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现古老壮乡的文化梦 _我的认识和看法

如何有效实现古老壮乡的文化梦 _我的认识和看法,第1张

一、农耕是壮乡文化之根

  壮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起源发展于我国岭南地区,世居于华南秀丽的山川田林之中。从大南宁来说,壮乡农耕文化的根源就在大明山及其周围的丘陵平地,就在右江、郁江河畔的田林沃野。其发展足迹见证于出土文物、戏剧表演、节庆活动、歌圩圩逢、语言地名、经文典籍等多元的载体上。在南宁市境内不少地方出土有农耕起源的重要文物—石铲,说明了在6000多年前,壮族先民已在南宁这块土地上生息,并出现了农耕活动。而南宁市西乡塘陈东村原始的舞蹈“大酬雷”,反映农耕稻作的春耕春播秋收的全过程。隆安县那桐镇“四月八”农具节和南圩的亥圩日等富有农耕特点的农家节日活动,在武鸣、横县、宾阳、邕宁等各县乡村都有,在此不一一枚举。

  二、仕读是壮乡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

  壮乡文化与中原文化一样,都同属于农耕文化。其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渗透和融合。而壮乡仕读,则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重要特征。壮乡仕读,应当是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指的是为仕而读,也就是说,壮乡的农家子弟要为提高自身的地位而读书,参加科举,取得功名以做官。第二层面指的是仕子促读,也就是因读书考取功名做官后的子弟再回家乡,传播文化,促进了壮乡的文化发展。

  据地方史志等资料记载,壮乡子弟接受中原文化,与历代流官、谪官到邕各地传播和交流是分不开的。自宋以来,对南宁各州县影响较大的文化名人有宋代秦观、明代王守仁、董传策等。据载宋元明清,为方便仕读,南宁各州县办了不少书院,比较著名的有:南宁城内的敷文书院、东泉书院、东廓书院、西廓书院、中廓书院,宣化的孙公讲院、武南书院、修和书院、横州的淮海书院、悟斋书院,永淳县的腾蛟书院、大同书院、大观书院,宾州的宾阳书院,武缘县的阳明书院、岭山书院、葛阳书院,隆安的榜山书院,上林的澄江书院等。此外,还有众多义学堂、乡村间的私塾。不少壮乡子弟农耕之余,上私塾、入学宫,进书院,奋发读书。自宋以来南宁壮乡中秀才、举人进士都代代有人,宋元期间,中进士的25人,明清中进士的有50多人,举人贡生就更多了。如武缘县的葛阳村,当时全村只有1000多人,但明清期间,该村考中进士1人,举人13名,贡生33名。人称“武缘贡六十,葛阳半三十”。这些靠参加科举取得功名的壮乡子弟,如萧云举、刘定卣、张鹏展等,在外做官吸取中原文化之后,回到家乡讲学办学,启迪一代民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乡的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成效显著。一批批壮乡儿女进高等院校读书,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当年的农耕仕读已是望之莫及。但壮乡先人农耕仕读走过的道路,留下的遗迹将永远隽永在人们的心中。

  三、壮乡农耕仕读的文化特色

  (一)弘扬孝道。南宁壮乡生存发展的环境以及出土文物表明,农耕文化是最基本的文化特征。而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现实来看,孝道又是农耕文化的内核。最近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整理的隆安县布泉乡上礼天王庙所藏的经文来看,孝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大明山周围广为流传的特掘的故事,就是壮乡孝道心理的折射。

  (二)诚实守信。诚信是壮乡的重要特色,也是孔学五常之一。壮族人认为与天感应的,就是要忠诚老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古今以来,南宁壮乡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平等和谐。壮乡的历史文化是与长期以来的农耕活动息息相关的,在农耕活动中,妇女直起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好多农户,女的还是起主导的作用,犁耙耕作,春播秋收,她们顶起了大半边天。因此,壮乡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同时,壮乡人们和谐相处,邻里之间,乡村之间,大家以友情为重,很少斤斤计较。

  (四)行善积德。壮族经文有言:“积德与儿孙,立业家不败,省得滥费钱。免得欠人债。”壮乡淳朴之风实在令人震撼。除乡村之外,南宁城区的市民也多行善事。如望州南社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良好风气,也感动了南宁,感动了广西,感动了全国,由此而形成了“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也正是这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五)知恩图报。弘扬孝道中已有此义。但感恩报恩在壮乡在南宁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特掘的故事,也就是一种神化了的感恩报恩情怀。

  (六)落叶归根。壮乡的农耕活动,有着更深厚的土地情结,也正是因为农耕民族严重依赖土地,决定了农耕民族定居的极其稳定性。土地是农耕民族的命根子,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四、壮乡特色文化遗产应充分保护利用

  壮乡源远流长的农耕仕读活动,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既有实物的,也有非实物的,近年来各级政府加以重视,采取了很多保护开发措施,但从实践来看,由于认识上或物质上的原因,多是风声大,雨点小,此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做好壮乡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必须要对现存的重点遗产进行保护性抢救,这既是当前打造南宁历史文化名城的题中之意,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是将各县区已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等文物集中展示,条件成熟时设立市级的博物馆。对于文物出土遗址,选择几处交通方便并有代表性的地方重点保护,通过图文声影等形式向世人展现。

  二是修建再现有影响的古书院。如纪念秦观的淮海书院,海棠亭,重修浮槎馆。纪念王守仁的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

  三是保护修复位于宾阳县城内的思恩府考试院。思恩府考试院坐落于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内,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近代科试院。思恩府考试院鼎盛时曾有2400间封闭式考房的“考棚”,如此大规模且保存完好的考试院,在广西甚至在江南诸省并不多见。

  四是修复历史文化名村名街。在古代南宁壮乡仕读中,最典型的就是武鸣县太平镇葛阳村。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村人读书之风甚盛。葛阳村因清代的人才辈出而留下了文昌阁、圣谕亭古戏台、“太史第”匾额等不少文物胜迹。

  五是保护壮乡特色的古庙古塔。古庙在南宁壮乡,典型佛教寺庙已无存,现存的只有民间信仰自发而建并敬祭的寺庙,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五圣宫、伏波庙、三相庙、刘四庙、天王庙。古塔现存有龙象塔、承露塔、回风塔、秀峰塔、文江塔、榜山文塔。

  六是非实物文化遗产,如戏剧、山歌,民谣,经文,壮医典籍,民间故事传说,歌圩圩逢,与农耕相关的节庆活动等。这在第一部分已述,不再重复。

  五、弘扬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几点建议

  壮乡的农耕文化是与中原的农耕文明同根同源,而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聚了丰厚的底蕴。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建议如下:

  第一,更新观念,认识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现在严峻的事实是,壮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已濒于销迹。当然这里也有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保护措施跟不上。保护措施跟不上,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与我们对文化遗址的价值认识有关,与我们保护思路不广视野不宽有关,与我们没能对资源进行整合而使其发挥应有效益有关。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壮乡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拓宽思路,在开发利用上多下工夫,以开发利用促保护挖掘。

  第二,整合资源。南宁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壮乡农耕仕读的特色文化结晶。只要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壮乡民族历史文化圈,修复好重点文物,其价值不可估量。有动有静,有歌有舞,有食有玩,肯定是可以引起世人的瞩目,引来八方来客,壮乡民族历史文化必将进一步繁荣昌盛。

  第三,铸造南宁历史文化特色之魂。南宁市历史文化之魂,就是壮乡的农耕仕读的文化结晶—孝道和诚信。应当作为南宁的一个文化品牌来打造。通过大造舆论声势、充实内涵,细化目标、全员动员,示范先行、扬善抑恶,表彰推动,持之以恒,最终必能蔚成风气。

  第四,做好规划,协调发展。同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城市等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壮乡民族历史文化资源,铸造南宁历史特色文化之魂,将南宁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也应当肩负起这历史重任。

元夕二首

[作者] 王守仁   [朝代] 明代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标签: 元宵节 怀念 亲人 组诗 诗 节日 情感 其他

《元夕二首》译文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元夕二首》注释

①虚庭: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作者王守仁简介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諡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其它作品

○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 象祠记

○ 瘗旅文

○ 尊经阁记

○ 王守仁更多作品

灼灼闽粤花·南宁之旅·南宁·望仙坡上说六公

步入南宁城北人民公园,迎面便是一座堆青叠翠的山坡,称“望仙坡”。因站在坡上可望西面的罗秀山,而罗秀山相传为晋人罗秀修行入仙之地,故名。这里从前曾列入南宁八景,题为“仙坡怀古”。北宋至和二年(1055),邕州太守陶弼曾在此建“三公亭”(后改为“三公祠”),纪念南来平定侬智高的北宋大将狄青、孙沔、余靖。后人又陆续把抗击交趾李朝而献身的邕州知州苏缄、明代奉命南抚并在南宁创立“敷文书院”的王守仁(王阳明)、清代镇压了吴三桂部将吴世琮的大将莽依图等三人的像位迁来,成了“六公祠”。1917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整建“省防”为名,将“六公祠”拆毁,在坡上筑起“镇宁炮台”,安设大炮。但在南宁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这“六公”,仍经常为人们所提及。

狄青夜绝昆仑

狄青等平定侬智高的是与非,史家议论不一,但其“夜绝昆仑”一役在军事上却是成功的战例。

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占领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改元启历。接着,他挥师沿江东下,接连攻克横(今横县)、贵(今贵县)、浔(今桂平)、龚(今平南)、藤(今藤县)、梧、康(今广东德庆)、端(今广东高要)等州,围攻广州,五十七天未能下,又回师邕州,据昆仑关固守。

1053年,宋仁宗派枢密院副使狄青等南征。年底,狄青带领大军来到宾州(今宾阳),在昆仑关前与侬智高对阵。狄青见关隘雄峙,强攻不易,便图谋智取。他传令将士全休十天,并于上元节(夏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军营张灯结彩,大摆酒宴。二更时分,狄青突然装病离席,密遣精兵二千冒风雨取道关外六塘山口,绕至昆仑关山后。第二天,狄青率军列阵关前,侬军杀下关来。正鏖战间,突然从关后两侧冲出两支宋军包抄过来。侬军一时阵脚大乱,狄青乘乱进击,侬智高只好仓皇弃关而去,退回邕州。此后,侬智高一蹶不振,“焚营而宵遁”,败走大理销声匿迹了。据险者因麻痹败于出奇者,教训不谓不深。

传说狄青曾在望仙坡扎营,于坡东一水塘里看见一白羊,颇似龙形,便以白龙名其塘,称呼至今。

苏缄殉难邕州

“六公”中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曾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领导了可歌可泣的邕州军民同仇敌忾抗击外侵的四十二天保卫战。那一年,交趾李朝统治者派李常杰率兵八万乘虚入侵,陷钦州、廉州,围邕州。知州苏缄带领仅有的守军二千八百人,发动全城居民奋勇抗敌。他日夜巡守城上,指挥军民用强弓硬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还派出敢死队驾舟深入敌后,偷袭敌军,毙敌小头目,来振奋全城军心民心。然而,北宋援兵迟迟未到。邕州被围困四十二天,城里粮尽泉竭,军民渴饮沤麻的池塘污水,致使瘟疫流行,战斗力大减。最后,敌兵依仗人多势众,负泥堆积城下渐达城高,然后蜂拥而上,终于攻破城池。苏缄退入州署,燃起木柴,投身火中,壮烈殉国,其全家三十六口也全部牺牲。全城军民被害达五万八千多人,无一投降叛变,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气节歌。

王守仁的功与罪

“六公”中的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嘉靖四年(1525),田州壮族土司因不满改土归流(由 任命官员代替土官世袭),起而造反,攻下思恩(今武鸣)县城。嘉靖六年(1527),王守仁奉命来广西“平乱”。他上疏朝廷说,乱事起因主要是两广官员“因循怠弛,军政日坏”,“非一朝一夕之故”,“当反思其咎”,“自责自励”。他建议宜抚不宜剿,“息兵罢饷,以休养疮痍之民”。年底,他来到南宁,一面派代表同田州土司谈判,一面下令前方数万军队后撤,以示诚意。嘉靖七年(1528)二月,田州土司头目卢苏、王受来到南宁投降,部下一万七千人全部免罪遣散回家,事件和平解决,未妄杀一人。然而,思恩事件以后,王守仁却带兵对大藤峡及八寨起义军发动突然袭击,起义瑶民等被杀者数以千计。他为之辩解说,大藤峡起义已延续一百多年,不能像思恩事件那样不战而平息,只能镇压。“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破大藤峡》);“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谒伏波庙》)。他还在南宁和田州创办书院,亲自登台讲学,使当时南疆读书之风大倡,赢得“筑台讲学敷文德,长使邕南天地春”之誉。今南宁共和路还有他创办的“敷文书院”遗址。

尊经阁记原文: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著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 ,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尊经阁记翻译

何满子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著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何满子)

尊经阁记评析

 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实际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评论:「阳明先生一生训人,以良知良能,根究心性,于此记略,已具备矣。」可以说,本文是浓缩了的阳明学说的全貌。

 论证层层深入,正反论据互见,是全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先从六经的不同表现形式谈起,继而结合了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六经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的「常道」,它作用于人生的整体,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接着,作者不厌其烦地从六经的核心内容、学习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而后又对那些舍本逐末的「世之学者」的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和斥责。直到结尾时,即便是介绍写作本文的缘由,作者也还语重心长地希望「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首尾贯通一气,中心非常明确。

 在行文上,全文多用排比句,而且是同一句式多次出现。如第二、三、四段的开头都是这几句话:「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重复,实际上这是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这种手法在结构上还起到了加固作用,把这几个段落牢牢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此外,在比喻的运用上,在用词的灵活多变上,都显现出作者一定的功底。

诗词作品: 尊经阁记 诗词作者: 明代 王守仁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 年 10 月 31 日—1529 年 1 月 9 日) ,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 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 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 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 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 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 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 、孟子(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理 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 ,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 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人物生平 生而不凡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

他的母亲怀孕超过 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 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 ,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出生后, 5 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 儿,可惜道破。 ”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 失之” ,为他改名为“守仁” ,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 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 优越的学习环境。 年少有为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 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 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 ,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 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 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 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 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 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娶妻诸氏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王守仁简介,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 术,他便与道士相对 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 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 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王守仁简介,一草一木皆具至理” 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 “格”了三天三夜 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 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 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 “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 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 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 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 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 再次落第。

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 “你们 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 被贬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 年) ,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 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 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 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 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 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 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 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 “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 任去吧。 ”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龙场在当时还 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 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 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 ,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五年(1510 年)初,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八 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 司主事。 平定江西 正德十一年(1516 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 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 、赣(州) 、汀(州) 、漳(州) 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 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 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 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 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 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 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6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