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善恶都在一念之差

作文 善恶都在一念之差,第1张

善恶只在一念间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武士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象什么也没有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恶儿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侼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顿悟:善恶常在一念之间。一切恶念、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举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人人都能弃恶从善,即使是地狱也能成为天堂。

因此,每个人都要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点审视自己的内心,摒除心中的不恶念,放弃伤人的恶言、恶行。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才会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我们与自己内心的距离

                                                                                                                             文/Akashice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我们人类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习惯性的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差距大到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这是一部HBO出品的影视剧,深觉直指人心,发人深省。看过许多HBO出品的影视剧,在我印象里,这部应该是第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汉语语种作品。乍一看,很像中国的日常生活题材,不过,不同于过去我们看到的那样,这部剧立意细致深远,所揭示的社会现象深刻宏大,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极其具有思想性。所以尽管表面上看很中国化,但作品内在的逻辑脉络和思想表达却很现代。在刷剧的过程中一方面被剧情深深吸引,一方面又被剧情背后所展现的现实困境而倍感揪心。好的作品总能在吸引观众的情绪的同时又让观众感受的十分痛苦的抉择困境。

        我很欣赏这部剧,当然也很失望这竟然不是中国的团队所策划的作品,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我一定会推荐大家看,相信你一定也会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的。

        此外这部剧是在在台湾拍摄,且所有对话和人物所在地都是在台湾那个背景下,但是除此之外全剧并没有任何情节透露说这是在台湾的事情,就像HBO其他的剧那样:不出现地名,没有法院及其他任何政府机构的名称,甚至连经常提及的媒体机构也都是虚构的。我的看法是:这是让大陆的观众不要觉得这部剧的故事发生在海峡对岸,其实,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类社会所在地,我们应该对照我们当下的这个社会,是不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然后思考如何面对或改善它。

1、关于个人犯罪的处理方式及预防

        一千各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性格的哈姆雷特。优秀的作品总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当我看到第4集,刘昭国律师喝醉酒后跑到他岳父家大谈社会理想和公平正义,而他岳父跟他争辩的那个场景时,心里五味杂陈。我想,同样的这个场景,100个中国人,或许会有100中不同的观点,会有人骂刘昭国不负责任,不是个号丈夫,对家庭缺少应承担的责任,会觉得它幼稚单纯,甚至会认为他太傻太笨太没用。会有人觉得它岳父很理性,很公正,代表着社会正义,代表着光辉的父亲的形象。这里会呈现出一个人的三观,不便详说。此外,从细节上,可能会有人觉得,杀人就得偿命,没有理由,没有余地、没有任何谈论的必要,帮助杀人犯做辩护的律师都是坏人。可是,要知道的是,刘昭国律师从来都没有为那些杀人犯做过免除死刑的辩护,他同样的认为应该判处死刑,这一点是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不能稀里糊涂的就杀掉,而是要找出他为什么会杀人的深层原因,根据这个原因的反馈来完善社会的治理机制,以防止出现类似的悲剧再现。比如随机杀人犯李晓明,如果对其杀人动机不加分析的,就因为犯罪事实而言便从肉体上消处掉,那么今后可能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100个李晓明,我们杀得过来么?况且,很多杀人犯有时候仅仅是一念之间,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接下来便可以控制这样的犯罪。但是,若不从根本上去找出所有犯罪的动机,那么我们对犯罪的惩处永远都只能是扬汤止沸。正如刘昭国律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解决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善后和预防”。从这方面看,刘昭国律师所关心和从事的事情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律师本职工作范围,由于法官和检察官的工作缺失,刘昭国律师艰难的顶了上去,我们这个社会不能缺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像刘昭国律师这样的人,便会有越来越理性正常和自愈能力强的社会。

2、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哪有什么坏人和好人,那只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简单化思维而已,这根本就不符合这世界的事实。事实是:没有绝对的好人,也不会有绝对的坏人,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着善良和邪恶两种不同的成分。

        就像剧中的应思聪,他是一个极具导演天赋的天才,一般看来他不是什么坏人,他没有心机,没有邪恶的想法。在他女友去世后,他孤独,偏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接受女友的离开。他对艺术要求极其苛刻,精益求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可是,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走进过他的内心,他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大男孩,只是跟普通人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不一样而已。当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对他说三道四时,他的内心的痛苦的,他不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他想拍出一部好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于是他拼命的写剧本,排故事,并跑到一所幼儿园里去拍摄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竟然单纯的像个孩子,他甚至不会想到家长的担心和社会的反应。他内心是干净纯粹的,他只是想拍剧本而已。。。。这时你会发现,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是多么可怕,可以臆想揣测一个人到何种地步。

        其实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如何揣测他人,恰恰说明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应思聪的病情再一次发作时,他拿着破碎的镜子,冲到医院宋乔平的办公室,他其实没有想过要伤害过任何人,他只是很痛苦,大闹大吼:“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你们都不理解我。。。”,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他觉得整个现实世界都是与他作对的。就像鲁迅《狂人日记》里的狂人一样,觉得他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想吃他的一样(关于《狂人日记》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不涉及,这里只是展示类似的场景)。这时宋乔平安静的同他对话,走进他的内心,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安慰他,理解他,拥抱他。应思聪开始恢复平静,放下那块碎玻璃。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如果宋乔平没能够和他对话成功,或在对话过程中林一俊突然闯了进来,应思聪本能的防备心理再次出现,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伤害了宋乔平,事情又该是怎样的一幅结局呢?或许应思聪会成为下一个李晓明吧,这可能性还挺大。不同的事情结局,取决于什么呢?一念之间:宋乔平的一念之间,林一俊的意念之间,还有应思聪的一念之间而已。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3、 不要挑战人性,但可以引导人性向善良的方向前进。

        当李晓文(又名李大芝)离开学校的时候,一个老教授反复叮嘱她说:“不要试图挑战人性”,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叮嘱,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晓文确实一直遵守这句警告。她很无奈,处于自保,只能如此,她的处境我很同情,也感到难过。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怕鬼实在是太幼稚了,我带你看看人心”,尽管这句话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辩证,但我还是觉得心头一颤。大家都说人心深似海,人性不可测,这只是在畏惧和描述它,并没有给出如何面对它的方案。在我看来,这部剧里在努力尝试给出一个方案,那就是:正视人性,触摸人性,理解人性,沿着人性可能的足迹,跟随它,然后与它交朋友,最终引导人性向着善良的方向前进。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太多人诉说着他们的人生经验,总结出来基本都是在说:人性不可挑战。然后就是各种卑鄙的生存小伎俩,艰难的维护其生存。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在面对人性时,简单的认为人性不可挑战,不可与伍,不敢坦诚的面对人性,了解人心,而只是为了护住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而使用各种厚黑伎俩,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是一片乌烟瘴气。大家彼此各自自利的这种行为,导致的只能是人性更加可怕,我们每生活其中的人的生存境况都会变得无比艰难。发展到最后,可能抱有天真单纯的人们要么同其沆瀣一气,就像剧中刘国昭律师一度放弃初心,踏进真正的刑事律师“正道”上那样,要么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就像NEWS阿伯说的那样:我们都是好人,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子,老天爷到底要我们学什么?我想,老天爷应该是想让我们尝试去改变,而改变,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小小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个观念便是沟通和理解。这也是与之同流或被其淘汰之外的第三选择,同时也是让这个社会逐渐向善的方法之一。

4、 这里不是电视剧,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媒体,是这部剧贯穿始终的主脉络。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感同深受,网络暴力已经泛滥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感受到它。我甚至无法相信,网络上那些无脑而伤人的语言竟然是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个个自然人所敲上去的,他们不会知道,有时候,每一个暴力的语言符号,都是一把杀人的刀。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网络上的大量暴力血腥辱骂甚至恐吓威胁的言论,都是现实中的一根根稻草,一把把杀人的刀。

        我很疑惑,一个自称彬彬有礼的文明大国的国民,怎么会如此没有同理心?在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里,同理心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教导学生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是所有全人类中最具有同理心的一群人。而如今,在我看来,我们几乎成了人类中最不具有同理心的一群人(这句话尽管听着很刺耳,等你真正了解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后,相信你也会同意的)。同理心就如公民基本素养和法治精神一样的重要,它甚至比法治精神更真切和近距离的与我们的生活相伴。另外,他们又是谁呢,他们也许就包括正在屏幕前浏览这篇文章的你,也许还包括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还可能包括正在打字的我自己。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正是我们自己,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写到这里,我开始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开始斟酌我敲下的每一个字以及下一个酝酿的句子,会不会伤害到什么人。我想我们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这样谨慎的态度,这是基本的公民素质。

5、 三观不正,勿观此剧

        三观本来就是多元化的,不过,虽然不可能有统一的三观,但是拥有正常的三观,确实也是我们探讨和对话的基础。无法想象如何同一个认为女人不能提出离婚,如果她离婚就应该被沉塘的人交流和沟通。此剧立意观点及所传达的内容,有别于国产样板剧和道德情感剧,希望诸位谨慎观影!

        最后以通过应思聪之口说出的卓别林的话来结尾:

          生活从远处看,都是喜剧;从近处看,都是悲剧。

                                                                                                                               20200415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众多的情绪研究者们大都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情绪: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一)主观体验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对敌人凶暴的仇恨,事业成功的欢乐,考试失败的悲伤。这些主观体验只有个人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如我知道"我很高兴",我意识到"我很痛苦",我感受到"我很内疚"等等。

(二)生理唤醒

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脉搏加快、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

(三)外部行为

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但由于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时人们的外部行为会出现与主观体验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讲时,明明心里非常紧张,还要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

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评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例如,当一个人佯装愤怒时,他只莉愤怒的外在行为,却没有真正的内在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因而也就称不上有真正的情绪过程。因此,情绪必须是上述三方面同时存在,并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对应,便无法确定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这也正是情绪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对情绪下定义的困难所在。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如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情绪反应。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如友谊感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交往需要得到了满足,当人们获得成功时会产生成就感。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

(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人刚生下来时,并没有道德感、成就感和美感等,这些情感反应是随着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父辈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都体现了情感的深刻性与内隐性。

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对情绪进行准确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困难。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分类方法颇具代表性。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维和确信维,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二)情绪状态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因此,在激情状态下,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冲动性行为。

3应激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当遭遇歹徒抢劫时,人就可能会产生上述的生理反应,从而积聚力量以进行反抗。但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这样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三)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豪、自慰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责、内疚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分析问题时的怀疑感,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感,对认识成果的坚信感等等。理智感常常与智力的愉悦感相联系。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如对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良好社会品行的赞美。美感的产生受思想内容及个人审美标准的制约,丑陋的内涵冠以漂亮的外表,也无法使品德高尚的人产生美感。而且,不同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也会使不同个体的美感产生差异。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一)表情

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 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同是一句话,配以不同的表情,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赖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有时人们能够运用言语来掩饰和否定其情绪体验,但是表情则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体验。情绪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相应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信息表达时发现,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表情的种类

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面部表情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面部表情有泛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有七种表情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都能认出的,它们是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视。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精确辨认这七种基本表情,5岁的孩子在辨认表惰的精确度上便等同于成人了。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还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一般来说,情绪成分越复杂,表情越难辨认。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成功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垂头丧气,紧张时坐立不安,献媚时卑躬屈膝等。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手势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隐蔽性也最小。弗洛伊德曾描述过手势表情:"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3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例如人们惊恐时尖叫;悲哀时声调低沉,节奏缓慢;气愤时声高,节奏变快;爱慕时语调柔软且有节奏。

总之,面部表情、身段姿态和语调变化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情绪情感的功能

在人类生活中,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与喜悦。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与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例如当个体面对一个危险的情境时,动机潜力会发生作用,促使个体做出应激的行为。对这个动机潜力的分析可以由对情绪的分析获得。当面对应激场面时,个体的情绪会发生生理的、体验的以及行为的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告诉我们个体在应激场合动机潜力的方向和强度。当面临危险时,有的人头脑清晰,沉着冷静地离开;而有些人则惊慌失措,浑身发抖,不能有效地逃离现场。这些情绪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们动机潜能的个体差异。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一)促进切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如图7-2所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进力量。

(二)瓦解作用

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恐惧情绪越强,对认知操作的破坏就越大。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试压力越大,考生考砸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过于松弛或极度紧张都会瓦解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当一个人悲哀时,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思维流畅性降低等。

由此可见,情绪的调控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有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曾有人说过,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 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被视为人际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境和思想,每个人的思想和念头都与周围的环境和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明的心境,不被外界的尘缘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5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