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情感这么脆弱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情感这么脆弱呢?,第1张

以前的孩子,你天天打骂他都没事,而现在的孩子情感这么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呢,其实很简单,缺少情绪的出口,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无奈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升起一个负面的念头。

你看现在的中学生很大的比例上都在大脑中出现过极端的一些想法,数据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有情绪问题。

如果情绪能够找到出口,很快就释放了。

而现在的孩子呢,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生活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中。生活太单调了,娱乐方式也同样的单调, 手机,平板, 电脑,电视,而且这些工具在我们家长眼里,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现在的孩子啊,世界太小了,在孩子们单调的世界里还要深陷压力,父母的批评辱骂,甚至是语言和肉体上的攻击这样的泥沼中。

他们的心理上能好吗?

很多孩子心生绝望却不知如何是好,他只能自己一点儿点儿的崩溃,无处宣泄的情绪一旦挤压到某个点,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酿成悲剧。

我们小时候虽然挨打,虽然挨骂,但有很多的情绪出口啊。

跑到大马路上,跑到街上,跑到乡村的院里面,跑到村落里,照顾弟弟妹妹呀,干农活呀,上山打柴,下河摸鱼,跳皮筋,跳绳,那是一个孩子真正幸福的童年,有很多丰富的活动。

自在的奔跑,畅快的运动,投入的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万物,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发呆,甚至静静的放空自己。

所以我经常讲只有生命力旺盛的孩子,他内心里才更阳光,现在的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触太少了。很多时候就陷入了单向的思考的怪圈,心胸就很狭窄,眼中只有自己,很自私,也很偏执,容易钻牛角尖,这就是和自然环境接触减少所导致孩子们开始越来越迟钝,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不感兴趣,欣赏力也减弱,上课也不集中。很多时候也不能一鼓作气地完成一件事儿。

每天户外活动少的不能再少,甚至连一个小时都没有,你说他能不出心理问题,能不抑郁吗?

因为大家都太宅了,宅在家里玩游戏,宅在家里玩电子产品,他们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就会引发父母的焦虑和压力,所以心理问题呀,抑郁的状态就越来越多了。

大家还记得在咱们小时候都非常的感激自己的父母,感激自己有吃的有穿的,然后父母也天天忙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现在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他们越长大,他们要求的是情绪,是感受,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关注。咱们小时候是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对父母、对老师的那种内心的畏惧,不管你是打服的还是揍服的,邻居的孩子,周围的孩子,都是这样被打出来。不觉得打是什么问题。因为文化就是这样,系统就是这样,而现在不是这样。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跟我们讲平等,讲尊重,你想用拳打脚踢收拾他,这只会增加我们亲子之间的矛盾。

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的情绪,不断地传染给我们的孩子,好像是一代传一代,你看以前你打你孩子,你教育你孩子,基本上他是忘了什么东西,干了什么坏事,考试作弊了,很少因为哪个题不会了,指责他打骂他侮辱他。

所以你看现在父母生气的这种方式,模式也变了。

所以我们讲你看现在的父母是完全被卷入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他练琴不积极,课外班不积极,作业不积极,以前是只要努力学习就好,现在的要求是越来越趋于完美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父母来自于对未来的不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变成了这种超级压力,而这种压力我们无法去释放,特别是父母,现在生存的压力也很大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心理功能状态

1认知方面 (三原则之一)

(1)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等感觉障碍方面症状。

(2)错觉、幻觉知觉障碍症状是诊断精神病性障碍重要依据。

(3)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感知综合障碍方面症状。

(4)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意向、超价观念等思维内容症状。

(5)注意减弱影响记忆力、注意狭窄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6)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记忆障碍症状。

(7)自知力障碍——自知力丧失,如否认精神病、拒绝治疗。

答题技巧:千万别忘写无幻觉、无妄想、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等。

2情感方面 (三原则之二)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程度变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性质改变。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脑器质性。

答题技巧:1一般有焦虑、抑郁情绪症状。来不及细阅可全填上,填错也不扣分。

2以上不得已办法,最好是先细阅案例,如有时间则按正式套路来做。

焦虑举例:1既怕学习不好耽误前程,又怕琴练不好达不到降低分数线级别;

2求助者常常为此十分矛盾,而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

3意志行为方面

(1)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意向下降等意志行为障碍症状。

(2)强迫行为、精神运动性不安、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

答题技巧:1症状应逐条填写,如有强迫行为,则具体写上强迫洗涤、强迫检查等。

2如没有,也酌情填上无——当然要找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症状填写。

填写格式:行为方面:强迫行为(反复洗涤、反复检查试卷姓名、反复检查窗门关闭)。

4人格方面 (三原则之三)

关注求助者人格倾向,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等人格特点。

因不伴有妄想、幻觉且自知力完整而不归入精神障碍的人格障碍。

生理功能状态

1躯体疾病

(1)躯体障碍、异常感觉,如疼痛不适、疲劳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等。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困难、胃部不适、头昏晕眩、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呼吸急促。

2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

社会功能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法上班上学经常缺勤。

答题技巧:求助者活动效率一般都有下降,所以一定要写上几句。

2社会交往状态

(1)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失调、外界接触不良。

(2)固执、退缩、回避、攻击等社会功能受损。

affective

[英] [əˈfektɪv][美] [əˈfɛktɪv]

adj

情感的,表达感情的;

[例句]

Psychosocial factors have a close relation to affective psychosis

社会心理因素和情感性精神病有密切的关系。

  做任务,随便粘的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概述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学科简史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3是人的异常心理行为。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 具体说,它要研究如何定义变态心理,它是如何发生的,它自身有那些种类,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它有那些具体表现形式,它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它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等等。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

  •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其正面的功能:

  •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 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3、它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由于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常识性的区分

  •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

  •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 (一)统计学角度(二)文化人类学角度

  • (三)社会学角度(四)精神医学角度 (五)、就认知心理学角度

  三、标准化的区分

  • (一)医学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 (三)内省经验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

  •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

  •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

  •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 (三)感知综合障碍: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叫做“非真实感” 。非真实感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还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思维障碍

  • 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部分。

  •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 1.思维奔逸 2.思维迟缓 3.思维贫乏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 5.破裂性思维 6.思维不连贯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人

  • 9.思维云集 10.病理性赘述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二)、思维内容障碍

  •

  • 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不符合实际结论;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大类。 • 2、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 3、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 1、注意障碍: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 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 错构 (5)虚构

  •

  • 3、智能障碍 :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 (二)情感低落 (三)焦虑 (四)恐怖

  •

  •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 (一)情感迟钝 (二)情感淡漠 (三)情感倒错

  •

  •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 (一)情感脆弱 (二)易激惹 (三)强制性哭笑 (四)欣快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 二、意志缺乏

  • 三、意志减退

  •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 (参见本课程教学

参考资料:

专栏4-1)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 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3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

  4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

  •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⑴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⑵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⑶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⑷在2~3个月内痊愈。

  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症性症状为主,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临床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一、躁狂发作。其特点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抑郁发作。其特点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三、双相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其特点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第三单元 神经症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

  一、恐怖症 :1、场所恐怖2、社交恐怖3、特定恐怖

  二、焦虑症 :1、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2、广泛性焦虑障碍 ,又称慢性焦虑症。

  三、强迫性障碍 :又称强迫症,临床上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

  四、躯体形式障碍 :

  1、躯体化障碍 2、疑病症

  3、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 紊乱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五、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临床表现: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声、光、噪音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精神障碍。临床上包括:

  一、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三、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

  (五)表演性人格障碍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

  二、性心理障碍:既往称为性变态,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或亢进及性功能碍。

  性心理障碍临床上包括三种类型: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三、性功能障碍

  包括:性欲减退、阳疾、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第七单元 癔症

  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三类:

  一、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二、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一)运动障碍

  较常见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

  (二)感觉障碍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显然,这一定义,过分突出了个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该次大会也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他同时指出,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

  (一)心理活动强度(二)心理活动耐受力 (三)周期节律性 (四)意识水平 (五)暗示性 (六)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八)自信心 (九)社会交往 (十)环境适应能力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概念的区分

  “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 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这种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另外,在临床上,鉴别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划分为“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三大类,并分别使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这三个概念来表达。

  •(参见本课程教学

参考资料:

专栏4-2)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至今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都处于模糊状态。为此,他所涉及的领域、为自己提出的研究内容、使用的具体方法等等,目前都尚未定型。

  《健康心理学》在美国诞生至今已有28年历史,在科学发展历程中,28年恰似一瞬间。为此,可以说,《健康心理学》刚刚处在婴儿阶段。在美国,说它是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产物,似乎很少有人怀疑。如果站在心理学立场上,也可以说,它也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

  就《健康心理学》的早期定义来看,我们有理由把《健康心理学》解释为“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在后来发展中,这一学科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大致也是围绕着上述四个方面展开的。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一、用途

  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1、症状学效度 2、预测效度 3、结构效度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 (参见本课程教学

参考资料:

专栏4-3)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一种说法认为,压力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另一种说法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

  二、压力源的种类:

  • (一)按性质分类 :

  • 1生物性压力源

  • 2精神性压力源

  •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1)纯社会性的(2)由自身状况

  • 三、压力源的测评

  •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

  • 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 (2)叠加性压力

  • (3)破坏性压力

  •

  • 二、压力的适应 :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

  • 警觉阶段

  • 搏斗阶段

  • 衰竭阶段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压力的临床后果

  •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 对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曾经有两种解释:

  • 1、体质、压力论 2、器官敏感论

  •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 3、临床相阶段

北交点在巨蟹座的人,在事业上极有成就,在情感上比较迟钝

北交点在巨蟹座的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事业上不断的达成自己的目标,永远不满足,总是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至于忽略了感情,忽略了身边人对他的需要。认为将来有的是时间陪伴家人。

即使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也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赞美和鲜花,只是轻描淡写地应付过去,他们认为如果真心接受赞美,自己可能就会骄傲,就此停步不前,影响自己前进的动力。

正因为他们如此成功,身边人的成功和进步对他来说就是微不足道,从来不会给他们赞美肯定,而总是在不断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在生活中他们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他们会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即使把责任交给了别人,最后他还是不放心要揽过来,自己负责全权安排,这样让身边的人总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与他在感情上产生隔阂。

北交点在巨蟹座的人,今生要学习的有3点

第一要相信别人,他总觉得只有自己能把事情安排的尽善尽美,把任务交给别人,总是不放心。事实上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别人各尽所能会有不同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要学会放手,学会信任,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又给了别人锻炼的机会。

第二要学会接受赞美并给出赞美。他生性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赞美,同时也不会去赞美别人。而赞美确实是一股正能量,既要坦然真心的接受,也要学会对身边的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美。赞美也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万能胶。

第三,要善于察觉内心的感受,并且表达出来。他习惯于照顾别人,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脆弱。

要学会通过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寻求帮助,学会示弱,多练习表达内心的感受。

同时要学会询问家人的需求,并给予满足和帮助,同时获得内心的感情体验并表达出来。

他必须明白,满足感不仅仅从工作中能获得。他应该清楚的知道,从人际关系的互动沟通中,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满足。让人生变得如此完美。

1倾诉

  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2.旅游

  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阴离子是人和动物生存必要的物质。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所得到的氧气就愈充足,新陈代谢机能便盛,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健康。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3.读书

  读感兴趣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读时漫不经心,随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书,则会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4.听音乐

  音乐是人类足美好的语言。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怡,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放声唱歌也是一种气度,一中潇洒,一种解脱,一种对长寿的呼唤。

  5.求雅趣

  雅趣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渐得到平衡。“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6.做好事

  做好事,获得快乐,平衡心理。做好事,内心得到安慰,感到踏实;别人做出反应,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这样才会有朋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施一份关心给人。仁慈是最好的品质,你不可能去爱每一个人,但你尽可能和每个人友好相处。

  7.忘却

  忘却也是保待心理平衡的好办法。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曾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乐观豁达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对于荣辱、富贵、贫穷、诽谤、嫉妒、酸楚等社会附加物,一笑置之,那么你就得到解脱了,心理就平衡了。忘却有害无益的人和事吧,保持心理的平衡。

一、这个其实跟整个的社会有关系

1、现在的孩子太过于结构化,大人都把他们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他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他的自主性是没有地方去盛放的。

2、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主性会比较强,也会更自我,但有他他不懂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懂竞争,那么这个到了学校里面,或者到了工作的时候,这些可能都会成为问题。

二、为什么以前的孩子,你天天打骂他都没事,而现在的孩子情感这么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呢,其实很简单,缺少情绪的出口,

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无奈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升起一个负面的念头。

你看现在的中学生很大的比例上都在大脑中出现过极端的一些想法,数据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有情绪问题。

三、而现在的孩子呢,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生活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中。生活太单调了,娱乐方式也同样的单调, 手机,平板, 电脑,电视,而且这些工具在我们家长眼里,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现在的孩子啊,世界太小了,在孩子们单调的世界里还要深陷压力,父母的批评辱骂,甚至是语言和肉体上的攻击这样的泥沼中。

四、所以我经常讲只有生命力旺盛的孩子,他内心里才更阳光,现在的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触太少了。很多时候就陷入了单向的思考的怪圈,心胸就很狭窄,眼中只有自己,很自私,也很偏执,容易钻牛角尖。

这就是和自然环境接触减少所导致孩子们开始越来越迟钝,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不感兴趣,欣赏力也减弱,上课也不集中。很多时候也不能一鼓作气地完成一件事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9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