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情感欣赏的层次是什么?专业欣赏的层次是什么?求答案

音乐欣赏:情感欣赏的层次是什么?专业欣赏的层次是什么?求答案,第1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那不同层次的人(这个层次好像很~~~年龄层~~~职业的区别~~~好像很广)欣赏音乐不同这是肯定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有点别扭,那我分析一下。

在中国这个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不很全面):

1金钱——那有钱的人都多数会玩古典音乐。可以听发烧碟,因为有器材。这方面的又可以分为好几种,一下子很难说清。

3潮人——这类多于另类的为主。

4主流(所谓大家都听的)——那就是流行乐,那这类普遍是没有电脑的学生和不是很追求音乐的人。

5自己玩音乐的——这群体多为玩吉他的(现在的DJ多了),还有其他乐器的,他们听的都比较固定,多数为自己的专业。

6怀旧——我觉得多数以中老年为主。他们的追求在于收音机时代~~~

7崇外——就是喜欢外国音乐(多为主流音乐)。

9据说现在出现的脑残一代——其实他们听的也算音乐,不过主要是以崇拜为主偶像为先,而不是听,他们的要求主要是偶像。为了偶像连总理都敢辱骂,那更别说被人潮淹没的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及其偶像,其实我不想把其分为音乐的,但是他们的热情简直就是喜欢音乐人的典范。

  今夜微风轻送,把我的心吹皱。神马妖风这样厉害。不不,那是情感的和风,只有深深地陶醉在情感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曾几何时,另一阵风,一阵“质量万里行”的飓风刮遍大江南北,一曲曲质量之歌被唱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求完美,求质量,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商品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情感的质量该如何来认识呢?情感是一种意念,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的“产品”,是一项不是工程的“工程”。情感这种“产品”的优劣程度即情感质量该如何来评判呢?

 先来谈谈与之相关的另类方面的质量。生活质量,含有高度的物质成分,只有经济上去了,衣食住行文化旅游就医等才谈得上高水平高质量,生活质量相应地才说得上高。生命质量侧重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看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光有生活质量,缺少事业,是谈不上生命质量的。生命质量最高的人,当数各类大“家”,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作家、政治家、工程师、艺术家、企业家等等,正是这各种各类的“家”们引领着人类向前进。他们才是人类的宝贝,人类的精英,各民族真正的脊梁。在经济大潮面前,作为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高且生活中光环四射的当数企业家,他们是国家主要的纳税人,是国家的财神,看上去深受人们的敬仰、追捧,他们的情感质量用不着多说。

 设想一下吧。假如真有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俄罗斯小说),老是把自己的思想行为时时刻刻蒙蔽在自己设置的套子里,涉人处事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与人隔膜,即便他生活在喧闹繁华的都市,结果也是与世隔绝,即便衣食不愁,这样的生活质量高还是不高呢,勿容置疑,肯定不高的。缺乏什么呢,情感质量。看来,情感质量是物质条件所不能取代的,情感质量是构成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元素。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猜疑互相不信任普遍地缺乏诚信,甚至人们的真诚热情友善往往被居心叵测者利用,世道奸险,处处狡狯欺诈,在这样的氛围下,大众化的情感质量必定是很低的。为了寻求自我保护,人们不得不收束自己的情感,表现为待人接物麻木不仁,极度冷漠。扶持病人遭受不白之冤,善良者老是吃亏受害,好人举步维艰,谁还敢来倡善举呢。再如“皇帝的新装”里面的懂事的大人,情感被压抑,不敢说真话,天真无邪般的纯洁可能被利用被打击,人与人之间疑虑戒惧处处是陷阱,身处这样的氛围情感质量又怎么能高,生活又怎么能充满阳光。相反,生活很不完美,日子过得挺沉重。因而幸福感不强,幸福指数上不去。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是一种悠然恬淡清雅,对红尘的看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上文的假设自是大大的不同。然而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的情感世界与他先前的生活圈子格格不入吗?红楼梦中的妙玉为啥要出家?是因为她的情感质量不高吗?情感质量与个人情感的多少有啥关联,究竟情多好还是情少好呢?多情者,对感情十分重视,把自己的感情质量看得特别重要,把感情占据生活份额的比例看得很大。感情丰富易动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善感多愁,易为外界所“感染”。处理事情,往往以“情”为中心,过分重视情感的亲疏远近,过分主观,失之偏颇。情少者,待人接物显得冷漠,处理事件冷静,稳重,平心静气,较客观,但是看似不近人情。法海和尚,一味地依据理法办事,惹人生厌,真个是“水漫金山怪罗汉”!那不是性情中人干的事。

 情之多少,若依据性别而论,普遍地,大概女性的情感较为丰富,对情感更加重视,感情的重量在生活中占据了更大的比例。牛郎穷愁潦倒得那样恼火,织女仍然要下嫁。多么了不得的爱情,那是珍视感情啊。女人更加看重情感质量,而情感往往很不如意,所以女人的悲剧往往产生于对情感质量的过分追求,多情总为无情苦。情感质量是幸福的源泉之一。幸福是一个主观的话题,那是一种体念,一种感觉。你觉得幸福就幸福,觉得不幸福就不幸福。织女过的穷日子,又遭受王母的无端迫害,然有了爱情的滋润,她仍然觉得很幸福。“女人是感情的动物”,对于幸福的回答,多数可能倾向于自身对情感质量的体念。其幸福感,除物质条件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情感的被尊重程度,其人格被尊重的程度。所以,我想,女子的最需要,当是“尊重”二字。女人心思细腻,对感情的洞察力很敏锐,期望自己的感情更受重视。考虑问题,容易站在感情的立场,因而容易被情字冲昏头脑,为情所蒙蔽。为人母亲者,易对子女过分慈爱近乎溺爱,对子女的错误包庇迁就纵容。正所谓慈母出败子。恋爱中的女子,因为掉进了爱河,一个不小心就极可能变成蠢婆。相反,男性考虑问题则更冷静,更理性,更全方位。

 有情胜于无情,究竟情多好还是情少好,若是着眼于自己情感质量的提高,情则需要理性的驾驭,要用理智和坚强去约束。若任由那感情的潮水信马由缰,闸门一开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放纵,那么,感情的天空就很可能会泛滥,变成滥情。“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滔滔的尼罗河,失去的是迷人的蓝色,得到的是讨厌的苦涩。滥情就像烂市。这种感情就不可贵了。物以稀为贵,因多而便宜。滥情是对自己感情的践踏,自己作践自己,所以无情固然不好,情太多亦不好。苦恼了别人也苦恼了自己。治疗之法是解铃还需系铃人,靠自己去收敛去约束。把握好情的分寸,理智地对待别人的感情,理性地释放自己的感情。冷静而不冷漠。但是如果把感情当做资本进行投资,那是很冷静的了,然而容易掉进别人设下的陷阱。央视法制讲堂栏目主持人曾经说过这么三句话,“不要把婚姻当做福利饭票”“不要把婚姻当做达成希望的快餐捷径”“千万不要把人生带上过多地功利色彩”堪为警世恒言。“温存未必就是体贴”,那有可能就是陷阱。

 情感质量的高低是有条件的。自身经济条件、容貌、事业、修养等是自身的条件。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是外在条件,每个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大气候背景下面生活,如果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欺骗,个人的情感受欺骗的机会将大大增多。健康部分地取决于心情,情感质量只能是部分地取决于自身,更多地是取决于自身感情的对象,取决于生活的时代氛围。

  我坚信,青春并不仅仅意味着年龄或身体的年轻。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不要幻想人生一帆风顺,首先要培养敏锐地洞察人世、社会百态的能力。知识是一种力量。切不可轻易妥协、苟且偷生,而应该用勇气和智慧与社会搏斗,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中成长。人间、社会确实矛盾重重,必须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但是,倘若把一切都归咎于人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使自己具有力量,不在世俗的恶流中随波逐流,而且成为一个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环境的人。人必须革命。

 过去的价值在现在中流淌。未来的图景也主要孕育在现在之中。老人不要用过去批判现在,而应该把比过去更加美好的东西投射到现在,青年人则必须正确把握现在,设计未来。现在的壮年人应该珍惜过去,正视现在,心怀未来。任何人都应该为更加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贡献智慧。我以为消除彼此的隔绝,不如抛弃各自的偏见,达到和谐的目的才是一切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商谈才会有成效。

 对青年来说,信誉是无价之宝。

 一个向新的、尚未开发的领域挑战的青年,必须具有向理想进军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必须具有正确认识时代和社会的智慧。不要做一个只有勇气,而看不清为政者的意图和时代潮流的愚蠢的青年。如果一意孤行,不也将失去青年的特权和快乐吗?

 青年的特点就是具有纯真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为了实现理想而赴汤蹈火的精神。

 所谓青年应该像青年一样生活,就是要为自己的志向而献身,竭尽全力而无悔。

 青年要在各自严峻的境遇中努力学习、工作尽量充实自己。说到底,人生是一种胜负。在严肃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磨练,强化人格,增长见识和才干。有一个思想家曾说过:浅薄的知识的外衣,与全身挂满垃圾想站立起来的猿猴没有什么区别。不要用那些廉价的、从外面买了的“教养”装饰自己,而应该培育那种发自生命内部的'、在肌肤下闪耀发光的真正的教养。

 谨小慎微是青年致命的弱点。青年哟,应该在任何人生的剧场中都当演出者。

 总而言之,在青年时代,为了自己光辉的未来,就要敢于在泥泞、汗水中摔打,养成不屈的精神,不弯的脊骨。只要有这种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社会风浪的考验,就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具体的成果。

 青年是时代的浪潮。人逐渐走向老年是自然规律。从社会整体来看,这种现象就是世代交替。少年会变成青年,青年会变成壮年,宛若大海的巨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有似地球的自转,永远不可能停止。青年们必将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入下一个时代。这里有革命,有真正的革新,有跃动的生命力。

 说一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取决于肩负未来的青年,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些青年由什么样的领袖培养,怎样成长?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以怎样的作风前进?这些才是一个国家明天的路标。

 不管什么时代,不管在世界的什么地方,革命的先驱总是青年,尤其是学生,或者是年龄与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相仿的年轻人。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学生有走在时代前面的传统和气概。他们有毫不妥协的批判力,有理想以及向着理想勇往直前的激情,有摧毁既成权威、既成体制的莫大力量。当他们信仰某种思想时,就会以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主义和理想而献身。这就是青年,尤其是学生的特点。当这些青年和学生的意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统一起来时,就会变成大海的怒涛,可以改变社会,改变历史。一旦这怒涛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谁也无法阻挡,谁也不能改变,而且当着怒涛愈发汹涌澎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将不约而同地汇入这股激流,向着一个方向前进。

 青年就是不断建设和革新的象征,就是顽强、纯洁,而且包含着无限可能的年轻生命的跃动。

 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明丽,像天空翱翔的年轻的鹰一样豁达,像大海一样包罗万象,而在一旦需要的时候,会毅然奋起,如疾风怒涛般与邪恶战斗——这就是青年。

 青年是打基础的时代。在基础打好之前,见异思迁,或流于懒散,就会永远建不起房屋。在这一时期,总觉得接受别人的指导,不如自己随心所欲痛快。然而,倘若以为青春时代只是自由和轻松,那么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最终是自己受害。对于青年自身的成长来说,激情和上进心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政治家曾说过:“要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哀。”佛法就是终生与自我魔鬼决斗的。德国有这样一句格言:平静的水和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青年要向静寂的、深不可测水一样深沉。要向与野狗迥异的、轻易不叫的狗一样沉静。虽然稳健持重,但一旦奋起,将爆发出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

 从青年的特点来说,年轻人也应该志存高远。没有理想,青春则没有意义。但是只有理想还不够,还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和孜孜不倦的努力。这一原则不管是在就业时,还是在工作之后,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适用。

 失败就是失败,青年人应该有坦率地承认自己失败的勇气。这是光明磊落。如果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是卑劣的行为。不仅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还要冷静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自然、世界、宇宙一刻也不停息。在你停下脚步的瞬间,就开始了人生的退步。不断地开拓人生,不断地创造、前进,才是真正生存的标记。而这是青年的特权。

 青年们对于充斥社会的虚伪、臆想极为反感。很多东西只有抽象的概念,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所谓的思想也失去光彩,所以从那里到底能汲取多少生活的力量,令人生疑。青年们追求的不是虚像,而是实像,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真实的感觉。我们尤其要体谅青年们失去追求的目标,失去充实感,失去心中燃烧的激情,被气馁所困扰。

 我爱青年,以前曾与许多青年交谈。结果我发现,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源于青年共同生活、一起前进的领袖。我认为,要使青年们具有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得以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社会体制。现有的社会体制,与其说是为了青年的,不如说是为了成年人的、保护既成体制利益的东西。甚至说成年人强迫青年走他们为青年设计的生活道路也不为过。对此青年是无法忍受的。我们有责任建立一个尊重青年,充分发挥青年所蕴藏的可能性的社会。即使不能马上建立这样的社会,这一意愿也肯定会被后来者继承。

 人生有几个季节。有必须忍耐的冬天,也有在明丽的阳光下,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春天。特别是二十几岁前后的青年,全身充满了知识的养分,转眼间就会崭露头角。

 青春是人生的鲜花,是年轻生命的闪耀,是纯真的结晶。激流般的热情、幻梦般的憧憬、绝不妥协的坚贞——青春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光辉,包含着无限的未来。青春开放的花朵,将铺就你人生的道路。青春是宝贵的。诸君要珍惜这宝贵的时光,不可虚度,更不要误入歧途。

 必须给与他们与青春相称的希望与梦想。领袖必须倾注全部的智慧,以便他们为自己未来的建设竭尽全力。在年轻人已经完全掌握主导权的领域,要毫不迟疑地把火炬递交给他们。

 向着未来前进吧。那里肯定会有希望。无限的可能性在你的身上隐藏。愉快地生活吧,为了自己的青春,也为了周围年轻的朋友。那里肯定充满了欢乐。鼓起勇气,顽强生活。在那里,道路自然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眼睛。诚实地度过实实在在的人生是最可贵、最坚强的。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迈开坚实的青春脚步。

 青春,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如果基础不牢,上面不管建什么都要倒坍。意识到这是为了将来开放出绚丽的花朵而打基础的时代,那么学习、工作,一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害怕失败的人将一事无成。过去所有名人都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但是,他们在失败的时候不是沮丧气馁,而是不屈的拼搏,最后取得了胜利。青春时代的真正失败,毋宁说是逃避艰苦的斗争,没有目标,懦弱潦倒。艰苦奋斗后的失败,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度过青春。

一、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它所表达的情感,凭借欣赏者的感性思维,自然产生出一种体验。如突如其来的极强的音响,会让人吃惊;单薄微弱又缓慢、低滑的音响,会使人感情上似乎有放松、平稳、失望、叹息等倾向;一连串急速、昂扬又渐次递高的音响,又会使人感情上似有紧张、热烈、兴奋、昂扬、高兴、希望等等倾向;一、二个非常长的微弱的长音,会使人的感情上有着平稳、舒展的感觉;反之,如果这个长音是渐渐非常强烈的,则会使人感到憧憬、向往等。当我们听到一个快速而又活泼的乐曲时我们会从乐器奏出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我们听到一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广博的音乐,令人舒心;奔放的韵律,给人豁达;细致的歌词,让人静思;忧郁的曲调,使人回首往事……这种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情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与归宿”没有情感的音乐只是一堆杂乱的音响,没有情感的表演者及欣赏者就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欣赏过程中如果欣赏者对音乐作品仅是直接的感情体验,虽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也达不到欣赏过程的体验和提高欣赏水平、能力、审美层次的目的。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有理解认识的参与,要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超越感性欣赏音乐。

  

  二、理性欣赏音乐的体验

  

  其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历史等相关内容。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对欣赏音乐会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在欣赏《长征交响曲》第三乐章飞夺泸定桥时,让欣赏者回顾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片段,了解红军是怎么样夺取泸定桥的(飞夺泸定桥的背景是什么)红军能否顺利度过大渡河,关键是要夺取泸定桥的控制权。泸定桥的关键作用在于它是横渡天险大渡河的唯一桥梁。而历史上,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在泸定桥附近的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了。蒋介石也梦想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红军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左路军前卫红四团,就是在这紧急的情况下,迅速接受夺取泸定桥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有了这一背景的了解,在欣赏乐曲时就能更好地对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及音乐形象加以想象,便以理解作品。再如欣赏《如歌的行板》时,这首作品几乎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有时人们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如歌的行板》采取的是复三部曲式。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他妹妹、的庄园中度假。一天,听见窗外的泥瓦匠在唱一支古老的民歌,他被这支歌深深打动,便记录了下来。这首民歌就是《万尼亚坐在沙发上》。从歌词来看,它显然是一首无聊闲逸的小曲,但是柴可夫斯基以他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从这首歌的旋律中感受到深刻而丰富的内含,于是将它用于《如歌的行板》,作为这一乐章最主要的主题。演奏此曲时,弦乐器都加上弱音器,音色暗淡、情绪内敛,是心灵创痛的抒发。当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于1876年聆听这首乐曲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并赞叹说:“我接触到了灾难深重的人民的灵魂深处。”通过这一介绍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对作品的情绪更加把握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