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格障碍疾病解剖

心理人格障碍疾病解剖,第1张

心理人格障碍疾病解剖

 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以下是我整理的心理人格障碍疾病解剖,一起来看看吧。

 人格障碍显然是异源性的集合体,各类型具有共同的病原因素,现仅对总的发病机制叙述如下:

 1遗传因素。

 人格或个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Shields(1962)的单卵双生儿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开养育的双生儿人格测验记分与在一起生长的相似。可为佐证。另外精神分裂症谱系研究结果表明,此症寄养子直系亲属中分裂型人格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寄养子直系亲属(105%对15%),偏执型人格障碍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8%对07%)。

 2体型。

 Kretschmer(1936)创立体型与气质相关学说,但他的结论来自对人格的主观判断,没有实际意义。Sheldon等(1940)应用较准确的测量方法和现代统计技术,他们的研究虽有改进,但并未得出体型与人格间的相关性。

 3精神生物学因素。

 人格的生物学研究建立在客观诊断标准和定式检查基础上的研究,业已使得人格障碍的评定可信性明显增加。

 按照认知、情感、冲动控制和焦虑调节等四维度,人格障碍可分为4类(Siever等,1991),分别与精神疾病相连,从而形成谱系概念:

 ①认知/知觉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和古怪类型人格障碍(分裂型)相连;

 ②冲动控制不良和表演类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关;

 ③情感不稳定与重性情感性障碍和另一些表演类型(边缘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呈谱性相关;

 ④焦虑/抑郁(指焦虑时伴发行为抑制)则与焦虑性障碍和焦虑类型(回避型)人格障碍联结。

 4认知/知觉结构障碍 。

 该障碍在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障碍、精神症状和社会隔绝。认知控制的轻微障碍往往以古怪、特殊言语,社会脱离等形式出现。认知/知觉结构是反映一个人对进入的刺激领悟和注意,并根据自己过去经验予以信息加工,适当选择反应的能力。分裂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即属于此维谱带的两极。注意/信息过程的测验显示二者有类似的障碍(Kendler等,1981)。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不仅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Holzman等,1984),亦出现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Siever等,1984),且多与分裂型人格的缺陷症状相关。分裂型人格,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亲属均可发现视或听注意的损害,如倒行掩盖试验、持续操作试验、感觉闸门试验等,结果均与缺陷症状一致。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型人格的血和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HVA均增加。

 5冲动性/攻击损害。

 冲动控制不良以延缓或抑制动作的能力减低为特征,反映在精神疾病:如间歇性爆发障碍、病理性赌博或偷窃狂;如为持久和严重的易于冲动素质,则表现为破坏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如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Claridge(1985)发现社会病态患者皮质抑制功能和警觉能力减低,脑电图有较多慢波,镇静阈降低。心理生理研究发现,冲动型和社会病态患者对运动反应的抑制能力减低,交感神经反应减弱,皮肤电反应快速的习惯化形成(Hare,1978)。动物实验研究表明,5-羟色胺能系统介导行为抑制,5-羟色胺能系统损毁,导致制止惩戒行为能力减低。类似的发现还见于自杀未遂者(Asberg等,1987)、暴力和攻击行为(Brown等,1982)人格障碍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5-羟色胺能释放剂芬氟拉明(fenfluramine)的催乳素反应减低,提示这类人的5-羟色胺能功能减低(Coccaro等,1990)。加强5-羟色胺能功能的药物,可改善或减轻犯罪的攻击动作和自杀行为(Meyendorff等,1986;Sheard等,1976)。人格障碍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能功能亢进,除其代谢物水平升高外,对NE能激动剂:可乐定(氯压定)的生长激素反应也增大(Coccaro,1991)。已知NE系统介导对环境的警觉和定向作用,加强NE能活动,可以增加外向攻击性。当NE能活动增强与5-HT能活动减低伴发时,攻击易发生(Hodge等,1975)。

 6情感不稳定。

 这类情况以心绪调节和强度的改变为特征。情感性障碍表现为持久和内源性心绪障碍。非常短暂与环境有关的情感波动则见于边缘型人格障碍。

 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许多这类患者后来发展成抑郁状态(Silverman等,1991;Zanarini等,1988;Links等,1988)。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情感不稳定型人格的发生率较高(Silverman等,1991)。生物学研究资料提示,情感性障碍与情绪不稳定型或边缘型人格有关,二者均示REM潜时缩短和潜时多变;对毒蕈碱激动剂槟榔碱(arecoline)的反应为进一步REM潜时缩短(Nurnberger等,Bell等,1983);DST试验示脱抑制;NE能系统反应过强(Suhulz等,1988)。

 7焦虑/抑制。

 在预期不愉快的后果时,出现恐惧和自主神经警戒阈值减低,往往伴有行为抑制。焦虑障碍,强迫仪式或恐惧和回避组人格障碍具有上述特征。回避组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抑制人群显示皮质和交感神经警觉水平较高,镇静阈值低和对新刺激的习惯化减低(Claridge,1985;Gray,1982;Kagon,1988)。

 总之,精神生物学研究是沿着一些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相关的方法发展的。关于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目前尚在探讨,存在如下意见:

 ①一定人格特征增加一些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并诱发之;

 ②一些人格特征是一些精神疾病的潜隐表现或为其残留;

 ③人格特征和临床综合征来自尚未明了的,但却是共同享有的素质背景和环境影响;④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的同时出现纯属于偶合,二者间并无病因连接。

 8心理社会因素。

 众所周知,家庭养育可影响正常人格的发展,但这些影响在不正常人格的构型上究竟起多大作用以及不正常人格构型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了解不多。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儿童大脑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过正常的教育可以纠正,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可出现不正常人格。家庭环境亦至关重要,凡父母不睦,经常争吵,甚至分居或离异,会对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人格正常发展的因素,粗暴凶狠,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不利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拓展心理人格障碍案例

 一、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

 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二、分析和诊断这位男孩是一名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点是行为畏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对付,主要表现特征是: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回避;

 4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避不回答问题;

 5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6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痛苦,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被人讥讽,过分担心自己的情绪状况,常因此显得焦虑不安。心理学家认为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由于自卑感引起。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三、治疗与建议

 1求治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于肯定自己,不要因为好友的指责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增强自信心。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

 3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在公共场合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多与周围的人沟通聊天。

 4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通过体力上的劳动减轻精神压力。

 5求治者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学习。不要跟别人比,只要跟自己以前的学习成绩比,稍有进步就要鼓励自己。

 6不要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好友身上,可以请老师帮助调换一下座位,使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在学习上;或者找好友谈一谈,也许一切误会便会消除。

 7在上台演讲之前要充分地做好准备,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锻炼几次就好了。最后,要使自己的精神适当放松一下,比如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听听音乐,看看杂志,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放下学习包袱,失眠的症状将会有所缓解。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最主要原因是当事人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往往具有较低的自尊感,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从而回避人际交往。

;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于自恋者的自大总是无处不在,使我们更倾向于将其非人化看待。

一般认为其表现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至上,或者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患者遭受痛苦或使人遭受痛苦,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1、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2、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3、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也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常因其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而引人注目的一种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型的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的特征。并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2分裂样人格障碍。

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孤单、冷淡、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但此类人往往投注较大的精力于与人无关的兴趣方面(如数学、天文学等)。

3分裂型人格障碍。

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病人因此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4回避型人格障碍。

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在生活中表现回避、退缩,过分敏感,易于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5依赖型人格障碍。

缺乏自信,易依附于他人,遇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且其性关系多不成熟,往往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

6强迫型人格障碍。

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

7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现过分招摇轻浮,试图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不良,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8自恋型人格障碍。

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不仅令他人无法忍受,且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9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是其突出的特征。

10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行为,其表现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常见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表现

 什么是心理疾病呢主要分为哪些呢接下来是我精选的常见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表现,供大家参考。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

 (三)分裂样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四)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他们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常,举止是否恰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如走路时有数路旁电线杆的习惯,锁上门后反复查看。他们疑虑过分,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不完善之感,过分谨慎小心,遇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少标新立异或独创。由于他们事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反复检查核对、怕出差错。他们还常要求别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事,有时妨碍他人的自由。

 (六)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纪,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七)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八)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九)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了公众利益,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则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后,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羞耻之心,却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对人冷酷、粗暴、不诚实。有时挑起事端,斗殴、攻击别人。他们不能吸取教训,包括惩罚在内,都难以悔改。他们的智力一般正常,不少人表现得有见识、有才能,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在一个集体中他们人数极少,但危害性极大。

 (十)焦虑性人格的特点是懦弱胆怯,这种人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胆小、怕事,易惊恐,敏感怕羞,对任何事都表现惴惴不安,在新的情况下易发生焦虑反应,这种人易患焦虑症。

;

人格障碍的简介,具体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型人格障碍:以情感冷漠以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征。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不遵守社会规范、漠视或者侵犯他人权利为特点。

4、边缘型人格障碍:以极其不稳定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为特点,有时会伴有短暂应激性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人格解体或者是非真实感。

5、表演型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夸张的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征。

6、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谨慎小心,严格要求、完美注意以及内心不安全感为特征。

7、回避型人格障碍:以对拒绝极其敏感和社会回避为特点,患者会紧张、提心吊胆以及自卑。

8、依赖型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下降为特征。

人格障碍缓解的办法

1、减少主观的痛苦焦虑,首先要增加患者的社会心理的支持。还有药物的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度紧张的状态或者人际关系中缓解。

2、要让患者看到自己的问题,要早期的努力使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或者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是出在自身就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处理的方式的错误造成的。要达到这样的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耐心,临床的医生需要对病人敏感的情绪和日常应对的方式要有基本的了解。

3、要尽快纠正不适当以及不良的行为,以最大的限度减少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持续伤害。建议可以经过一些团体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的矫正,通常可以在几个月内,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4、要改变存在问题的人格特质,比如像依赖不信任、傲慢这种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在一年以上。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格障碍的特征 5 人格障碍概念的由来 6 人格障碍的类型 7 病因病理病机 8 临床表现 附: 1 人格障碍相关药物 1 拼音

rén gé zhàng ài

2 英文参考

personality disorders

3 概述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4 人格障碍的特征

人格障碍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其一般特征有:

①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与人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例如,偏执怀疑、自我爱恋、被动性侵犯等。

②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把社会和外界对自己不利的条件都看作是不正应该的,而对自己的缺点却无所觉察,也不改正。

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负任何责任,对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罪恶感,对伤害别人的行为不后悔,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执意的偏袒与辩护。

④在任何环境中都猜疑、仇视和偏颇的看法。具有人格障碍的人,由于其内心体验背离生活常情,外在行为违反社会准则,所以经常给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给自己带来痛苦。

5 人格障碍概念的由来

无论是医疗、教育或惩罚措施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类偏离常态的内心体验及行为模式。与精神疾病不同,后者是病理心理的表现;前者则是长期的个体心理特征的异常发展。原来人格发展正常,成年以后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格异常,称为人格改变,不属于人格性人格综合症,也不属于人格障碍。此概念由来已久,几经变迁。英国普里查德首先提出悖行狂,用来指智力及推理没有缺陷,但冲动不能自制、情感及行为违背社会规范的各种情况;德国科赫提出精神病质低劣人格,用来指没有精神病或智力低下,但行为异常、不近人情的情况。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E克雷佩林在其《精神病学》教科书第八版(1913)中,首次引用了这一概念,改称为"精神病质人格"。中国也有译为:"精神病态人格"或"病态人格"者。德国施奈德提出,克雷佩林书中所说的病态人格,只描述了因人格异常而危害社会的情况,没有包括只给自己带来损失及痛苦的人格异常。例如以过分消极被动或过分退缩内向为特征的人格异常。据此,施奈德提出"异常人格",用来包括所有危及社会和危及本人的各种情况。中国亦有将异常人格译为"变态人格"者。国际上采用"人格障碍",以取代许多早期术语。

6 人格障碍的类型

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表现,可将人格障碍分为不同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将其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或不合群型等。

7 病因病理病机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基础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二、脑发育因素: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Williams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人中,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肉状态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三、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 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爱记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Patridge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 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 ,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情感浮浅,易受暗示。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人格障碍相关药物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行为不稳定、人格改变等。严重低血糖时症状为定向障碍、意识丧失、癫痫、死亡。在发生低血糖时获得及时处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自主神经系统:口干,盗汗;代谢和营养:高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自主神经系统:口干,盗汗;代谢和营养:高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8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