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生死很重要。禅宗也说,死是人顿悟的最后机会。
纵观中国五千年,细数那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伟人或英雄的遗言,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有慷慨有悲凉,有遗憾有忏悔,人们可以看到,在这最后的机会面前,往往有太多人叹息。即使他们在打动人心,但他们的生活仍然面临着一堵执念之墙。有德之人的责任和骨气,智者的光明之心,不过是灵光一闪而已。
当我们被他们面对死亡时的话语和心情深深震撼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思考和理解的对象是生活,生命,以及所有的奥秘和理解。
1伍子胥
世纪以上东门吴在我目郡,以灭吴也!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医生和军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劝诫太子夫差杀勾践,但夫差不听。夫差急于入主中原,率军攻打齐国。伍子胥再次劝诫夫差先灭岳不攻齐,遭到拒绝。夫差听信太宰伯的谗言,说伍子胥密谋靠齐反吴,派人送剑给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众人说:“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东门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的偷袭所灭。
02玉让
我可以向智博汇报!
于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晋卿姚智的家臣。晋二十二年,赵、韩、魏共灭致仕。为了给智伯报仇,玉让用颜料给自己涂脂抹粉,还吞了木炭让自己变成哑巴。在桥下,他试图刺伤赵襄子,但被赵襄子抓住了。知道毓让没有生还的希望,也无法实现刺杀赵襄子的誓言,就让赵襄子脱下他的一件衣服,让他象征性地刺杀他。赵襄子满足了他的要求,派人把他的衣服带给了玉让。玉让拔出剑来,跳起来刺了许多下,喊道:“我可以向智伯报告!”然后伏在剑上自杀了。
据说,当时赵的仁人志士听到玉让去世的消息时,都痛哭流涕。在中国历史上,像豫让这样的刺客是不被正统所容忍的,但他们那种重义轻利,为知己者死的任侠精神却被人们推崇了几千年。于让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他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让后世忘恩负义的人汗颜!
03田雷
我为什么得罪了上天?长平之战,数十万人被赵的马前卒所杀。我尽我所能作弊,这已经够死的了。
白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军事家,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最后,他被秦王赵翔处死。白起拔剑自尽时,长叹一声:“我究竟犯了什么天理,落得如此下场?”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应该已经死了。长平之战,赵军战死数十万人。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都活埋了,这足以犯死罪!”说完自杀了。
04荆轲
风萧萧,萧冷,壮士一去不复返!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疆。燕王丹大惊,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杜康的地图和范的人头来到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丹王子、高见礼等许多人在潇湘河畔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是荆轲临别时唱的诗。
随荆轲秦武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在提交了范的人头,并出示了一张杜康地图后,可怜的匕首被找到了。荆轲刺秦王未刺中,被秦王剑刺成重伤,后被秦侍卫杀死。
5李斯
我要和若夫的黄狗出上蔡东门,去追一只老谋深算的兔子。怎么才能拿到?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逼迫始皇帝长子傅肃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第二皇帝。赵高嫉妒后,于秦二世二年在咸阳市区被腰斩,降为三族。
临刑前,李四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也在等着被斩首。突然,他觉得很难过,说:“我真想像你小时候那样。父子俩带着狗黄和猎鹰出了上蔡城东门,去追捕那只狡猾的兔子。现在不可能了!”所有听众都流下了眼泪。
6项羽
拔出大山,让世界充满愤怒。糟糕的时光不会消逝。不死又能怎么办!Xi于Xi奈什么!
中国军事思想“军事势”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勇猛著称的军事家。项羽与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被刘邦消灭。他在乌江自杀。
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前唱的一首诗。是一首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歌曲,表达了项羽在被汉军包围时的愤懑和无奈。充满了无比的豪气和深情;既表现出难得的自信,又为自己的渺小而重重叹息。短短四句话就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是奇迹。千百年来,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它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7韩信
很后悔没有用快通的招数,却被女儿骗了。难道不是天堂吗!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与萧何、张亮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三级名将。他在被吕后杀死时说:“我很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以至于被女人和男孩子欺骗。难道不是天意?”韩信被降为三族。
08李广
广发跟匈奴打了70多年。今天幸好我们接到了将军的可汗兵,将军回广布迷路了。难道不是天堂吗!而六十多岁,终于不能对刀和笔的收藏者作出回答。
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人。匈奴人一度心生敬畏,称其为飞将军,几年不敢进犯。漠北之战,前将军李广迷失方向,未能参战,愤然自杀。
李广临终时说:“我从少年时代起,就与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现在我有幸随将军出征与可汗的军队作战,但是将军命令我的部队绕道而行,迷路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受那些锋芒毕露的官员侮辱了。”于是他拔剑自杀了。
09刘备
只有十倍于曹丕,你才会平安,你才会成大事。继承人能协助的,协助;如果你没有天赋,可以自取其辱。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张三在白帝城病逝,享年63岁。
刘备病重时,从成都召来诸葛亮,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他。对刘备诸葛亮说:“老师比曹丕聪明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继承人能协助,请协助;如果他不成功,你可以自己换掉他。”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会尽全力帮你过忠义节,至死不渝!”刘备颁布诏书,教导刘后主:“你要和丞相合作,像对待老父亲一样对待他!”
10孔融7岁的女儿
女的七岁,男的九岁,带着她年幼体弱,送到她家。二儿子下棋,融闭不动。
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因为都年幼体弱,就被救下来,放在别人家寄养。两个孩子在下棋,父亲孔融被抓,不为所动。周围有人说:“你爸被抓了你怎么还不起来?”女儿说:“哪里的窝毁了蛋却没破?”主人给他们肉汁的时候,儿子渴了,喝了,女儿说:“今天遇到这样的灾难,你能活得久一点,知道肉的味道吗?”我不哭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决定把他们都杀了。当抓捕者赶到时,女儿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灵魂,能见到父母,那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他被脖子折磨,脸色依旧,谁也忍不住为之悲痛。
1嵇康
袁小妮过去跟我学过《后汉书孔融传》,我再也没学过。
嵇康,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领袖。由于他对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遭到司马氏政权的怨恨,又因为他得罪了钟会,被钟会陷害,被司马昭处死。他只有39岁。
行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又要古琴奏,奏《广陵散》。弹完后,嵇康说:“袁准曾要求学这首曲子,但我拒绝教他。从现在开始,《晋书嵇康传》绝对精彩!”当时有3000名学生上书嵇康老师,试图用这种方式拯救他,但是失败了。
12冉闵
天下大乱,二草一地,人面兽心,还想篡逆。我是一时的英雄。为什么我不能当皇帝?
冉民是十六国时期魏冉政权的创始人,以勇猛著称。32年,冉闵突围失败,被前燕皇帝慕容君俘获,斩首于敦山,后被追为吴国丧天王。
冉闵出生在五朵野花的黑暗时代,汉族的孩子几乎在胡人的屠刀下灭亡。冉闵凭借著名的《杀胡令》差点杀了不少胡人,成为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受到民族英雄的尊敬,也受到屠夫的指责。
最后一战,冉闵骑着朱,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持钩戟,遇风而动,杀了三百多鲜卑兵。突然燕骑兵蜂拥而入,包围了冉闵,最后被俘虏。
让慕容闵站在他面前,问他:“你是一个仆人,你为什么自称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野蛮人,怀着一颗野兽的心,还想篡位造反。我是英雄,为什么不能当皇帝?”慕容君大怒,将冉闵斩于山下。
当时山周围七里草木皆枯,蝗虫繁盛。从5月到12月,没有下雨。慕容君派使者祭祀,令冉闵吊唁吴天王。那天雪下得很大。
13谭道吉
是万里长城!
南朝著名词人谭道济,著有《三十六计》。东晋末年,刘裕攻打后秦,屡立战功,当上了南将军。文帝以后,带着以前的臣子,诸子好争斗,嫉妒就杀了他。
临刑前,谭道济把帽子扔在地上,愤怒地喊道:“你这是在破坏长城!”
谭道吉白白被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南朝宿敌北魏的将领们纷纷加冕庆贺:“谭道济一死,吴人无所畏惧!”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命人北伐。东线屡遭挫败,致使魏人南抵瓜埠,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叹道:“檀道济若在此,可令呼玛在此!”此时,谭道济已经去世十四年了。
14苏轼
在西方,努力是贫乏的。
苏轼,名子瞻,名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大师苏轼,于公元1101年7月28日在常州病逝。在我弥留之际,我的朋友林炜住持在她耳边大声说:“你光明的时候不要忘记西方。”苏轼喃喃回应,“西方不缺,只是没办法在里面努力。”西方世界不是没有,而是无能为力。好朋友钱也凑近他的耳朵说:“顾老师平时一直在练这个点,要多加把劲。”苏轼说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努力是不好的。”
佛教徒不拘泥,不追随。大半辈子的佛教高僧东坡,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终极理解。
15宗泽
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从那以后英雄们就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宋代的一个名人。耿直果敢,刚毅知兵。在东京期间,宗泽曾20多次上书赵构,力主东京为首都,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策略,但均未被采纳。他死是因为他的野心难以付出,他的愤怒变成了一种病。
当时,宗泽又担心又生气,他的背上长满了毒疮。当众将进入房间问候他们的病情时,宗泽看着众将说:“我非常愤怒,因为惠帝和秦始皇的不幸。若能灭敌,我死而无怨。”将军们流着泪说:“你怎么敢不尽力!”将军们出去后,宗泽叹了口气,“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从那以后英雄们就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
简言二年七月十二日,刮风下雨,天昏地暗。宗泽弥留之际,对家事只字未提,对北伐战争念念不忘。最后,他喊了一声“过河!”过河!过河!“他在70岁时悲痛和愤慨地去世了。
16陆游
死了才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却看不到悲伤的九州。王师北定中原的日子,家族祭祀从来没有忘记告诉奈翁!
陆游,字武官,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禧三年十一月,发动政变,杀了韩佗州,派使者带着他的人头到,命人召开“嘉定和会”。北伐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难过。
嘉定二年秋天,陆游因焦虑和愤怒而病倒。冬天过后,他病得越来越重,因此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陆游临终时留下最后一笔《宋史宗泽传》作为遗嘱:“你死了就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却永远见不到九州。王师北中原日,家祭念念不忘告奈翁。”
17我们
文天祥,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著名的抗元大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士杰并称“宋末三杰”。宝_四年,状元,官至右丞相,诏封为国公。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屈。元十九年在柴城从容而死。
自杀未遂被元军俘虏后,袁婷召见文天祥,告诉他:“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答道:“天祥深受宋朝宠爱。身为宰相,如何侍奉自己的第二个姓氏?我死了也就满足了。”
文天祥去刑场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对狱官说:“我的事完了。”向南方低头,他在47岁时被处死。
他的妻子欧阳石抱起他的尸体,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了一段悼词:“孔子说仁,孟子说义,仁只有忠才是最好的。读圣贤的书,你学到了什么?从此可以算是问心无愧了!”
18方孝孺
那就是,死耳朵,给草的一封信!
方孝孺是明初的一位大臣兼学者。因拒绝为发动“靖南之战”的燕王朱棣起草圣旨,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难,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十族同罚”的人。
姚发兵北平时,曾对说:“方孝孺,当城被攻克之日,决不投降。我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没了。”朱棣同意了。
朱棣要方孝孺起草诏书,他被召入宫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整个宫殿。方孝孺继续发问,朱棣想逼方孝孺就范:“你得起草一封致天下的信!”方孝孺把笔扔在地上,哭着骂:“死了就死了。我绝不会为你起草圣旨!”
朱棣大怒,下令将他处死在一个繁忙的城市。方孝孺46岁慷慨离世。
19王阳明
这颗心是明亮的,所以我能说什么呢?
王守仁,本名博安,小名阳明,在世界上被称为阳明老师和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继二程、朱、陆之后的又一位大学者,“心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记载了王阳明的临终情况。这时候,他把弟子周济叫了进来。过了很久,他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济流着泪问:“你有什么留下来的吗?”王阳明微微一笑:“此心明,还能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死了。
20杨炼
笑,笑,笑!拿刀砍东风对我有什么好处?
杨炼是明末著名的谏官,林东党人。天启五年,任都督御史。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控“受贿一万两”。他饱受折磨,死于狱中。对国家的忠诚和为“阉割和反叛”而斗争贯穿了杨炼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历史学家评价他“光明磊落,对非常节负责”,极为中肯。
在狱中,杨炼曾遭受过“用土袋子压身体,用钉子扎耳朵”等有害手段,但他没有死。天启第五年7月24日,许宪春用一根大铁钉钉住杨炼的头,最终将他杀死。他54岁了。
行刑前,杨炼咬着手指,写了一本血腥的书,对着天堂大笑。《血书》摘录如下:
我一生正直,现在死在监狱里。很难说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死亡。你的遗憾是什么?你对别人有什么不满?身为副宪臣的我,奉先帝之命,孔子曰:“被托付孤儿而死,不可危难之际而失节!”有了这个信念,我们终于可以无愧于祖先的灵魂,无愧于二祖,无愧于十祖,无愧于皇帝和大地,无愧于世世代代的世人。
我登基十七年以来,一直忤逆贼配首都。虽然我敢以德服人,被天谴,但所有的大臣都误解了我。我死了都没脸见祖宗,还要去冠上遮面。如果一个贼分裂了,没有人会受到伤害。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在位时间为1627年至1644年,年号为崇祯,后被称为崇祯皇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宦官,勤于政事,生活俭朴,六犯反己,是一个有为的少年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金政权在通关后虎视眈眈,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1644年,李自成大军入侵北京,在景山公园自缢,终年34岁,在位17年。
临死前,他在蓝色长袍上上吊,写下了上面的遗言
22YehnaraBuyangu
虽然我的后代有一个女人,但是他们会覆盖满洲!
叶那拉布颜古,叶那拉家族,布寨子,最后的叶赫贝勒。
万历四十七年,明廷发动萨尔浒之战,叶赫作为明朝的盟友,共同出兵平定后金。结果,明军大败。同年,后金天命可汗努尔哈赤与胜利联手入侵叶赫。叶蓓乐进太极和步阳谷分别守东、西城。努尔哈赤领京师围东城,戴山围西城。几天后,努尔哈赤攻破东城,金太吉死了。布谷听说东城破了,就和哥哥布郎谷派使者投降,并要求戴珊发誓不杀他。戴珊同意了,并和布延谷及其母亲立下誓言。卜延古最终决定投降。然而,布延古被介绍给努尔哈赤后被绞死。
据公元《阳明年谱》年,布延古临终前发誓,“叶赫那拉的后代哪怕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满洲!”到了清朝,爱新觉罗氏确实最终死在了叶赫那拉氏手里。慈禧太后年的姓氏是耶那拉希。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是慈禧太后的侄女、玉龙皇后,也叫叶赫那拉。
3金圣叹
好的很疼。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有对《杨涟血书》、《明史崇祯本纪》、《崇陵传信录》等书和杜甫等其他唐诗的评论。金圣叹提出“六才子书”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典、诗词并驾齐驱。他被誉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狂傲诡异,文笔幽默。他一生都很幽默,直到去世。最后因为当局有政治目的的“哭庙案”被斩首。据说他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刀开始掉下来,两个纸团从耳朵里滚了出来。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个是“善”字,一个是“痛”字。然而这最后的幽默,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的悲伤。
24袁世凯
去日本当敌人,看中国重建共和国。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的功过,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共贼”、“国贼”,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遭受严重打击和交叉油炸后病逝。袁世凯死的那天,他的书案上有他自己写的一句话:“为日本去大敌,看中国重建共和”。作为一个亲日派,一个帝制的潜在支持者,一个大多数人眼中的共和破坏者,袁世凯的遗言让很多人困惑,广受争议。
25谭嗣同
想杀贼也杀不了。死得其所,快,快!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一位改革家。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害。他只有三十四岁,被称为“六君子”
1998年9月22日,谭嗣同被捕入狱。在狱中,谭嗣同泰然自若,在墙上写了一首诗,说:“望门莫想,忍待杜根片刻。我横刀笑对天,去留肝胆。”二十八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临刑时,他大呼:“有心杀贼,不可反天。活该,快,快!”他被杀的时候才33岁,听到的人都痛哭流涕。
26弘毅大师
悲喜交加。
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艺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剃度之后,他出家了,后来被尊为弘毅大师。有这样一段记录:“8月28日下午,我写了三篇遗嘱。”“九月初一,书中‘悲喜’二字,以侍者妙莲为最后一笔。”
叶圣陶老师一生都在诠释“心”和“活得好”两个字。到现在,他已经“死得很好”,幸福而满足,无怨无悔。钱仁康教授认为,“‘悲’是对众生苦恼的慈悲,‘乐’是一个人解脱的快乐”。孔夫子说:“大师所谓‘悲’,是指一切众生都沉溺于生死之中,哀乐苦乐,人间大悲尚未完结,悲法戒律都已磨损,悲情愚痴缓慢难改,佛性慈悲深刻广博。简而言之,就是爱一切众生的‘大悲’。师父所谓‘心’,就是谁要极乐,谁乐死,谁乐见阿弥陀佛成佛,谁乐住净土,乐成十方。”
《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台湾省省陈建辉教授说:“宫鸿给他的法伴妙莲法师本《悲喜交集》,告诉妙莲他决定‘去生活’。“悲喜交集”是宫鸿临终时的情形。念佛是一种悲喜交加的状态。不见佛的人不知道念佛会让自己难过。”这个精彩的故事,道出了弘毅大师当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全部心境。只有去过的人才能知道,有同感的人才能说出来。
27王国维
五十年来,只欠一死,经过这次事件,再也没有屈辱。
王国维,字静安,是中国近代与现代之交的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是民国“清华四大导师”之首,国学大师。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离开办公室,雇了一辆黄包车,去了颐和园。抽完一支烟,低着头跳进水里,沉在花园昆明湖的鱼藻轩里。事后,人们在内裤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五十年,只有一次死亡。世道变迁后,不耻”
梁启超说,“他平时对时局的悲观情绪极其深刻。最近,学者叶德辉和王宝信被枪杀。龚景痛苦很深,所以把孩子弯到深处是有效的,他不会有复视。”陈寅恪说:“你受文化影响越深,就越感到文化衰落的痛苦。老师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一人之恩怨,乃一姓之兴亡。”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12.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12.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北京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 D E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0.答案:(6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3.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鉴赏资料: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16.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 答案: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14.答案: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 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
16.答案:(6分)(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1)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附《新雷》注释:
①、“千红万紫安排着”,说明事物具备了变化的内在根据,但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新雷”,这种变化也不可能实现。此诗通过对新雷的呼唤,生动地阐明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出一理。
②、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易经说卦》:“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尔雅义疏释天》引《说文》云:“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此诗题当取其义。
③、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一作区区)也。”无言却有情:古人以为天虽无言,但能潜运万物。《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每于:常常在。
④此二句言:“造物”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新雷》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2)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14.(1分)曲牌15.(3分)B
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
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扩展资料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