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情感教育

如何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情感教育,第1张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教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要让新时代的儿童去理解,固然牵强;让旧时代的观点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固然乏力。当代少年儿童他们对现代的美好前景无限向往;但在社会公德和责任感方面有所弱化。他们视野开阔;但缺乏对不良思想文化的辩别能力。他们性、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意志尚有欠缺,生活上依赖性较强。他们追求较高的目标;但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时代不同,观念不同,现时代的儿童迫切需要适应时代的思想道德观念来指导他们的实际行为。 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趋势。在《课程标准》的指向下,结合湖南的地方文化,现时代少年儿童的实际,省教委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注重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层次性与生动、形象性。 新教材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如《家乡在发展》、《热情大方待外宾》。同时,新教材偏重明理导行的课文内容针对性强,虽然形式各异,但仍可看出是学生实际的缩影,如《不贪小便宜》、《不讥笑他人》,新教材的内容上最具特色的还是每篇课文最后总结性的语言,更是高度的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能让师生更为快捷、明了的掌握课文的中心。 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其课文内容的层次性,从爱湖南到爱祖国,从家乡的发展到祖国的腾飞,从自己做到参加公益劳动,无不体现出这一特点,既具系统性,同时也遵循了学生知行发展的规律。 从形式上看,课文有故事,有,图文并茂,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新教材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是教材的练习,它内容充实,与学生实际又是那么的贴切,为指导学生实际行为提供了好的、切合实际的素材。新教材的编发,架起了通向指导学生实际的桥梁。 二、教法与学法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新教材的编发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作了有力的保证,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再好的教材,教法与学法不当,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会显得力不从心。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来具体谈一谈如何运用新教材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导入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然而众多的教师在新课导入方面注重更多的是其形式的多样化。固然,导入形式的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脱离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一味的追求新课导入的趣、巧,这种调动起来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只是凌空一切,从表演、故事、游戏到课文内容,即使这种形式中富有意义,但它毕竟绕过了学生本身的实际,教师如若在教学前不与学生共同来发现目前自身的思想、行为状况,又如何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又如何能使学生很好的自身实际,从而萌发一种“这课值得一学”的念头呢? 因而,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即要看好形式,也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如教《不贪小便宜》一课时,一开始教师便可直接指明学生中存在着拾到东西及时交公的现象,让学生全面展开讨论,谈一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实质上学生的看是对为什么不贪小便宜的已有认识,显然学生的认识是不够深刻的,这种认识指导下的行为必然缺乏到位性,此时,教师明确指出这一点,一次短小的谈话,让教师洞察到学生的认识,成为实际,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认识的不全面,明了而又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明理应以学生需要入手 泰戈尔在评传中曾说:现代教育中的所有弊端,教可以沿着某种线索,追溯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即忽视对儿童说来是十分自然的需要。确实,教重在导,学贵在悟,应让学生自探得之、自揣得之、自习得之,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要知道学生想知道什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提高认识,寻找答案,如教《不贪小便宜》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学文前质疑,说一说自己想要通过学习这一课弄懂哪些问题,教师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a什么是贪小便宜?b贪小便宜有什么害处?c怎么做是不贪小便宜?d不贪小便宜有什么好处?通过带问题学文,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答案,这一过程呈现出、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风,这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学习显然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捷径。 (三)情感应以学生共鸣处激发 明理求准,求真,只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完成和持续发展。在深化认识这一环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呢?所选内容与学生相去甚远会形成空洞感,所选内容与教材简单重复会形成无深度感,显然要以学生所熟悉的材料中

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请你对照这三个维度,分析语文课程的10点“总目标”。

答: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就这三个维度分析语文课程的10点“总目标”

 一、认识和能力

《课标》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目标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离不开语言实践,其基本方式也就是听、说、读、写,包括多交际、多读书、读好书和多进行写作实践。这种实践,不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待语文课程知识的教学,在过去我们只要求学生读考试文段、做与考试有关的基本练习,把语文实践理解成纯粹的考试、检测,严重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体需要。而从三维角度出发的新课程,如第七条:“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除知识练习外更注重的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个性发展等。同时,阅读方法的运用、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标第六条“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第七条“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第十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知识与能力的维度

二、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这一目标维度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指出了能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例如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自主发展。所以三维下的语文实践是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法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类文章。因而对语文课程教学对三维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下面分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说明。

(1)情感态度。语文课程总目标2-3条是对情感态度的具体要求。第二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第三条“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新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2)价值观。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既要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又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课程总目标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注意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社审美情趣。”第四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总结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要学语文,更要学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统一。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也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去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感,而不应该以文本烦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中的蕴含的感情,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种的情感教学,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序言在学生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情况下展开情感的教学,切忌上课伊始就给学生灌输情感教育,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你的情感教学只能以失败告终,切对学生以后的情感发展也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

情感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 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 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 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1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