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金缕衣的

古诗金缕衣的,第1张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2、惜取:珍惜。

  3、堪:可以,能够。

  4、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5、莫待:不要等到。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诗词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杜秋娘为镇海节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缕衣〉。当以此而误题其名,实非其作

  现代人皆以为 “劝君惜取少年时”为劝戒之意,

  断章取义耳

  由三四句可知 金缕衣者,实为狎妓之缠头(缠头:绫帛之类的礼物。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诗意为:劝君莫惜区区金缕衣,求欢须趁少年时,以免到老欲爱而不能之憾

  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奕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见,我还求什么?”李元膺的“十忆诗”是这样的:

  其一:

  瘦损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领巾长;

  裙边遮定双鸳小,只有金莲步步香。

  其二:

  椅上藤花撩面平,绣裙斜罩茜罗轻;

  踏青姊妹频来唤,鸳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

  绿蚁频摧未厌多,帕罗香软衬金荷;

  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其四:

  一串红牙碎玉敲,碧云无力驻凌霄;

  也知唱到关情处,缓按余声眼色招。

  其五:

  纤玉参差象管轻,蜀笺小研碧窗明;

  袖纱密掩嗔郎看,学写鸳鸯字未成。

  其六:

  小阁争筹画烛低,锦茵围坐玉相欹;

  娇羞惯被郎君戏,袖掩春葱出注迟。

  其七:

  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

  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其八:

  从来一笑值千金,无事夸多始见心;

  乍问客前犹掩敛,不知已觉两窝深。

  其九:

  怩娇成惘日初长,暂卸轻裙玉簟凉;

  漠漠帐烟笼玉枕,粉肌生汗白莲香。

  其十:

  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

  眉间几许伤心事,不管萧郎只画眉。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幸而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1 关于半年的诗句

关于半年的诗句 1 有什么诗句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半年

1、《元日》 宋代诗人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戊午元日二首》 宋代:刘克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3、《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宋代:吕本中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释义:我还会像今年这样,更加深情地追忆去年呢!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释义: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5、《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释义: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

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2 有关一半的诗句

(元)查德卿仙吕一半儿 拟美人八咏 春梦

梨花云绕锦香亭,胡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儿昏迷

一半儿醒。 春困

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眼昏昏,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盹。 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

一半儿粉。 春愁

厌听野鹊语雕檐,怕见杨花扑绣帘,拈起绣针还倒拈。两眉尖,一半儿微舒

一半儿敛。 春醉

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娇欲眠。粉郎前,一半儿支吾

一半儿软。 春绣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ㄎ,绣到凤凰心自嫌。按春纤,一半儿端相

一半儿掩。 春夜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薰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温温

一半儿冷。 春情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写残三四遭。絮叨叨,一半儿连真

一半儿草。

元人小令中还有不少作品用这个曲牌。曲中都有“一半儿。。。。一半儿。。。”的结句

3 关于年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柱天动业须君了,借我茅斋看十年"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

"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

十年流落忆南烹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过父老,几日赛城隍。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宁坐十年冷板凳,不写文章半句空。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

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

十年鸡窗努力,一朝雁塔题名。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初入浯溪已十年,苍松翠柏隔遥天。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十年无消息,举盏泪潸潸。

十年难见中秋月, 一夕幸会亮心田。

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

十年隐迹无人问,一片秋山映读书。

一忆西湖太瘦生。十年不到梦曾行。

十年目断鲸波阔。万里相逢歌怨咽。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 形容半月的诗句有哪些

1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苏轼

2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秋夜山居二首》施肩吾

3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顾德辉

4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青衫湿遍·悼亡》纳兰性德

5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李白

6 月

唐代: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7 海棠花

唐代: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半月暄和留艳态,

两时风雨免伤摧。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8 琵琶

唐代:李世民

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9 海棠花

唐代: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半月暄和留艳态,

两时风雨免伤摧。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5 关于年的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孟浩然

3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辞。《除夕》文征明

4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欢笑尽娱,乐哉未央。《元会》曹植

5腊月今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贴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余。《除日》张子容

6 关于半百的诗句有哪些

1、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释义: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53岁了。

2、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唐代: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释义:过年以后就过50多岁了,未来的日子不多了。

3、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 ——唐代:白居易《三月三十日作》

释义:已经59岁了,骄阳变为残日。

4、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唐代:白居易《寄山僧(时年五十)》

释义:眼看着就50岁了,每天早晨起来打扫院子。

5、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唐代:白居易《三月三日》

释义:暮春时节三月初三,时光流逝50年过去了。

6、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唐代: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释义:眼看着已经50岁了,还没给你寄过一封书信。

7、百龄非久长,五十将半百。——唐代:李益《置酒行》

释义:100岁的年龄也不算长,已经50岁,100岁的一半。

8、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唐代:白居易《仲夏斋戒月》

释义:我今年50岁了,气色衰减,精神萎靡。

9、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唐代:李适之《朝退》

释义:今年将要50岁了,不在享乐就没有时间了。

10、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唐代:杜甫《立秋后题》

释义:一生追求理想。已经50岁了,惆怅无比。

7 关于新年的诗句

1、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唐·孟浩然《除夜有怀》

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陆游《除夜雪》

4、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李世民《守岁》

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早梅芳·新年好》—沈仙墨人

数寒天,新年到。

又见梅花俏。

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

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

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

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

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

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

愿平生,朗畅身体好。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8 关于春节的诗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