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出师表》一文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他甘愿以身许国、为汉室鞠躬尽瘁的忠贞之心。《出师表》是汉丞相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全篇旨在劝勉刘禅继承先主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的赏析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出师表》的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句话包含着创业维艰的思想,也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忠贞不贰的感情,愿和他患难与共 ,效忠刘备父子。从字面上看,这句说的是建安十三年曹刘长坂坡之战,当时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但实际上也可视为诸葛亮追随刘备创业全过程的概括 感情是极为深沉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是铭记在心的,他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视为自己报恩的最好方式。这句话是用假设口气说的,即假设伐魏失败,那就是辜负了刘备的深恩就必须治罪,其中包含着一种极深的感恩图报的感情。

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以表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主旨概述: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2、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分三层:

第一层(1自然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自然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3、4、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3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4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承前两段“荐贤”的内容而来

第二部分(6、7自然段),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自然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7自然段,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

8自然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9自然段,表文结束语

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0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