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记叙文阅读中关于情感的题该如何去分析

语文中记叙文阅读中关于情感的题该如何去分析,第1张

1 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 (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 (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实际上就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注:此类题变形题极多,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有把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有给新闻加标题的等。 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 (5)点明主要人物;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 (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

 现代文阅读解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那么现代文阅读解析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一)开头的作用:

 1吸引读者:

 (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二)结尾的作用:

 1中心类:(1)点明中心(2)深化主题(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

 (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我) :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 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

 (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对比; 象征; 衬托; 比喻; 幽默; 讽刺; 巧设悬念; 侧面描写;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题多情感时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划线摘句法

 (常见于写景抒情散文)

 1划出中心句

 2划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词

 3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一波三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3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注:文章的结构特征是无穷的,掌握谋篇布局既是谈结构特征这一本质即可。

 七、句子赏析要点

 1解析修辞

 2描写角度:、

 (1)远近、高低、大小对比

 (2)虚实结合

 (3)视、听、嗅分层次

 3选材特征:

 (1)小事

 (2)细节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选材特点常见答案

 1以小见大(易为读者接受) 常见于记叙文和小说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诗词(增强文章文化底蕴) 常见于议论文和杂文

 3选材角度宽泛(是文章丰富生动) 常见于散文

 九、文章语言特点常见答案

 1生动形象(修辞多,语言华丽,多见散文)

 2平实(多见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关于双层含义的问题

 1浅层和深层

 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

 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虚写与实写: 梦;现实幻想;现实想象;眼前

 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

 十一、逐层深入的集中常见类型

 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

 2情感的深入: 夸大化;深入化。

 3从感性到理性

 答题方法

 从来都只听说数学有公式,怎么连语文也有,而且还是阅读理解说是公式,其实就是答题术语,我们在参考答案里,不是总能见到“表现了”、“说明了”、“突出了”之类的高频词吗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答题术语,也是考场抓分最有效的方法哦!

 1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3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什么……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6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其实,阅读题高分还应该需要多练,而不是仅仅依靠上面的万能答题模板,因此,建议同学们在空闲的时候多做阅读训练哦~

 专题解读

 新闻阅读剖析

 常见考点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 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而言之,……

 2语句含义题答题套路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3筛选信息题答题套路

 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4新闻导语题答题套路

 ①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 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 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5新闻背景题答题套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6新闻结语题答题套路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7结构题答题套路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8新闻表现手法题答题结构

 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9语言特色题答题套路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10文体特征题答题套路

 (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分析新闻的时效性性

 11新闻背景写作意图题答题套路

 ①社论的写作背景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12新闻探究题答题套路

 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开放型探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启示(正向或反向)。

文章是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载体,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情感态度碰撞的过程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抓住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到达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从文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项目,属于深层阅读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同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但有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文中的某一点、某一事表达的情感或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人生见解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的思想情感倾向,如爱憎、好恶、赞扬与批评等体现个体情感价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或事例所持的看法主张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肯定与否定、褒与贬等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文体考查时体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理解认识,对于说明类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来说重在考查对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把握

这类题的考查常见的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主要考查内容是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是能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分析理解

真题解析:

例1(2011年佛山《大自然之歌》)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同样2011年内江市《那树》(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也是如此这样的考题必须在对描写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纳本文中作者描述的对象是森林森林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和灵气,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森林的多种美好感受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作者“热爱森林”这一感情层面上,而应当将其拓展、升华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森林,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环境的象征,它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在这种向往中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循环回复、生生不息,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例2(20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此题也是考查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但文中情感态度是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做这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首先要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捕捉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从而理清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开头“古怪”“令人讨厌”“老家伙”等词语表明我和丈夫对老人的反感和厌恶;后文中“我背过脸”“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等语句,又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厌恶之情,表明“我”对老人的躲避态度;当写到儿子投进老人怀里,“祖孙俩”相依相偎时,“我”情感发展变化——由厌恶、躲避转变为感动最后是儿子对老人的完全信任,老人对儿子温柔的爱抚使我由感动转变为自责、内疚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例3(2011年上海《龙眼与伞》)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人物的心理体现的就是人物情感态度,抓住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就不难找到答案做题方法和例2相似,抓住人物变化的转折点和体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句子即可例如“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可得知人物由“亢奋”转为“不快”,“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就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感到“羞愧”

例4 (2011年衡州《弱种子也要发芽》)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理解人物态度此类题分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探究,分析词语中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但解题时仍然要结合全文去分析,从文章后部分那个农民对自己的残疾儿子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同类事物的态度是厌弃冷漠,所以在播种庄稼时对瘪种子也是弃之不用毫不怜惜“一一”表现出他对瘪种子的漠视而“只”字则表现了农民对饱满种子的由衷喜爱

例5 (2011年内江市《那树》) 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解析此题表面看是谈考生自己的态度,但如果这时考生不假思索只是一味谈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为它隐含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结合《那树》中作者的观点加以理解所以做此题先要掌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利用作者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方法提炼:

(一)根据考查的形式内容的不同,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阐述作品中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观点,应该贴近文本内容实际,把握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梳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主旨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考查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通常情况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所含的情感态度观点,应结合该词语、句子所在上下文进行,关注句子所在的位置、句子内部的语序、句型修辞等特点借助上下文分析特定词语、句子,理解遣词造句中流露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

3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往往蕴藏在具体物象中,要抓住描写的物象特点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线索(感情线索),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从作者情感变化的各阶段中去概括

(二)掌握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1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

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抓住景物特征,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态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可以帮我们辨析其情感态度,要善于根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看出作者的好恶和褒贬人物的对话往往流露了作者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通过人物的语言看作者情感态度

3注意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脉络

散文类文章的阅读,整体上把握好文章脉络是进行文章情感态度观点分析概括的基础借助对作者行文思路一步步的梳理,摸清作者的情感走向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我们在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时就能抓准相关的核心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提取整合

4注意文章题目和记叙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内容通过题目可得到启示,如记叙文的题目可能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说明文的题目可能就告诉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议论文的题目就可能包含着作者的观点看法等

5从作品的文体特征入手来分析记叙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是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晴的,以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来表现;议论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在议论中点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结论中重申;说明文的主旨和态度,在于所介绍的主要对象及对象的属性和内容因此,根据文体特点抓好这些语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观点

6掌握常用的概括表达文章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摘引原文:对于文章表述直接明确的,这是最简捷的方法统观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如文前的点题、文中的抒情、文末的议论等)

改造原句:有时因为要求限制作答字数,或要点分散而需要整合,可采取压缩字数、改用词语、转换表述等方法将原句进行加工完成概括表达

自我表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关键是要能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内容要点,抓住本质,要能用恰当简洁的语词表达阅读理解常常可以通过抓文中关键语句重点词语作重新组合整理来完成

1现代语文的那个一时半会总结不出来,因为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古诗也一样)

2不过我可以说一下古诗写作手法,高考不外乎四种!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其余的什么侧面描写,比喻拟人不算古诗里的写作手法,是后人加上去的,古人只承认我刚刚说的四种其余的认为是低级的。这是我们老师讲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9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