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长相思·山一程》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宰相明珠之子,受业于徐乾学。善诗文,尤工于词,清秀隽永,流播海内。有《通志堂集》。
这是一首颇具创新意境的思乡词。上片起着“山一程,水一程”,在“一程”又“一程”的重叠中,用空间的阻隔距离来展现离家愈来愈远的状态,心有千万个不愿,可偏偏“身向榆关那畔行”,行进方向与词人的心绪是逆反的,“夜深千帐灯”,晚上宿营有千盏灯亮着,多么壮观的景象,然而在词人眼中却不尽然,白日行军千辛万苦,可为何夜深了还是灯火通明,那是因为难以入睡,思念家乡和亲人。下片直接生发思乡之情。风雪“一更”又“一更”,词人用时间的推移来展现空间阻隔的无限乡情,“聒碎乡心梦不成”,是指乡心聒碎梦难成,难以入眠,那风声、雪声叩击入心窝,在乡园没有这样的声音,进一步点明了词意。这首《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允称即小见大之佳作。
《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远在塞外的将士们的思乡之苦。上片写旅程的漫长与曲折,不仅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下片写塞外的荒寒景象,也表现了征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思路: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展开。
今年,轮到清朝正黄旗人驻守边关了。皇帝派纳兰性德率领将士们,到山海关驻守。从北京出发,向北行军。纳兰性德带领将士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今晚露宿在野外。北风随着夜色降临在这离山海关不远的军营里。
环顾四周,一顶顶帐篷透出点点灯光,若隐若现。出门在外已经几个月了,春节也即将来临,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令人不禁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亲朋好友,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夜越来越浓了,大家该休息了,各自熄灭灯火,压好帐篷。
半夜里,主帅纳兰性德被呼啸的北风惊醒了。只见帐篷外风雪交加,狂风大作,阵阵寒意扑面而来。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小园。故乡的小园该是多么的温暖呀!
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放鞭炮,房间内酒肉飘香,香气诱人。多么想和家人一起坐在暖暖的炕上小酌聊天。而这里,却是冰天雪地,身在边疆,只能梦回家乡。
扩展资料: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
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长相思表达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内渲染气氛,抒写男容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赏析
《长相思》一共两首,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有很多首诗,不知道你说的哪一首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