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情窦初开的我们,朋友间聊天,都曾问过对方这样的问题。 “以后结婚,你选择嫁给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喜欢自己的人?”不管是选择哪一种,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听上去是那么的有道理。可那时的我们真的太年轻,不曾想过,婚姻和爱情有关,但却远远不够 。文|胡小乖,来源网络
一个婆婆在她63岁那年去世了,从生病瘫痪那天开始,一直到去世,她丈夫的脸上就没有一丝的悲伤之情。真的是一丝都没有,甚至在人前都不屑伪装。住院几个月,他去过医院2次,一次是送她去医院,一次是接出院。去世那天,哪怕亲戚都在,他也没有流一滴泪,就像那个去世的人,不是他的妻子一样。
在出院后在家里的一年中,有人曾听到她对回来的他哀求,说: 我都快要死了,你还是不愿陪我说说话,给我一个笑脸吗,我是你的妻子啊?他冷冷地说:当初我说的话,你都忘了吗,你选择不离婚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之后是什么样的日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四十年的夫妻,她嘴里“相敬如宾”的感情,怎么会连陌生人都不如。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他不爱她,可却因为当时的媒妁之言娶了她。婚后5年,有了一子两女,他提出了离婚。因为父母过世,他没了阻力,想要和当初喜欢的那个姑娘结婚了。他本以为她会同意的,他觉得没有感情的婚姻不道德,他认为只要自己给抚养费,对孩子负责,对她的成全充满感激,他就没有错。
可她没同意,说有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不离婚,如果他非要离。那么她就去他单位闹,去那个姑娘单位闹,闹得人尽皆知。他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他在乎那个姑娘,所以后来他妥协了,不再提离婚,但也和她说了: 不离也行,这个家我什么都不管,这一辈子我也不会再碰你一下,我还是会和我爱的姑娘在一起生活,你拥有的就是个空壳的婚姻。你要是能忍受这些,那就不离 。
多么可笑,她居然答应了,然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她所谓的相敬如宾的婚姻。他也说到做到,真的做到了家里啥事都不管。和她相关的,不论好坏,他都置之不理。哪怕是孩子相关的事情,他也没怎么放心上。一个月说好的在家住的那几天,也是为了给孩子面子,都是分房而睡。
左邻右舍,时间一长,没人不知晓这个事情。这段婚姻,成了周围人群茶余饭后的谈资,他鲜少回来,倒也没啥。可她,天天都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些好事的人,当面和你说说笑笑,装着关心你的样子,虚情假意地打探你的生活,实际却为了谈资,询问你的话,句句戳心窝。而你走过,背后更是传来窃窃私语。
最后孩子都受不了母亲被人这么指指点点,劝她离婚,说自己会听话,长大后会成为她的依靠,自己会护着妈妈。可没用,她依然坚持不离婚,说他说的都是气话而已,只要自己再努力一把,他就会看到她的好,会感动,会回心转意的;说只要不离婚,那她就永远是他的妻子,他总有一天会回家的。
可是,真的, 女人不要指望去感动一个男人,也不要靠威胁、靠自己受屈辱而留住男人。这样留住的男人,是没有“心”的,一个没有心的男人,一段没有感情和责任的婚姻,你要来何用。这样的“痴情”,只会让男人更加看轻你,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谈资,苦了自己,也伤了孩子 。
她就靠着这样的自我说服的理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是个有能力的人,靠着自己,养大了孩子,自己的事业也不错,更是靠着自己,让周围的人从指指点点到敬佩不已。可以说,除了婚姻,她真的很成功。
可原本这个婚姻,她也可以成功的,40年“相敬如宾”的婚姻,他不爱她,她委屈自己而不离婚。当初潇洒放手,她可能会遇上另一段感情,生活会更加的美满。即使没有遇上,能一个人养大孩子,事业有成,周围人无不佩服的她,一个人也会过得很充实幸福。
可她却死死地守着这段婚姻,即使她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出双入对,连孩子都有了。哪怕到了人生的最后,她生病了,最后去世,她的哀求,也没有换来他的温暖。最后有人问她,后悔当初的选择吗?她哭了,但没有说话。没人知道这眼泪是后悔,是心酸自己的选择。还是因为感动自己的选择,这一辈子,她做到了,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并且守护住了这段婚姻。因为她的表情很平静,除了眼泪。
故事的男女主角是我的姥姥和姥爷,说起这个我没见过几面的姥爷,我心里是不喜欢的。但我也知道,这种不喜欢,是感性的,是因为姥姥对我的宠爱,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女孩。姥姥最后有没有后悔,没人知道,但她当初不选择离婚,是对是错,也不好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可是,她的这段婚姻,在外人看来,是真的有遗憾的。如果当初的她们,也曾在年少时问过以后结婚,是选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自己的。她肯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她做到了,并为了这个喜欢,死死守住了这段情感。可这样的婚姻,真的有意思吗?这样空壳的婚姻,和自己一个人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论对错,我还是觉得,人生即使不能璀璨如花,也要爱自己。即使 你再爱一个人,都不应该建立在自己低到尘埃里的退让上。任何一种情感都应该如此,感情更应该这样,爱,就应该是相互的。任何一种情感,如果是单方面的付出,那在对方提出结束的时候,就应该潇洒放手为好 。
任何一段自我感动的付出和情感,几乎都没有一个美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一辈子的“相敬如宾”,又或者是一辈子的鸡飞狗跳,而任何一种,都不是爱自己的我们,应该过得生活。女人啊,多爱自己一点吧。来人世一遭不容易,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语出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相敬如宾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扩展:“相敬如宾”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专用于夫妻关系,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他每日清晨都为妻子画眉,皇上知道了,认为他失礼,要拿他是问。他说,夫妇房中这事,更有甚于画眉耳!皇上无言以对,也便罢了。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
相敬如宾指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相敬如宾:xiāng jìng rú bīn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庞公传》:“居岷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举例:他们夫妻二人50年如一日相敬如宾,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典故春秋时一个叫邓缺的人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过来,毕恭毕敬地祝福以后再用饭。
妻子在丈夫用饭时,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着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这件事被当时晋国的一个大夫看见了。左传记载了这段故事。
相敬如宾,是出自《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意思是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