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普京的生平简介。

跪求普京的生平简介。,第1张

普京其人其事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布衣出身 平民风格

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曾为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服务,后在莫斯科市委高级疗养院工作。他虽是一个高级厨师,为许多头面人物做过饭,但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私。普京的父母是苏联普通的工人。在战后艰难的岁月里,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非常拮据,但相互之间的爱使这个家庭充满温暖。普京的父亲是个严肃正派、善良智慧、富有远见的人,他经常告诫普京要积极向上,要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谋生、自卫、寻求发展机遇,使普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朴实无华、坚韧进取的性格。普京从小就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只有27平米的工人公寓里,这里没有电梯,厨房也是合用的,楼里老鼠经常出没。结婚后,普京和妻子仍然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公寓里,直到1993年调去莫斯科。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体察使普京成为一种平民色彩很浓的“领袖”,他把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为正确决策的关键。他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接待计划,随意走进未做事先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普京今年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普京开玩笑说。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这段故事快变成了传奇。此前不论是叶利钦还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都喜欢事先精心策划的视察,听听当地领导汇报,看看名胜古迹。普京讲究“眼见为实”。即使在群众场合,普京也善于躲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一次在外地,有个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太太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退休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普京回莫斯科后立即向退休基金会会长问明情况。原来,根据规定,想享受优惠就要自己办齐证件去申请,不申请就没有优惠。在普京的过问下,这种规定很快进行了修改,基金会工作人员应该为退休老人上门服务。正是这种平民主义的理念与做法,使普京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

注重传统 着眼未来

普京能够赢得广大俄罗斯民众的信赖,不仅是由于其朴实无华的平民风格,更是由于他的治国思想符合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符合俄罗斯民众的物质与心理需求。普京执政以来,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提出了能够为大多数俄罗斯精英与民众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普京上台后,一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俄罗斯历史特别是苏联历史妄自菲薄的态度,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苏联时期有某些领域值得骄傲,“看不见,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普京还强调,只有“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的未来才有希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京决定在联邦安全局总部内重新树立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重又获得久违了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在胜利节的庆典上,他让5000名来自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使经历十年生活磨难的俄罗斯人重温昔日战胜法西斯的无限荣光;他最终拍板将苏联国歌的曲调定为俄罗斯国歌,使那激昂的旋律重新振奋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同时,普京充分肯定东正教在培养人的道德与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自己经常去教堂,还经常就重大决策征求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意见。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二面旗帜是爱国主义。普京自幼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当他发现,“一个情报员往往能够做到整个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时,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克格勃。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坦言,“俄国的训练只有一项,就是爱你的国家。”普京强调,爱国主义“是人民英勇和力量的源泉”,“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也就将失去能够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民”。爱国主义在普京的内外政策中体现为“国家利益至上”。正是由此出发,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离主义分子存在。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进还是退,普京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对伊拉克早已磨刀霍霍,但考虑到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巨大经济利益,普京始终坚持反对美对伊动武的立场。普京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不仅布莱尔、施罗德对普京十分敬重,连布什也承认,一看到普京的眼睛,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坦诚。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三面旗帜是抛弃帝国思想,全面融入世界。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五年,经常走访西德、瑞士等发达国家,对西德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德式社会市场体制有着特别的好感。这种海外经历使普京具备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往俄罗斯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脱轨的后果。普京认识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帝国观念不符合俄罗斯的真正国家利益与当今世界的现实,“俄罗斯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在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誉为救世主的时候就必然失败。”普京曾公开表示,帝国思想和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国困民穷”,他对扭转俄帝国衰落不抱幻想,而是要将“国强民富”作为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在放弃帝国野心的同时,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于“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认为俄罗斯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同时,普京明确强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富贵与国家的强大必须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必须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中实现俄罗斯的利益。

韬光养晦 以柔克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对外征伐、不断扩张的国家。但事实上,俄罗斯在历史上也多次经受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往往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金帐汗国统治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对蒙古人明里送金嫁女,暗中分化腐蚀,最终莫斯科公国击败蒙古王公,收复俄罗斯失地;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俄国内忧外患,处境艰难,外交大臣哥尔恰科夫一面让出战争红利,一面利用欧洲列强矛盾合纵连横,最终使俄重新赢得欧洲大国地位;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十分虚弱,外有德国大兵压境,内有白匪挑战政权,列宁力排众议,与德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作为在国家衰落时刻登上权力巅峰的***,普京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传统。他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权”,因而必须继承哥尔恰科夫的外交传统。俄外交智囊也明确建议普京,学习中国近20年来“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放弃同外部世界对抗,着重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根据当前的国际环境,普京将其“韬光养晦”外交的基调定为“以融促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对手”合作,融入其中,并借此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普京执政两年来,特别是在“9·11”后,加大了与西方的合作力度。俄主动与美开展反恐合作促使双边关系实现重大突破;俄与北约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并借此促使北约由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俄欧就建立共同经济空间、能源合作等问题积极磋商。普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期望的变化:布什在公开场合把俄称作“伙伴”而不再是“对手”;美欧都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俄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对车臣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普京曾经说过,“柔道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哲学”。他从柔道中体会出的哲理说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你掌握技巧、抓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借势击倒对手。“柔”是为了“克刚”,退让是为了取胜。因而在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同时,普京深知俄“并未失去成为伟大国家的潜力”,他隐忍退让是为了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在实践上,普京的“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量力而行,不再关心和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国力:放弃与美全球对峙,转而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但少说多做,反对美国单极企图但不挑头“扛旗”;处理国际事务强调“有选择参与”,集中资源投入关系俄罗斯切身利益的方向和领域;减少虚张声势,从逞强好胜转向量力而行,从注重大国面子转向更注重实际利益;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普京执掌俄罗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俄罗斯这条几乎倾斜的航船重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普京还可能成为这艘巨轮下一任的舵手,在他的统帅下,愈挫愈奋的俄罗斯还可能扬帆远航。

学生时代是“万人迷”[S2/]

1958年1月6日,东正教圣诞节前夕,柳德米拉出生在加里宁格勒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机械修理厂工作,母亲是车队的出纳。

如果说柳德米拉的童年与其他孩子不同,那就是她从小就热爱戏剧,一直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演员。他是柳德米拉少年宫剧社的骨干。他演过《钦差大臣》,《樱桃园》的戏,契诃夫的小说,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很多女主角,在同学中很有名气。

柳德米拉在高中时是著名的校花。不仅我班上的男生对她动手动脚,高三年级的男生也对她献殷勤。然而,在《爱的种子》年,她爱上了一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欧拉阿贝皮。

都说女生虚荣,初恋短暂,但这个定律在柳德米拉是无效的。柳德米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她和尤拉简写为吉娜。

高中毕业后,柳德米拉申请了圣彼得堡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她成功地通过了第一轮。第二轮,她自我感觉良好,但最终还是被淘汰了。

戏剧专业虽然没考上,但柳德米拉因为文化方面的优秀表现,考上普通大学不成问题。就在她即将进入加里宁格勒工业大学的时候,欧拉阿布罗斯金找到了她,建议她出去工作一段时间,一年后再一起参加大学考试。

柳德米拉赫尔佐格

天真的柳德米拉不假思索地和爱人来到加里宁格勒汽车销售厂工作。这一年里,柳德米拉吃了很多苦,但她还是觉得很幸福,因为她一直和爱人在一起。

一年后,柳德米拉和欧拉被加里宁格勒工业大学录取。然而,大学第二年,柳德米拉考上了加里宁格勒联合航空航空公司,彻底放弃学业,成了一名空姐。新的事业开始了,但她和欧拉的初恋结束了。

普京向她求婚让她大吃一惊。

柳德米拉22岁的时候,和空军姐妹中队的一个朋友一起去了列宁格勒。应朋友的邀请,他们去列宁格勒的苏联剧院看戏。这位朋友还邀请了弗拉基米尔普京。

柳德米拉和女友普京来到剧院时,他“相貌平平,不帅”,已经坐在售票处旁边的椅子上了。初次见面,普京并没有给柳德米拉留下太多印象。

演出结束后,四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连续看了三天演出。快乐的三天很快就结束了。普京在地铁站道别时,不小心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柳德米拉。

通过频繁的电话联系,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在交往之初,普京告诉柳德米拉,他在警察局工作。直到一年后,柳德米拉从朋友那里得知她未来丈夫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克格勃间谍!

普京很认真,工作很忙。他很少笑,总是保持沉默。有一次,他们差点为此分手。有一次,普京对柳德米拉的行为非常生气,甚至提出分手:他们去参加一个聚会,柳德米拉大概是太放松了。她不停地跳舞,大笑,开玩笑。

然而,内向的普京并不喜欢他喜欢的女孩。他生硬地告诉柳德米拉,他们的关系不能继续下去了。柳德米拉愤怒地回到了家乡加里宁格勒。然而,两周后,普京改变了主意。他前往柳德米拉的家中道歉,并留下了和解的希望。

不苟言笑的普京在求婚的时候也很认真。有一天,普京郑重地对柳德米拉说,“经过三年半的接触,你应该知道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不爱说话,脾气不好,有时候会让别人觉得委屈。做我的搭档很危险。现在是你决定和我的关系的时候了。"

柳德米拉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以为普京要和她分手,于是毫不犹豫地说:“我已经决定了。”

“真的决定了吗?”普京很惊讶。他用锐利的目光看着柳德米拉,似乎想从中发现什么。柳德米拉点点头,认为他们的关系会破裂。没想到,普京说了一句让柳德米拉兴奋的话:“我爱你。”如果你不介意,我想选一天和你结婚。"

1983年7月28日,31岁的普京和25岁的柳德米拉在涅瓦河一艘游轮的“浮船”餐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柳德米拉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但童话总是从苦难开始。1994年,柳德米拉遭遇车祸,险些酿成悲剧。她的头骨和脊椎严重受伤,连续接受了两次复杂的手术。

幸运的是,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手术后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然而,命运又给他们带来了麻烦。1996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子、家具和金钱。

柳德米拉平静地接受了所发生的一切。她知道烧不掉的是信仰,不是情感。后来普京在莫斯科谋得职位,仕途一路顺风顺水。一年后,普京被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随后升任俄罗斯总统。

第一夫人不高兴。

成为第一夫人后,柳德米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炫耀。她总是保持低调。用柳德米拉的话说,她不认为沉默是金,但那种沉默会帮助普京成为俄罗斯最有权力的人。

近几个月来,随着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柳德米拉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细心的人注意到,作为普京夫人,她很少陪伴丈夫。有一段时间,关于柳德米拉为什么很少陪伴普京的传言不胫而走。

传言柳德米拉和普京几年前分居。虽然普京仍住在莫斯科,但柳德米拉一直被“锁”在靠近爱沙尼亚边境的普斯科夫州郊外一座古老修道院附近的酒店里。

据说这家酒店是俄罗斯政府耗资100万英镑建造的。有各种生活设施和严格的安全措施。柳德米拉可以说是过着“孤独”的生活。附近修道院的许多居民说,他们非常确定柳德米拉住在那里,他们有“证据”证明她一直住在那里。

业内人士指出,柳德米拉之所以去偏远的边境寺庙居住,是因为近年来有传言称普京。据悉,早在2008年,普京就与当时年仅24岁的俄罗斯前体操运动员伊莲娜卡巴耶娃有染。他们甚至有一个私生子。

不久前,俄罗斯小报曝光了普京与“美丽间谍”安娜查普曼的恋情。据小报报道,身为间谍的普京对这位红发美女一见钟情,甚至要求她和他一起乘坐私人潜艇欣赏贝加尔湖的风景。

2010年10月,为了打破普京夫妇即将离婚的谣言,俄罗斯官方媒体罕见地发布了这对夫妇参加人口普查的视频。没想到,很多质疑者从这段视频中找到了“负面证据”:——柳德米拉没有戴婚戒。

根据东正教传统,俄罗斯夫妇应该在右手无名指上戴婚戒。柳德米拉右手无名指上没有戴婚戒,但右手中指和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显眼的戒指,似乎表明他们已经离婚。

因为按照俄罗斯的传统,离婚女性应该在左手无名指上戴结婚戒指。根据他们在视频中的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和面部表情,有观察人士指出,作为情侣,他们的表现“非常规”,自始至终没有肢体接触。

2013年6月6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普京在克里姆林宫观看芭蕾舞表演后接受了俄罗斯24小时电视频道的采访。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6日向俄罗斯媒体证实,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已经离婚。

曾被英美媒体称为“克里姆林宫的一大谜团”的柳德米拉曾三度成为俄第一夫人,但多年来鲜有公开露面。

作为总统和总理的夫人,柳德米拉以低调和耐心打动了俄罗斯人民。她不喜欢宣传,不喜欢名牌衣服,不喜欢政治活动,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妻子。

然而,嫁给普京,注定了她的人生是平凡的。

在俄罗斯,有句话叫——如果你想结婚,就嫁给普京那样的人。然而,普京作为政治家的人格魅力对柳德米拉来说,只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

普京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工作作风果断干练而谨慎,在车臣问题上持强硬立场。

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1974年成为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

扩展资料

主要活动及言论:

1999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侵入达吉斯坦,挑起战事,普京坚决主张出兵车臣以打击恐怖分子,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总统推荐普京为下届总统候选人。同日,普京宣布参加2000年总统大选。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任命他为代总统至2000年3月选出新总统为止。这之前,普京通过因特网发表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强调俄罗斯要走富民强国之路,指出“俄罗斯思想”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家的作用;认为“俄罗斯的思想”的要素是爱国主义、大国意识、国家主义和社会团结。评论家称此文章为普京竞选总统的纲领。

2000年1月1日,他在安全会议扩大会议上重申,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地同世界所有国家在平等、互谅、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关系”,确定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即前往车臣,慰问了在那里作战的俄军士兵,并重申对这场战斗的支持,他说俄罗斯士兵的根本目标是结束俄罗斯的分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