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
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的追寻是指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赏析
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2小节,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三、教学建议
1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延安精神呢可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围绕重点、难点归纳出几个问题,如,作者到底追寻延安的什么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通过讨论,应使学生领悟以下几点。
(1)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意思是继承、发扬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可结合《为人民服务》中所讲的内容去领会这种精神的内涵。也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具体讲讲什么是延安精神。
(2)全诗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具体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延河水,实际上讲的是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枣园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际上讲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上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杨家岭会场,那里曾召开过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实际上讲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温热的土炕,实际上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顶天立地的脊梁,指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第三、第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中的“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照。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2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首诗感情饱满,词句工整,节奏鲜明,适于诵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ɑ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有条件的地方可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增加学生对延安的感性认识。
四、参考资料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南岸。1937年到1947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不少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当年这里大生产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三公里。有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楼,中国***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破旧的茅屋”表面是贫穷的物质条件,实际是指艰苦朴素的精神。
“延河窑洞温热的土炕”表面指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实际上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出自:《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现代诗歌。主要内容是对延安,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间接讴歌了延安精神,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放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延安,我把你追寻》写作背景:
1968年,作者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
1974年作者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作者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他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1年,作者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贺敬之同志的《西去列车的窗口》是一首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的时代精神的颂歌,它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时代永葆革命青春的老干部和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
附原文如下:
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
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
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
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
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
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
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
一群青年人的肩紧靠着一个壮年人的肩,
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
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
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
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
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
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
几天前,第一次相见--
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
几天后,并肩拉手--
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
从第一天,老战士看到你们呵--
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
从第一天,年轻人看到你呵--
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
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
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
你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
'想到呵,--十年后……百年后……'"
呵,我们对母亲说:
'我们--永远、永远跟党走!……'"
第一声汽笛响了,告别欢送的人流
收回挥动的手臂呵,紧攀住老战士肩头
第一个旅途之夜你把铺位安排就
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呵!是这样的家庭呵,这样的骨肉!
是这样的老战士呵,这样的新战友!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一路上,扬旗起落--
苏州……郑州……兰州……
**南泥湾大结局是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设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
本片讲述的就是1941年春,我军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战胜重重困难,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设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影片以女战士“苗子”(彭丹饰)的日记和心路历程为线索,描述了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杂糅了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战地爱情故事。
彭丹在《南泥湾》中身兼导演、制片人和主演。
**评价:
**《南泥湾》用原生态的场景和手法,描绘了一幅真实的图画和故事,**没有大人物、大场面、大情节,都是小人物、小故事、小细节,但是它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大主题。
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充分结合,在故事叙事有序展开的同时,展现了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原生态的景观,通过感人的故事,客观、真实、自然地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该剧依托历史事件与剧中人物情感两条线索,让观众随着摄影机的镜头,不断感受来自历史现实与情感的冲击。
延安,我把你追寻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再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
第十集。
1、剧情介绍:“在南泥湾,遇到三大困难时,她不惧任何风险,参加各种话动,寻找水源,因为那里没有水,战士们喝不到,已经有几个人牺牲了,她和几个同伴去找水,找到水,可她们都用来洗头了,此举,让团长知道,对她进行了批评”。
2、《南泥湾》电视剧是由温德光,叶志伟执导,南泥湾于2023年上映,是一部励志情感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