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年轻的人,对爱情的期待越大。越是长大,对爱情的需求就越少。因为你对爱情的期待大了,最后收获的只会是伤害。就越来越不想要爱情。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爱情没那么高的期望,或许以后不会很痛,更不会太过失望。本来么,最好的爱情,无非是顺其自然,不咸不淡。
这周我们分享《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的读书笔记,我们先用一张思维导图明白这本书说了哪些内容。
作者以 本能、行为和反思 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入地分析了 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产品的设计 中。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
情感化设计,是指旨在抓住用户注意、诱发情绪反应(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
人类大脑活动分三个层次:
本能层次 : 先天的部分;
行为层次 : 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
反思层次 :大脑的思考部分;
每一个层次在人的整体机能中起不同作用,每一个层次要求不同的设计风格。
1 本能层次的设计——(关注视觉)
(1)外形---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外观,和触感。好看,顾客才会买。
(2)情感因素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应当尽量 利用本能设计去减少用户的考虑时间 ,避免用户反复思考设计中,需要正、负情感相互转换。例如:利用优雅、舒适的环境,使员工放松心情,开阔思维,当遇到状况时,可响起警铃,使员工感到焦虑,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状态去解决事情。
(3)总之,在设计中,越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可能越让人接受并习惯。
例如: 在剧院起火时,人的本能是会集中精力冲向大门,所以门的设计尤为重要,做成向外推的模式比较合理。
2 行为层次的设计——(关注操作)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行为层就是我到达了这个网站怎么来玩,怎么玩得爽快,有什么产品我可以玩。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 性能 。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
关键就要看两点:
是否能 有效 地完成任务,
是否是一种 有乐趣 的操作体验
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秀行为层次设计的4个方面:
功能——应优先考虑。首先要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
易懂性——产品良好的反馈有利于解决事情。
可用性——以人为本
感受——产生产品内涵的主要原理
对于产品研发这块, 一是改进,二是创新 。相对来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是比较容易的。观察顾客如何使用现有产品,发现问题,并改进。设计师想要最终了解用户那些未被满足和未明述的需求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进行测试,开发初步的产品原型,然后观察试用情况。
3 反思层次的设计——(关注情感)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反思说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给人的感觉。它描述了一个什么形象,它告诉其他人它的拥有者是什么品位。
反思层最好的成语是 ”触景生情” ,用户在一个互联网产品当中能获得认识、并且总结、反省、品位的传播、认可等等一些,可以称为反思层。
美,是属于反思层面,并且受知识、文化影响,比如我们互相觉得对方的表情包真难看。从反思层面来看,产品不仅是其所有功能的集合,它们真正的价值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所选择的产品,它的价值远不在于美观实用,它和我们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系,它代表了我们的审美、性格、爱好。
反思层次的活动也常常决定着一个人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所以在设计中,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 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这样一个产品,才能深入人心。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该如何结合好这三个层次?
例:视频游戏市场
为了抢占传统视频游戏市场,厂家改进方案:
本能层——改进控制台和键盘的物理外观。女性化、专业商务化、文化内涵型等等。
行为层——设计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并以快速反应为中心,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反思层——突出产品形象,进行情感连接。
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本能层的 外观 (光好看有什么用!),也更要注重行为层的 用户操作体验 (光性格好有什么用!),同时也要在产品中加入反思层的 情感设计 (关键还要有激情!!!),将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产品才会更打动人。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以人为本",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解决难题,吸引顾客,当然不能让顾客看出。
例: 团体成员设计 vs 个人设计
**《魔兽》
我相信不少魔兽迷看完都是失望至极,甚至愤怒,因为它完全不够没有表达清楚魔兽本身。但难道一定是设计师不会制作吗?不,它只是团体设计的结果而已。一部影片,参与人员几人到几百人,各方有各方的利益,每个人都提出点建议,最后就变成了“魔兽”。
当要设计一个对大众口味的产品时,我们更倾向团体设计,以人为中心,经过测试,再调整。但对于艺术品,我们则需要对最终产品有个清晰的概念,并按此概念进行产品研发,这样艺术品才不会令人失望。
总结
生活处处皆学问!Donald A Norman的理论分析带给我很多思考、很多新的想法和视角,这会改变我对设计的认识。比如:我在挑选商品时,会特别注意它的 用户体验 ,但我发现大部分都还有改进的空间。我也会注意到那些价格昂贵的商品,基本都是三个层面的设计结合得非常好。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设计的情感要素也许比实用要素更为关键。好的产品关注功能,优秀的产品关注情感。
你好!
相传这是一个故事,说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一位老年盲人乞讨者在自己的摊位前树立一个牌子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但收获很糟糕。
一位诗人路过,见此情景,遂把牌子修改为:“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下午诗人再次路过时,乞讨者已收获丰厚。
因为,诗人加的短短六个字,把人们的感情融入其中,
感化了路人冷漠的心,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情感向往,也拨动了人们心里的最柔软的心弦。
http://vku
(删掉此处)6com/show/QwxcilbDLMv1MXGyhtml
最后视频奉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