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之意看古之韵

从山之意看古之韵,第1张

山,在现代字典里有四层意思:一是高耸出地面的部分;二是形状似山峰;三是形容声音之大;四是姓氏。“山”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它由来已久。所以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不难看到作者引用“山”字的现象。而其作为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意象,往往也有给全诗全词奠定一个基调和背景的重要作用。

古诗词中用“山”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缘由:

首先,举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自题目中便带了“山”,显然是作者诗中的主角便是那座山。这样写“山”的内涵最是浅显,若我们要理解作者的情感,往往就不能单从一个“山”字着手,而是要细细品味山中之景带给作者的感受。

其次,在中国人的眼里,山一直有着宏远静穆的形象。古人看其雄伟宏远,便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喻之其中。如陆游写下《书愤》,其中一句“中原北望气如山”,便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和雄心壮志全部融进“山”中。

若看到的是山静穆不移的一面,往往还有另一层意思的阐述。游子远离家乡后心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故乡的山脉,因为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无论是谢朓《游东田》中的“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还是《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里,齐己的一句“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都有着象征故乡居所的意义。

还有些诗人会把山看作是人生的归隐之地,其中王维为之最。他在《归嵩山作》中就将山,喻为自己安家落户的地方。我认为其中原因总免不了山的那种沉静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在世俗中滚打得疲惫不堪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和凡人最后都会消失净尽,是非成败也转瞬成空成幻,也唯有山,能在大地上延绵不断。和山比起来,人是那么渺小,所以才会如此崇敬山。山宽广的身躯为人们提供居住地,山的亘古不变为人们提供思想的参照物,启发人们超越俗世名利。

诗词中的“山”的意象始终交织着作者这般心志与情感。所以,要了解古之韵的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那“山”之意。

1)“读”,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诗词中的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千年来我国诗人辈出,佳作如林。在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委婉,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这些优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词语表现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现在《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下面就谈谈教学中古诗词中境界美的探寻。

古典诗词含蓄、委婉,很多诗句要靠认真体会,要挖掘出它们的内涵,从中得到启发,进而领悟到其包含的人生哲理。借助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沉醉于艺术氛围之中,生成活感性,确立完整的人格,既深化艺术体味、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与诗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领略高尚意境之美,潜移默化实现提高人文素质的宗旨。

一、领略作品中的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之艺术风格。

1、叙田园生活,传钟情山水,颂热爱劳动人民歌之神。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歌十分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描绘了诗人田园劳作及归来的情景。诗歌平谈中又富于情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了一天之后归来的诗人中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陪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晚风拂面,吹散了一天的疲劳,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迈着轻松的步履,哼着惬意的小调悠然归去。

2、叙个人情怀,传青衫沾泪、忧国忧民之神。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全诗醇美朴素、勤奋和胸怀大志的忧国忧民之神融入自然平淡的诗句之中,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二、领略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之美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这类作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领略作品精雕细琢,展开意境想象和联想之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冬景》中,如借助比较联想,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小令的意境。“雪粉华,舞梨花”,一读到这一句,马上就会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时以梨花喻雪,一个“开”字,表现了大雪飘洒飞舞如春天的梨花灿烂,朵朵压枝低,开得热烈,开得广阔;而“舞”字,舞得轻盈,舞得优美,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美。此二字各取特点,异曲同工,各尽其妙。而最后的“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黄芦、清江、小舟,极容易使人联想到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过,韦应物的诗写的是春景,表现出春雨、春潮的迅猛,是急剧跳动的形象;关汉卿的小令写的是冬景,描绘了冬日江边的清冷、沉静,具有一种深远闲淡、安适自得的特点。两者都抓住了季节景物的特点,各自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往往是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是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意境,打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因来被人称好。为什么?可换其他同义词让学生进行比较,就能发现换用其他同义词,没一个字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看到这个绿字,就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举不胜举,讲多了可此导学生归纳,会发现,富于表现办的词语极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词都有一二句脍炙人品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内容的关键。

四、寓文学教育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品味

学生通过欣赏,体味古典诗词名句,逐渐了解名句的深刻含义,又从名句的含义中得到启发,放眼现实社会,从而领悟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复杂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操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品味名句的意境,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其终身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培育学生独立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