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一个我相信的观点:对于母婴关系,爱与自由是全部的原则!
开始讲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很变态的动物心理学家叫哈洛,他致力于研究爱,但是要了解内心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打碎,所以他所有的实验都在剥离爱和安全感。
他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恒河猴,灵长类的动物很多社会行为都可以迁移到人类社会,所以用猴子做的实验结果对人类来说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实验过程:
将一波猴宝宝分成两组,分别由一只代母喂养,第一组的代母是木头做的,外表披上带绒毛的布,保持37度左右的温度,外加一个随时提供食物的奶嘴。第二组的代母是铁制的同样有一个随时提供食物的奶嘴。
实验结果:
虽吃着相同食物,“铁丝妈妈”的猴宝宝会无法消化牛奶经常拉稀,而“绒布妈妈”的猴宝宝则很健康;
受到惊吓时,猴宝宝会跑向“绒布妈妈”的怀抱;
小猴子会拥抱“绒布妈妈”,如果没有“绒布妈妈”,小猴子就吓得蹲在地上,颤栗;
分别三十天后,“绒布妈妈”的孩子会飞快地扑过去拥抱“绒布妈妈”,而“铁丝妈妈”的孩子只会找个角落蹲下来,冷漠呆滞。
当猴宝宝长大后,“铁丝妈妈”养育大的猴子都出现了冷漠呆滞,类似自闭症儿童行为;并且大多数的猴子都失去了寻偶和交配能力,少数生下下一代的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不理不睬,殴打虐待,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而布绒妈妈的孩子则基本正常生活。
实验结论:灵长类动物成长的过程中除去干渴、饥饿等生理因素,“接触安慰”必不可少。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华生(曾做过臭名昭著的小奥尔波特实验)认为母亲只要提供食物即可,太多的母爱是危险的,要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能握手就不要亲吻和拥抱,满足了孩子食物的要求就能满足孩子对爱的要求。
按照他的理论,在现在衍生出一种“哭声免疫法”的育儿方式,即“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过结果反馈强化不哭这一行为,又称完整睡眠训练法,以此来训练出极少哭闹让妈妈省事的乖婴儿。
看完以上的母爱剥夺实验就可以知道所谓的“哭声免疫法”的危害有多大,婴儿时期是建立信任与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而且不可逆,这个时期的母亲应该尽可能让婴儿感到安全与爱。可以说生命的底色是幸福还是不幸,3岁以前就已经奠定。
不过我们究竟不是猴子,我们拥有理智。如果原生家庭是有缺陷的,幼年时期曾有过伤害,并且依然影响目前的生活,我们可以去分析自己,自己给与自己足够的自由和爱,完全接纳自己,重新养育自己。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愈发频繁,学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下面和大家分享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1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2情绪分哪几种
情绪可分为7种类型:喜、怒、哀、乐、恐、惊、思;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条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扩展资料: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
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3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的个体差异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和为什么会引起,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比如憎恶的情感,如果它指向危害国家利益,破坏国家财产的人和事,那这种情感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指向批评过自己缺点的人,或在能力和人品上都超过自己的人,那这种情感就是低下的情感。评价同样一种情感,要分析其倾向性。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程度。能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现象引起的情感则缺乏深刻性。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舞台上的时装表演时所产生的情感,即美感,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而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只是图新鲜、凑热闹来看演出,这时他表现出的情感即是快感,就是一种肤浅的情感。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并相濡以沫的情感是深刻的情感;而萍水相逢或酒肉朋友之间的情感,则是肤浅的情感。同一种情感能深入地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