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日增感染超20万!各地疫情何时迎来高峰?后续还有几波感染?

多地日增感染超20万!各地疫情何时迎来高峰?后续还有几波感染?,第1张

目前,受奥密克戎极强传染力影响,感染病例已迅速覆盖全国各地,处在大规模快速传播阶段,多地日增感染人数超20万。

多地公布感染比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全国累计感染人数约248亿,感染率达1756%。其中,北京、四川是目前感染人数最多的两个省份,感染比例超过50%。

根据青岛市卫健委去年12月23日检测数据,青岛市每日新增感染量为49万~53万人,预计未来两日感染人数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长。

同日,东莞市卫健委发布数字模型预测称,东莞市感染量正以每日25万~30万人的规模增长,且增速不断攀升。

据浙江省政府2022年12月25日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也已突破100万例。

其中根据衢州市2022年12月28日新闻发布会数据,全市目前总体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而舟山市29日全市感染率达30%~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

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取消,造成准确感染数据的缺乏。为更好地了解疫情状况、检测疫情发展趋势,四川、海南、河南、安徽等省份开启了第二轮居民新冠感染情况问卷调查。

据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截至2022年12月25日12时,省内共有158506人参与调查,感染率为6352%,较一周前首轮调查结果上升165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8%的调查人群未测核酸或抗原,但出现发烧、咳嗽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因此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

据海南省2022年12月30日晚间发文,截至12月27日12时,省内共有33682人参与二轮调查,调查对象中共有355%的人在12月19日-12月25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较上轮感染率增加53倍。综合两轮调查结果,全省累计感染率达到41%,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其中城市感染率显著高于农村。

而在全国范围内,人社通于12月26日发布了各省市新冠感染比例的调查统计,当日共收到15107份问卷,共计47897人参与投票。

数据显示,在调查者中,四川省感染人数占比最高,达到82%。北京、河南、湖北、河北、重庆、江西、湖南感染人数占比达80%。

云南、上海、福建、海南四省感染人数低于65%,其中海南省以45%的感染比例位列全国最低位置。

不过在所有感染者中,已康复感染者人数占比可观。各省康复感染者多在20%以上,其中北京、河北两地已康复感染者占比超50%。

由于数据统计自调查者自填问卷,存在主观不知情等多种因素影响,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仅供参考。

感染峰值预计集中于2023年1月

在病毒的加速传播过程中,各地新冠感染的高峰会在何时出现?

从目前各地卫健委及有关专家的预测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疫情高峰期,将集中出现在2023年1月份。

据浙江省政府2022年12月25日新闻发布会通报,参照近期病例监测和社区抽样调查结果,预计浙江省将在元旦前后进入维持一周左右的高位平台期,高峰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可达200万。

江西省2022年12月23日新闻发布会预测,本省第一波疫情将于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多数地区将在一周左右陆续进入疫情高峰期。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疫情持续影响时间约3个月左右,届时累计感染率将接近80%。

山东、安徽、湖南、广东等各省第一波疫情高峰也将于2023年1月左右到来。

而此前多数机构也通过百度搜索指数等方式预测疫情走势,其结果大多为在12月中下旬达到高峰,目前来看,这与专家预测有所出入。

此外,近日多名专家研判,感染高峰期可能提前到来。

去年12月2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新冠疫情目前还在逐渐攀升,上海疫情预期22日后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峰值过后还将持续一两个月。

安徽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则于2022年12月23日表示,预计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将在12月底前达到疫情高峰,并在高位维持两三天后进入下降通道。而部分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达峰可能比预测时间进一步提前,如合肥市可能在25日至26日左右达到高峰。

“现在各地感染人数陆续到达了比较高的状态,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各地的重症高峰也可能会在2~3周后到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教授表示。

疫情走向会否“一峰三波”

随着近期感染数的增长,境内疫情后续将如何发展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专家吴尊友曾表示,今冬的疫情将出现“一峰三波”的情况,大约持续3个月的时间。从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将为第一波疫情;受到春节期间人员流动的影响,第二波疫情将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第三波疫情则受到春节返岗返工的影响,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从全球各国/地区去年疫情发展情况来看,三波疫情似乎难以避免,而时间跨度、各轮感染数则与该国防疫政策有关。

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数据图

日本是逐步放开的代表,防疫严格指数呈阶梯式有序下降,因此相对而言,感染人数并未激增。截至12月29日,日本2022年累计感染人数约为2725万,占总人口的2137%。

日本疫情呈现三波增长,首轮疫情时间跨度较长,但感染数相对较少。累计感染人数达744万人,约占其总人口的583%,单日新增感染峰值为93万人。

第二波疫情持续4个月,累计感染1274万人,占比约为10%;第三波疫情目前还在升温中,单日新增病例数在10万左右。

数据图

相较于日本,韩国防疫政策松绑较快,防疫严格指数在4月呈断崖式下跌。因此,韩国第一轮疫情呈爆发式增长,此后两轮疫情有所趋缓,目前也处于第三轮疫情当中。

韩国2022年首轮疫情也持续了6个月,累计感染1765万人,占总人口的34%,峰值为单日新增404万例。

此后两轮疫情皆有所趋缓,第二轮疫情的峰值为单日新增135万人,累计感染683万人,占总人口的132%。而目前的第三轮疫情,感染数似乎已过峰值,单日新增病例在65万人左右。

截至12月29日,韩国2022年感染奥密克戎的累计病例数为2831万人,占总人口的5472%。

数据图

尽管两国疫情呈不同增长模式,但由于奥密克戎的毒性下降,且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较此前两年,两国病死率皆处于低值。日本目前病死率为021%,而韩国为009%。

数据图

整体而言,我国目前疫情也处于上升期,并且元旦、春节将至,返乡人员增多,疫情或将出现新波动。专家提醒,返乡出行时仍需做好防护,规划好行程时间,错峰出行;并且,注意手部消毒等个人卫生,戴好口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连俊翔徐嘉滢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rong

2022年11月20日,由全球三所顶尖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公卫学院专家在medRxiv上传了美国人群针对Omicron免疫防御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美国94%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但是美国民众对新冠病毒感染和重症的前景非常乐观,对预防重症的乐观情绪达到了96%以上。

结果显示:截至到 2022 年 11 月 10 日,预计94%(95% Cr,79%–99%)的美国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结合疫苗接种,估计有 97%(95%–99%)的人之前曾接触过 SARS-CoV-2; 978%的美国人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在 2021 年 12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10 日期间,全国范围内针对新的 Omicron 感染的保护率从 22% (21%–23%) 上升到 63% (51%–75%),并且针对 Omicron 的保护导致严重疾病的感染从 61% (59%–64%) 增加到 89% (83%–92%)。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谭德塞做出了大胆预测:2023年底将会完美解决新冠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全球新冠感染人数。目前已有6亿多人感染新冠病毒,累计死亡人数为649万人。其中新冠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9000多万的新冠病例。不过好消息是,近几周全球新增新冠确诊人数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每周新增死亡人数已经下降到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人类战胜疫情已经出现了转机。不过即便每周新冠新增人数大幅度下降,但谭德塞认为,世界各国防疫措施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在这里,谭德塞甚至专门提到,让世界各国向中国学习防疫政策。如果其他国家能够做到像我国一样的防疫政策的话,恐怕新冠疫情早就被消灭了。

慢性肾脏病第五期:末期肾脏病变,出现尿毒症状美科学家: 在莴苣中培养的关键物质有望加速糖友骨折愈合免疫力非罹病关键因素?中医这样看新冠肺炎诺华将捐赠13亿片羟氯喹 助全球对抗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延烧,全球本周将新增50万确诊?台大公卫副院长陈秀熙23日表示,预测扣除中国8万人,全球至3月28日确诊人数将累积达73万人,并希望各国防疫升级,让预测错误。此外,台大公卫运用各国阳性率和病例再生数计算成数学模型,建立「社区流行阳性率临界指标」,估算台湾疫情控制良好,尚属安全,但呼吁针对预防未来社区流行的封锁进行超前部署。

预测本周全球50万确诊 累积73万例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型,已有30几万人感染,1万3千人死亡,陈秀熙指出,新冠肺炎早非生物病毒,已是社交病毒,一周内疾病负担增加2倍,全球健康经济损失14亿美金。他更预测,扣掉中国,本周周全球将新增50万案例,至3月28日确诊人数将累积达73万人,这两周是全球的大流行高峰期,也表示希望预测错误,如果各国防疫更严厉,数字就有可能高估。

病例再生数和阳性率 疫情评估指标

为评估疫情,可参考病例再生数和阳性率两项指标,台大公卫将各国阳性率和病例再生数计算成数学模型,建立「社区流行阳性率临界指标」。

陈秀熙解释,病例再生数超过2,阳性率临界指标逾3%,代表社区大流行;病例再生数介于1-2之间,阳性率临界指标2%,代表虽流行但可控制;至于病例再生数低于1,阳性率15%,代表疫情控制良好。

目前欧美有些地区阳性率临界指标近30%,要降至3%以下才可能控制,至于台湾还在1以下,阳性率低于15%(03%),显示控制良好。陈秀熙强调,只要低于15%就算安全,当台湾阳性率临界指标大于3%,就会演变社区流行,必须做好封锁措施,当阳性率15%、2%和3%,封锁区域分别是半径5、10和15公里。

机构小型感染 专家:做好疫调、隔离可消除

至于近期有照护机构护士确诊,若有机构群聚感染怎么办?陈秀熙提到,根据欧美经验,任何机构发生小型群聚感染,不需要全面封锁,只要做好疫调、居家隔离,这种小型群聚感染自然可以消除。除非是小型感染进入社区、且是不明感染源,才考虑封锁社区,作为提前部署。

台湾疫情控制良好

台大公卫副院长陈秀熙表示,预测扣除中国8万人,全球至3月28日确诊人数将累积达73万人,并希望各国防疫升级,让预测错误。此外,台大公卫运用各国阳性率和病例再生数计算成数学模型,建立「社区流行阳性率临界指标」,估算台湾疫情控制良好,尚属安全,但呼吁针对预防未来社区流行的封锁进行超前部署。

话题: 新冠肺炎, 陈秀熙

据公开的数据,北京、广州12月12日确诊的新增感染者分别为559和336人(注:无症状感染者差不多与这个数字相当),实际的数据肯定远大于公开的,我们脑子里都有一个问题在盘旋——实际感染者到底有多少?

通过相关论文的数据,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从30-50%(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不过绝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

近日,钟南山院士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

究竟奥密克戎毒株带来无症状比例有多少,什么时候迎来疫情感染浪潮?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李晓韦 | 撰文

常春藤、徐诗露 | 责编

01

迷雾之中的感染人数规模

自“新十条”措施出台以后,我国部分地区取消了免费核酸,不少人通过居家抗原自测是否感染新冠,轻症的大多选择了居家,症状比较重的选择去医院就诊。

然而,目前抗原自测呈阳性又选择居家的人,并没有被官方统计到确诊人数中,此外还有许多无症和轻症的人。这意味着,社会面的感染可能远远超过每日通报的感染人数。

目前为止,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已经超过了9,000万,会不会超过一个亿,这个是确定的事情是一定会的,因为我们这儿的增长病例对俞渝国外每天增长的病例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小数字,现在美国巴西,非洲的一些国家,每天增长的病例都保持在1万左右的这个数字。

我们的疫情控制目前来说还算是不错,虽然有部分的城市出现这种聚集性爆发的情况,但是爆发的源头溯源工作进行之后,更多的都是发现要么就是外来的这些海鲜,要么就是境外输入的病例真正是本身的病毒所造成的,传染的这种情况非常少了,因为我们严防严控,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个地方发生聚集性的疫情,全城排查所有人员一次两次核酸检查,甚至说做抗体检测就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

但国外不这样,国外有部分所谓的宣扬自由民主的国家,疫情仍然没有控制住,那些普通的百姓经济能力不强的人,他们感染了之后连治疗的能力都没有,因为他们的保险就算是那种费用昂贵的,也只不过是支付80%而已,全额的几乎没有,如果是比较便宜的可能只支付50%,治疗的费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普通的工作者更没有这么强的经济能力,而那些富人们他们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国外这种阶级划分非常明显,差别对待的国家里面,加上上层的不努力不控制,反而把疫情妖魔化甩锅说不是自己的责任。说什么口罩里面有武器,天线这种荒唐的反智言论都能出来,他们显然就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疫情的防控上面,现在每天增长的病例仍然在快速增加到这个趋势下去,不需要经过一年几个月的时间,就完全足以帮助世界的这个疫情总数据突破1亿。

不管那个国家它的政治上层建筑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政策,但是人都是人,我们的生命是生命,对方的生命当然也是生命,可以说上层建筑所决定的事情,是经济基础所不能改变的,但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也是无辜的呀,他们甚至都不懂得什么叫做5g天线这些东西,只知道处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之下,政府的防疫政策不到位,导致很多人生命逐渐消失,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开自己普通民众那种心里绝望的情绪,可想而知。

国外有很多个国家,疫情仍然是没有控制住,他们还是寄希望于群体免疫,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让大家都感染感染了之后逝者生存,有一部分人活了下来,然后病毒对他们就不能造成影响了,这种群体免疫的思想居然还出现了,现在医学比较发达的21世纪,真的是令人非常之可笑,指望疫苗的出现显然短期之内是不能缓解他们这么严重的情况的,我们的疫苗算是研究比较早的,但到现在也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能力,还需要一个生产期,他们可能还更有远。

2022年11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全文如下。

一、监测目的

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以及对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病例报告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病例诊断报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分型,病例出院后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和死因诊断。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对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

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

各地要利用属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居民自行测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每日收集和逐级报告人群核酸检测和居民自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

哨点医院监测。

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每日统计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核酸检测数和阳性数、抗原检测数和阳性数,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重点机构监测。

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机构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暴发疫情,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

学生症状监测。

省会城市选择城区内若干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开展哨点监测。学校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变化趋势。

病毒变异监测。

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新冠病毒污水监测。

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布点探索性开展污水监测,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动态了解环境样本阳性率和病毒量变化,跟踪污水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序列变化。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监测点。

三、监测信息报送

各地监测预警专班要按照《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监测系统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监测信息。

四、监测预警分析

各地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团队参加监测预警专班,强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学模型等技术优势,增强数据自动分析和辅助研判能力,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敏感性。要每日分析疫情监测信息,科学研判疫情规模、强度和范围,预测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时间,评估疫情风险,及时为各地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五、组织实施

监测工作由国家疾控局总体组织协调,由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省成立监测预警专班,负责工作的组织落实。各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教育部门、部分重点机构负责完成有关监测工作和信息报告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