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江德福,如果父母爱情里安杰没嫁给他,还会如此好命吗?

大爱江德福,如果父母爱情里安杰没嫁给他,还会如此好命吗?,第1张

假如《父母爱情》里的女主角安杰并不是嫁给了了江德福,她日后还会继续有这般的有福之人吗?

的确,在那一个“唯成分论”的杂乱不堪的时代,谁敢娶一个资产阶级的小妹呢?更何况是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年富力强的军人。就算她美若天仙,也无非像“渔霸”的闺女葛老师那般,要不找不到男朋友,要不所嫁不是人。可纯属偶然地,安杰遇到的是江德福。德福对安杰可谓是“一眼万年”,他喜爱这一“漂亮得像民间年画上的人一样”女孩,对安杰的出生没有分毫的顾忌,进行了强烈的感情进攻。

可自命清高的安杰为什么会看上他这一文不加点的“忠厚老实”呢?尽管她也自知这门婚事会带来她的家中切切实实的权益,但她并不像她的哥嫂那般势利眼 ,宁可不嫁也不会拿自身的幸福快乐去做买卖。同工异曲的两人原是有相交也不应该有故事,但德福却最后“得偿所愿”,且两个人在结婚后不断磨合期中情感不断提温,执子相随相伴到老,一爱就是一生。这虽然与安杰的投入离不开,但大量的是由于德福拥有幽默机敏的性情、诚信心地善良的品行、有情意勇于担当的胸怀与气概。

安杰对这桩婚姻大事由最初的抵触到之后毫不在意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她被德福的人格风采一步步吸引的全过程。

她与德福的前2次碰面,可以用“鸡犬不宁”来描述:第一次被领导干部“凑人头数”分配去参与海军军官的相亲约会晚会,不仅自身崴了脚,还被德福踩了脚;第二次委屈求全情不肯的被领导干部分配去相亲,结果又被德福烫得不轻。“去一次伤一次”的不愉快历经自然让安杰对德福懊恼不已,尤其是对他歪歪斜斜的一手烂字不屑一顾。可德福却愈挫愈勇,为了更好地获得安杰的欢心,也是书法练字,也是拿药,也是电话联系,有很大的势在必行的气势。

尽管与德福的相处,给一向因出生而不受待见的安杰产生了周边人的重视,让她有一些怅然若失,但真真正正让她欢心萌芽的突破口则是德福的英雄人物事迹研讨会演说。做为一级抗日英雄的德福,在研讨会上只字未提自身,仅仅叙述流血牺牲的老战友的无上光荣个人事迹,这让安杰被他的重情义所打动,此后对德福的情感拥有质的飞跃。而德福的第一次上门服务拜会,也在饮用咖啡一事中,以他的幽默机敏解决了难堪,不骄不躁的“士绅风范”让安杰对他再一次赞不绝口。

八字总算拥有一撇,可德福没有遵从老战友“等生米煮成熟饭后再聊”的劝诫,将自身离异一事毫无保留的传给加盟商,安杰拂袖而去。

之后已不欢而散的婚姻大事又拥有转折,是由于德福想尽办法搞到医治安杰侄儿病症的稀有药品,亲姐姐安欣的谆谆教导解除了安杰心中的肉疙瘩:假如他老问他结了婚,你怎么可能了解呢?你结婚了知道又能怎样他呢?你跟别人吹了吧,别人也没来纠缠不清过你,等咱们家急事了腆着脸去求别人,别人都没有拿咱一把……这表明他为人正直好,有风范,诚信又心地善良!

苦尽甘来,德福的完婚汇报因安杰的出生被驳回申诉。摆放在德福眼前的路有两根,要不和安杰完婚,随后卸甲归田;要不和真实身份非常的人完婚,保证boss直聘。德福毅然挑选了前面一种。德福的真心实意让安杰评定了他就是那个能托付终身的人,因此毫不含糊地决策放弃平静的生活,追随着德福回家种田。好在结果如人得偿所愿,德福既娶回了小娇妻,也挽救了军籍。尽管之后有好几回升职遥遥无期,但德福却坦然接受:“这早已非常好啦,好事儿怎么可能都要我惹来呢?” 并且因怕安杰了解后内心内疚,他从来没有在安杰眼前表露过一星半点。

一个是娇生惯养、拥有小资情调情结的娇**;一个是百无一能、贫苦出身的南海舰队学生,家庭情况的迥然不同、学历的差距、生活方式的互相融入,必然让拥有天壤之别的两人在结婚后的磨合时间磨擦持续。每一次的争吵,表层上看是德福在难缠骄纵的安杰眼前甘败下风,其实是德福一直在惯着、宽容安杰,并在安杰的“细心更新改造”下,逐渐地摒弃了爆粗口、不喜欢洗漱间、吃饭吧唧嘴等欠佳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穿睡衣,戴鸭舌帽,喝起了金骏眉……

之言德花常说的:就没见过哪一个男生像我亲哥哥那般疼媳妇儿的!——媳妇儿并不是用不惯臭气冲天的公共卫生间吗?那么就自身在院子里搭一个洗手间;媳妇儿并不是喜爱饮用咖啡吗?那么就重视她的“娇情”,请人兑外汇券给她买杯回家;媳妇儿炒股票并不是赔了九万块钱吗?那么就一笑了之地批评教育一番,让她长长记性就可以了……用当下时兴的叫法,将德福称之为“护妻狂魔”,一点也不算过。

德花是德福的烦扰之处,他心痛这一在家婆饱受凌虐的命苦亲妹妹。说成让德花来帮助带娃,事实上是想让亲妹妹跟随他享几日福。可由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的相去甚远,安杰与德花争夺持续。德福虽自称为是“膨胀水箱里的耗子——两边受委屈”,可他却能两边瞒,两边哄,像个泥瓦匠似的和稀泥,协商两个人中间的不和。之后安杰与德花日渐姑嫂深情,彼此之间视作亲人,与德福在这其中起着的黏合剂的功效不无关系。

上承下传,德福的优质质量也以身作则地危害着五个儿女,促使她们各个品格高尚,家庭和美,事业成功。

德福不但对亲人关爱有加,对外开放人一样能保证仁至义尽。“假孩子”事情闹得议论纷纷,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二哥以及子的知名度,德福宁可备受亲人的误会与斥责,都没有公布客观事实的实情。而在欧阳懿落魄,他人惟恐避而远之时,德福却对这一一向对自身不太友善的连襟施以援手,一点也不保持距离。“哪些老欧?别人叫皇甫。如今别人都成那般了,再喊老欧不适合。遮阳帽能够 扣,但亲朋好友或是要认,不可怕有那样的亲朋好友。”德福与老婆的这一段会话,令人佩服于他的胸怀与气概。

德福是除开安欣外,《父母爱情》里营造的另一个较为极致的人物品牌形象,“出嫁就嫁江德福”,是看了这剧的观众们的广泛的共识。对啊,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有些人提出质疑:在现如今化学物质充足但人的内心心浮气躁、缺少信念的社会现实,还能追寻到像德福那样整体实力撩妻的理想化爱人吗?大家周边司空见惯的是谈恋爱时亲亲我我,海誓山盟;结婚后吵吵闹闹,一地鸡毛。大家崇尚自我,追求完美随意,欠缺为爱坚守的敬业精神,不明白“真正的爱情一种理想化,婚姻生活是一种实际”,更遑论“相互信任共勉、互容互让”的夫妇交往技巧了。也许在没多久的未来,那句“不管荣华富贵贫困,不管身心健康病症,不管人生道路的顺境逆境,都能不弃不离、坚贞不渝,直到性命终点”的可歌可泣的结婚誓词,将永久性地变成神话故事。

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往往经历很多年沉积而长盛不衰,一直遭受青睐,在其中一个缘故该是大家都期盼有着幸福的婚姻生活而不可的原因吧?情感咨询师陆琪说过:“一个人有一百个优势或一百个缺陷也不关键,关键的是那人想要心疼你。对彼此之间好,才算是确实好”。只愿大家每一个人到刷剧的另外,也可以反刍动物大家的感情生活,像德福那般,真心诚意深爱着,认真地守着,有你才幸福……

他是对男女主感情的一次考验,一种深层次的历练。

安杰可以原谅江德福有孩子却隐瞒这一实情,说明她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个冲动任性的安杰,她经过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已经深深的爱上并依赖于这个男人,她的气氛只是一时的。

而江德福选择隐瞒真相,让安杰误会自己,也说明了他知道安杰会原谅自己,对两个人的感情有信心。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海军军官江德福深受丛校长器重,在丛校长夫妇的引荐下,江德福在舞会上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安杰,并对她心生爱慕。

而面对大老粗似的江德福,安杰却一点感觉都没有。由于安杰家庭成分不好,全家人屡次受到江德福的帮助,安杰渐渐发现了貌似粗犷的江德福其实是个机智、可爱的男人,她逐渐接受了江德福的情感,两人结为夫妻。步入老年的江德福和安杰回首往事,觉得能携手度此一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父母爱情

要论北方人眼里的江南水乡如何,这个可真不好说。有人说,江南的丘陵多,平原被割得支离破碎,河流、池塘也多,把好端端的一丁点完整的平原也皲裂了,丘陵和水,实在是罪过;还有人说,江南出才子才女,完全因了稻香鱼肥的福,白面书生、清丽女子莫不是出自水乡之手;也有人说,水乡的小镇着实意味悠长,人在桥上走,船在桥底荡,雨从天上滴落,青石板磨得反光,犹如一幅小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众说纷纭,各自看到了它的一面,那么,江南水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恐怕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

当我们在热议南方的水乡时,楚地、吴越的碧玉般的女子也在评论着北国。山是很高,好似魁梧的男人纵然挺拔,却衣不蔽体——那个草木葱葱的景象实在是少。俏女子还不能忍受北方人成日价地吃面,拉面、刀削面、剔尖、揪片、猫儿朵,变着花样做,万变就是不离其宗,让吃米饭长大的姑娘们闻之色变。我的案头有本书,名叫《中国文化地理概述》,上面说北高南矮,多半是因为北方吃面,南方吃米,面食比米饭蛋白质含量要高,营养也丰富,所以……云云,若是让南方人读了,肯定一脸的不快。说不定南方的小个子就寻思开了:敢情叫我们接受北人的同化,也吃面不成?南方人数落华北、西北的不好,可以罗列出一大宗罪状,譬如风沙遍地吹、光盖房子亏了吃穿、观念保守、大男子主义严重等等,有些条条北方人还可以狡辩两句,剩下的就哑口无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

总之,北方人钟情于南方的山水,水乡的黄鱼、带鱼、娃娃鱼、牛蛙、糯米,水乡的毛竹、杉木、莲藕、美人蕉,水乡的女儿、流水、木船、青石板,都是代代北方人所一厢情愿地向往的。南方人除了对北京还心存敬畏和向往外,去什么石家庄、保定或者西安、太原等城市,甚或小镇,大抵不过是信了“北方人的钱好赚、消费低”的口口相传。南方人多半对北方怀有歧视——没办法呵,谁让山西人穷得只剩下卖媒、陕北人天天愁着沙漠南移、河北人惶惶地都涌向北京城了呢!

北方人提及江南的鱼米之乡,脑海里多半映出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然后闪念之间就把向往定格在了苏州、无锡、常熟等区域,那里距离长三角的上海近,人人都有趋富心理,这一点南北没有差异。江南水乡,在北方人看来——无论是去过南方的,还是没有去过的——代表了一种境界。小楼座座掩映在岚烟中,丘陵载茶,平原插秧,鱼塘穿插,处处一派南国风光——这是江南水乡给北方人留下的美丽印象。北方人对南方水地情有独钟,也是有其原因的。像山西人,生下来张望到的就是一律的黄,还有一律的黑,缺水,不缺风,却树,不缺山,缺阴柔,不缺阳刚——娃娃从读书起,看到课本里绘出的水乡风景,真正的五颜六色,视觉顿然为之一亮,心情也舒爽起来,潜意识里就对江南水乡有了好感和由衷的向往。长大了,更是熟稔水乡不仅风光好,还是个富庶之地,盛产白白的稻米、琳琅的河鲜和奇异的山珍,经济发展水平又高,心不由地就被南方的富饶和优美所俘虏了。在北方人的眼里,代表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是不胜枚举的,河有汉水、湘江、沅江、富春江,山有黄山、庐山、岳麓山,美食有叫化鸡、蟹粉汤包、酒糟汤圆、酱板鸭,人有苏州少女、江西美女、湖南辣妹子,等等,说起来可以滔滔不绝地悬河三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每个北方人都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生活在江南水乡。它之于北方大汉,还是有其很难逾越的门槛的。其一,稻米。北方人吃惯了面食,一个个馒头捏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吃起来也带劲儿,就是塞外人吃肉,也喜欢什么烤全牛、烤全羊,以大为美。试想让一个冀西北来的彪形大汉手里捏上几粒大米,那将是什么感觉,也难怪老觉得肚子填不饱呢。其二,气候。楚湘、吴越之地雨水丰沛,气候湿润,这让北方人吃不消。风沙里走出来的北方人已经习惯了干燥严寒的天气,这股子湿气天天包围着,即使身体能抵抗得住,心理又是否能承受得起呢?其三,性格。粗犷豪爽的北方人入了水乡,俗话说“北劫南骗”,被一些心术不正的南方人欺诓几回,心里断定要生恨。爽快的性格和健硕的体格昭示了北方佬更适合戎马生涯,而不是做生意。南方人的精明到了北方人的眼里,就成了狡猾。其实,上述说法又未免过于片面,如今这社会,南下北上的川流不绝,地域意识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在城市之间,南北通都大邑的生活习俗在趋向多元化和同质化两个方向发展。

因为稀缺,所以北人热衷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它同华北、东北等地的豪放阳刚之气是互补的,异者,相吸也。但是,北方人也断不肯用尽爱屋及乌之能事。他们眼里有南方的小桥流水,有青石板,有淮扬和湖南的美食,亦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就是没有粉嫩白净的奶油小生。对于散发着脂粉气的男人,不仅东北汉子从骨子里都瞧不起,无论抽烟还是不抽烟的燕赵姑娘也施以鄙薄的眼色,这对江南男儿而言,可是天大的冤枉!天生如此,又可奈何?“南文北武”,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民风,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王朝时代里(唐宋以后),苏州可真是出了不少文科状元,而大同、冀北、山海关等则成了北方人“投笔从戎”的最佳去处。

整体上,北方人还是向往江南水乡的,青山绿水,陶情怡性,对于北国男女,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乎,北方的甲胄就建了个圆明园,囊括了南方的山山水水,可惜毁于兵燹。然而,向往归向往,北方人中,哪怕是十四五岁的少年,血液里流淌的都是一股子豪爽劲儿,辽阔、悲凉之情最容易触景生涌,表现情感的最好武器是舞蹈或者音乐,即便是这等技艺,与南方也是有着“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之迥然差别的。

剧中江德福与安杰夫妇相亲相爱,一路走来生育有五个子女,五个子女排行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有些观众容易弄错了,老大江国庆(江卫国),老二江军庆(江卫东),老三江亚菲,老四江民庆(江卫民),老五江亚宁。几个人各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其中一人相信大家一定对她象深刻,那就是江亚菲。

江亚菲与江卫民性格完全对调了,一个雷厉风行,逻辑缜密,言语厉害;一个跟风成性,性格懦弱,毫无主见。江德华对江亚菲的评价是“这丫头投错胎了吧”。江亚菲的性格决定了她对自己爱情的态度,独立自主,自由恋爱,谁都无法阻挠他。

是的,她的爱情不允许别人来指指点点,包括一把屎一把尿将她拉扯大的父母。江亚菲成年后在岛上的通信连当兵,还当上了连里的干部,眼看自己女儿工作小有成就,年纪也越来越大,安杰开始坐不住了要“安排安排”自己女儿的婚事,于是给江亚菲介绍整个要塞区最有前途的年轻干部“饿主任”,可是江亚菲根本不买账,完全不吃母亲安杰那一套。由此可见她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可是性格最像母亲安杰的江亚菲,为什么于大光和她会被安杰拆散了呢?

江亚菲一开始并未公开恋情,直到她和于大光在海边散步被姑父老丁碰见,她才承认跟连里司务长谈恋爱。可是原副参谋长,分管通讯连的姑父找于大光谈话,于大光矢口否认了他与江亚菲的恋爱关系。江德福鉴于自己女儿“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了自己女儿着想,决定调离于大光。于大光在面对如此“走大运”的机会时,决定遵从调动离岛而去,可谓是“原形毕露”。江亚菲跑去问于大光是否愿意为她留下之时,于大光给了否定的回答,他的反应让江亚菲很是伤心。

按照江亚菲的性格,如果当时于大光说愿意,江亚菲肯定是几头牛也拉不回去跟他在一起,可惜于大光没有。他并不爱江亚菲,也许是“司令家的饺子更好吃的缘故”,在此前一直没有明确拒绝。可见他也是一个私心很重的小人。江亚菲也很快明白,一个人对爱情的勇敢是徒劳。要像她的父母那样,两人都愿意往火坑跳的爱情才坚不可摧。

多年以后,已经成了老姑娘的江亚菲巧遇了曾经的“执跨子弟”王海洋,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江德福安杰得知此事后,都是举双手反对,他们瞧不上王海洋跟王振彪,更何况王海洋还是离了婚带着孩子的。

但江亚菲在一片反对声浪中还是义无反顾的跟王海洋走了,并且在家里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摸把证都给打了,把生米做成了熟饭。为什么?因为王海洋也敢于向江亚菲表达爱意,敢于忍受世人的目光,这样的男人值得江亚菲这样去做!

江亚菲对爱情信条也许就是“你若不离不弃 我必生死相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沟壑。我们总是难以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价值观,自然也就无从得知他们对于爱情,是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婚姻,不过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过着过着,也就有了爱情。可是我们必然选择:有了爱情,才会有婚姻。

父母爱情中,到底有多少爱情?2014年2月2日,家庭 情感 剧《父母爱情》在央视首播,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反响。直到近几年,这部剧不仅被国内各大卫视争相播映,而且走向了海外的60多个国家地区。2018年,《父母爱情》荣获第24届“上海白玉兰”国际传播奖,国内豆瓣评分高达95分,遥遥领先于同类电视剧。

《父母爱情》讲述进城的是军官江德福娶了资本家**安杰后磕磕绊绊、相互搀扶的一生的故事。这部颇有年代感的家庭剧情片,不仅获得了老一辈观众的追捧,就连很多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主人公江德福和安杰携手风雨五十载的婚姻羡煞旁人。也许这就是木心先生所说的《从前慢》: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让江德福沉浸在幸福之中的这段婚姻,其实是二婚。走过了人生中第一段失误的感情,江德福很庆幸还能找到相伴余生的爱情。但是与江德福有着相似出身,同为二婚的老丁,他的婚姻走向却与江德福天差地别。江德海收获了爱情和美满的人生,而条件相似,文化程度甚至更高的老丁却只能选择将就,人生草草收场。

江德福和老丁都是泥腿子出身,文化程度也不高,本该过着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江德福娶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张桂兰。两人简单的结合,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与其说他们的婚姻是因为爱情,不如说是因为结婚的需要。在江德福当兵期间,张桂兰出轨他的二哥,江德福就这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婚。这段婚姻没有带给他什么特别的感觉,如果有,那也是作为一个男人受伤的自尊。

作为江德福的好友,老丁的过去也并没有一点多余的光彩。他是被父母包办的婚姻,无奈之下娶了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王秀娥。这个女人不仅没文化,而且满口脏话,嗓门大,爱搬弄是非。心高气傲的老丁,尤其看不上这个女人,与她完全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觉得她上不了台面。在外人面前,老丁不愿意提起她,但这个粗俗的老婆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最终她在生第四个儿子时难产而死,老丁就这样成了鳏夫。

两个中年男人,就这样成了光棍一条。总不能独生一辈子吧,不久老丁就看上了饱读诗书、气质绝佳、容貌上乘的葛老师。葛老师对老丁也有意,于是两人谈起了恋爱,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葛老师就是老丁的理想型,是可以成为精神伴侣的人,老丁对她很满意。他便迫不及待地向上级申请娶葛老师为妻,但上级以葛老师成份不好为由,拒绝批准老丁结婚。

另一边的江德福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安杰是资本家的娇**,她对 爱情的憧憬是安娜卡列尼娜式的,一场不相干的舞会将江德福带到她的生活中。上世纪50 年代,婚姻自主、恋爱自由面对主流价值观念——阶级成份论,是如此不堪一击。安杰的哥哥、姐姐听到这个消息是却认为“找个革命同志来家冲冲喜壮壮胆,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喜事”。

所以,安杰某种意义上说是被自己的家人送到江德福手中的。资本家出身的**,自然看不上泥腿子出身的江德福。可自古美人配英雄,江德福凭借性别优势和阶层优势轻而易举地打赢了孤军奋战的安杰。在这个过程中,安杰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也没有爱情的成分在其中,她只是顺从了命运的裹挟,迫不得已。

因为安杰是资本家的**,在当时娶了她不仅不能成为事业上的助力,而且还是个累赘。可江德福就是看上了安杰,当他知道安杰就算回家种地也愿意嫁给他时,江德福觉得遇到了一生的幸福。即使无人敢给他和安杰做媒,他还是抱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心,越级找到上级,甘愿放弃自己的前程,他也要娶安杰!凭借坚定的决心,江德福抱得美人归。

可是老丁呢?因为上级领导的反对,他没做任何反驳,直接就放弃了跟葛老师之间的爱情。他没有江德福那种宁愿放弃前程也要娶所爱之人的勇气,所以他的婚姻剩下的只有将就。一定程度上,老丁的婚姻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瞻前顾后,却没有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和决心。

《父母爱情》中有两种男人,一种是期待爱情,并且会为爱情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的人,如江德福;另一种仍然期待爱情,只是这个期待是理想化的、小心翼翼的,最好是我既不用争取又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如老丁。老丁没有江德福那种冒险的勇气,他更希望缘分能够自然而然地出现,可是幸福没有长腿,能够自己走过来。

老丁放弃葛老师后,江德福曾问他为什么不争取一下,老丁说:“怎么争取?我上有老爹老妈要供着,下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儿子要养着,我回家了怎么办?”短短几句对话,道出老丁所有的无奈。他有自己的苦衷,他不敢丢了自己的工作。顾虑太多,注定他没法追随内心的选择。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不得已牺牲了个人的幸福。

张爱玲曾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 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这就是老丁所面临的现实,也是大多数人的现状。江德福离婚后,父母已去世,他也没有孩子要养,所以他可以义无反顾地追求他向往的爱情,可老丁不行。他没办法抛弃一切去追求爱情,他只能妥协。

最终,老丁选择了将就,他娶了江德福的妹妹江德华,那是一个跟他前妻差不多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这个女人,恐怕是老丁最不想娶的人,他刚来到岛上时,安杰就有意撮合他和江德华。但老丁却以没有续弦的意向委婉拒绝。

老丁先后相中教师葛美霞及之后的吴军医,然而两段感情相继告吹后,有一次老丁看着德华在家里忙前忙后给他洗衣服时,他愣了一会儿,开口向德华求婚了。这其中有冲动的成份,也有将就的心态,家里没有女人不行,而德华其实是最适合娶回家当老婆的人。她勤快善良,能把老丁家收拾得妥妥帖帖。

老丁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但现实没有诗和远方,只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丁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解决现实问题的人,这时德华刚好站在哪儿,于是他选择了德华,老丁不是因为感情而选择了江德华,而是因为她满足了自己的现实需求。

人到中年,有太多身不由己。为了家庭和作为男人的责任,他们可能要隐忍了一辈子,这也许就是中年男人的悲哀。可是换一个角度,老丁也有自己的幸福,父母健在,陪伴孩子,比起虚无缥缈的爱情,这样的生活更加贴近现实。

江德华为哥哥带大了五个孩子,大家忘记了她的性别,“姑姑”是她的名字与身份。直到丧偶的老丁来到海岛,才让周围的人认识到江德华不仅仅是“姑姑”,她也是一个女人,她也需要来自男人的爱情和家庭的幸福。可是,老丁并不爱她这个人,反而是安杰,成了老丁心底的“白月光”。

江德福娶了安杰后住在老丁家隔壁,老丁整日看着优雅大方的安杰,心中一直都是“意难平”。他对文化程度比不上自己的江德福能娶到安杰这样的女人感到十分羡慕,不知不觉中他对安杰也产生了几分不一样的情愫。这种情愫被他第一任老婆王秀娥看出来了,也被江德福看出来了,可是又能如何呢?

后来王秀娥去世之后,老丁相中了和安杰出身相似的葛老师,以及后来的吴军医。在那个年代,选择的标准还是在于男性。如安杰、葛美霞之类被阶级成份论划入底层的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的青睐。这些知识女性相对于广大的劳动妇女来说是稀缺资源,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成为男性成功的标志。

从老丁最初对江德福娶安杰的羡慕、嫉妒,到作品中其他男性对知识女性的趋之若骛,似乎只有用拉康的镜像论来解释:女性常被当成映射男性个人欲望的镜子,给男性带来成就感的“他者”。

《父母爱情》中塑造了来自乡下的传统妇女形象,江德华就是其中的代表。相对于安杰的娇弱,她粗壮、 健康 ,说话声音大,但她在那个时代具有阶级的优越性。她对安杰的排斥,不是简单的“姑嫂闹了”,而是试图对这个城里**完成阶级上的改造。

婚后的安杰,虽然一直也在和江德福及江德华们所代表的农村生活习惯、落后习俗做着不懈的斗争,但江德福对此只是说:“跟个娘们家计较什么未免有失男人风度”。因为他明白当安杰带着孩子,放弃工作不远千里来到海岛找他的时候,安杰已经主动踏进了“贤妻良母”的规范之中。

当江德华知道了因为安杰的成份影响了哥哥的仕途时,她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了男性家族的代言人,喊出了“这个家姓江不姓安,要走也是你走!”安杰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生愧疚与对江德福的感恩。男性 社会 的价值标准早已在安杰的无意识中客观存在了,她嫁给江德福并非因为爱情,而是没有选择。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和安杰,老丁和江德华,他们的婚姻到底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呢?

江德福抱得美人归,看似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可是嫁给江德福的安杰是因为感激呢?还是因为爱情?

老丁他自认不输江德福,却娶得不如江德福,这也许是他一生的遗憾。可是老丁娶了江德华,仅仅是将就吗?站在江德华的立场而言,嫁给老丁的她又如何不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婚姻幸福呢?其实老丁的婚姻,才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婚姻,少有一厢情愿的高攀或者不对等的爱情,而是门当户对,一切刚刚好。

END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远客思乡之情。《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