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代表曾经爱上一个人,却求而不得的感情。月光总是圣洁又缥缈的,人们常将初恋或者曾经暗恋过的对象比喻成白月光。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白月光是你直面的情感。或许是因为你真的喜欢他。或许只是因为喜欢上喜欢他的感觉。或许对方仅仅是成为一个爱情的符号,而人或许不是不能忘记,只不过总是需要这样的符号来丰满自己的情感。日本有部**动画叫千年女优。女主角便是如此,她一辈子享受的是追逐着喜欢的人这个过程。
我静静地听着月光曲,好像面对着大海,这个寂静的夜晚,月亮缓缓的从海面上升起,月亮将它身上那银色的光芒撒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突破了微云的阻挡,升上了天空。
月亮把浪花照得雪亮雪亮,浪花一层一层地扑上沙滩,冲洗着沙子。这时,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海面和沙滩,在海面上溅起万朵莲花,泛起了许多波浪。一层接一层地在海面上“跃”起。海面上顿时波涛起伏,海浪不停的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清脆的哗哗的声音,像是海在唱着欢乐的歌。
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闭上双眼我静静地倾听,月光如水,从天上流下来,时而轻轻如烟,时而又如大雨,时而又如珠帘。渐渐的大雨般过去又小雨淅沥了,进而似乎余震般又大了些,但很快又恢复。
水儿们一下激起了水雾,烟雾缭绕,似飘渺仙境。突然声音重了起来,似乎在怒吼,不那么温柔了,激起心中千层水花,可重中似乎有水儿敲石的悦耳。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
月光曲结束了,久久难忘。
扩展资料:
写作技巧: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想要写出使读者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习作,就有必要亲身经历。在观赏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景物时,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景色中与众不同之处,做到写作素材方面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在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指的是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并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此景此物中。例如:描写向日葵,就赞美向日葵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描写梅花,就颂扬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描写祖国山河,就抒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描写田园风光,就表达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等等。
这歌我一听就想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最好有点历史感……
转篇文给lz看吧……
http://hibaiducom/loverynn/blog/item/ede0db8d83e01d14b21bbae5html
望明月•心悲切
明月呵,究竟是你用苍凉的光芒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桑,或是由于见得多了才会让目光变得冷静与漠然? ——题记
真的想不好要从哪里写起。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我喜欢看的一部动画写篇观后感。那是中国第一部3D动画,时代背景设立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到楚汉之争的那些年。后来,也自然的,我从其中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我并不在意这部动画的制作技术,只是想了解它所传达的思想。
原来很少关注战国时代的历史,倒不是因为读不懂史书,也不是因为那时出头露脸的人太多(我倒一向乐于结识古人),只是总觉得那个“以攻伐为贤”的时代太纷乱太血腥,丝毫没有人情与人性,人与人之间只存有阴谋和争夺。
这次,是因为看动画时更顺畅,才找来了《战国策》翻翻,听听《百家讲坛》最近对秦始皇的解读,再加上以前学过的《过秦论》啊《六国论》啊《阿房宫赋》啊一系列后世人对秦灭六国的不同看法,才渐渐的对那时的事产生了一些朦朦胧胧的印象与见解。
倒不是想说究竟是谁对谁错,秦王嬴政与六国诸侯各有功过。或许真的是“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亦也”,又或许是“六国互丧,弊在赂秦”,但这些都只是些事后诸葛亮罢了。
想起了这部动画的名字——“秦时明月”。大家都读过这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可那种感觉,或许只有这些诗人才能体会吧。明月这个意象之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球体,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意蕴在其中。在望着散发着苍凉光芒的月亮,想着此时的月光曾经见证过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真的会即时留下两行泪来。你这秦时的明月啊,你是否能看得清楚这人间之事呢?
在我看来,各国诸侯也好,嬴政也好,最大的弊病是看得不清楚。
先说各国的诸侯。他们之前为土地、人民、权利打了无数的仗,恃强凌弱或是趋炎附势。他们自以为,只要联合起来便可击败强秦,可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若是没有嬴政统一文字,他们就连合纵的基础都没有。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聚集在了一起,却没有考虑到他们各自利益的冲突。他们有没有想过,意乱又怎能易整呢?再有,若是秦国果被攻破,则何从之?难道还要从大一统的王国再回到动荡不堪,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将历史推回来处么?他们盲目的为各自的祖宗而战,却不识一统天下的好处。
嬴政也是如此。他只看到了自己统一天下的优势,自觉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以为这样之后便可不惜民力的让百姓们为他做任何事,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王道。却不了解那些失去国家、失去故乡的人民的凄楚,也没有想到“饮马长成窟,水寒伤马骨”背后的心酸。他以为他的子孙万世世代为帝,却看不到身后之事,看不到秦的二世而亡,也不会想到项羽纵的那一把大火。
或许有人会说,历朝历代开国与亡国相生相成皆是如此,可为何偏偏战国末期的让人最为揪心?我觉得,那是因为这个年代并没有特定的一个失败的昏君与一位开创盛世的明主,人人都是英雄,人人又都有弱点。
大多数人都会叹惋六国破灭之突然,《秦时明月》也将这些人作为正面形象,而将嬴政设置为大敌人。我倒不是想着嬴政,只是觉得六国诸侯们的有些做法实在是有点不妥。尤其是那个只留下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根本就是没有大脑,还害得无数人白白的为他丢了性命。
记得《秦时明月》里有一个被称为“世间乐土”的地方,就是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在崇山峻岭中建立的墨家机关城。这便又是看不清楚之处了。既称为机关城,那要进入便不是很容易。若不了解每日变化的机关,就连墨家弟子都会在入口处丧命。进到其中,也并不是传说中的“人世间最后一块没有战争的乐土”,事实上其中的人们也都各有心思,争斗不断。若是这样,既不便推广,不许进入,还充满杀机,难道就是墨家老祖先眼中的“桃花源”么?
或许这都是人固有的的劣根性所致。人类社会从有就产生了等级与名誉,这就驱使着一代代的人们为此去献身。
明月啊,你都看到这些了对么?有道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当我望着你,我就会想起那段遥远的日子,想起那些令人叹息的人们。
或许马克思那老爷子会觉得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但我还是止不住地在仰望明月时感到惆怅与哀伤。
过情关•谁敢闯
望明月•心悲凉
千古恨•轮回尝
眼一闭•谁最狂
这世道的无常•注定敢爱的人一身伤
有人可能对于眼一闭不太理解,想想看,什么时候人会永远闭上眼睛——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