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第1张

早发白帝 / 白帝江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译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喜悦人物唐诗三百首情感写人地名长江景色其他写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 古诗文网>>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三年级# 导语《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文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文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尝试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思路,从学生求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这样处理这一课的教学。

 一、得法

 学习贵在得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预习之法,如读通诗文、通晓诗意之法等。这些方法的获得,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点滴渗透,如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师的开放意识等。只有这样,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二、入境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就应设法使学生入境,让学生和时代对话,和作者对话,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读得更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和熏陶。

 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重难点是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需要加强朗读指导。我们不妨在学生通晓诗意后,指导朗读前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其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悟情

 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一旦开启情感的闸门,学生的激情便会喷涌而出,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诵读的环节也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了。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作。

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春,作者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适逢朝廷宣布天下大赦,立即东下江陵,并作了此诗,以抒写自己那时畅快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给人一种空足飞动、锋棱挺拔之感,然而不能仅仅欣赏它的豪爽气势,全诗还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迅疾雄峻中又带有欢悦豪情。

两岸的猿声,本来给人凄怨悲苦的感受,此时已让作者的喜悦之情冲淡了。最后一句作者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写行舟的速度,突出了自己急欲还乡再见亲人的迫切心情。

早发白帝城诗歌中表现行船速度快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诗人愉悦心情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全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扩展资料: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喜欢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 艺术魅力: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致的描写,描绘了早晨离开白帝城时的独特感受,展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诗中的首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仅描绘了绚丽的晨景,也表达了诗人激动的心情。而诗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以轻快的笔调,形象地描绘了船行迅速和诗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让人喜欢不已。

2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归心似箭,以及被赦免后的愉悦心情。这种情感的真实而深刻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感染力,让人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也是人们喜欢这首诗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景致描绘:诗中的景色描绘明快而富有动感,如朝霞、江水、猿声、轻舟等,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这些景致的描绘,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让人们领略到了自然的美妙之处,更加强了人们对这首诗的喜爱。

4 文化价值: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喜欢这首诗的人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总的来说,早发白帝城以其艺术魅力、情感表达、景致描绘和文化价值,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喜爱,成为了一首经典而优美的诗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9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