一旦得不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可,少了如家人般的宠爱和迁就,就更容易引发或加剧自恋型人格障碍。

3、压抑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冷静、严肃、认真,多愁善感,常有强迫色彩,遇到挫折易消极,自卑自责,对事情易作悲观估计,同时由于过分迁就他人而故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即使心里不满或不同意,也不会表达出来,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这种人格障碍多存在于内向型人格中,由于缺乏情感交流或流露,过分压抑自己负面情绪,使得患者容易坠入越陷越深的压抑状态。

4、冷漠型人格障碍:是指由于信息泛滥或自身的素质,对待身边或外界的人或事持冷漠的态度,总是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待人态度。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种自觉性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剧增,青年学生往往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个体丧失了与他人的感通性,因而冷漠丛生。

5、适应性人格障碍:就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人格障碍。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和自杀失落感,主要是指青年学生对某一事件前后自身感受、评价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这些高校的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目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再加上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对专业不感兴趣,便会备感心灰意冷。这些挫折是诱发人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当较人的挫折落到一个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自杀的悲剧便有可能发生。适应性人格障碍更多的出现在大一新生或大四毕业生,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和生活适应,比较容易受到挫折。

6、焦虑型人格障碍:其特点为懦弱胆怯,容易惊恐,敏感羞涩,对任何事情都惴惴不安,面对新环境、新情况易产生焦虑反应。大学生在生活、恋爱、学习、工作上受到挫折和意外事故的伤害后,最易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惶恐去怕、思维迟钝、心跳加快、易怒出汗、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映。这种反应在正常人中也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性格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等,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向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这种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化,会使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受到强烈冲击,加之我国许多机构单位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社会的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多,以及社会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等,均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原有的优越感、美好的理想在为我的利益法则面前遭到拒绝,自负和浮躁受到竞争法则的轻视,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

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良莠共存,而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经验,智力支持不足,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问题。

2、学校环境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4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