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在个人感情和正义感之间挣扎的艰难时刻?

你有没有经历过在个人感情和正义感之间挣扎的艰难时刻?,第1张

人在一生中应该会经历很多次这样的时刻,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可能某个人他做的事非常不道德,但是他是一个对你非常重要的人,你明明知道他做的不对,但是个人的情感让你犹豫,自己到底是坚持正义还是站在他的一遍。情绪很容易左右人,但是稳住心态,冷静思考,让理性战胜感性,坚持正义才是真正帮助了他。

1 坚强的自律情感2浓厚的仁爱情感3强烈的正义情感

传统儒家诚信道德情感的主要特点

坚强的自律情感。儒家诚信思想认为诚信是“天之道”、“圣人之大本”,可成人、成

己、成物,且至诚可以达到神明的状态。道德主体要想获得如此崇高的诚信道德境界,就必须摒弃人性中的私欲和功利之心,通过道义、良知和自我约束等来完善

之,通过个体的心性纯化和实践来磨砺之,为此儒家诚信修养提出了“正心”、“诚意”、“慎独”等自律的修养方法。正心是通过修身来获得的,孔子的“志于

仁”、孟子的“不动心”、朱熹的“省身克己”等都是通过正心,增强、扩大自己善的欲望和感情,克服恶的欲望和感情。“诚意”是指自觉地把意志集中到高尚的

诚信目标上,周敦颐的“静养无欲”、陆九渊的“发明本心,剥落物欲”、程颐的“敬义夹持”、王阳明的“致良知”等都要求做到不虚伪、诚实无欺。“君子戒慎

乎其所不赌,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的慎独思想要求人在独处时也应具备自我警醒和自我约束的自律心态,锻炼自身在诚信道德自律和修养方面的

自我主宰精神,真正做到“毋自欺”、“真实无妄”、“不妄于外”、“不欺于中”。总之,自律思想要求君子通过“慎言”、“寡言”、“谨而信”、“反求诸

己”、“恭自厚而薄责于人”等时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满足感,然后“乐莫大焉”。这些通过唤醒人

们内心良知进而达到“内圣”境界的修养观体现了强烈的自律感。

浓厚的仁爱情感。孔子博大精深的伦理道德体系中的“仁”被赋予了涵盖

诸德、统摄诸德、高于诸德,同时又溶于诸德之中的“全德”意义。“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故儒家把“成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理想。“苟志于

仁矣,无恶也。”人之“为仁”来源于仁者的无限爱心、宽厚之德和善良本性,“仁”就是“爱人”,只有拥有“仁爱”之情,才能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入则

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中的“心性”亦指“仁慈”之心性。“为仁”的功夫就是“忠恕”二字,“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成己成物的思想是建立在“爱人”为主旨的“忠恕”之道上的。并且只有把仁爱精神贯穿于人类和自然万物之中,才能拥有“仁者无不爱”

的博爱胸怀,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融成一体的境界。故国家的安全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统治者对仁爱之心的坚守,在著名的子路问政对话中,孔子给出了

“信”重于“食”、“兵”的经典回答,表明了以仁爱之心宽容对待民众、取信于民的基本政治主张。孟子也曾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失其天下也以不

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总之,传统儒家认为取信于民是得天下、立国安邦的先决条

件,所以要从思想上做到爱民,树立对待民众要做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只有在这种“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指导下,才能在实践

中真正做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强烈的正义情感。儒家的正义情感来自儒学核心价值“五常”中的

“义”。“义者宜也”中的“宜”代表适宜、适当之意,孟子曾将“义”解释为“人之正路也”。“义”在传统儒家诚信道德情感中处于主要地位,“义以为上”、

“以义裁信”是遵守诚信的重要原则。孔子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都鲜明地表达了“以义裁信”的思想,并把不问是非而乱讲

诚信之人视为“硁硁然小人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的“道”亦即正义原则,

表达了“见利思义”的思想感情。荀子在“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赏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中明

确表达了对世卿世禄等非正义现象的强烈反对,要求国家管理权向社会各层次人士开放,但同时孔子又认为真正的君子是“忧道不忧贫”的,表达了“不义而富且

贵,与我如浮云”的价值取向,对此孟子更是清晰地给出了义利标准:“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是

荣辱之大分也”。总之,传统儒家把“义”看作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并把它视为君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君子只有真正做到“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

之,信以成之。”才能成其大德。孟子视“义”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生命,发出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的庄严

承诺,表达了其“高义薄云”、“舍身取义”的浩然之气。

小学生对正义感的认识如下:

第一,要为人正直。为人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是有正义感的基础。 

第二,把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当作是自己行为的习惯。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第三,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这是正义最起码的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在一个法律社会里,每个人都负有不伤害他人人身的义务,每个人都具有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

每个人的财产权利、名誉权利、隐私权利,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尊重与保障。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的,他人的权利是我们自由的边界。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要鄙视非正义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4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