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别人的情绪或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感知。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足,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2 缺乏边界和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边界意识,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当他人将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强加给我们时,如果我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就可能难以抵制这种影响,导致我们被别人的情绪或行为所左右。
3 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认可和接受。当他人表达出负面情绪或行为时,这些人可能会更容易受到这种情绪或行为的影响。
4 社交技能不足:如果一个人缺乏有效的社交技能,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因为别人的情绪或行为而受到影响,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1 提高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尝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准则。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自己的需求来实现这一点。
2 建立自我保护能力和边界意识:学会说“不”,并学会为自己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当他人试图将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强加给我们时,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3 提高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尝试找到自己的自信来源,包括个人成就、外表、性格等方面。通过提高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我们可以更自信地面对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影响。
4 培养有效的社交技能:学习有效的社交技能,包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倾听他人、处理冲突等。通过培养有效的社交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减少对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依赖。
总之,经常被别人的情绪或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自我意识、建立自我保护能力和边界意识、提高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培养有效的社交技能。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影响,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和积极状态。
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剧情就是女扮男装,但女主的男装一点都不像男生,但剧中的所有人都认不出来女主是女生。还有各种离谱的剧情。
女扮男装剧情女主“女扮男装”的技巧约等于零。眼影画着,假睫毛戴着,换了个发型就敢说自己是男的。但架不住编剧给力,强行让男主装瞎。一口咬定女主就是个 “很娘的男人”。哪怕女主穿着女装怼在他面前,男主也不会怀疑她的性别。
男主对女主这个“男下属”还做着情侣的事。有安全绳,男主硬给“男下属”来个公主抱;等女主“男下属”进了公司,男主瞅准机会就去英雄救美,张口闭口:我的人;还会轻佻地勾起“男下属”的下巴,仔细打量;“男下属”没系安全带,不出声提醒,自己上手给他系。
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各种暧昧,为了男女主的感情线,编剧也是各种无逻辑剧情。并且女主应聘时公司不看身份证,填资料也可以乱填。
把程序员职业黑化这部剧为了展现最真实的程序员日常。女主上班第一天,在公司遇到的每个人,都穿著“程序员必备”格子衫;当女主问起为什么程序员都穿格子衫,对面给出的回答是:格子衫抗造,看不出来衣服几天没换,还把程序员塑造成了邋遢大王;剧中还尽情刻画他们的工作状况,张口就是:“脱发是我们程序员的职业病啊”;但剧中的工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加班熬夜,=只要每天蹦迪、打拳、滑滑梯,就能把所有头发“玩”掉。
不留余力地抹黑塑造程序员的形象。难怪刚一上线,就引得现实中的程序员集体破防。
强加男女主感情线剧中安排的所有套路都是为了男女主的爱情服务,为了恋爱而恋爱。
女主进入程序员公司不为别的就为男主,女主的世界就是围绕著男主,没有任何缘由就为对方放弃一切,编剧用这样毫无逻辑的付出,向观众展示角色的伟大。以普遍的女男主在一起接吻、手拉手、看星星聊人生等方式负责向观众撒糖。
你看这部剧了吗?你对于这部剧有怎样的评价呢?
过强的情绪共情能力可以让人体会到丰富的情绪,运用的好的话,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认同的感觉。
但是物极必反,过于强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注在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躯体上,这对共情者本身将会是一种伤害。强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的话,这种伤害会造成成倍攻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ta应该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伤害到底有多么的大,但是我知道这会很难受,而这是出于我的认知共情得到的认识。
我妹妹的情绪共情就比较强,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她的早熟,会失去很多快乐。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突然对我来一句:姐,你是不是压力很大啊。还有一次她突然来一句:感觉你经历了好多坎坷啊。但是实际上我当时本身并没有任何感觉,
很多人都有过一段性单恋的经历,也就是暗恋某个人但并不确定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意。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谈恋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向另一半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如果你也处于这样的情况,不要担心,下面我来给你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你在性单恋的情况下谈恋爱。
第一,了解自己的情感并接受它。你必须意识到你的情感是存在的,这是谈恋爱的前提。明确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内心,不要逃避和否定它。如果你一直处于否认和逃避的状态,也许你会错过真正爱你的人。
第二,学会沟通。沟通是关键,因为你需要确保你的另一半知道你的感受。不要让自己的情感无处释放,要与对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对他们诚实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谈话,可以尝试各种途径,例如写一封信、发送一条文字消息或打电话。只要你找到一种舒适自然的沟通方式,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第三,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对方。如果你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对方,这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被压迫和不舒服。相反,你应该专注于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对方的情感和需要,并尊重对方的决定。当你学会放松,不再把情感成为和谐关系的唯一实现途径时,你会发现自己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第四,不要因看不到未来而放弃。性单恋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无法拥有这份爱情,因为自己的感受并未得到回应。但是,你要记住,每段感情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即使你的另一半现在没有回应,也不代表未来会一直这样。只要你愿意坚持,努力表达真实感受,未来的机会就有可能出现。
第五,有信心。性单恋的人常常对自己的吸引力和魅力缺乏信心,这导致他们很难向另一半提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在谈恋爱时,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别人的喜爱和接受。只要你有自信,你就会更容易向另一半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容易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谈恋爱不是去争取一个人,让他喜欢你,而是去寻找爱,在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中创造美好的未来。性单恋只是爱情的一种形式,如果你有真心想表达的情感,要勇敢地去尝试,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做到的。
不好!
共情是指能够感知到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我们通常认为,共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解决冲突和促进社会和谐。
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强的共情能力,那么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过强的共情能力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1 感情过于悲伤:当一个人感同身受地进入他人的情感世界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情绪上的过度悲伤,尤其是在面对他人遭遇不利境遇,即使这些事情与他们本人无关。
2 压抑自己的情感:有些人在过度共情时,可能会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压抑起来。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情感排除在外,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要。
3 疲劳和压力:如果一个人经常承担他人的情感负担,则可能会感到心理上或身体上的疲劳,甚至压力过大,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4 难以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他人过度共情的人,可能很难保持在适当的情感距离内。他们可能会过度投入到他人的情感体验中,与个人责任感相关的情感难以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和控制自己的共情能力,以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学习如何应对和控制共情能力,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句翻译的给读者来说太负能量了,原文应该是很中性的叙述,没有主观强加情感给读者在里面,更多让读者去体会。
美国梦“奋力”这个词太正能量,往昔这个词中文又有点偏“伤感”,而原文是通过双关语如: beat,current, past,borne back,(划桨)奋斗,(水流)现在,(船尾)过去,承载(回到)的四者关系在英文原文一句就体现的很干脆不罗嗦,使用这样的双关语的目的是作者尽量不想把太大的主观影响加给读者,造成作者自己说教的形象,而是在小说中留下中性叙述的第三视角角色,其他更多的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
当盖茨比来到黛西面前时,黛西的幼稚与粗糙令他失望。那盏神奇的绿灯,一旦被手指碰触,魔法就会解除。盖茨比显然是怅然若失的那一个,所以他怀疑了,失望了。菲茨杰拉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盖茨比触碰到绿灯的时候他事实上已经被海浪推到了不能再远的远方。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体会——小时候我们幻想着长大,是因为变成大人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是只有我们长大后才会明白,这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大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美国梦亦是如此。
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开始希望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梦想还没有被拆穿的往昔。就像佛家讲“空有”一样,其实我们追求的根本不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外物,而是心中的一份执着。我们总是向着幻想逆水行舟,可当我们到了浮标才发现,心中的那块浮标被永远地留在了过去。佛在心中,向外求佛不永远都是徒劳吗。
盖茨比毕生追求的东西这其实就寓意着,盖茨比毕生追求的东西,其实已经是一个过去了的,被抛弃了的“过去”。黛西是往前走的,世界是往前走的,只有他一个人,追着过去,不断往回跑。他以为只要追到了“绿灯”,就能和黛西一起回到过去的繁华与美好,但其实他梦中的繁华早已是一片被抛弃的废墟,剩下一点海市蜃楼。
事实上,黛西是不是盖茨比的真爱,丝毫不是重点。要是非要说个清楚的话,我以为,黛西本人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起到的,就是无足轻重的纸片人作用——她不过是一个盖茨比心目中黄金女郎的化身,一副绿光里的幻影,一彼岸高高在上的仙女的象征。如果你乐意,换成南希,海伦,伊丽莎白,艾米莉,都是一样的。
表面上看我好像把黛西是不是盖茨比真爱这个问题给答了:她不是他的真爱,他的真爱是黄金女郎。是绿光。他的真爱是真爱!它本身!所以要是说盖茨比死了,黛西跟汤姆跑了,所以我就不相信真爱了,这个逻辑于我是说不通的,这也不是我要表达的。
我要表达的前述的关联性,姑且用大家在讨论盖茨比时喜用的老套话来一块说了吧:你相信梦想吗?这在我看来,与之前的“你相信真爱吗?”是一致的。说它们一致,倒不是说“真爱”和“梦想”都是一样的抽象名词,而是个人对此抱有的情感态度,信念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复杂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kT)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从症状发生的机理出发,分为原发性症状和继发陛症状。他认为原发性症状是疾病过程的直接表现,继发性症状是在原发性症状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病人对原发性症状病态体验的反应。他所指的原发性症状是: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活动障碍,他强调病人脱离实际的态度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是继发的,故把内向性作为继发症状来描述。而Minkowsky则把内向性归为原发性障碍。
crow(1980)认为精神分裂症临床主要表现,在急性阶段是以幻觉、妄想和形式思维障碍为主的阳性症状;慢性阶段是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为主的阴性症状。当然,急性者也可以具有阴性症状,慢性者也可呈现阳性症状。
国内沈渔邨等则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将精神症状分为特征性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前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分裂”,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意志活动间的互不配合。其他常见症状并不是各个类型都具有的,但在一定类型一定阶段可以是本病的主要或突出的症状,且这类症状在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中也可出现。这些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感知综合障碍、行为动作障碍等,也称附加症状。
(一)思维联想障碍1症状的特点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联想散漫或破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布鲁勒(E·Bleuler)提出联想障碍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具体表现联想散漫或松弛,思维缺乏逻辑以致无法理解。comeron认为病人的联想缺乏适当的联系,用一些多少有些联系的思维来代替正常有规律的思维,并且不能排除不必要的联系,以致说话抓不住要领,常应用一些不确切的词汇。联想散漫在自然情况下不易发现,如令其自述或精神紧张时可暴露。轻者,大致上可理解其含义,只是结构比较松弛,目的不够明确。有时话没有正确回答到点子上,叙述不中肯、不切题,使人感到他似乎不懂得所问的问题,但回答又有一定的联系。较严重者,联想失去正常的规律,思维结构散漫,甚至互不连贯,或者段落与段落毫不联系,显得散漫无序,或者句与句之间互不相关.显得杂乱难懂,称为思维破裂。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称“词的杂拌”。
思维障碍的另一类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某病人紧紧抓住一只手表,自称是掌握了时间。一病人突然扑在急驰的汽车轮胎下面,询问其原因,称是要“投胎”。此时,病人往往以同样的方式创造新词,把两个或几个无关的概念、词或不完整的字或词拼凑起来,赋以特殊的意义,称语词新作。精神分裂症的思维联想障碍不仅限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方面,也表现在思维过程的几个步骤,以致其推理判断似是而非,或不合逻辑,或自成章法。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另一种是内向性思维。病人终日沉湎于只有自己懂得,而他人无法理解的概念、理论、幻想或研究发明,有的醉心于在纸上设计各种各样的飞船”、“潜水泵”或“永动机”,在他人看来明显有误,而病人则孤芳自赏,甚至废寝忘食。另外,病人在思维过程方面也有各种异常表现,如有的像躁狂症一样联想过于迅速,迫切要求讲话,有的则像抑郁症一样联想过于迟缓而内容空洞、贫乏。比较突出的是思维阻隔(思维中断),病人在言谈中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突然中止,片刻之后,或再续前题,或另换无关话题。有的病人在言谈时脑内突然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思维云集)。后两类病人的联想障碍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自主感.病人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常常做出妄想性的判断,如认为自己的思维受外力的操纵或控制。
有的病人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论)。如一病人认为自己在哲学上有创新见解,写了“关于辩证逻辑的若干问题”的文章,摘录部分如下:“辩证逻辑的规律:A范围:我们判定某事物是可知的,并能够说明其性质,我们就需要了解并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方面。也就是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掌握了向对立面的转化,既看到了事物的本身,又看到了他事物的新事物的出现,就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例如我们说鸡蛋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鸡子。当我们抓住了它的主要矛盾,明确说明它是鸡蛋本身,是一种蛋白的形式,就有着变成鸡子的条件,所以只要抓住鸡蛋的特征,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方面关于变成鸡子的问题上,我们了解形成鸡子的一切现象,就可以从普遍性上找出特殊性。从一事物到他事物。所以说它有了一切现象。经过了解,也就完成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2精神分裂症病人常见思维联想障碍
(1)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思维松散,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用一组多少有些联系的思维去取代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思维,思维活动缺乏主题,内容和结构散漫无序。虽然单独语句的语法无明显错误,但在思维过程中一些概念的应用有障碍,同时前后语句之间的联系或呈机械性联想,或出现一些突发的与现实无关的内在性观念,以致思维展开脱离原有轨道.语句间缺乏逻辑性联系。再加上整个思维内容不反映现实情境,故使人费解。如一病人见“山东省精神病院”几个字后即说:“这是青山,窗外有山,不是高山是小山,东是东西南北的东,咚…冬就是胶东。省就是省吃俭用,大家节省粮食,个人就有吃的,省比国小,省里有县,县有乡镇,山东省和其他省比,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江西.粮票上印着山东省,可粮票不能吃,我吃两个馒头,不到半斤粮食…-”
(2)破裂性思维:叉称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晰、没有智能损害、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病人的思维联想结构和内容均十分明显地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在他们的言谈和书写中无主题,句与句之间有的呈机械陛联想式衔接,有的根本无连续性。每一单独语句在内容和语法上可无重大错误,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独语句在内容和语法上也是支离破碎,概念的出现内源性占主导,不反映现实,可出现“语词新作”。严重病人不能形成单独语句,仅为互不相关的词的堆砌,临床上称为“词的杂拌”。如一病人说:“我是太阳系、地球、祖国这不是抱月亮的问题,而是救水星的问题,对台有2个,月亮没有卫星,我就是不亮的星”。“我在里头和稀泥,我认识你,你叫巴甫洛夫,加拿大人,白求恩叫你老爷,哎,八里洼卖肥皂呗!织女星比太阳大8倍,所以出来个星期,一星期等于8天,你就是1979年,一言为定”。
(3)思维贫乏:指思维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贫乏,内容空洞,病人平时无主动言语,对询问往往能答,大致切题,但内容单调空洞,呈病理性简述,仅回答:“没有什么,…‘不知道”。病人的体验是“脑子空空的,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病人对此泰然处之。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往往相继出现,构成精神分裂症的三项基本症状。
(4)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指思维联想活动突然中断,思维过程突然出现停顿.病人感觉到脑子一片空白。表现为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复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病人对此不能解释,当时既无意识障碍,也不是遗忘、失神或注意分散,亦无外界刺激及幻听干扰,更非为了措辞或另有所思,而是无故的精神恬动的短暂停顿。呈明显的不自主感,并伴有恐惧情绪反应。若病人感到当时的思维有抽走的感觉,则称为思维被夺。病人多对这些不自主的思维活动做出妄想性解释。
(5)思维云集:又称强制眭思维。病人感到脑内突然涌现出一连串的联想,是不由自主地出现的,有时觉得是别人强加于他的,自己不能控制。这种联想的内容多,变化大.前后可能没有联系,其出现不能为病人所预料,内容毫无现实意义。虽然病人觉得联想内容丰富多样,若将联想内容记录下来后发现,联想的概念是有限的,甚至许多是前后重复的,选就是与联想加速时的意念飘忽不同之处。此症状常与思维插入联想在一起,为精神自动症的表现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如一病人描述:“有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过去的、早已忘却的和现实无关的各种文章的词句,时而是这本书的,时而是那本书的,还夹杂着古今中外各种轶事,想得脑子都疼,可又停不下来。偶尔各种想法可突然烟消云散,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念头都想不起来。”
(6)思维插人:又称思维塞入或被强加的思维。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行塞入的.甚至诉述自己的头脑是一个出租的放映场,别人借用他的头脑进行思维活动,是精神自动症的症状之一。
(7)象征性思维:系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病人以只有自己能理解的抽象概念替换一个具体概念,亦即对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给予特异的、只有病人自己能理解的概念。从而混淆了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原有的、习见的内涵,但这种病理性转换不是毫无联系的,可能有形象上或意义上的某些相关。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症状之一。如一病人将棉大衣反穿(内蓝外白)以示自己“清白无瑕”。另一病人将一双鞋置于高高的窗子上面的横梁上以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
(8)语词新作: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病人将概念融台、浓缩或将无关概念加以拼凑,自创一些文字、词语、概念、图形、符号或语言来代替一些特殊的概念.其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而别人看来则荒诞离奇。常将几个常用的字浓缩、加工改造为一个连字典上都没有的字,如自创“明空”表示亮,意思是只有日、月同时高悬于空中才亮;“女男”意为男、女平等方为“好”;“黑相”表示理想等。此症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9)逻辑倒错性思维:这是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可能无前题,也可能无结论,甚至因果倒置,推理过程十分荒谬离奇,不可理解。如一位女病人凡遇异性,无论长幼、熟悉与陌生均欲拥抱,甚至主动发生性关系。问其故,称:我爱丈夫,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贡献给他,党是大公无私的,党号召大家都做无私的奉献,我热爱党,我要求加人党组织,所以我要向所有的人像对我丈夫一样做无私的贡献。
(10)诡辩症:指病人病理地任意改变概念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否认它们确定陛,从而突出表现为思维的逻辑规律和推理论证的严重障碍。病人所论证的问题毫无现实意义和根据,但却从一个问题而及另一个问题,长篇阔论,侃侃而谈。其文辞一般是通顺的,在形式上合乎逻辑,推理正确,语法结构基本无重大错误。如一病人在一文中写道:“男人的头发要经常理.女人的头发要经常梳。社会的劳动分工有不少人以给人理发为职业,给人理发的职业名称叫‘理发室’或‘理发馆’等。当理发的人见到‘理发室’或‘理发馆’,进去是为了理头上的发,而‘理发室’或‘理发馆’的理发匠在接到了顾客后就知道理其头上的发。这是人们的生活规律,也是理发行业的工作规律,也是人类的进步。而妇女整天整理头发叫做梳头发,而没有叫梳‘毛’的,如果把‘理发室’改名为‘理毛室’,把‘理发馆’改名为‘理毛馆’,人们就不知道这个‘理毛室’和‘理毛馆’是给人理发还是给兽理毛了。如果理发人进了‘理毛室’或‘理毛馆’,本来是理发而不说理发说理毛,那么理发匠就不知是给这个人理头上的毛还是理身上的毛了。有的人骂人把对方头上的头发说成毛,因此把人头上的头发说成发是一种骂人的说法。所以郭沫若在日本国做芭蕾舞《白毛女》剧本,到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芭蕾舞《自毛女》,到中国演出歌剧《白毛女》、故事片《白毛女》、京剧《白毛女》和中国芭蕾舞《白毛女》,这个《自毛女》剧的名字都是对杨喜儿的侮辱,都是对被压迫被剥削阶段妇女的侮辱。人类在原始社会里人身上和头上的毛都叫毛,并没有头发和毛的区分,当然男人没有理发的,女人也没有梳头发的,所以儿类头上和身上的区分为头发、胡子和汗毛等,这是人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这是人类和其他兽类动物的一个区别。但是帝国主义和清朝的反动派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叫做‘长毛子’,他们把人民造反动派的反说成是‘长毛造反’,以此诬蔑人民的革命斗争。杨喜儿是被伪村长兼大地主黄世仁强迫霸占的一个女奴隶,在大地主黄世仁的逼迫下,杨喜儿逃进了深山过起了野人的生活。政治压迫、生活折磨使年轻的杨喜儿头发变白,这是有可能的,即使杨喜儿的头发变白了,也应该把杨喜儿叫‘白发女’,而不应该把杨喜儿叫做‘白毛女’呀!”
(11)矛盾思维:又称对立思维或矛盾观念。指病人在同一时刻思维活动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相对立的概念,互相抗衡而相持不下,无法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如一病人吃饭时.反复将饭碗端起又放下,放下又端起,欲食不食,难以决定。问其故,称:“我脑子里在想我应该吃,但同时又想我不应该吃,所以我不知道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12)接触性离题:又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是指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交谈中表现的一种不完全性离题。病人的回答往往与所提问题沾边,但接着就是离题,接下去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沾边,虽不切题却也并非毫无联系。对这种现象较形象地比喻就是“打擦边球”。本症比起纯粹的“胡言乱语”更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因为这种现象是绝难伪装的。
(13)强迫性思维:又称强迫观念。指病人在脑中反复不自主地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这种联想不自主的发生,自己知道不应该这样想,有强烈摆脱的欲望,但就是不能控制,因而苦恼不堪。强迫观念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若病人脑子中出现某一概念或某一句话,立刻联想到另外一个概念或另一句话,称强迫性联想。若联想到的概念正好与原来的概念相反,如想到朋友,则马上联想到敌人;想到战争,则马上联想到和平,称强迫性对立思维。若对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的正确性总是产生怀疑,并反复地去检查.称强迫性怀疑和强迫性检查。若对一些自然现象反复思索,追根刨底,追溯原因,如一病人反复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等,称强迫性穷思竭虑。不能自制地反复回忆既往经历中的某些事情,称强迫性回忆。不由自主地反复数数,称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思维与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意向一起构成强迫症状。
(14)内向性思维:系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病人独自沉湎于冥想中,整个精神活动与外界现实环境完全隔绝。可自语自笑,或低头不语,无法接触。所思内容毫无现实性,又不能完美解答。如一病人回顾性叙述:病中苦思冥想许多问题,为什么人要一个鼻子为什么大头朝下为什么山东的萝卜放放会发芽。而北京的萝h则不发芽这些问题不能自己解答。
(15)持续言语:指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不能随境转移,而一味地持续一个概念。表现为在给病人提出一系列问题时,病人每次都是重复第一次回答时所答的话。如问病人你贵姓答:“姓刘”。再问:“多大丁”仍答:“姓刘”。
(16)重复言语:指病人多次重复一句话最末的几个字或词。这种现象不是由于情绪紧张所致,当时病人也能意识到这种状况是不必要的,但自己不能克服,也不随环境影响而变化。如问病人:“哪些地方不舒服”答:“主要是心里难受,难受,难受…”
(17)刻板言语:指病人老是机械而刻板地地重复一些与当前情景无关的词或句子。如一病人老重复:“我回家,我回家,我回家’
(18)模仿言语:是指病人模仿周围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病人就重复什么。如医生问病人:“你叫什么名”病人同样问:“你叫什么名字7”叉问:“家住哪里”病人仍模仿说:“家是哪里”
(19)缄默症:病人无任何言语活动与交往,任何人如何询问终究不答一词。但有的病人可用书写、动作来表达。此症状既非语言中枢引起的失语,也非舌、声带等发音器官的疾病引起。病人并无主动发声的渴求。
(20)独语症:指病人不与别人交流,而独自言语,甚至表现为与人对话一样。自言自语作为一种精神症状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自语本身只是一个表面症状,它可以由于许多心理异常引起。受幻听支配,与幻听进行对话;受妄想支配,外界力量控制他说话,或神鬼借他的口说话,被害妄想时以言语反击对方等。当然自言自语也可见于抑郁症(但时间较短暂)、正常人或儿童。
(21)近似回答:又称当意回答。指病人回答医生问话时,回答的话与问话有关系,但不确切,似信口开河,随便乱讲。如问他年龄,答10岁(实为21岁),问5十4=?,答:10。可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也可见于意识蒙胧或癔症病人(Ganser氏综合征)。
(二)情感障碍
1症状的特点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情感反应淡漠或平淡,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及思维内容不协调。最早涉及的是较细的情感反应,如对同事的关心、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等,情感反应显得不灵活、不自然,而变得迟钝或平淡。对工作和学习不大感兴趣,上进心不强烈,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均取“无所谓”的态度,丧失了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奠大痛苦的事件,病人也表现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病人视若路人,不能唤起病人任何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反应淡漠的同时,病人可对细小事件产生爆发性情感反应。
此外,有的病人对于客观刺激做出不相称的情感反应,如获悉亲人病故却欣喜(情感倒错),这是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不协调。有的病人在谈及自己不幸遭遇,或妄想内容时,缺乏应有的情感体验,或表露出不相称的情感,这是情感与内在思维的不协调。在疾病早期,有时病人能觉察自己的情感变化,如病人说:“我虽然在笑,可是心里并不感到高兴”。有些病人的表现并非如此,可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恐惧、紧张、易伤感、激惹、喜悦、兴奋等。但情感淡漠或平淡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特征性症状之一。
2精神分裂症病人常见情感障碍
(1)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属于情感反应的降低,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病人或发生涉及病人利害关系的事件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又没有相应的面部表情变化,视若无睹。对亲人冷淡,对家里来的客人视若路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严重时受意外而不惊,受捉弄而不怒。这一症状表现为情感的倾向性减弱或消失,深刻性减损或没有,效能性差甚至丧失,但情绪活动尚保存,特别是与满足生物需要相关的情绪可相对活跃。此症状常与意志减退伴随出现。
(2)情感迟钝:也称情感平淡。在程度上比情感淡漠轻,本该引起明显情感反应的刺激作用于病人时,却反应平淡,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一般主要是表现为高级情感和细微情感的逐渐丧失,如对亲人缺乏亲情,对朋友缺乏友情,对同事没有热情,对工作没有责任心,情感反应不鲜明不生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若继续发展.则成为明显的情感淡漠。
(3)情感衰退:在程度上比情感淡漠重,是指情感反应的极度缺损或丧失。病人对外界刺激缺乏情感反应,既无内心体验,也无面部表情变化,或终日无内心体验地傻笑,面部表情幼稚。但对疼痛及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性刺激可引起一些情绪反应。此症状一般是整个精神活动持久性、不可逆性退化表现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晚期。
(4)情感麻木:又称情感性体克。指强烈精神刺激下引起的暂时性情感反应抑制状态。病人虽然处于极度悲哀或惊恐之中,但缺乏内心体验和表情变化,甚至对疼痛刺激也无反应,表现为呆若木鸡。
(5)情感倒错:这是指病人的情感反应的方向正好与外界刺激相反,令人高兴的事件引起悲哀的情绪体验,令人悲哀的事情却引起快乐的情绪反应。如某病人接到父亲死亡的电话时,哈哈大笑,兴奋不已。有时谈论别人施用各种残酷手段对他进行迫害而身体感到痛苦时,却好像没有什么事似的.甚至面带笑容地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此症状属于情感反应与思维活动或外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和分裂。
(6)表情倒错:指表情变化与内心体验之间不一致。内心痛苦时却面带笑容,而痛哭流涕时内心并无痛苦悲哀的体验,甚至还感到快乐。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病人也说不出原因。这是属于情感活动内部不协调和分裂。
(7)矛盾情感:指病人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个人、现象或事物同时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相互矛盾的情感体验。这两种体验并非一个为主、一个为继发,而是同时出现的。如某病人对同一事物产生既喜欢又讨厌的情感体验,对同一个人产生既爱又恨的态度。他不能意识到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也不能判断哪种态度是对的或是错的.病人并不感到痛苦,亦不能自行觉察。此症状常与矛盾观念、矛盾意向共同存在。
(8)情感不适切:又称情感不协调。指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或思维恬动不一致。一件无关的小事情可能引起病人强烈的情感反应,如在悲伤的时候患者表现出兴高采烈,而不该忧伤的时候表现出愁眉不展。也可能正好相反,面对一件该引起情感反应的事情,病人却无动于衷。也是属于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之间的不协调,但没有达到情感倒错时正好相反的程度。
(9)被强加的情感:指患者所体验的情感体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外力强加于他的,好像植入他的体验一样。如一病人在与医生接触过程中,表现十分惊恐、紧张,并称自己也不知这种体验为何发生,尽管自己确实体验到了,但不是属于自己的体验.可能是不知名的集团通过一种尚不了解的手段强加给自己的。与其他被动体验一起,构成精神自动症。
(10)情绪变化无常:系指情绪的变化与客观境遇与情景无相应的因果关系。表现哭笑无常,喜怒莫测,且伴有一些古怪与幼稚表情,带有愚蠢兴奋或/和恶作剧的色彩。
(11)易激惹:系指病人在一般轻微的不愉快的情境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表现激动、暴怒发作和冲动。一般持续时间短.无或无明显的意识障碍。
(12)病理性激情:系指一种无诱因的、突发的维时短暂而剧烈的情绪暴发,并伴以破坏性冲动行为。多有意识障碍,病人当时无法控制.事后遗忘。此症状在分裂症中较少见。
(13)病理性欣快:系指没有相应的客观诱因而出现的单调的欣喜、欢乐、幸福等形似感觉良好的心情,同时伴有愚蠢、幼稚、诙谐和戏谑色彩的行为(诙谐性欣快)。病人对此无自知力,给人以啼笑皆非之感。
(14)病理性心境恶劣:系指病人在一段时间内,无任何心理因素而出现不满、委屈、伤感,愠怒、易激动的心情和攻击行为。
(15)心情抑郁:指病人在一段时期内,有心因或无心因刺激下负性情绪增强。病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悲观厌世,忧心忡忡,兴趣索然,性欲减退,睡眠障碍。他们总是以忧伤的跟光和态度观察和对待一切。似乎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不幸的、绝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罪恶,疑病妄想支配下或在恢复期可出现此症状。(16)恐惧:病人在妄想状态下可出现此症状,轻者表现疑惧、提心吊胆,重者惊恐不安、奔跑喊叫,躲藏,伴有心慌、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这种情绪反应是不合理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出了正常范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