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四年级阅读方法和技巧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一部分阅读题答题顺序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第二部分 文体分析一
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表达顺序
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总分总等)。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一)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
作用:补充情节。
5.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二)描景的顺序:
1.空间顺序;
2.观察的先后顺序;
3.时间推移的顺序。
(三)状物的顺序:
景物的不同类别:静物、动物、植物。
1.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
2.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
3.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二、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时,抓住了线索,就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脉络清晰。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以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2)有几条线索的文章,往往有一条主线;(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
找线索的方法:
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2.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3.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4.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记叙文。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三、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五官容貌、身材形态、衣着打扮、举止风度。
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作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
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4.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5.动作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突出、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二)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四、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五、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是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七、修辞方法及作用: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八、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九、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语文三大难,阅读、文言文和 作文 。其中阅读是最大的难题:难得分,更难得满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 四年级语文 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
1、 文章 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 总结 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 ,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 句子 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 神话故事 、民间 传说 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
一、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二、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
四、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
四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3
一是提取要点须准确;
二是概括要纳入各层要点,重点的不能漏掉。
3、抓关键词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段落的主要内容,
寻找出段落的关键词,
依据文章内容,组合成一句话来概括段意。
4、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
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去旁枝,抓主干”。
5、提问整理法
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
这种归纳段意的 方法 常提出的问题有:
“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
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在文中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内容和中心不要混淆。内容是文章写了什么(事件、描写了什么景色、说明了什么事物)而中心:是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景色、事物)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
理解文章的中心是最难的一类题目。题型变化多样,我们只要掌握了理解中心的方法,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 四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题诀窍
★ 小学四年级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 高分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方法
★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方法大全
★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
★ 四年级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四年级好书推荐理由及内容如下:
1、《大自然的奥秘》
内容:《大自然的奥秘》涵盖了大自然神秘现象中最具价值的内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这些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都是对我们人类进行宣传教育的新课题,同时也构成了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荐理由:本书内容新颖,视角独特,阅读时体会其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变乏味为轻松愉悦,化晦涩为妙趣横生,边读边感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2、《繁星·春水》
内容:这部诗集文笔细腻,感情浓厚,构思巧妙,处处体现着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对生活、生命的热忱。诗集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作者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一部散文诗集,适合我们朗读感悟,边读边体会,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来理解诗句的含义,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
3、《斑羚飞渡》
内容:这本书是由好多小故事组成的,每个小故事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那一只只在作者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明白动物世界里对生存的残酷竞争和追求辉煌的精神。
推荐理由:阅读这本书,细细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作者通过叙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一幅幅画面要用心来体会,在故事中学会感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推荐理由:阅读这本书,细细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作者通过叙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一幅幅画面要用心来体会,在故事中学会感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
1、读书给孩子听
抽时间读书给孩子听,并尽量每天设置同样的时间段,比如睡前半小时,读书给孩子听。
2、摘抄不要停
给孩子做一些摘抄,包括阅读建议、有趣的阅读文本,甚至包括一些有意思的笑话和诗歌。隔三差五给孩子创造一些惊喜,在他们的文具盒里、书包里、餐盒上、早上起床后的枕头上。只要你想,任何地方你都能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3、 一起讨论
和孩子讨论关于阅读的一切,包括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孩子刚学过的课文等。
4、给孩子准备一本学生字典
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学生字典,孩子能够方便地随身携带,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随时查询。
5、兴趣第一位
多给孩子买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当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阅读兴趣,要积极做引导。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爱
无私
说课稿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 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说课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长辈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读者对于爱的反思。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谈两点体会;
一、 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 “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平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 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四年级网免费发布小学语文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三篇,更多小学语文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四年级网。
导语期末考试是指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上一学期知识的查漏补缺,一般由区或市统考,也可能是几个学校进行联考。大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第三页
三、词语接龙
呕心沥血--血气方刚--刚柔相济--济困扶危
大显身手--手无寸铁--铁案如山--山清水秀
悲欢离合--合家幸福--福寿齐天--天下太平
天长日久--久别重逢--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四、句子乐园,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只有多读课外书,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放寒假后,我不仅要去北京,还要去青岛。
2、我差不多把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都借阅了。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3、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4、吃饭是身体成长的需要,读书是精神成长的需要。一个人要成长,既要吃饭,也要读书。
第四页
五、活学活用
1、朋友;故地;书能带给我们温馨的感受。
2、(1)营养;书能充实我们的头脑。(2)阶梯;书能使我们进步。(3)船;书能拓宽我们的眼界。
3、一位良师,能让我们积累知识,了解人生。
六、口语交际
张华,这几天老师让我们写 读后感 ,我想再看看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张华,我有个同学向我借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水浒英雄榜
及时雨--宋江;母夜叉--孙二娘;拼命三郎--石秀;
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
第五页
三、仿照下面画线句的句式补写句子。
老师的课堂;鱼的海洋;翅膀的鸟。
第六页
四、阅读感悟
1、刻、果然。
2、枯燥、贫乏、着急、无论、还、就。
3、费:花费,耗费;光:只,单。
5、多读,多写,多写。
五、小小修补匠
芬芳;一位;粉红;舞台;阳;拂过;仔细;优美。
第七页
二、我能给下面的词语唱唱反调
偶然--必然保存--销毁凋零--绽放
稀罕--普通爱惜--浪费慈祥--威严
四、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1、闹;2、皱;3、主张、意见;4、意见、建议;5、建议。
第八页
五、快乐阅读
1、P、pian、羽、9;R、rou、木、5。
2、底、栽、飘。
3、弯下(身体)。
4、小桥的身体。
六、趣味字谜
口
第九页
三、补全诗句,并选你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众鸟高飞近,孤云独去闲。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极写大漠、长河的平坦空阔,从而描绘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
四、呼朋引伴,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稀奇;2、惟有、珍惜;3、大概;4、特别;5、依恋;6、干枯。
五、改头换面,按要求改写句子。
1、风撩乱了老人的银发。
2、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第十页
六、写诗作画
(诗略)宋、王安石、一水间、隔着、欣欣向荣、思念。
七、明察秋毫。
“b、刚,才”改为“b、专一”。
1、一心一意(专一);2、一唱一和(数目一);3、一鸣惊人(一旦);
4、一视同仁(同一);5、一如既往(完全)。
书呆子丢了什么
岂有此理
第十一页
一、开心辞典
1、擅长;2、享有;3、另外的,别的;4、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火眼金睛
正-郑;样-恙;蜡-腊;峦-恋;宝-保;力-立。
三、词语盘点
1、腐烂;2、陈旧;3、宽裕;4、放松。
四、小小法官
1、√;2、×;3、√;
五、妙语连珠
1、像甜甜的蜂蜜,让人闻了又想闻。
2、像身处蒸笼一样。
3、像断了线的珠子。
六、写写画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智救故乡
“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
花语
二月--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月--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月--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月--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第十三页
一、明察秋毫
1、躯-驱;2、篮-蓝,园-圆;3、洪-宏;4、尊-遵,遵-尊。
二、异曲同工
1、浓密;2、赶忙;3、取。
三、火眼金睛
1、种田;2、感情;3、愁眉苦脸;4、自私自利。
四、小小模仿秀
1、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崎岖,我都会勇往直前,绝对不退缩。
2、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做了。
3、我一回到家,就看到新买的电视机。
第十四页
五、美文共享
1、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
2、洁白的雪花,碧绿的湖水,金黄的麦浪。
3、对绿叶的喜爱之情。
六、口语交际
“你好!是婷婷吗我是方方。”
“婷婷在吗我有急事找她。”
“我想让婷婷帮我修电脑。”
“谢谢你!”
第十五页
三、“然”字开花
油;全;公;骤;赫;泰;安;屹;黯;潸。
四、妙手回春
1、“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愉快的一天。
2、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
3、听了三号学生的经验介绍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五、填一填
十六、两千、四万、十七、十几、四、十、七千、三十、五十。
列数字、举例子。
第十六页
六、小小设计师
《鲸》;鲸的习性,鲸的传说,鲸的现状。
七、大显身手
吸热玻璃,让你的冬天不再寒冷。
送对联
花店;银行;饭店;书店;服装店;医院。
地十七页
三、敌友分明
1、伤害:近义词(危险)反义词(保护)
2、亲近:近义词(亲热)反义词(冷淡)
3、细腻:近义词(光滑)反义词(粗糙)
4、信赖:近义词(信任)反义词(怀疑)
四、句子乐园
1、刺猬缩成一团。
2、顽皮的小明总爱到村西边的小河里钓鱼。
3、我们坚持植树造林,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4、心跳快得像有千万个鼓在敲打一样。
5、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被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了。
值班室的同志把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送来了。
6、女孩子浓密的长发一样,盖在了笼子上面。
7、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第十八页
五、趣味阅读
1、诚信的价值
2、做买卖,如果产品物美价廉,办事讲信誉,生意就会红火(兴隆)。
3、做事必须讲信誉。
4、诚信以人为本--鲁迅。
六、小小修补匠
①它大约四、五两重,浑身长满了绿毛。
②慢慢悠悠,摇头晃脑,非常可爱。
③摇着头。
第十九页
二、词语长廊
星罗棋布心灵手巧受用不尽源源不断
垂头丧气大喜过望与众不同喋喋不休
1、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喋喋不休;受用不尽。
2、这次考试我得了100分,真是大喜过望。
四、改头换面
1、那是一座房子。
2、春天百花盛开。迎春花开了,玉兰花开了,海棠花开了,牡丹花开了,蜜蜂兴奋地飞来飞去,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十页
五、开心阅读
1、贪欲。
2、人是依靠思想和智慧统治这个世界的生灵。
3、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第二十一页
二、锦上添花
飘香;庞大;仔细;高洁;机灵;认真;清秀;神奇;清楚。
三、词语荟萃
毫不犹豫;倾盆大雨;能书善画;小心翼翼;藕断丝连;
安然无恙;不容争辩;不言而喻;顶天立地。
倾盆大雨,毫不犹豫,小心翼翼,安然无恙。
第二十二页
五、美文共赏
3、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目的是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5、人不能只求外表的美丽,更要拥有实实在在的本领。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六、阅读感悟
最平凡、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珍贵、最关键的。
习惯用语
领导;智多星;东道主;阶下囚;吝啬鬼;糊涂虫;老油条;门外汉;半吊子。
第二十三页
一、明察秋毫
1、需-须;按-安;即-既;练-炼。
2、采-彩;尽-仅;意-毅;毅-意。
3、冲冲-匆匆;摧-催;竟-竞;亏-愧;懒-赖;炼-练;古-辜。
三、病句医院
1、夏夜,我常常坐在小院里观赏星空。
2、你去劝劝他,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
3、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4、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雪。
四、趣味阅读
1、时间。
3、要想做一件事,必须坚持不懈。
五、趣猜成语
七零八落;丢三落四;接二连三;三五成群;不三不四;一五一十;得寸进尺。
字谜趣话
鲜
第二十五页
一、趣填成语
饮水思源;自作自受;一曝十寒;一丘之貉。
二、巧对对联
二字对:学海;微风;月圆;龙吟;地理;天涯。
三字对:花果山;豆腐心;九头龙;虎跑泉。
四字对:爱大如山;愚公移山;读万卷书;祸不单行。
五字对:清泉石上流;近听水无声;万径人踪灭;天寒白屋贫。
七字对:忠言逆耳利于行;学海无涯苦作舟;蜡炬成灰泪始干;白首方悔读书迟。
篇二
第二十六页
三、阅读园地
1、凝聚,浮想联翩,铸就。
2、信息量大,整齐灵动,适宜表达情感。
3、作者喜爱汉字,我也爱汉字。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立体造句
1、小河旁边有个竹林,竹子后面露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2、电视机里,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沉思。
歇后语
自身难保;没安好心;白费蜡;无法无天;里外不是人;净是输。
第二十七页
一、按要求写四字词语或造句
1、全力以赴、争先恐后、你追我赶。
2、生死之交、情深似海、情深意重。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明月出深山,苍茫云海间。
5、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一身正气,国强民富,江山添秀色,女排夺冠扬美名。
二、百花齐放
瞧:瞅、望、窥、瞄、瞪。
观看:俯视、仰望、环顾、远眺、鸟瞰。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察言观色、极目远眺、一目十行、瞻前顾后。
三、学能致用
1、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世说新语》。《水浒传》。
3、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4、不能去埃及看金字塔,上网看看,算是望梅止渴了。
第二十九页
二、成语不离“舌”
瞠目结舌;油嘴滑舌;巧舌如簧;枉口拔舌;笨嘴拙舌;鹦鹉学舌。
三、下面人名各取什么成语
风卷残云;任重道远;沧海一粟;慧外秀中;甘之如饴。
第三十页
五、趣填数字俗语
不管三七二十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小九九;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十万八千里。
第三十二页
五、快乐阅读
1、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明丽。
3、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宽容令“我”感动。
六、猜猜看
一个都没有,一个考上,只有一个考上,没有一个考上。
知识卡片
眼见为实;不进则退;朋友笃诚信;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绿色的绿地上,留下你温馨的记忆,带走你无心的脚印。
一帆风顺年年好,无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第三十三页
二、锦上添花
喋喋不休;来日方长;雪上加霜;毫无疑义;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1、喋喋不休,忐忑不安。
2、毫无疑义,雪上加霜。
3、按图索骥。
三、句子乐园
1、我的转椅被周总理过来扶正了。
2、我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了。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第三十四页
五、阅读园地
1、李白梦中成诗;
读书跑万卷,下笔如有神;
肚中有墨水,文章才能成。
2、人的才华横溢,在梦中都能写诗;
博览群书,能很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平日要积累素材、知识,到了写文章的时候就能把这些知识发挥出来,成为好文章。
3、诗句理解要正确,望文生义闹笑话。
六、下面是古代的一道数学题,你能正确地加上标点吗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
诗中的节日
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
第三十六页
四、阅读园地
2、全部;随意;珍宝。
5、叹息。
五、读读想想
参
第三十七页
三、对号入座
推广经验保护环境鼓舞斗志提高水平珍惜时间改正错误
四、锦上添花
1、早晨的雾可真大啊!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2、今年冬天真冷呀!泼出去的水不到一分钟就结成了冰。
五、妙语连珠
1、一面写作业,一面听音乐,不是学习的好习惯。
2、王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第三十八页
六、阅读园地
2、(1)国徽;(2)国徽、圆形、五颗金星、天安门城楼、齿轮、稻穗;(3)天安门城楼;(4)稻穗;(5)五颗星;(6)对祖国的喜爱。
3、C
成语卡片
只言片语;千言万语;胡言乱语;豪情壮语;轻言细语;花言巧语;难言之语;自言自语。
篇三
第三十九页
一、拼音长廊
1、瑰宝、精华、举世闻名、侵入、销毁、灰烬。
2、满腔怒火、仇恨。
二、错别字医院
仑-伦;寓-喻;愤-奋;原-缘;褐-竭;废-费;
慢-漫;常-长;明-名;戳-截;成-程;话-画。
三、对号入座
1、密切;2、惋惜,可惜;3、不是,而是;
4、不仅、还,只要、就,即使、也,虽然、但。
四、病句小医院
1、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两年多前发生的事。
2、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第一个发言。
3、小张对棋类比赛很感兴趣。
4、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第四十页
五、快乐阅读
2、相继:接连不断的意思。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
3、五位壮士态度从容,脚步坚定,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六、病句医院
拖动--牵动;“、三三两两”删去;奏--凑;像--向;引诱--吸引;
最后一个“。”改为“”。
含“春”诗句
春蚕;春潮;春江;春风;春色;春城;春宵;春风。
第四十一页
二、自然界里的风各具特色
春;秋;寒;狂;疾;和;暴;凉。
三、对号入座
1、居然;2、果然;3、爱慕;4、羡慕。
四、改头换面
1、焰火构成了图案。
2、山上的迎春花在春姑娘的抚摸下一朵朵地开放了。
3、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4、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第四十二页
五、阅读园地
1、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无忧无虑: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舒畅。
2、排比;拟人。
3、顽强的生命力;自我牺牲的精神。
4、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很多。
第四十三页
三、好朋友,手拉手
雷鸣般的掌声,庄严的宣告,五颜六色的礼花,整齐的队伍,雄壮的国歌。
悦耳的歌声,刺骨的寒风,敏捷的动作,微微的点头,辛勤的工作。
四、妙语连珠
1、欢歌曼舞、雀跃、边跑边喊、人流、涌向
人们欢歌曼舞,雀跃而上,边跑边喊,形成了人流的海洋,涌向了主席台。
2、心花怒放、欢欣鼓舞、挥动、边走边唱、轻快
大家心花怒放,欢欣鼓舞,挥动着鲜花,边走边唱,轻快地前进在宽广的大道上。
第四十四页
六、快乐阅读
1、想让乡亲们碾米,又不想误首长的事。
2、是首长让我来请乡亲们碾米的。
3、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
快乐阅读
1、跨、踮、钻、挤。写店里顾客很多,也写出了“我”读书的如饥似渴。
2、突出了“我”对书、对知识的渴求心理。
3、在上书店看漫画书时,体验过这种既快乐又惧怕的滋味。
六、心领神会
“读书好”:读书对自己有益;“好读书”:喜欢读书;“读好书”:读有益的书。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刘微老师的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刘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精彩的是,刘老师运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们对于诗人、诗题及有关背景知识信息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孩子们自选表现送别意思的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体验诗意,体验学法的实践过程,有教有放
思维很重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在帮助孩子们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作为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训练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课文时,非常注意图文对应,诗与图对应,内容与图对应,说话、表演与图对应;听他人读书,与自己手指到的图上画面内容都是对应的,对应中,孩子们读、想、说、做、演融为一体,张开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人们信奉的“把一切知识教给孩子”,暴露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课标》指出:“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小学生自主探究实施策略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要提高效率,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式的整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的策略采用师生对话(引导探究),生生对话(合作探究),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对话交流过程,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如果老师进一步提示,在结尾与《别董大》一诗区别时尽量不要太近,《别董大》描述了诗人鼓舞友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表现了诗人乐观开朗的胸怀《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送行的地点,季节,细雨似乎为友人拂尘,嫩绿的柳条正好在送别时折枝相赠,烘托出一种送行的气氛后两句直接描写送行的场面,抒发了对老朋友未来担忧之情,一种离情笼罩全诗在对比朗读时应该先理解诗意然后朗读读第二首时也应该从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来在读,体验送别诗的情感,不仅有依依惜别之情,还可以分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时最好的演员也不能同时饰演悲剧和喜剧我的评课无异于抛砖引玉,用意在于求教各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