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情感缺失,现在貌似很多人都有这种烦恼,人们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变得少了,甚至变得现实刻薄了。
利益的趋势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投入感情了,有时候会享受孤独,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在看到一对对的情侣的甜蜜后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
其实没有什么的,感情的事情说不准,也许你是前辈子和某个人约定好了,这辈子还没有遇到,所以没有波动,但是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的。
人生是一个过程,万事万物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成、住、坏。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留下不同的轨迹。人与人之间,不同人生阶段会发生各种联系、关系、冲突等等。
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父母用他们的爱和关心把你抚养成人,每天照顾你饮食起居。你32了,他们渐渐老了,需要照顾了,是你补偿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欠父母的你不还,就想离开了吗?
一般的道理来讲,你这人也太不讲究了。父母是爱你的人,同样也应该是你爱的人,不是嘛!
得到别人的爱,同样也要学着、试着去爱他们。人世间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互相的关爱,才能让每个人感到温暖,才有活下去的乐趣与力量。
希望能你能学会爱,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现在、将来的生活。
走好属于你的人生过程,不留遗憾,不再觉得亏欠别人太多。
在这世间种种不好的影响下,依旧保持爱的力量,善良的本性,那你就是胜利者,这也就是人生的意义--不迷失自我本性!让大家发热生活充满阳光!
首先恭喜你,会流泪,表明你泪腺正常,没有疾病
其次提醒你,人不是冷血动物,冷血动物是对“体质”的一种描述,是“物种”的分类,体温低表明你内火不旺,可能是先天体质不强壮,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冷,不只你冷哦,只不过有些人先天体质好,人家有抗冷的资本,这只能怪你爸你妈生你的时候没多吃好吃的养好身体,或者就这DNA,就这遗传
最后说“感情”这个问题。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有你这样的感觉,高中的时候体会更深刻,经过我后来的总结,我觉得我是因为对“感情”没有概念,说白了就是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感情”,为什么要有那些“感情”,既不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拥有,所以就对很多人和事都没有“感情”,对我自己家人也一样,姥姥、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就没感觉。
父母不懂引导,自己又因为遗传没办法自己去理解,找不到一定要拥有这些别人体现出来的“感情”的原因,当然就不会拥有“感情”。
现在我发现了,我其实是个理性的人,是追求事物的本质的理性,说不好听点就是那种极度的“钻牛角尖”的理性。但我没觉得我这样有什么不好,理性让我能明白很多感性的人所认识不到的事物本质,让我活的更明白,让我也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感情”根本就是盲目的,有些甚至是欺骗的,其实所谓的“亲情”也不是那么的牢固,只有“亲”没有“情”的例子举不胜举,就是因为“盲目”的原因。
理性的找到“正确”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才是真实的、牢固的,我不是你,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呢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我几乎没有感情,只有规则,可以正常生活吗?
01不是没有感情,其实是很难接受自己的感情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logistic
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说到感情或者情绪(严格来说,情绪和情绪是有一些区别的,这里不做进一步的区分),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不好的词:冲动、流泪、悲伤、暴怒等。甚至有一种说法是“成熟的人已经放弃情感了”。
问题是,如果情感真的“无用”,为什么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
只有一个答案, 情绪有用,而且非常有用。
比如被表扬的喜悦,这种情绪给了我们勤劳的 干劲; 被侮辱时的愤怒,这种情绪给了我们一个保护自己的 准备 ;失去亲人的悲痛,这种情感给了我们 珍惜 面前的 领悟 (以上例子都反映了情感上的 动机功能 )。此外,情感方面还有 信号功能、适应功能、组织功能。
不可否认,因为情感的存在,我们有时会经历“心碎”的痛苦,但 情绪跟人体的痛觉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它给你痛,就否定它的意义。
回到对问题的描述,我看到这个主题并非完全没有感情,而是 “很难接受自己的感情”。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 “理智化”的防御方式 有一个现实的例子:
有一个人,他在俱乐部的朋友都不在名单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对自己说:“爱情只是头脑中荷尔蒙的产物。这些人没有自制力,会脱单。”事实上,这只是他在 回避对其他人的嫉妒,和自己不够优秀的挫败感 采取的策略
像大多数防御形式一样,在 短时间内,我们能够减少伤害,但久而久之,却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如前所述,情绪具有动机功能。一个人如果长期拒绝自己的情感,看不到自己的需求,就会变得麻木,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最终生活在一个形而上的抽象世界,脱离现实世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人。
防御机制是一个人在面对攻击时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往往不易察觉,根深蒂固。
有人建议你可以在专业顾问的帮助下开始 去意识到它的存在,理解它的运作模式,探索发生改变的可能。
02情感淡薄会使我们失去美好体验,理智和情绪是可以共存的。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吻风
壹心理问答社工
理性高于情感,不受情感支配是一个比较的 难得的
看同一个视频的时候,别人哭了,你却很平静,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我想这是 很多人都羡慕的,你不被情感左右。
但是 情感太过于淡泊又会让自己缺少很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经历,这些 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觉得你不是没有感情,但是 感情比较冷淡 ,你不想让你的感情影响你的判断,所以你稍微压抑一下你的感情。
但是 理智和感情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共存的 ,
感情和情绪都是自然发生的,所以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感情。
03过度理性或许是过度的拒绝,自己的主观体验才是判断标准。
壹心理精华回
答者@尘埃落定看世界,带着偏见,我只是生命中的一粒尘埃
我看到了一个 铜墙铁壁 ,就像曾经的自己。
理性与情感是可以共存的,如果你感到无法共存,那么我猜想你很可能 背后更大的问题 ,建议你找一位可以随时联系的心理咨询师,并不一定现在就要做咨询,但我想有时候你会用得上。
过度的理性,可以用“拒绝”来解释,
拒绝情感的波动,拒绝情绪的被控制,拒绝被当下的情节与思路引导,还有,拒绝自己的弱小与无助。
这样分析, 背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空洞 。
通常情况下, 人们是需要依靠,需要支持,需要理解的 ,因为人的社会本实上来说就是关系社会, 人是很难进行自我满足的 ,也就是需要从外界获取,从他人那里获取。
就像你看某个视频,别人哭的稀里哗啦,而你只想要获得某个心得或者体会,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别人想要找同类,而你却在找知识。
视频里的东西不可能由你自己产生,是由他人产生出来,然后被你看到的,你与视频制造者之间尽管互不相识,
但因为需求的关系,而产生联系,视频制造者可能需要点击率以赚取费用,而你提供了点击率,从而产生联系,这就是社会。
但 过度理性 ,或者说叫 过度直接 则会造成另一种情况,那就是 拒绝给予 。
中国人常讲“面子问题”, 面子就是索取需求的遮羞布。
爱情从生理学上来说就是性欲与交配,但你能跟一个异性说自己想跟你“交配”吗?
如果你说了,对方会认为你不是流氓就是有病。
这就是社会索取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 掩盖索取。
这个东西属于社会契约的部分,也可以称之为社会 道德 ,因为在最初的社会中,如果人人都要直接的索取自己想要的需求,人类社会很可能就会被自己灭掉,
人类文化或者说叫道德束缚,一方面在规范人类行为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扮演人类需求的遮羞布。 情感需求就是一种需求上的遮羞布。
你不需要这样的遮羞布,或者说不渴望使用这样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给予,那么我就要猜测, 你是否能满足自己全部的需求 ?
当你不需要用这样的遮羞布就能索取自己需要的需求时,当然没必要使。但是这样的你也会相应的不会感受到困惑与痛苦。
他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方式并不能对你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是单身还是恋爱都应该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上感到困惑,或者有一些完全无法受到自己掌控的事情,甚至脱离自己预期的社会关系问题,简单来说就是 自己主观感受到有问题或者困惑、痛苦等等负性的心理体验,我猜想你 背后可能隐藏有一个被你深埋的心理问题 ,撼动这个问题会毁掉你的整个精神大厦,或者说你的整个精神大厦都需要重新纠正,因为整个精神大厦就是为应对问题而建立起来的。
当然如果没有,理性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多人放在口头上的渴望,但真正实现的或者说渴望实现的没几个,你能做到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建议你联系一位咨询师,未必需要咨询,如果未来需要,他就是最有可能帮到你的人之一。
你提到的男子在超市偷东西将主管杀死,反而因为贫穷得到了舆论的同情。
这个让我想起了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些有趣的问题,我记得一个情况是一群歹徒抢劫了一家银行,但因为银行职员的坚守,导致歹徒撤离时被警察围攻了,然后歹徒就将银行职员当作人质与警方对峙。很有意思的是整个抢劫银行结束后,在法庭上对这帮歹徒提起公诉时,居然没一个银行职员愿意出庭指证,人质居然为绑匪辩护,这是什么情况?因为在警察攻进来时,这帮还有人性的歹徒帮了这些人质,避免了人质死于乱枪。一场人尽皆知的银行抢劫案,居然每一个银行职员愿意出庭指证歹徒抢劫银行。
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个人的主观体验会扰乱个人的思维,甚至主导个人的思维。
你讲的例子,当众人看到有人偷东西时,会很自然的谴责偷东西的人,然后看到杀人,就会更加谴责,甚至口诛笔伐,但是当知道了他是因为贫穷才去偷东西,并且因为超市主管的执拗、不变通才失手杀了他时,舆论的指责就会变成同情,
因为舆论本质上来说都是穷人,因为贫穷而去偷盗,是值得同情的,而那位不懂得变通的主管,为此丢掉了性命,更为这种借口提供了依据,人急了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我在看《郑和下西洋》有关朱棣谋反的情节时,因为朱元璋晚年大力打击藩王,朱棣为求自保,姚广孝给朱棣出了一个主意,主动交出兵权,有一个情节很形象,把一个茶杯扔进水里,怎么能掩盖茶杯掉进水里的事实?再把茶壶扔下去,就掩盖了茶杯的问题,只看到茶壶掉水了。
其实只是想说人们会被当下的感受左右, 当更大的体验出现时,又会被更大的感受所左右。
这是 人类情感的局限性 ,也是人类想要挣脱的束缚。
你能脱离现象,看本质,在当下拼凑盛行的当代,的确很 难得 。
爱情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从人际关系上来说, 爱情之上,还有一种关系,那就是知己。
知己是一种高度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会让你体会到超越自身限制的感受。
当然,一般的爱情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一般都是在磕磕碰碰中,磨合前进与成长,还有些会演化成家庭问题与矛盾。
所以, 需不需要都是自己的事情,没必要弄一堆标配折腾自己,
特立独行也未必不是好事,只要既不会给别人制造痛苦,自己也感受不到痛苦等负性体验,就好。
04单独一方的理性或感性才不妥,只有理性或许或失去生活的惊喜。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山鸡叔叔
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思路克障碍; 换个位置做自己
不提倡感情,不接受感情,有点类似于 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筑建起厚重的心理防御工事,拒绝与他人产生情感连接,避免受到影响与伤害,正常地生活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或许 内心会有些许压抑,可能会错过一些现实中美好与惊喜。
站在我的角度看来,生活里若剔除了感情,少了感性的羁绊,会 失去很多活力与热情。
题主陈述的内容里提到了一个值得分析的事件,“超市偷窃杀人案”让你对情感的认知发生了猝然变化。
我们在面对刺激时,
理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一件事情的始末,评判利弊对错;感性的引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关怀弱者、释放情绪,探索人性的真相。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但被其中任何一方完全主导,才能算作是偏颇、失当。
“人本”主义, “人本”的原则更多提倡的是“自由意志”与“人的价值”。
它更多强调的是 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的认知、行为、决定、判断充分认可,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有无必要改变,在于题主你自己的判断与感受 ,你不一定非要做某些他人建议、赞同、推崇的事情;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晰你的感受。
遇到的事情太多磨灭了情感!
什么叫作人倒霉了河口凉水都塞牙,接下来我说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到大生活的很幸福,但是在即将而立之年周岁快到三十岁,似乎遇到的流年,处处倒霉,工作没了妻子也离开了他,父母也出了点情况,导致他直接崩溃,现在没有了任何以前的样子,像是一个行尸走肉一样,平时就捡垃圾为生,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来了,就只知道他在我们这捡垃圾,但不知道在哪!
所以说一个人遇到事情太多就会被磨灭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