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月亮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回去。这对于古人来说,思乡之情无疑是常有并且痛苦的。
特别是在他乡的夜晚,看到天上有一轮圆圆觉得月亮高挂空中,月圆人圆,而此时自己却和家人相隔千里,思乡之情倍增。
2、用月色的悲凉凄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和遭遇被贬的悲剧心境。
古人一般都是为官清廉,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结果许多正直的文人遭到排挤被贬。而月亮光洁的颜色,象征着他们纯洁的秉性,还有孤高,无人理解和赏识的那种痛苦。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月带有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续无穷,而江月还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也没有始终。
月亮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能够跨越时空,阅尽人世沧桑兴亡,见证历史。处于动摇不居的兴亡潮流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人生的渺小。
4、因其高悬空中的位置特征,亦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倾泻着清辉,带来天下一片光明,因此,有时也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如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都描绘了一幅辽阔无边的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的壮美画面,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5、以月写离别之伤情。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
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 “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
6、借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词人李清照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在《一剪梅》中,这一情境以一个倒装句推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 “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
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我认为他们会表现在文字上,从整首词来看,当我们读的时候,我们自己就能感受到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的心情,完全可以读出来。其实在古代,诗人作诗就是用来形容他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影藏起来,而且,诗人对诗中的词语非常讲究,经常一个词语就要改上数十次。所以,应该是表现在用词方面。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对于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含蓄。在宋词中,诗人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而不是直接表达。这种方式让宋词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思考和探索,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在人际交往中,含蓄的表达方式同样重要。直接表达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或不适,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则可以让人感到更加舒适和自在。
其次,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委婉。在宋词中,诗人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让宋词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思考和探索,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在人际交往中,委婉的表达方式同样重要。直接表达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或不适,而委婉的表达方式则可以让人感到更加舒适和自在。
最后,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细节。在宋词中,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细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让宋词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思考和探索,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细节同样重要。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综上所述,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含蓄、委婉、细节等表达方式,让人感到更加舒适和自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习和探索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摘要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宋词中意象的选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的选用问题。
一、意象具有稳定性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有怎样的情感特征,往往就有怎样的意象类别。在传统的创作和阅读心理体系中,有些意象经过时间的淘洗,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稳定性,以至于一睹词中之物,我们往往马上联想到主人公的某种情绪。如“柳”,容易让人联想到“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张先《江南柳》〕、“频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张先《相思令》〕……为何“柳”具有如此内涵呢?柳的种种联想,与以下情况有关:1、古人送别多折柳枝;2、古人送别多唱《折杨柳》歌辞;3、“柳桥”往往是送别分离的特定场合;4、“柳”“留”谐音。传统习俗一旦形成,意象也就紧密地与一种情感挂上了钩。此类意象还有很多,如“月”,往往是怀乡思亲的代名词;而“梅”,恰恰是志向高洁的见证者。
二、意象还具有特殊性
除上面讲到的与传统心理有关的原因外,意象的选用还往往跟物象本身的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物象本身的特征,往往决定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物的特征,本文拟从颜色和形状两大块着手讨论。先从颜色方面观察,可分为暖色调、中性色和冷色调,其中首尾两类又常因特征突出而被选用,并且对应于人类的两大情感体系:明快激奋的〔如:陶醉、欣慰、闲适、舒坦、喜悦、满足等〕、黯然低沉的〔如:惆怅、孤独、忧伤、痛苦、烦恼等〕。
如表现忧伤悲愁的,常用以下意象:
清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残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秋草——“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 醉柏春衫惜旧香》〕
暮云——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晏几道《南乡子 新日又如眉》〕
残灯——“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 送述怀》〕
……
表现欣慰愉悦的,常选用以下意象:
春光——“山园几许,收尽春光”、“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形香子》〕
绿水、芳草——“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蝶恋花》〕
山荷、石榴——“微雨过,山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阮郎归 初夏》〕
由此可知:“多愁善感”的词人们,常选用色彩鲜明的物象,借助于物本身的特性,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副精彩的画面。
其次,可结合物象的习性分析。万象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性,在“有情人”眼中,这些天生的千姿百态都有了深厚的寄托意味,宛若诗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此,意象选择的准确、恰当,在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词人在词中所反映的意味。例如“愁”,在不同词人笔下有不同的表现。李煜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愁付与一江春水,表现其绵绵不断的情状;李清照又别出机杼,竟无端的担心起舴艋舟的不堪愁苦之重,“愁”的深重触手可感;贺梅子更是绝,他竟然用了一个博喻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样,漫无边际、若有若无、丝丝缕缕、缠缠绵绵、不可感的东西马上历历在目了。
上面讲到了“柳”与分别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柳的外形,足可以表情达意——“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张先《蝶恋花》〕、“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张先《诉衷情》〕、“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晏几道《更漏子》〕……也许正是因为柳丝、柳条的轻柔、绵长,才勾起别离双方无限的怨恨、伤感。
总之,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再经词人眼睛的筛选,于是也凭空染上了浓浓的情绪。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同,词人也会选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其微妙的心理,意象也就真正成了“有我之象”,即使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情感。
在宋词人中,可以选择李清照和陆游两人来作一简析,因为我认为两人词中的形象既有代表性又有可比性:一个独守空房,忧思难忘;一个金戈铁马,悲愤难当;一个有着**的细腻温柔,一个具有大丈夫的豪放粗犷。在他们眼中,情感的寄托物也必定有很大的区别。在清照眼中,离愁别绪带来的是孤寂,最多的是由房内的物件、日常的动作引起,如《孤雁儿》:“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共停”;《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说上述意象颇有几丝温馨宁静的话,那么在“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心里,去国怀想的愁绪,壮志难酬的悲愤,则更多的增添了几分悲凉与苍劲——《感皇恩》:“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清商怨》:“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3、词风不同,意象也往往迥然不同
豪放派词常选用“笳鼓”、“沧波”、“西风”、“江水”、“惊涛”一类有气势的意象;婉约派因其固有的缠绵细腻而多选用如下意象:“冷月”、“晚蝉”、“西湖垂柳”、“幽禽”、“云雨”、“泪眼”、“断鸿”、“飞絮”、“梧桐”……
从上面可知:意象所具有的意蕴往往有着很深厚的分析价值,完全可以这样说,透过意象,可以把握全词的基调、词人的情感、全文的主旨。从这个角度说,意象的选用,是宋词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意象的鉴赏,是宋词鉴赏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月亮的象征是分类的:在唐诗宋词中的,1对亲人的思念。对互恋的情人来说,2月亮代表着圆满
3月亮代表着可贵的和平
大致有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
二、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主客体将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三、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古典诗词中望月思乡也是很多诗人都涉及的传统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诗人怀念家园、亲人的情思,常寄托与明月。
四、月下相思,不仅仅表达了我们的传统情感,在有的诗人笔下,它也有着特殊的用意。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把“明月”比拟成他所思念和向往的贤才。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贤才,不能为自己所招纳,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可爱而不可掇,因而使他心中的忧虑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这更表现了诗人招贤纳士、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五、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有的人颓唐厌世,极其消沉,而有的人则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是诗人们的共性。六、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它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这种心态下,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这样结束了,我本人只能为你总结这六条,不过也大致全面了。
《蝶恋花》是宋词的一个词牌,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
《蝶恋花》这个词牌属于双调,共六十字,上下阕同调,押四仄韵 。前后段各五句,句式是74577,74577。它的词牌格式以冯延巳为正格: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蝶恋花》这个词牌在写作上,应注意如下几点:其用韵是上下阕各四仄韵,用韵为上、去,不用入声。对偶没有要求,上下阕最后两个七言句随意。这个词牌句式以近体五、七言为主。内容上比较适于表达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情感内容。
词例1:
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词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词人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
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经泪满衣襟。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为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词例2: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词例3: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词例4:
蝶恋花 (唐•冯延巳)
萧索清秋珠泪坠。
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
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
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这也是一首秋愁怀人之作。冯延巳把秋天的意象和个人的愁思连在一起,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让人身同感受。
由这几个例子也可以体会出,《蝶恋花》所表达的大多是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