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白朴的《天净沙秋》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
元曲作家白朴《天净沙秋》中的一句,词人最后写道: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意思是说,顺着“一点飞鸿影下”远远望去,山清水秀中,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这里,词人选择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十分美艳的图景,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而马致远的《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说在日落时天空中来不及追随太阳的残霞照耀下,村落显的那么孤独。近处缕缕青烟中老树的枝干上还停留着乌鸦,天空中还有大雁孤单的身影。在青山绿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么孤单与孤独。
所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