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性格特点,第1张

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性格特点?主人公格里高尔、父亲、母亲、妹妹、老板。

格里高尔:谨小慎微,忠心耿耿,安分守己,勤恳负责,善良平和,渴望自由(以上基本是原文用语)

格里高尔本是个有着丰富情感和诗意追求的小人物,但在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之下,他逐渐丧失了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生活在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中他勤恳善良,忠心耿耿,善良平和,渴望自由,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依然担忧父债,眷恋亲人,甚至为讨得家人的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在孤独无助的绝望中平静死去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遭到亲人抛弃,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

父亲:卡夫卡的父亲海尔曼是一对乡村贫困夫妇的孩子,在苦难中白手起家,挣扎了半辈子,终于成为一个富有的商人。父亲的这种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不断积财以跻身社会名流的追求。正因为这种人生追求,卡夫卡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从事文学创作,强迫他学习法律,并以此为阶梯,以待将来出人头地。父亲这种专横粗暴的干预,给卡夫卡的思想上形成了极大的压力。父亲的呵斥,怒吼更是给卡夫卡的心灵打上了难以愈合的创痕。

母亲:母亲是爱他的,但是也是自私的,由于看见他的变形晕倒,但是后来也没有经常关心他。在他死后,母亲没有悲痛很长时间,却在安排妹妹的婚事,仿佛没有他这个人。

妹妹:妹妹是格里高尔最珍爱最信任的人,为了供妹妹去读音乐学院,格里高尔带着一种义不容辞的精神坚持着“也许被开除了会更好一些”16的工作。然而妹妹却也是他变形之后变脸幅度最大的人。人形的格里高尔是她最依赖最关心的哥哥,她像向日葵追随日头一样充满爱意地注视着他;变形后的哥哥像是陡然间丧失了光热的太阳,妹妹毫不留情地扭过了头。

老板:基本没有出现,是一个社会压榨的象征。

一,镜框里的画。

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女士画像,在文章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第二段,变成甲虫的格雷戈尔环顾四周,看到的那一幅装裱精致的画像,在如此简陋的房间里,唯独这一幅画却格外突出,可见格雷戈尔对这幅画的重视。第二次是当妹妹进来要搬走他房间里的家具时,格雷戈尔就冲到墙壁上,把身子贴在画上的玻璃上,这使他的肚子感到舒服。这一次拯救画像又一次说明了他对画像的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对这幅画这么重视呢?后面的一处交代给出了答案。小说中说到,他的爱情是稍纵即逝的,求婚不果,这次不幸的情感经历给他留下来或多或少的情感创伤。我猜想,他一方面对爱情失望,另一方面又对爱情渴望,求而不得,只能将对爱情的憧憬寄托于那毫不干系的画像。现实爱情的不幸,竟使得他倾心于没有生命的物体,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心酸,也是一种无奈了。

二,时间

在刚开始,格雷戈尔反复提到要去上班的时间,六点半,六点三刻,定闹钟在四点,还期望着等自己身体好了还要去赶七点的火车,七点公司开门等等,很细致,强调地也很多。说明了格雷戈尔已经养成了重视时间这个观念,而为什么如此重视时间?是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逼迫他养成的,是他怕出一点差错而被公司开除,从而不能挣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如此重视时间概念,可见那个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平民百姓的时间精力被逼迫压榨到极致的程度。而到家里人接受了格雷戈尔变成了甲虫这个现实以后呢,他的时间立刻宽松了许多,他能够整夜整夜地来观看窗外的景色,仔细倾听客厅里面家人的谈话。这种对比是很具有讽刺意味的,从小处说明了格雷格尔被时间控制的悲惨处境,从大处揭露了那个时代,工作对人的异化。

三,格雷戈尔用嘴转动钥匙开门

在全权代理前来索问格雷戈尔的情况时,格雷戈尔不得已用嘴巴衔着钥匙转动来开门,小说中说到,他没有真正的牙齿,只能用下颚转动钥匙,去开那个门锁。在这个过程中,嘴里流出了一些棕色液体,他嘴巴里肯定受到了创伤,又引起了一阵疼痛,故而,嘴巴用不上多大力气了,所以用身体的姿势变化来压钥匙开门,这段开门的场景写得很细致,画面感极强,这样一个对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格雷戈尔来说却像拼了老命。表明了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之后身体机能与人相比的异化,也表现出他开门过程的艰难。其中,嘴巴受伤了,还为后面只能吃松软的食物作了前置铺垫,也为更后面吃食越来越少埋下了了伏笔,妙啊。

其中,开门的这一段中还提到,他那细腿的脚底有些粘性,为后面他能够爬到墙壁上,天花板上作了可能的说明,如此细节,丝丝不乱。

四,妹妹的喂食

等格雷戈尔见过大家了以后,喂食的工作便交给了妹妹。起初,妹妹为她哥哥准备的食物很丰盛,也很精致,一钵甜牛奶,他最喜欢的,还泡着白面包,这里可以看到妹妹还是很关爱哥哥的。第二天,妹妹来拿走食物时,没有直接用手,而是垫了一块抹布,这里可见妹妹对他的态度变化,二者已经有了疏远,准备的食物水平也降低了不少。再来整理食物时,换成了用扫帚扫,像扫垃圾一样,此时产生了嫌弃感。到后来,妹妹不再费心哥哥喜欢吃什么了,只是匆匆用脚把随便一种食物踢到他的房间,晚上就扫出来,如同对待一个家养的宠物一样。从热切关系她哥哥,到逐渐冷淡,再到完全漠不关心,我们看到了一个态度变化明显的妹妹。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格雷戈尔对妹妹的关心,要挣钱,供养妹妹去上音乐学院,可见他对妹妹关怀备切。而当格雷戈尔变成了甲虫以后,妹妹便逐渐不再对他好了,看上去是妹妹的惧怕,对甲虫的陌生胜过对哥哥的怀念,实际上,我觉得,是哥哥变成甲虫以后,不能再给她带来安逸的生活和好处了,无益的事情,便不再去认真做了,这是人性的本质。

五,视力下降

在化身为甲虫的格雷戈尔走出房间时,看到了全权代理和家人,也看见了街对面那幢房子,医院,窗子,还有雨点,当然,客厅里的布置也清楚地看见了。这么远的地方格雷戈尔都可以清楚地看见,说明他刚变身为甲虫时候,视力还是人的视力,还很清楚正常。而到后面,格雷戈尔时常整宿不眠,长时间地刨沙发,望窗外,这时候,稍微远的地方他就看不清楚了,对面的医院他一点也看不见了,还有街对面的街区还以为是灰蒙蒙的荒漠。这时候,他的视力已经下降了很多了。为什么前后格雷戈尔的视力会变化得如此之快呢?我认为,刚开始,格雷戈尔甲虫化的程度还不明显,人的视力还存在。而到后面,格雷戈尔的虫化程度加深了,视力也可能会下降吧,这是猜测。而更为贴切的原因是,格雷戈尔听见了家人在客厅中的谈话,为家人因自己的事故而受苦受累而内疚羞愧,面红耳赤,他为家人的生活状况担忧,因为这一切是由自己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格雷戈尔不由得抓狂,焦虑不安,为此彻夜不眠,书中也说了这种表现。这种担忧焦虑的心境使他视力衰弱,看不到眼前的街楼,看不到家人的未来。

六,格雷戈尔倒挂天花板

在格雷戈尔变形后的一个月里,他逐渐养成了一种新的消遣的习惯,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地爬来爬去,还特别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因为这样可以更轻松地呼吸,会沉浸在那种快乐地心不在焉的境界中,有时候也会放开腿摔倒地板上。这样一种消遣方式是不是多余的呢?他为什么要这么来写呢?我觉得这种安排很有它自己的妙处。小说一开始说了很多格雷戈尔工作时的规矩,不能迟到,不能生病,为工作的条条框框束缚得很不自由,当然,小说并没有直说这句话。等到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了,不再工作了,可心里那份对之前工作的恐惧与束缚感还没有解脱,自然会找一些摆脱束缚的方式来使自己放松,给自己自由。而甲虫化的格雷戈尔克服万有引力,倒挂天花板的方式就是对地板的反叛,对常规事物的反叛。此时,可以说,地板象征着秩序,而天花板象征着自由,格雷戈尔倒挂天花板,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即使被重重摔倒地板上,也义无反顾。很像西方的伊卡洛斯,为片刻的自由而不顾一切。这种对自由的向往,让人感动。另外,之前的细腿脚底上的粘液说明了爬墙的可能性,很严谨。

七,父亲的制服

小说从头至尾,父亲一直是穿着制服的,从来不曾换下。其中一段明显的描述是,穿着一件笔挺的蓝色制服,上面有金色扣子,就是银行仆役穿的那种衣服,上装又挺又硬的领子,帽子上有金色字母,也是银行的标志,还有,巨大的靴子,手杖。为什么父亲一直要穿着代表工作的制服呢?我觉得,制服代表着一种父亲的威严,穿上制服可以享受制服带来的荣耀和应有的享受,因而,父亲总是穿着它。而另一方面,制服是父亲对以往在银行工作的时光的眷恋,不管美好还是凄惨,我觉得按照他儿子的工作情况,应该是繁忙劳累的工作经历。那足以说明工作对父亲的影响,一辈子不忘,这种后遗症,流毒深远。而穿上制服也是父亲对以家庭一路走来所作贡献的炫耀,自矜攻伐,以此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做一个老太爷,明目张胆地命令子女妻子去为自己做事,服务,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在一定程度上,制服也代表着一种父权,父亲的威严,尊严,不可脱去。

八,母亲的细节呵护

在全篇小说中,母亲的作用好像是微不足道的,是多余的一个,其实并不是如此。在父亲用苹果砸向格雷戈尔的时候,母亲从晕倒中醒来,跑向父亲,那松开的裙子一路一层层地往地上滑落,被裙子绊得踉踉跄跄,直到冲进父亲怀里,搂住了父亲的后脖子,才保住了格雷戈尔的性命。这一个事件中,有很多细节,但大都是母亲的细节动作。母亲不顾自己的安危,一直要去阻止丈夫的砸苹果的动作。可以看出,母亲对格雷戈尔的深深的爱意,从来没有削减过,相比妹妹来说。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对于母亲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正是由于母亲的拼命阻止,才保住了格雷戈尔的性命,否则,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也就没有后来的租招房客的事情和大高潮了。因此,这个细节,必不可少。而这个细节,非母亲来做不可,父亲是凶手,妹妹逐渐冷漠,女佣更不可能,所以只能母亲来做,伟大的母亲啊!还有一处,妹妹好多天不去清理哥哥的房间,母亲看不惯了,便去清理了,这个细节也说明母亲的爱,也激发了母亲和妹妹间的矛盾,不可或缺。

九,甲虫化的格雷格尔听音乐

在三个房客听到妹妹拉小提琴后,喊来妹妹过来演奏小提琴,听到音乐的格雷戈尔也被琴声吸引了,他不知不觉地挪到客厅里去,也想起仔细地欣赏一段琴声。这一处细节看似有些荒诞,但也是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为什么变成甲虫后,格雷戈尔很多天不闻不问的,这时候却对音乐感起兴趣来?小说中写道,他被音乐感动了,把自己甲虫的现状给忘记了,自己想要近距离地去欣赏音乐,去和妹妹亲近,去告诉妹妹他要为妹妹做的事情,可见格雷戈尔的一片善意啊。但是,这一举动激怒了房客,也激化了格雷戈尔与家人的矛盾,为后面格雷戈尔的死作了铺垫。另外,对于格雷戈尔忽然想听音乐这个情节,我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深感佩服,老师说,人在人化久了之后,越来越表现得兽化,而兽化久了,却越能凸显出人化的特点。(大知意思,不是原句)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那么久,逐渐丧失了人性,兽性增多,故而说话越来越不清晰,也听不清楚,看不清楚,吃喝拉撒不规范。等兽性多了,便怀念起家人的温暖,对音乐欣赏的渴望,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对距离产生美的诠释。另外,音乐本来就是美好的,不管什么生物去追求,都无可厚非。

十,结尾

    小说的结局是,格雷戈尔死了,父母和妹妹三人淡忘了他以后,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三人外出郊游,坐在车厢里,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父母看着女儿,准备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到目的地,女儿站起来,伸伸她那年轻的身体。在他们眼中,这恰似是对他们新的梦想和良好心愿的一种肯定。我觉得这个结尾有点意思,起码,在氛围上,是暖的,好的,但有点反讽的意味。他们忘却了死去的格雷戈尔,如此不尽人情,不免读来心寒。另外,父母看着女儿,找丈夫,目的呢?是填补格雷戈尔死后劳动力缺失后带来的空缺,好继续他们安逸的老年生活,这就是他们新的梦想和良好的心愿,这是针对父母来说的,特别是对父亲来说的,这个虚伪的,寻求安逸的人。小说形式是荒诞的,但表达的内核是现实的,让人心寒的现实。这部《变形记》好啊,非常好!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

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

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扩展资料:

《变形记》主要人物介绍:

1、格里高尔·萨姆沙

《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在父亲破产后,拼命地工作,使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特别喜欢的妹妹葛蕾特重新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他由普通的伙计变成了成功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说中的格里高尔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它实际上是没有所指的,没有对他的外貌描写,没有对他的性格描绘,甚至在小说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在小说中一直活动的其实只是这只大甲虫,具有虫性、仍具人的思维、仍能听懂别人话的大甲虫,想爬出去看看母亲时,父亲看着他的样子,竟然气坏了,将一个个苹果无情地掷向了格里高尔。

一只苹果“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从此以后腐烂的苹果就和格里高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2、葛蕾特

葛蕾特是格里高尔的妹妹,17岁,她的生活里只有穿漂亮的衣服,睡睡懒觉,在家帮着做做家务,有时出去参加一些话费不大的娱乐。

她喜欢音乐,而且小提琴拉得特别好。她的梦想是到音乐学院学习。格里高尔受重伤后,葛蕾特找了一份售货员工作,晚上还要学速记和法语,将来好找更好的工作。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结合小说的情节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通过研读鉴赏小说,了解人们在工业社会后期对西方社会现实的迷茫、绝望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变形记》所体现的独特的创作构思及深邃的寓意。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上的“虚幻”与“真实”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难点]: 《变形记》中的荒诞、异化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法设计]: 讲授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构思]: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学课本中首次被选用,学生对于现代派文学较陌生。在阅读习惯上有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有距离。可以说,无论在主旨寓意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学生而言学习掌握都较为困难。应从西方时代特点及人们精神状态入手,使学生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大背景,学习认识每篇代表作的独特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表现方式相比较,从而,对现代派文学进行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卡夫卡的个人生活经历,学习他在文学艺术上执着、探索的精神。

2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这就是被誉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弗兰茨卡夫卡。在这幅照片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卡夫卡这双富含冷峻、警惕神情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穿过芜杂、琐碎的现实生活,发现了隐藏在人生深处情感上的悲凉与精神上的孤寂。然后卡夫卡运用一支魔幻之笔,将这悲凉与孤寂艰难地,一点点地,绝不同于前人地表现出来。这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现方式特立独行于当时的时代,以至于作家在世时没有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赏识,但是最终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二、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地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而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要求,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的业余时间全花在了对文学事业的追求上。为了文学他将“一切生之欢乐”都搭上了!同时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也相当高,在遗嘱中他要求将他的所有作品全都焚毁。幸而,他的好友马克斯·布洛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的作品整理结集出版,才使得这些文学精品得以传之后人。

卡夫卡所生活的奥匈帝国,是一个专制、落后的庞大帝国。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了某种威胁:人类由对生产体系的支配地位变成了被支配地位。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反映出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日趋异常和对立,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则以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等形式表现出来。卡夫卡以其独特的构思构成了绝妙的审美情趣,为现代派文学作出了不朽贡献。

三、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情节线索

1、小说分成三部分。请同学概括说明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他感到绝望、痛苦,尽管他对工作早已产生厌烦,家庭的重负也早已使他不堪承受,但他仍想竭力保住自己的饭碗,继续承担供养家庭的责任,却被父亲粗暴、蛮横地赶回房间。

小说的第二部分写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仍然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为自己不能再为家庭出力而自责。他的妹妹开始照料他,但后来却决定搬走格里高尔作为人时所拥有的私人物品。格里高尔为保存住这些物品,闹出一场大乱,最终却差点被父亲用苹果砸死。

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父亲、妹妹已经视他为累赘,要求摆脱他。最终格里高尔带着对家庭的眷恋的回忆死去了。而他的亲人们却去郊游并开始了新生活。

2、指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找出反映主要内容的情节

明确:第一部分的主要情节:

变成甲虫;竭力想保住饭碗;被父亲赶回房间。

第二部分的主要情节:

继续关心家庭,自责羞赧;为维护保存个人物品而闹出乱子;差点被父亲置于死地。

第三部分的主要情节:

家庭讨论决定抛弃格里高尔;格里高尔绝望自觉死去;家人郊游开始新生活。

3、根据主要情节提问:小说是怎样围绕格里高尔及其家人展开线索的?

明确: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关心家庭、闹出乱子,被视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抛弃、“弄走”

两条线索交互展开,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以致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中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上节课课后作业,学习掌握表现心理活动的手法

2、欣赏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抽查作业

课后练习第四题的题干提到卡夫卡的作品经常描写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幻想,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可以说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靠心理描写来塑造的。

二、提问:

1、本文大段的心理描写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

明确:有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

2、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心独白直接展现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使读者直视其内心,深入其内心,人物形象通过自剖内心来塑造

回忆使内容体现时间上的延续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人物性格更明晰。

联想和幻想逼真地展现在特定氛围里主人公的感受和情绪。

三、写作训练

1、请你根据规定的场景,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题目:考场上,在你的座位附近,监考老师捡到一张小抄。

要求: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一个有个性特点的形象

2、读写结合总结: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富有责任感,为还父债忍辱负重,善良,有自己追求,却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由人变为“非人”,最后绝望孤独的离开人世的格里高尔悲惨的命运。

四、如何理解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1、小说的荒诞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整个故事的框架——人变甲虫是荒诞的

2、荒诞中的真实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确:真实感的来源

(1)在具体手法上作者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2)在荒诞内容中具有社会寓意层面上的真实

生活真实: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使格里高尔处于“非人”状态

艺术真实:“甲虫”的状态是“非人”状态的具体化、醒目化

在内容上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异化”形态,在写法上《变形记》是荒诞、变形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

三、课文小结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人变甲虫的荒诞构思,展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下“人”变为“非人”的悲凉现实,暴露了人情冷漠的社会实质。作者以冷静、旁观的视角,细腻写实的手法将人类精神世界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赋予独特的象征寓意。通过学习我们应明确:

1、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以上三条就是在中学阶段对《变形记》这篇小说的阅读要求

《变形记》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变形第一天

心理感受:惊慌,痛苦;身体感受:笨重、不适

变形原因:工作压力、家庭负担

二、变形后两周

心理感受:自责、关心;身体感受:适应

家人态度:逐渐厌弃

三、格里高尔之死

第二节

心理描写手法: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格里高尔早已处于“非人”状态

艺术真实:细节真实与心理真实的写法;“荒诞”情节寓有社会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变形和夸张。

分类: 娱乐休闲 >> 电视

解析:

格里高尔是个善良、忠厚、有责任感的人,然而他胆小软弱,虽然安分守己,但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丧失自我的弱者。

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在变形之后生怕为此丢掉工作,兢兢业业,是一个好职员。

对于家庭,他是个孝顺的儿子,是一个好哥哥,即使在变形之后仍不忘送妹妹去上音乐学院。在变形之后他为不能养家而惭愧,还为还清父债而担忧,眷恋家人,为讨父亲欢心,艰难的乖乖的爬回卧室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变形记》读后感一

 我第一次读《变形记》是在高中课本上,当时的课本只节选了其中的一段,况且以当时的理解能力很难去真正地体会小说的。当时的我只是觉得很离奇,很怪异,很莫名奇妙。一个正常人突然变了一只大甲虫,我真的很不能理解卡夫卡到底在想什么。

 后来,一位朋友向我介绍这本小说,我就再次阅读了它。起初,我是带着疑惑去读它的。读着读着,我就觉得心中的压抑感像巨石一样压在我的身上。拘束、压抑、扭曲,种种感觉把我捆住了,全身动弹不得,仿佛变成甲虫的不是哥里高尔而是我。

 作品主要讲: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呢?

 主人公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他变成了大甲虫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瞬间荡然无存。

 而小说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哥里高尔在挣扎中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一家人就这样忘记了一个曾经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而他,哥里高尔,不过是萨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罢了。

 作者卡夫卡曾在一封信中说:“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他似乎通过《变形记》暗示我们,一旦自己作为哥哥得了一种致命的绝症,久而久之,他最爱的妹妹也会像小说中的那位女孩那样厌弃他的。事实上,现实正是如此,他因严重的肺结核而去世,死前在家中地位可谓全失。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生存状况,也许有时候,荒诞与现实,只不过是一层纸的距离。

 其实,当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时,人们就会开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一旦切断共同的利害关系的维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人总是那样孤独的动物,彼此之间,很多时候,实质是陌生与隔膜。这一点,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恐怕也仍然存在着,并会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

《变形记》读后感二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故事大概讲述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为着那微薄的工资,每天过着繁忙、压抑的生活。但正因为这样,父母和妹妹都非常尊重他。

 然而某天早上,他突然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公司秘书主任为他没有上班找上门找他,父母和妹妹也急忙来询问,见状均惊慌失措,这也使他陷入痛苦和绝望绝望中。然而之后家人经历了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等一系列的感情变化,他们甚至以“这只虫根本就不是格里高尔”为由,不愿花精力养这个既不能挣钱又拖累家人的“怪物”。后来格里高尔终于在受尽了亲人的冷漠后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间了。死后,家人没有一丝痛失儿子的伤心之情,反之,他们好似解脱了一般,卸去了格里高尔所带来的重担,策划了一场旅游,他们认为好日子即将开始了!

 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他抱怨着为还清父债而受别人的使唤和差使,焦急地想起床,但怎么也起不来的,生怕父亲的责备,希望能得到父亲的体谅,他的惶恐从本质上体现他的孝顺、忠实、善良、富有责任感。结果事与愿违,父亲的狠毒不但没有体谅他,还很厌恶他的甲虫外形。即使这样,失业在家的格里高尔虽过着甲虫生活,但依旧想着家里的经济状况该如何解决,怎么让妹妹实现音乐梦,他听说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不禁自责和羞愧得浑身燥热,这使他的善良一览无余。

 父亲的狠心,让一只苹果嵌在格里高尔的背上,疼痛难忍,妹妹的耐心有限,开始对他厌烦了,不再关心他了,认为他是需要设法摆脱的包袱。对于这种状况,格里高尔身心均受到深深地打击,他一边回忆家人的美好,一边异常冷静地考虑自己的去处。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选择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作者将人异化为甲虫,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不似庄公梦蝶那么诗情画意,但却让甲虫无需承担舆论与法律的压力,将格里高尔的境地极端化了,失去说话能力,无法与人沟通,不能表达心中的想法,家庭的经济问题的不到有效的解决,压抑的情绪无从发泄,从此内心世界处于阴暗阶段,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的令人不堪设想!甲虫就好似受资本主义奴役而成为人格变异的人,故事情节没有大波大浪,趋于平淡,唯独心理描写居多,但却又是那么的反常、虚幻、荒诞,表现了人被制度化,完全成为社会附庸的悲哀,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使人不得不为作者的写作风格所折服!

 卡夫卡笔下的“甲虫”对人类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撞击,心灵为之震撼!在老师进行认真剖析,我们不得不惊讶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奇妙变化,让人不得不重新思量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的关系,重新审视变化无穷的世界!

《变形记》读后感三

 Gregor死了,他死得波澜不惊,比他变形那天引起的震动小得多。他死了,父亲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妹妹直到这时才发现,Gregor的身体已经完全干瘪了;母亲带着忧伤的微笑叫走了妹妹。Gregor死前的晚上,他的最后一瞥是落在母亲身上的。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

 头天晚上,他是想去向妹妹表白,只有他欣赏她的小提琴演奏,他是想告诉她,他要把她送到音乐学院去深造。如果不是因为变形,他是计划在圣诞节宣布此计划的,而且很坚决,虽然为此他需要额外筹钱。变形这一不幸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也使得家里的经济状况恶化。

 变形前,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为能够让一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而高兴。变形后,父亲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妹妹也不得不帮着做家务,而之前,Gregor认为在妹妹这个年龄,她不应该为家里的事情操心,而是发展自己的兴趣,比如拉小提琴。虽然还有使女和老妈子,家里还是腾出房间租给三位房客。

 Gregor的变形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改变了Gregor以及他妹妹的命运。卡夫卡设定的Gregor变形这一情节虽然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但是世间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却不时有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比如车祸,比如工伤,比如重大疾病等等。面对亲人遭遇的不幸,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的,工作的,更是心理的,情感的。

 Gregor变形后,他的三位亲人从最初的震惊,痛苦,不接受,到关心,照顾,到无奈,到忽略,到冷淡,到不能忍受,这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变化在我们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找到例证的。由此看来,变形这一情节虽然荒诞,由此引出的人间悲剧的的确确是符合现实主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2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