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 学写诗 《又呈吴郎》赏析

读唐诗 学写诗 《又呈吴郎》赏析,第1张

又呈吴郎

杜甫(唐)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

呈:呈送。

吴郎:杜甫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平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扑:打。任:放任,听任。

不为:要不是因为。宁有:怎有,哪会有。

恐惧:害怕。指老妇害怕被人看破。转:转变态度。亲:待人和蔼。

即:立即,马上。防:防备。远客:这里指吴郎。

多事:多心,过虑。篱:篱笆。便:就。

甚:太。征求:指赋税征敛。贫到骨:一无所有,一贫如洗。

戎马:指战乱。

译文:

任由西邻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

不是因为穷困,怎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更需和蔼。

她立即防着你虽属多事,而你插上稀篱却又显得太认真了。

贫困的妇人已对我诉说了因为横征暴敛,已是一无所有,我正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悲哀流泪。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秋夔州。时诗人一位亲戚吴郎从忠州搬来夔州,杜甫就将原住的草堂让给吴郎住。先前杜甫住时任由老妇打枣,而吴郎来后却插上篱笆防人打枣,杜甫便写诗劝吴郎不这样做。因先前给吴郎写过一首,故题为“又呈”。

        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简单清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因,只因先前诗人是任由西邻打枣的,下半句写只因她是一位无儿无食的老妇。“扑”字极为贴切,一方面是为了音韵的和谐,另一方面这一动作极符合妇人的年龄及害怕发现的心理,而“打”字力度要大许多。“任”字体现了诗人的宽厚,仁慈。两个“无”字连用,听来亲切,如诉家常,而言辞又极为恳切。

        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换位思考,站在妇人的立场,娓娓陈述事实,“宁”表反问,表达了否定的语气,怎会有这样的事呢?下半句写诗人对待妇人的态度“亲“,希望吴郎也如此。读到此,只觉得诗人的情感如此细腻,心地如此仁慈,杜甫始终将自己与广大老百姓放在同一位置,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多么难得而可贵。

       颈联:“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诗人继续耐心而委婉地劝解,希望吴郎将疏篱撤除,一道篱笆,就是一道心墙。体现了诗人的亲民思想。

       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最终点明贫到一无所有的原因,是因为官府的横征暴敛,最后想到国家战乱不断,而泪落衣襟。“贫到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比痛恨,诗人忧国忧民,泪十有八九为国为民而流。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评:“此诗是直写真情至性,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瘝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 张忠纲解读 袁行霈 主编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1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2 关爱弱者。

3 泛舟而游之乐——饮酒放歌的欢乐——悲凉——感叹——转悲为喜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5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