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难的----苏格拉底的话
美确实是难的,把美作为一种视觉和艺术的欣赏,登堂入室可以使人们有一个美的粗旷的概念,但是细赏来就是一个狭义的矮小了美是一个通俗的也是高贵的过程通俗就是美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认识,而高贵就是在思想上对美的创造和认识了,俗呼悬了一些,但是为了附庸美不得不用一点悬的意象,也创造一个给美的可以立足的空间展示美的难度,也算对的起一个美字了
我想苏老先生的美该是一种灵魂和道德上美的及至渴望了,该是美的一个最高境界,所以才变的难了,其是美是容易说出来的,上下嘴唇张合的机会,一个美字也就应运诞生了但是如果您要真的理解认识美,体会美那就不一样了,他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视觉,感官,思想透入灵魂的升华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的路该是很长在这漫长的美路上,经过思想后再走过灵魂展示给你认为可以释放他的环境,美也就变的难了
每一个人都有谈美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不一定谈的好,因为“美是难的”我想这就是对美的认识思想过程其实谈美的文字浩如烟海,有文字的地方,就有对美的一个渴望,码起来谈美的文字来,我想在文字书籍里该是一个冠军了,可码高到珠峰之上还要高原因就是苏格拉底的话“美是难的”您永远不会让美简单
这里不妨借画坛大师吴冠中的一句话“美诞生于生命之拓展”他用一幅《生之欲》诠释了美的过程该是他对美的追求中的一种感悟了
美是难的,还因为他是一个个体的情愫与外界事物的结合后,经过思想的沉淀,时间的洗炼得到的一种升华过程
走过单色的时空,面对今天的色彩斑斓,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您懂得她
美是什么这个破空而来的问题,是一个让无数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至今仍然头痛不已的问题这就像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一天突然问自己:我是谁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本来活得挺好、挺滋润的,这么一问,可就惨了为了求得个答案,每天冥思苦想、上下求索、寝息难安,结果越想越糊涂,精神上再难有安息之处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复杂的,信然
“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答案,当代西方美学甚至开始对此存而不论,但美学研究始终不能完全回避与放弃这个问题
一、 “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
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终极意义的哲学探寻,历代哲人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惜“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是那样的微妙,以致看起来好像是在快要抓住它的那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1)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正式提出与探讨,始于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别开生面的对话,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在对话中,他区分了“美本身”( 即“什么是美”)和“美的事物”(即“什么东西是美的”)一般人(包括希庇阿斯)在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时,只是列举美的事物,如 “美的**”、“美的母马”、“美的竖琴”、“美的汤罐”之类,而没有涉及“美本身”他认为,美不是美的事物,不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不是恰当、有用、有益等价值,不是由视觉或听觉引起的快感,等但拨乱却未反正,关于“美本身”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论,最后他只好宣布:“美是难的”
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是在《斐德若篇》中提出的: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2)“美本身”是使这无数美的事物成为美的事物的根据,是无数美的事物共有的本质
由此,柏拉图“美是什么”的严肃提问和“美是难的”的庄严回答,开启了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体的探索和美的本质的追问的艰难历程可以说,两千多年来的西方美学史就是不断重答柏拉图之问的历史
二、古今中外对“美是什么”的回答
古今中外哲人对“美是什么”的追问和回答可谓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我们不妨就中外美学史做一个简单的鸟瞰式的回顾:
让我们先看一下西方哲人的追问和理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苏格拉底说,美即有用; 亚里士多德说,美在“秩序、匀称、明确” ;中世纪的神学家们认为,美在“上帝之光”; 布瓦洛认为,美与真、善的相统一; 鲍姆嘉通认为,美在于完善 ;休谟认为,美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博克认为,美是物体的属性 ;狄德罗说,美是关系;康德说,美在于自由的鉴赏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柏格森说,美是意志的充分客观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克罗齐说,美是成功的表现;立普斯认为,美是移情;布洛认为,美在距离;桑塔耶纳说,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贝尔说,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再来看一下中国哲人的独特思考和追问: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说,里仁为美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钟嵘认为,美在滋味;司空图认为,美在象外;叶燮说,美本乎天,集在于人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高尔泰认为,美是人的观念;李泽厚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马克思主义追随者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上述这些关于“美是什么”的言说大抵可分为两种:叙述和描述这里的叙述和描述作为一种言说方式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解释得最为清楚: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叙述个别的事(3)
叙述的回答是处在现世的人以先知的身份对超现世的美的讲述;描述的回答是处在现世的人以体验者的身份对现世的美的现象的体悟叙述是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描述是对“美在哪里”的回答
“美在哪里”和“美是什么”很明显是两个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问题:前者是现象式的追问,旨在追溯美的根源;后者是哲学式的思辨,旨在揭示美的本质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根源问题密切相关,人们对美的根源问题的不同的回答必然导致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对“美在哪里”的回答是有限的,对“美是什么”的回答则是无限的“美在哪里”其答案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美在客观精神(上帝、天道、理),如美在“上帝之光”、“美本乎天”;美在主观心灵(情感),如“美在观赏者的心里”;美在客观事物自身,如“美的**”、“美的竖琴”;美在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美在距离”、“美在移情”
找到“美在哪里”是一回事,揭示“美是什么”则又是另一回事“美是什么”其答案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具有客观存在性质的,如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一是具有主观感觉性质的,如“美是人的观念”、“美是虚无”;一是主客观统一论的,如“美是和谐”、 “美是关系”等
这些答案彼此相互龃龉,“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4)
三、日常之美与美学之美
围绕美的本质之所以有如许多的争论,主要在于没有严格区分日常之美与美学之美一谈到美学,人们下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一门教人进行美丑判断的学问,它可以告诉人们,日常之事物,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这是对美学的极大误解
美学之美不同于日常之美“我认为梅花本身只有‘美的条件’,还没有美学意义的美主要的理由在于美学意义的‘美’是意识形态性的,而一般所谓物本身的‘美’是自然形态的,非意识形态的日常语言都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美’混为一事如果在实践上不发生困难,这种笼统的说法原无不可但是在科学上,我们要求概念明确,就不应把意识形态的美同非意识形态的美混为一事用语的混乱会造成思想的混乱”(5)维特根斯坦也认为,“就我所见而言,这个题目完全被误解了如果你能考察一下使用‘美的’这个词的句子语言形式,那么你就会发现对‘美的’这一词的用法甚至比其他绝大部分的词更容易被人误解‘美的’这一词是个形容词,所以你就会误解地去说,‘这种东西有一种美的特质’”“美的”就像“好的”、“可爱的”这些词一样,“它们最初是作为感叹词来使用的”(6)
对一般意义上的美的执著只会妨害美学之美的显现“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法,从句法、思路以及人们的理解上看,都在肯定美是一个什么事物或一种什么存在,它已经预先设定了答案的范围及可能的模式在这种前提的暗示下,人们不辩自明地认定,世界上存在美是这么一种事物,然后努力寻找出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这样,我们便陷入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谁也没见过这种事物,不知道它居于何处,长相如何,甚至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也不清楚;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假思索的相信它的存在,并且是如同花鸟虫鱼、风雷雨雪一样的存在所以,无论学习者和研究者从审美活动中得到多少结果,一旦将结果套入“美是什么”的形式中时,都犯了用个别代替一般的逻辑错误――尽管我们已经很清楚:“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是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如果说,美是个非实体的东西,则已经在认定美不应是一个有独立形态的东西,即美并不能是个什么就像柏拉图所设想的那样:“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丑;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外一些人就丑还不仅如此,这种美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者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有恒的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的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7)
综上所述,由于“美是难的”,自从维特根斯坦对传统美学所作的釜底抽薪式的批判后,美学界几乎无人敢谈美的本质,再也没有人胆敢宣称自己找到了“美是什么”这个令无数哲人殚精竭虑的问题的答案
既然如此,就不能按照“美是什么”这一提问方式来回答,这时要考虑的问题,应是“审美怎样”
《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是仍然想要为国家出力,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有着非常丰富的寓意,成为千古名句。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扩展资料: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已亥杂诗》中诗人批判了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音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摘自河北省学生《把握青春》) 不知是否曾经擦身而过,你轻轻地如天边的一丝薄云,即使可遇而不可求,也带走了我心灵的关注……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 (摘自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摘自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世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论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越美。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生命是正在燃烧的火焰,在灰烬里同样会放射出光芒,因为生命在你手中,你只要把握好。 (摘自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需要什么?青春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卷,把握好它。待到春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待。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 (摘自河北学生《把握青春》) 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酸酸的,只是这种委屈没有升华成恨,而是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我也理解老师的心情。如果没有那一次,我能体会到委屈的滋味吗?哈哈!岁月无痕,惟有馨香缕缕。 (摘自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人生的鼓掌永远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 亲爱的师长,多么渴望得到您的赞美,哪怕是一两句简单的话语! (摘自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乞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品味过去,有苦涩也有甘甜,一朵朵浪花,一缕缕馨香像永不熄灭的圣火,将我的希望之灯点燃,于是又看清了路,向前迈步。 (摘自重庆市考生《馨香一缕》) 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有歌。成功是心弦弹拨出的进取旋律,成功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点滴进步所泛起的阵阵涟椅。品味自己哪怕是极小极小的成功吧,无人喝采又何妨? 摘自安徽省考生《掌声为自己响起》) 赞美是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是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别人的心,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摘自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冬没有春的繁华,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而她所独有的就是那份圣洁,刚毅,无私的品质。 (摘自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中的阴疆,播撒下绚丽的阳光。如果说幸福是火,爱心就是燃烧,幸福是水,爱心就是流动。爱心和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创新是告别过去,创新是把握现在,创新是迎接未来。 (摘自重庆市考生《酷》) 怎么样,烦恼多多。但我始终相信,再阴的天气,也会晴的。 (摘自临沂市考生《成长中的烦恼》) 于是我重整旧的行囊,撑去身上的埃尘,把昔日的虚幻换成凝重,用曾经的坚定在脚下踏出深深的印迹。迈进,向着前方,无悔地迎接那生命的辉煌,创造那生命的火红。 (摘自河南省考生《当我面对朝阳的时候》) 我感激自然,感激它那天使般的音符,是它赋予了我如风、如花、如草一样的性格,是它让我淘醉在另一个幸福的世界里。 (摘自益阳市考生《感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因此说,时时处处都需要把握人生的坐标,找准的自己的位置。这样,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属于你。 (摘自河北省考生《把握人生坐标》) 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豪不掩饰地,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播洒到世阔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 (摘自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艺术是美的,可是合作创作的艺术更美,正因为人类懂得了合作,才为世界创作了更多的美。 (摘自南通市考生《合作》) 爱心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为坚强的堡垒。只要爱心尚存,无论遭遇多大困难,都能挽狂澜于既倒,挽大厦于将倾。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蓝天,正当我对着它无语时,一个强烈的召唤随着蓝色的亮光注入了我的身心,一个声音轻轻地说: “飞翔吧!落后愚昧不该束缚你的翅膀,向着蓝天,为了你的理想飞吧!” (摘自河南省考生《当我面对蓝天的时候》) (摘自淄博市考生《咖啡豆的个性》)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能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摘自贵阳市考生《诠释回报》)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摘自淄博市考生《伸出美丽》)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有一个人是能够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一件事是完全脱离全社会而成功的,在这样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里,我们要更加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摘自南通市考生《合作》) 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圆润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音符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花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 (摘自益阳市考生《感激》) 冬,孕育着春而不争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那冰清的肌肤渐渐融化为涓涓春水,无私地灌溉着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等到我们听到树木拔节的声晌时,她完成了一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春的谢意悄归天国,等待着明年的降临。 (摘自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我捧着那颗充满希望的草戒指,看着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微笑着坐了下来,才发现身后的那片草地,绿得那么生机勃勃。 (摘自太原市考生《祝福你,一面之交的大哥》) 赞美是希望,赞美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 (摘自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把微笑带给生活,有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粲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堂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 (摘自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它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 (摘自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间、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摘自徐州市考生《摆渡的老哑巴》) 且慢,立足小我来谈酷,只能是肤浅的酷,放眼大时代来谈酷,才会找到真正的酷。 (摘自武汉市考生《酷》 恬静清幽的散文,独领风骚的名人传记,神秘莫测的科幻小说,幽默活泼的外国名著,都是我夜深人静的独爱。 (摘自无锡市考生《享受买书的乐趣》) 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作曲家把它们记在心弦上,演奏家让它们流淌在自己的心灵里。细细听吧!那可爱的歌声,从树梢,从月影,从草原,轻轻地传向四方。 (摘自益阳市考生《感激》) 微笑吧,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美德—— 跌倒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援助; 迷惘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 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藉; 冲动时,它给人们天空般的胸襟…… (摘自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当你失落丧气时,你希望有人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你希望有人给你理解;当你精神穷困时,你希望给你热烈的掌声。 (摘自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我可以选择逃避吗?王旭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孤傲挺立。这注定是一场悲剧,无法逃避。情葬花冢 泪洒窗纱泛一江惆怅,我来到这繁华富贵之地。面对一张张冷漠的面容,度过一个个悲寂长夜,我懂得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想起父母早亡,无所依靠,不禁哀自垂泪。眼前翩迁的落花,在诉说不尽的哀叹。花开无声,花落亦然,有谁问津?我拄着花锄,拾起残红。曾经的艳丽早已被净土掩埋。泪水滴溅,在花瓣上映出一丝丝血痕。不胜自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秋霖脉脉,清寒透暮。黄昏愈阴沉,烛光愈显得孤独。我盯着窗外淅沥的雨,幽暗的潇湘馆凄凉万分。自从来到这柳绿花红,哪日不是风刀霜剑?哪是不是独自愁苦?我想选择逃避,逃避这刀剑相逼的生活,父母早亡的悲伤,寄人篱下的孤寂。寒塘冷月 碧晶凄清又是一年中秋。明月皓然,凄清的笛声,在空中交织忧愁。寥寥残星在寒幕上悲泣。月映着水,水映着月。我与湘云强颜欢笑,联诗对赋。寒塘池面映出两个孤独的身影,还有一轮圆月。想到没有热闹的欢笑,没有幸福的关怀,只有孤独与我同行,清幽同我相伴。心中伤感万分,对出“冷月葬花魂”。也许这就是我的结局,我就是那花魂,无人在意。只有落花尽头穷途的幻灭。我想选择逃避,逃避这孤寒奈默,凄凄惨惨戚戚。心碎泪尽 焚稿泪尽对着愁镜,憔悴依旧。那个与我青梅竹马,相依相伴的宝玉,有心负我?我心如刀绞,以往的一切肺腑之言,绵绵爱情,都化为乌有,我病奄地躺下,紧闭双眼,以交代一切。泪,不住地流,回想以前同宝玉吵闹的一幕幕……病愈重,心愈痛。恨宝玉离我而去,怨众人欺骗我。昏暗的哀夜,烛光摇摇曳曳,似燃似灭。我的心好寒,好恨。一股鲜血涌上心头,好咸,好涩。我挣扎支撑,将满载幸福的诗本用尽全力撕碎,手颤抖着,一切都不复存在!不存在!把它们点燃,看着它一点点化为灰烬,去吧!去吧!泪已湿襟,这是最后的泪,我不再欠他。好冷,好冷。我想选择逃避,逃避这不可否认的事实,不可重写的悲剧,难以忘怀的爱情。我最终选择了逃避,我选择了。伴随撒落了一地的忧伤,“宝玉,宝玉,你好……”未决的哀叹,我回到了三生畔。静静等待,等待他再回来。评语:文章的每个部分都用了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林黛玉寄人篱下,失去父母的惆怅之情,文章的词藻优美,积累丰富,对《红楼梦》的把握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我可以选择放弃吗?王婧当生命习惯于索取,它会忘记放弃。民间故事中那只冰做的鸟已不能承载物质世界之重,飞翔只是个永恒的梦想。于是我们扪心自问,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可以选择放弃吗?疑惑使我彷徨,但你给了完美的答复……当你在田间披月锄草时,那抹暮色漫溯着田埂上的脚印,仿佛在质疑——吏禄丰殷,走马阔步,为何彭泽令不足的挽留你济怀苍生的心?你松松土,头也不抬的吟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你说自以心力形役,不如回家伺候豆苗。山那头高堂镜下,宦海沉浮,以你的满腹经纶,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却放弃了酒食豪宅和高官厚禄,自居茅屋,躬耕陇亩。是放弃物欲,才得以内心的清平乐。当你的裙摆忍受塞外的风寒时,萧瑟的羌笛声沉沉而来,忧伤的琵琶响起,你忍受孤单一路车马奔劳。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面面相觑的殿堂上挺身,化解泱泱大国结亲的尴尬。你犹然记得离别时在老母怀里痛苦的泪痕斑斑,但你坚定的永远注目西域,有多少不舍!但你放弃了少女的梦想,放弃了早已打算好的清闲生活,甘愿羁旅他乡,是放弃私念,才得以国泰民安。当你满怀好奇的展开芸芸武林欲求不得的龙之卷轴时,满眼的光焰却掩饰不住卷轴布上的苍白,你百思不得其解。峰回路转之处,你得知最好的食物的秘方也是空白时,终于悟得真笈原来真正最高的境界即是“无”。大希无形,大音无声。放弃刻意的形容,放弃华美的雕饰,放弃一切束缚我心的外物,反生自然。是放弃累赘,才得以宇宙人类生生不息。我可以放弃吗?——我想我不再疑惑。古来圣贤没有凡欲皆得,宇宙星象也不过如此。或许放弃本身并不快乐,但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快乐。放弃追求完美的分数和烨然的荣誉,追随一个真正的自我。评语:文章辞藻优美,结构顺畅。揭示了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放弃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生活的更快乐,找到真正的自我。作者很聪明地把“我”转向了“你”,写作空间便打开了。我可以选择原谅你吗?——写给范老师的一封信陈志昊范老师:你好!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阴影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退却,而你却成为了大半个中国的焦点。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你第一个冲出教室,之后又在网上扬言:“除了我的女儿,就是我的父母我也不会去救。”那一刻,我迷茫了,我可以选择原谅你吗?不,我不能。在天灾降临之际,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教师:护住讲台的谭千秋,拼命撑起门框的李佳萍,双臂搂着学生的张米亚……然而你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有着保护学生的义务,却非但没有组织学生们撤离,自己逃之夭夭。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行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你的这一跑,可能会断送一个班学生的性命,难道你的内心没有丝毫的悔恨之意吗?那又为什么要为自己申辩,在网上登出那样无父无母的言论呢?这一刻,我疑惑了,我到底可不可以原谅你呢?“是的,可以的。”一个声音对我说。“范老师是一名教师,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真实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也像我们每个人那样,有遇险时逃生的本能。也许他当时没有时间去思考‘义务’‘责任’这些字眼,只是下意识的跑了出去,这又有什么过错呢?”是啊。我心想。我们毕竟没有体会到当时紧张的,性命攸关的气氛。换作是我们,在那个地动山摇的瞬间,谁又敢保证不是手足无措、夺路而逃呢?由此看来,我们毫无理由一味的批驳你那无辜的本能,反倒是我们自己应当好好审视自己的角度和观念。至于网上那篇文章,我相信,只要你有能力,自己的亲人和学生你都会救的,是吧?要我说,露骨的真实比自命清高的虚伪更值得人们理解。再看看这个故事:同样是地震,同样是逃离,总理却大度的谅解了那个官员,对他说:“不要紧张,人之常情嘛,可以理解。”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原谅你呢?是也罢,非也罢!毁也罢,誉也罢。我希望你坚持那一份坦然,更希望你多一份对学生和亲人的关爱!祝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宽容 地震后的日子里评语:作者用了书信的方式,从多方面对社会热点人物进行了分析评价,不仅表达了对范老师的客观看法,还希望能引起共鸣:教师是我们最尊敬的人,责任重于一切的观点。与一般写议论文相比,此文应该是个特别的创新。我可以选择与你共醉吗晋佳鑫在那悠悠历史长河中,无数饮者将他们的名字写入史书,也有无数文人将酒溶入了他们的文中,更溶入了他们的一生。每每读到他们华丽的词藻,总会深深地迷醉其中。我可以为你斟酒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时的你有着美丽的生活,与丈夫花前月下,每每这时总想斟给你糯米酒,品味其中的甜与乐。萧索秋月,丈夫远行,你“轻解罗裳,堵上兰舟”可是却消不去对丈夫的思念,只是叹着“云中谁寄锦书来”那“花自飘零水自流”就如同思愁挥之不去,这时我只能为你斟满一杯葡萄酒,默默愿你在苦涩的最后得到甘甜。故园沦陷,丈夫亡故,漂泊到了江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次,她没有借酒消愁,而独登上了小舟,希望能找到精神上的休息,可是“只恐两溪舴艋舟,载不动,徐夕愁。”这时酒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斟给你酒的人,此时我愿化作你心中的她,只因为你一时的欢乐。我可以与你饮酒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很少醉于酒,这次他不但醉了,而且大醉。只是为了自己远走他乡,为了他的弟弟,为了那不应圆的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他对弟弟对人生最美的期盼,也是对不公平的世事无奈的抗议。他一生的失落,爱情的曲折,仕途的不顺,他鄙夷世俗,可他热爱世界的一切自然,“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清醒的他,雄姿英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对伤害过他无数次的朝廷表现了忠心。这时,我愿与他坐在月下,吟诵那一首首传世的不朽,畅饮那最美的酒。时刻为你们的诗句感动,因为字字句句都浸透者深情,也写下了历史最美的一页。细细品味,谁能不被感动呢?如果可以,我愿与你们共饮。评语:文中多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特色,从斟酒、饮酒来写出酒是文人必不可少的。在众多的不朽的诗句中,我们都能沉醉其中。作者聪明地把“我”与“你”交织在一起,既有“我”的感悟,又有“你”的厚重,使得文章的含金量大大增加。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如果我是一朵花,妈妈的爱就是雨露;如果我是一棵树,妈妈的爱就是阳光;如果我是一棵草,妈妈的爱就是春风… “啊!好疼啊!”那时,六岁的我正向妈妈跑去,一不小心竟扑到地上。伤口上沾满了土,望着往外渗的血,我吓得叫了起来: “妈!好疼啊!”一边喊一边想着妈妈用好吃的、好玩的哄我、对我有求必应。妈妈走到离我不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李秀宇,自己站起来。” 刹那间,我茫然地看着妈妈,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在上楼前对我说“站起来,一切靠自己。” 我长大了,也渐渐地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那时的“恨”也变成了爱。 坐在灯下,我做着今晚的家庭作业,一阵微风从窗外吹进来,我不经意打了两个喷嚏,突然觉得有东西轻轻披在我肩上。 我将手放在肩上,摸到一只粗糙的手,上面长了一排排厚厚的茧子,但那只手却是温暖的,一直暖到我的心头。回头一看,妈妈正站着对我微笑。我突然发现妈妈乌黑的头发中竟掺杂着几根银丝,我突然涌起一个念头:是我“偷”了妈妈的黑发。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母爱如此伟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母亲为我所付出的海一样深的爱,我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 如果老天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会说——来生愿还做您的女儿! 初二(1)班 李秀宇 指导教师:魏丹丹一句真诚的----谢谢“谢谢”一个平凡不过的词语,然而我们经常用它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世上需要我们感谢的人太多了,一杯清香浓郁的奶茶让想到了已面布皱纹的妈妈,我要感谢她十月怀胎,让我看到了这多彩的世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想到了父亲,我要感谢他披星戴月,让我享受生活的美好;一句殷勤的叮咛让我想到了我的老师。 老师您是园丁,用知识哺育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您是太阳,用阳光为我们驱走黑暗;老师您是雨露,滋润了我们受伤的心灵。放学了,学生们都回家了,只有您还在办公。有时几个淘气的孩子让您操劳,他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让您为他们担心。当你微笑着送走最后一名学生时,天上淘气的小星星正一闪一闪的眨眼睛。当您回家时,您的小宝宝就要哭了,他在“呀呀”的呼喊妈妈。为了祖国的花朵您是“舍小家为大家”。当寂静的夜晚被电话铃声打破时,您又要开始工作了。电话那头传来的也许是发自内心的倾诉,也许是毫无道理的抱怨,也许是赞美,也许是埋怨,但您总是能敞开最宽广的胸怀拥抱它,融化它。就像是春天刚刚冰释的河流,它是生命的源头,希望的源头。朝阳是那么的美丽,窗台上站立的百灵鸟在轻声歌唱,但它比不上讲台上的您,那样的精神百倍,激情昂扬。老师啊老师,您的面容是那么的慈祥,是那么的阳光,让我们这些孩子以您为偶像。我的偶像啊!我忘不了伏案讨论时您的专注;忘不了受伤时您的抚慰;忘不了课外活动时您的爽朗;忘不了在那个特别的雨天你我共撑一把小伞走在风中、雨中…… 是您使我明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使我清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您让我懂得了生活有酸又甜,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老师,最敬爱的老师,我亲爱的朋友……您的深恩学生只有用不尽的努力来回报,在这里我只想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初二(2)班 杨丽娜 指导教师:魏丹丹感谢您——母亲小学毕业时,在离家不远的普通高中与边远的重点中学之间,我选择了前者,于是妈妈送给我三句话: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即如你选择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选择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上初中的日子并不好受,由于我比较内向,总是不爱说话。开学第一天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周围的同学嘻嘻哈哈的聊着天,唯独我坐在孤单的座位上发呆。食堂的饭菜也是既贵又难吃,结果晚上饿着肚子回到家里,我便向妈妈诉说今天的经历。妈妈又说了那三句话,再一次倾听那番意味深长的“豪言壮语”时,我心头一颤,似乎有一种新的感觉。回到学校,我脱下了所谓的潮流服装,和其他同学一样穿上了普通的衣服。我知道,不彻底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惯,我是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生活。现在已经是初二下学期了,已经到了冲刺的时候,妈妈一直鼓励我,可刚开学的模拟考试,我竟然考的一塌糊涂,退后了好几十名。当我在老师、同学惋惜的眼光中挣扎时,妈妈又一次鼓励我:“天空有暴风骤雨,地上有坎坷……哪一样能平平稳稳呢?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暗礁险滩都要挺身向前……”,听着妈妈的话语,我又一次从失败中爬了起来。没想到,妈妈的这么几句话,竟会成为我初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今天,坐在这安静的教室里,望着自己漂亮的作文本,我的心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恩之情。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个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童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