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诗配画:
诗配画,顾名思义,先有诗,后有人根据这首诗所描写出的事物配画。1928年,民国上将冯玉祥隐居泰山普照寺,闲时创作了28首打油诗,请石匠照诗意在做好的青石板上刻画。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我的思念是圆的插图怎么画
我的思念是圆的插图画法:需要扣紧主题“圆”与“思念”,我思念的是什么根据这个问题展开画面。比如说:思念家乡,可以画出家乡的小路,路旁的柳树,柳树下家里的砖瓦房,等待游子归家的父母;思念祖国,可以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故宫、长城、天坛、长江、黄河或者我国的国宝动物,熊猫、丹顶鹤等。思念是是我们由内而发的情感,我们要把他落实到画纸上,用画笔一笔笔表达我们的思念,每当我们中秋节看到圆圆的月亮就会想到阖家团圆,这就是思念。
关于思念的诗句以及插画1关于插画山诗句
关于插画山诗句1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描写天游峰的诗句
诗歌名称:九曲棹歌
年代:宋
作者:朱熹
内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就找到这么一首,但不都是描写天游峰的,朱熹描写的是武夷山地区的风貌
3描写自然风景的古诗词(四行),并配上插图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S226;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关于山水有关的诗句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多了。想起来上面几首
静夜思的古诗画怎么画工具/材料:纸、彩笔。
1、首先,准备一张纸和各色彩笔,如下图所示。
2、然后,用桔色在纸上画一个古代的帽子,前低后高,像个电熨斗一样,在帽子下面,画两个长长的圈,表示帽翅,如下图所示。
3、在帽子下面,画一个圆形,表示脸,在脸的左侧,画一个突起的小尖,表示鼻子,如下图所示。
4、用黑笔在脸上画一条弧线,表示眉毛,在眉毛下面,画一个圆,表示眼睛,在眼睛里面,画一个黑点,表示眼珠。在眼睛右侧,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耳朵,并且把耳朵右侧的区域涂成黑色,表示头发,如下图所示。
5、在头部下面,画两只鸡腿的形状,上窄下宽,表示背在身后的两个袖子,如下图所示。
6、在袖子左侧,画一条竖线,表示胸口,在袖子下面,画一个梯形,表示古代的袍子,如下图所示。
7、在袍子下面,用黑色涂一个椭圆形的黑点,表示鞋,如下图所示。
8、在人物的右侧,用棕色笔画一条竖线,表示床的栏杆,在栏杆右侧,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床屉,如下图所示。
9、在栏杆右边,用桔色笔涂一片三角形的区域,表示床帘,如下图所示。
10、在人物的左上角,用绿色画一个半圆,表示圆形的窗户,如下图所示。
11、在窗户上面,用黄笔涂一个圆,表示月亮,如下图所示。
12、把窗户和月亮之间的部分涂成深蓝色,表示黑夜,如下图所示。
13、最后,把人物下方和床的下方涂成**,表示洒在地面的月光,静夜思配画就画完了,如下图所示。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是诗人行前书赠友人的一首乐府古诗。全诗意境雄伟,离奇惝恍,艺术形象缤纷多采,表现手法新巧奇特,向来为人所传诵。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缔造了奇妙瑰丽的意境。诗中梦境节节展开,景物步步变化,越变越奇,把人带入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之中。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略作梳理,可见梦境四景:
“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里展示的是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幽美画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段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暧昧之境。这是梦中展现的第二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但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是令人惊憟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便写到山崩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促使他追求梦寐以求的乐土,这就是他梦中追求的第四景。因此,我们不妨说,梦中四景是诗人人生旅途的曲折再现。诗人的那种高于生活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在这首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情。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原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二、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画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