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爱人

如何理解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爱人,第1张

儒家:(理)仁义 墨家;仁义(道义) (情)情感 功利(权利)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认为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但孔子的仁爱是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同情理解尊重,爱人要以亲亲为出发点,主要是处理宗法家族关系内部的亲戚关系,而且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及国际关系 后期墨家和后期儒家的区别: 如下图: 功(外)--志(内) 爱--仁 利--义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后期墨家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义”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到“志”与“功”的问题墨家不赞成儒学“仁”为内,“义”为外的看法,认为“仁义”都属于“志”其实“仁”为“爱”,“义”为“利”,“爱”和“利”都属是价值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即为“功”所以墨家主张在外功的基础上实行“志”与“功”的统一(见于《经说下》)

摘要: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秦汉之后更是服务于古代政治,是主流的治国思想。儒家思想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更是深远。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古代文学内容的主题,更是文学精神核心的载体与表现。本文将针对诗歌、小说、散文三种文学形式中儒家思想的体现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儒家文化;古代文学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颠覆后,在政治上以“独尊儒术”的姿态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经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锤炼洗礼,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闪光的一颗明珠。儒家文化主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的思想核心,“仁爱”思想是思想与道德建设的基石,至今仍备受推崇;“用世精神”更是对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政治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以儒化形,儒学在古代诗词中的体现

诗词作为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写作形式之一与儒学是互为载体的关系,儒学可作为诗词的主题,或以寄情的方式渗透在字里行间。以我国古代诗词大家苏轼为例,他在词的创作中取得了更显著的成就,在词的历史贡献上来说,更胜于苏文和苏诗。本文将浅谈在苏词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苏轼在词的创作中引用儒家经典句子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时在他很多词之中表达出的“忠君爱民”、“独善其身”“以仁治国”等理念都来自儒学对他的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概念辅助统治者的政治统治,是以“忠君”为核心,“仁爱”为精神的一套社会伦理秩序,而苏轼也在《沁 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忠君爱国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即使是身处逆境被贬至黄州,也能写出《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却恋头。”这样看似凄清却仍不忘报国初心的字句。这是苏轼一生受到儒家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是儒家文化对其文风的隐性影响,也是苏东坡无法摒弃割舍的儒家规范。苏轼虽以豪放的文风行走文坛,但是一生中也写了很多忧国爱民的诗词,例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中一句“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道尽了经历过水灾之后江浙人民的苦难心酸。这也是苏轼为官数载仕途虽跌宕起伏,仍不灭的一颗“仁爱”之心。

二、紧握命运的绳索,儒学在古代小说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渗透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各个文学体裁之中,不止于楼台,更隐于江湖。儒家思想在古代小说的创作中,也成为了小说创作社会背景和人物刻画的重要主导因素。以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为例,在小说构建的政治腐朽的被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反复压榨压迫的社会背景下,在主要人物描写中,无论是底层的劳苦大众还是身居庙堂的社会高层,无一不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水浒传》在反映底层人物奋起反抗时,是以“以人为本”,“仁孝礼义”的儒家思想作为主要整个群体的精神内核,从而勾画出一条故事主线。同时,在整个小说最主要人物在情节设置中做出重要转折性选择时,都遵循着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体系。在这样“忠君”的政治思想影响下,人物的情感构成多以儒家思想为信仰,儒家思想对作者的思想渗透更决定了通篇小说最终的结局走向。同时,另一部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创作,则是基于古代社会发展中后期,儒家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弊端逐渐显露的背景下,描写了社会顶层贵族生活的奢靡与颓唐,传统政治的没落。

三、玩转政治命运,儒学在古代散文中的体现

经学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的“用世精神”更是为期望入仕的莘莘学子提供了青云之梯。古代文学创作者,想要实现自我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在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前提下,也多以“立志”“立国”“立德”为主要的文学创作核心。为迎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实现个人理想,必须通过入仕的手段方式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以此获得达到理想彼岸的有效途径。而儒家思想作为秦汉之后中国政治环境的主流思想流派,对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渴望入仕者手中的利剑,用来劈开固步自封的统治阶级的坚硬外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中“仁爱”“忠君”“用世精神”等核心思想,无处不渗透在众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呈现异彩纷呈的古代文学形式。但是,儒家文化因其始终具有不可磨灭的政治色彩,导致儒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内涵也具有双重性,既有意气风发的寄情之语,也有文风凋敝的批判之言。但是不可否认儒家文化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答: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4体会诗的尾联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6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