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在诗词中,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冷落寂寞之感。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篇二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如果四大皆空,又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敛与深化。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篇三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鉴赏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蕴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阴霞”、“远岫”、“阳景”“回流”,诗人观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船是向上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美的究竟。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它的“独绝”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阐明:

 第一,前面写到岫,是远景,写到影,是近景,这里再补写山林,如此写若耶溪,就不是纵向的,而照顾到两旁,就是说,不只是线,还考虑到面。

 第二,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最后两句的抒情张本。

 第三,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第四,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后来王安石在《钟山绝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写:“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没有幽静的感觉,不能说不是模仿的失败。

 第五,这两句出以工整的对句形式,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诗人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诗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这样的收结,也明白地告诉读者,王籍是会稽郡人。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篇四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越人歌

 佚名〔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赏析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原文汉字注音为“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译文为“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子皙在听完译文后万分感动,与越人缠绵一夜,“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我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最为经典,后来楚辞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被认为是借鉴了其“兴”的修辞手法。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篇五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春景

 晏殊 〔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喜欢古诗词,漫无目的,诗词已然成为生活的养分。拈起一首诗词,顿然心生欢喜,仿佛美好的人生也就在于读诗了。然而琐碎的生活总将时间一片片地分割。于是,渐渐地,读诗也便有了一种仪式感。是对静好时光的一种致礼吧。

读诗,若能与人分享,也不失为一大乐事。这里所选十首诗,基本是以女子的口吻写就,从春秋战国到唐,从《诗经》到唐官窑瓷器题诗,时间跨度大,风格不一,但都以爱情为主题,有对爱情的向往,有暗恋,有誓言,有思念,有对爱情的祝愿,有决绝之辞,等等。每首诗都附有简短的赏析,所谓“最深情”,也属个人体悟,那么,究竟哪一首诗最能打动你呢?

摽有梅    

出自《诗经召南》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1)摽(biào):多理解为坠落。有:语助词。

(2)庶:众多。士:未婚男子。求我庶士,即有心追求我的男子。

(3)迨(dài):趁。吉:好日子。迨其吉兮,意谓趁着好日子。

(4)倾筐:斜口浅筐,相当于簸箕。塈(jì):取。

(5)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全诗的大意如下:

梅子纷纷落地,眼看只剩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啊,切莫耽误了好时机。

梅子纷纷落地,眼看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啊,趁今日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啊,快开口莫再迟疑。

对爱情的向往大概是所有女子心中最纯最真的深情,故此,将诗经中的这首放在第一首。

这首诗里,女子对爱情向往之切是逐次递进的,而这种情感上的推进又与客观环境相互映衬:梅子从只剩下七成到掉落殆尽,暗喻着青春的容易逝去,故而在环境的不断暗示下,女子希望小伙子向自己表白的愿望也愈来愈迫切。我们可以想象,在梅子成熟的季节,青年男女纷纷去梅树底下捡拾果子,女主人公分明感觉到有位小伙子对自己的爱慕,然而双方都没有说话。就这样双方因为捡拾果子三番五次偶遇,眼看梅子要落尽了,小伙子依然没有开口表白。女主人公在心里祈求着对方能够快点开口,千万莫再迟疑。这样以来,整首诗便多了几分妙趣和喜感,让人不觉心生暖意。

泽陂

出自《诗经陈风》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1)泽陂(bēi):水域堤岸。

(2)蒲:香蒲,一种生长于河滩的草本植物。

(3)伤:因思念而忧伤。

(4)寤寐,醒着和睡着。

(5)涕泗:眼泪鼻涕。

(6)蕑(jiān):兰草。

(7)卷(quán):形容所思男子鬓发之美。

(8)中心,心中。

(9)悁(yuān)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10)菡萏:莲花。

(11)俨:庄重威严。毛传:“俨,矜庄貌。”

译文:

在那水之边,长着香蒲与荷花。有一美好的男子,令我思念而忧伤。朝思暮想没办法,令我涕泪如雨下。

在那水之边,长着香蒲与兰花。有一美好的男子,他身材高大有着鬈曲的鬓发。朝思暮想没办法,心中愁闷复忧伤。

在那水之边,长着香蒲与荷花。有一美好的男子,他有着高大得身材与威严的外表。朝思暮想没办法,辗转反侧难入眠。

这是《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在那个封建意识尚未形成的春秋战国时代,爱情是自由而热烈的。在诗中,香蒲、荷花、兰草竞相生长,如此美好,如此欣欣向荣,一如女子曼妙清芬的大好年华。就是在这些美好事物的衬托下,她偶遇了他,一个身材高大、发丝迷人、自带威仪的男子,他多么像她梦中的那个人,或许它们默然对视了那么几秒,就是那几秒间,她深深地爱上他了。他走远,她依然频频回顾。此后的日子是无尽的相思与苦恋,他就那样默然离去了,杳无音讯。而她的爱恋却无计消除,永昼忧愁,暗夜无眠,思念的泪水浸湿香枕。此生或许再也不会见了,然而我将用一生怀恋那一场美丽的邂逅。

读罢此诗,有没有让你想到那场清涩的初恋,或者你正在经历的一场单恋?

越人歌

春秋  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最早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是春秋时期流传于楚地的一首间民诗歌,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优美的楚辞体的诗歌,他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诗歌的大意如下:

今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啊,我摇着船在这水中。今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啊,我有幸与王子您同舟。我含羞感受着您的好啊,不顾诟骂和羞耻。一直仰慕着您,思虑绵延不绝啊,今天终于认识王子。那高山上树挨着树,枝连着枝,我内心爱慕眷恋着您啊,您却全然不知。

很显然,这是一首情诗。然而关于诗歌的本意,历来却存在两种说法。

一说这是一首关于同性恋的诗。其间的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528年,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在盛会上一位越人歌手对子皙唱了一首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皙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子皙被越人歌手的深情打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另一说诗中的越人是一位女子。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是一位越女,子皙高贵的气质、俊美的容貌让越女无限爱慕。得知他就是自己曾反复听人说起的鄂君子皙,她内心激动不已,便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

今天,当我们读这首诗时,当时的背景故事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诗歌本身那种穿越千年依然柔肠百结的感染力。有多少人在初读此诗时,便被后两句击中内心。“山有木兮木有(知),心悦君兮君不知。”因爱而生的心底的吟唱悠长而空灵,足以穿越时空,穿透灵魂。细读此诗,它又那么生动地描摹了得以近距离与自己所倾慕之人共处时那种激动与淡淡的惆怅。与你在一起的时光那样美好,恍惚间让人忘了今夕是何夕。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逝去,终究,我只是远远仰慕着你的一丛绿枝。这是多么美又多么萦损柔肠的暗恋啊。

上邪

汉代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邪,读ye,二声)为《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十八曲》作为一个整体收集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里。

作为一首民间情歌,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情感热烈、气势奔放的。诗中,女子指天为誓,说:“天啊,我愿与君相爱,此生此世,此情永不绝衰。除非巍巍山峰消失不见,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冬日里雷声震震,炎炎夏日大雪纷飞。除非天地相合为一。直到这些全变为现实,我才敢与你相决绝!”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爱情誓言啊,唯有如此情辞热烈,如此庄重坚贞,才足以表达对天长地久之爱情的信仰。全诗独来短小而富于节奏感,没有多余之辞而真情毕现。

今天,当我们读到这首诗,只是感叹天长地久的爱情早已成为传说。多少我仍落花有意而你已流水无情,多少分分合合在我们身边上演,你是否仍愿意相信爱情之永恒,是否仍有一个人让你有过与他长相厮守的冲动。

菩萨蛮

五代  佚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词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敦煌曲子词属唐五代民间词曲,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中被发现的大量五代写本而重新问世。相比文人词的深婉曲折和含蓄蕴藉,这首词读起来风格质朴、言辞直白,情感热烈,却又想象奇特,气势回环,激动人心。

从词的内容看,它与汉乐府《上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誓言,这首词更显口语化。而想象的大胆却不相上下。青山何以会坍塌,秤锤何以会浮在水面上,黄河何以会彻底枯竭?参星和辰星原本一在西一在东,各不相见,大白天又何以能同时见到它们?北斗何以会移到南面?三更天怎能见到日头?这些不可能的现象经过女子的大胆的浪漫主义的想象全都成了坚贞爱情的证言——即使前面五种情况都出现了,我们还要在一起。除非又有三更天出现日头,到那时我们再说分手的事吧。

在主人公的眼中,爱情与日月同在,与山河共存。一首明白如话的词表达了多么浪漫而美好的爱情向往。若那些天长地久的爱情都成了传说,让我们依然心存美好的愿望,好吗?

思帝乡·春日游

唐代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一首简短而质朴的词,却分明让人感到青春的热情扬溢,那种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如同春色一般缤纷多姿,明亮夺目。“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将春之繁盛明媚一展眼前。是写景,却难掩饱满的情。于是对陌上少年的爱慕便呼之欲出。“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短短九字,却让人想象限:春日陌上,繁花似锦,少男少女结伴出游。热情活泼的女主人公,被那个俊朗潇洒的少年深深地吸引,她多么想靠近他,她多么想与他相伴左右。于是,她对自己说,若能嫁给他,这一生也便无憾了。即使被他无情地抛弃,我也不觉得羞愧。

这首小词的动人之处在于:景美,人美,情美,而青春更美。大好春光,繁花簇簇,斯为景美;妙龄女子,俊朗少年,斯为人美;内心萌动,默默倾慕,斯为情美;自由奔放,坚定果敢,斯为青春之美。诸美交织,才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卜算子

宋代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一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写就,有民歌的明白晓畅,又有文人词的雅致精巧,故而读来朗朗上口,又韵味深藏。词写相思,与长江之水相互映衬,可谓“一脉长江水,千里流相思”。词中,女子与所思之人同住长江边,共饮着长江之水,却因两地相隔,不得相见。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惹起无限怅惘,也成为连接两地相思的天然纽带。长江之水无穷无尽,一如女子绵绵不绝的相思。既然不得相见,只好期待“君心似我心”,情深如我,则必有相见之日,才不负我日日对着长江之水对你思念入髓。

长命女

南唐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虽简短,却感染力极强。词中说,春日设宴,女子为爱人斟满一杯酒,又为其唱了一首歌。歌罢,女子以礼相拜,并且对爱人表达了三个祝愿。三个祝愿既说到爱人,又说到自己,而最终落脚到一点:愿你我如同梁上的燕子,年年相伴,岁岁相见。前两个祝愿都是为第三个祝愿做铺垫。从词中女子的情态,可见二人以礼相待,相敬如宾,而三个祝愿又是情深似海,绵绵不息。人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词中女子的三个祝愿都是为了能够相见、陪伴,可见情之深,意之切。

这首词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人公之间的“情礼相映”。二人以礼相待,是抑;以祝愿直抒胸臆,是扬。一抑一扬,更见情真。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人应该有印象,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甄嬛和果亲王的关系被雍正怀疑,雍正对二人进行拷问,跪在果亲王之侧,甄嬛面对雍正一字一顿念出了《长命女》这首词,当然,这不是对雍正的承诺,而是对果亲王的嘱托。一首《长命女》说尽多少悲欢。

白头吟

西汉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传这首诗为汉代才女卓文君在得知夫君司马相如在繁华的京城产生纳妾之意所作。

诗中说,我对你的情意如同山上的雪一样洁净,如同云中的月亮一样光明。但是听说你怀有二心,我只好与你决裂。今日大概是最后的聚会,明朝便要在沟水边分手。往后我将独行于御沟边上,眼看着沟水向东流去,一去不返。那时,我大概会怀念我们的爱情,然而爱情已然如沟水一般一去不返。

那年我毅然决然离家随君而去,没有一般女孩出嫁时的悲悲戚戚。我怀着美好的向往,愿君一心一意待我,你我白首不相分离。钓鱼竿悠悠袅袅,那水中的鱼儿欢快游曳。这让我想起过往那些情投意合的幸福时光。君为男儿,当重情重义,于我,一切钱财珍宝都都是无足轻重的。

主人公是一位刚烈又柔情的女子。一方面,在得知所爱之人怀有二心时,她决定与之决裂。另一方面,她又深情款款地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感受和曾经对他的美好期许。结尾之处,她情辞热烈地告诉对方,你若重情重义,于我而言,一切功名钱财不过浮云而已。

诗中最打动人的莫过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荡涤浮华,叩问寂寥人世,大概每一颗明净的心都会有此愿望吧。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作为一首古诗,原诗仅有前四句,即“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后经网文作者续写后便有了这首看起来浑然一体的“古诗”。很多人愿意相信整首诗都是由古人留下来的作品,原因就在于作者续接得非常完美,使原诗在情感上更为凄恻感人,在节奏上重叠回环,读来余味无穷。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承蒙王子看的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扩展资料: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

诗文赏析: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具体故事:

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

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

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

庄辛进而问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贵仍可以与越人船夫交欢尽意,我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当真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手递给了他。

关于《越人歌》有两种说法:

其一:《越人歌》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席慕蓉诗《在黑暗的河流上》)。

其二:这是一首中国古代使用壮侗语族语言民族的古老民歌。公元前 528年,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参考链接::越人歌

最喜欢的几句诗:

1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句诗出自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西洲曲》,诗句的意思是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你相聚。全诗描写了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为思念情人想去西洲的细腻情感。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句诗出自先秦《越人歌》,歌颂了贵族和劳动者缔结情谊的美好情感,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该句的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身份卑微的我,能够与王子相识和相知令我激动的心潮起伏澎湃,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句诗出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是下片,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池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 ,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 刚从微臂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4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句诗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写出了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的苦闷心情。

  1越人歌 (无名氏·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知不知?

    

    《越人歌》,最初见于古诗十九首,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据说当年楚国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这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今天我们在辗转相传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2“纳兰兴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29岁。

  全词如下: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唐人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类。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声叹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见。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浓。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此时,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又——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

  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今夕何夕兮,得见君子。

  今夕何夕兮,得见君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首越人歌,据西汉刘向《说苑·奉使篇》记载,公元前 528年,春秋时代,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

  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

  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

  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

  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

  不知。”即此一例,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已有翻译。

  以上是华夏民族与外族交往时的翻译问题,至于华夏各国间交往,我想却未必需要翻译。因为各国语言虽然差别很大(现在汉族各地方言差别仍然很大),但上层社会的人必然都通"雅言"(论语对雅言亦有记载),他们交谈时大概是说雅言,而不是用本国的方言。至于一般的百姓,虽然不懂雅言。但跨国的交往情况不会多。

  3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通常的解释,《绸缪》是一首与婚礼有关的诗。“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据说春秋时候,娶亲多是在傍晚,暮色还未完全降落,三两小星已经挂在天边,光线柔和得让人恍惚,却又隐隐心惊,好像藏着什么盼头,就在这样的光景中,新郎与新娘初初相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按照多数释者的说法,这是大伙儿对于新郎善意的打趣:今天是啥日子啊,你见到这么漂亮的女人,老兄啊老兄,你拿这漂亮媳妇怎么办啊?

  一惊一乍的口气,带着戏谑和夸张,转脸却跟同伴调皮地眨一眨眼睛,分明是要可着劲儿煽乎那不知所措的新郎官,为两个人的洞房花烛夜做足铺垫——被大伙儿这么着一撩拨,刚见面的这俩人,不会再拿对方当陌生人了吧?

  想像彼时的情景,烛影摇红,福瑞满堂,满地的瓜子皮都透着喜气——假如那会儿瓜子这种零食已经普及了的话,这种人间欢悦,我是喜欢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觉得,这首诗只可以有一种解释。

  学者们认为跟婚礼有关,是因开头有“绸缪束薪”四字,“绸缪”二字很好理解,缠绕状,亦可引申为缠绵,“束薪”原本也很简单,就是扎起来的柴火,但学者魏源认为,它是一个比兴,古代娶嫁燎炬为烛,少不了要用干柴即“薪”,因此,《诗经》里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以“析薪”暗示。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束薪”不可以是实指呢,假如你早几年去过北方,或者干脆就是个北方人,一定会对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绸缪》是“唐风”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临汾到太原一带,我问过老家在当地的朋友,都说小时候不但见过柴垛,还有草垛,麦秸垛等等,秋天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就是抽来点着,苍色清风里那一团火光,远远地望过去甚是壮观。

  先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远古,撇开名家们甚是笃定的注释,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种场景,观众消失,背景隐退,连时空的参照都没有,我看到的,是无尽洪荒里的一场邂逅。在那个于史无载的黄昏,在谁家沉静的柴垛前,在三两小星的注视下,起初不经意的他和她,猝然间打了个照面。

  遇见陌生人,不见得就有什么特别意义,我们每天都要见到那么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即使有搭讪与寒暄,转眼就忽略不计。若是有人让你惊疑于这场“遇见”,让你有一种需要追根究底的不真实感,一定是这个人身上具有的某种化学元素,改变了“遇见”的形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这是内心的欢喜在呼喊。在见到你以前,没有任何预兆,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度过一生无数日子里的一个,清晨,正午,黄昏,这一天眼看将尽,我却在这光阴的拐角处,在这平凡的柴垛前,遇见你。

  说起来是如此的轻飘,不过是两个人凑巧走到此处,抬抬脚的事情,可是在生命里,却是那样的不容易,几米有言:“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冬天刮台风,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猪都学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遇不到平凡的你。”是啊,潜水的猫,攀岩的狗,夏天的雪花,冬天里的台风,乃至会结网的猪,都是身外之物,而你,却是一直盛放在我心中的那个人,好像一颗深埋已久的种子,在这一刻突然生根发芽结蕾绽放,一个“粲”字,传达出那种不可方物的光华。

  只是,假如这遇见的背景,是刚刚进入的大学,或者,是初次报道的新单位,或者,再庸俗一点,是父母长辈安排的相亲宴,这个故事,都有延续下去的可能,“遇见”是一个序曲,后面更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可以期待。可惜,都不是,他们唯一的时间的参照,是三两小星,唯一的空间的参照,是齐整的柴垛,这空旷的背景,固然使彼此的恋慕更加纯粹和令人感动,却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

  换成现代社会,有点像地铁站台的邂逅,当地铁缓缓驶来,隔着玻璃窗,你与对面的男子或女子四目相对,内心惊动,但又能怎样,你上去,他(她)下来,犹如相逢于黑暗的海面上,擦出耀眼的火花,再重新投入到人流汹涌之中,消失于对方的生命里。

  是这样无根无由的爱意,多么让人无奈,所以紧接着是这样的叹息: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那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自问,一种没有出路的追索,“遇见”作为一个奇迹已经发生,可是,奇迹之后呢?纵然是如此幸运地遇见这样一个你,接下来我又能怎么办?

  以善写情诗著称的李商隐,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前面两段最为读者耳熟能详,尤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准确地表达了那种无须借助语言的情感交流,相互恋慕的人之间隐秘的感情通道,这句子的光彩过于夺目,以至于让人很难注意到那个暗哑的尾声:心有灵犀又如何,最终仍是“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他离去的理由多么轻飘,听鼓应官,类似于上班打卡,心有灵犀的浪漫,抵不过庸常生活的水,他早就认了,他把她留在那个夜晚,就此别过。

  总有许多的原因,使得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让隆重的开始,没有同样隆重的收稍,我过你眼,经你心,却,不能与你在一起。是有一些勇者,无所畏惧,愿意付出一切,战胜万千险阻,若有这个态度,肯定是能够在一起的,但我们——尘世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肉体凡胎,没有这样勇毅,即使遇见让内心起大惊动的人,也还是茫然地,不作为地,任命运将他(她)带走,最多留些微记忆。

  相对于李商隐笔下的随波逐流,《绸缪》要不甘心一点,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从最初的“如此良人何”,到接下来的“如此邂逅何”,再到最后的“如此粲者何”,惊喜的成分逐渐减少,无奈的成分逐渐加重,犹如越来越浓的夜色,苦涩沉重起来。只短短一个黄昏,诗中人经历了人生里的大悲大喜,他终于遇见了那个人,也终于放弃了那个人,是的,在这世间,遇见很难,但还有比“遇见”更难的东西,是,可以相互陪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6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