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伦教新伟力幼儿园 谢美玲摘要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寓教育与各项游戏之中。游戏是分享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关键词游戏 分享分享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于他人共同占有某种物品、拥有某种情感的利他行为,这种行为能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乐意与人分享的孩子,能感受别人的情感,没有独霸心理,在同伴有困难时会给予帮助。从小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为今后成长为有爱心、乐群、宽容、谦让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游戏之中。在幼儿园以及家庭中,游戏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被作为丰富幼儿生活,开发幼儿智力、强健幼儿体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这也说明,游戏是分享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妨我们来探讨一下。一、在游戏中激发分享意识。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要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我们可以组织孩子玩《猜猜我是谁》、《找朋友》、《占圈》等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从互相从陌生到熟悉,让他们感觉到和好朋友一起玩是非常愉快的事。其次,组织幼儿玩《为灾区赠送物品》、《帮助盲人过马路》、《拾废物》、《我爱佛山》、《娃娃家》等游戏,让幼儿从只关心自身的利益逐步认识到理解他人的处境或者困难,自己也应关爱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后老师应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我们应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我常常有意识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新游戏、好玩的游戏材料或者新出的幼儿玩具说个幼儿听,以及教他们玩新的游戏材料,他们都很乐意听。后来,有很多幼儿的爸妈给他们买了新的玩具,或者他们有好玩的游戏都会主动与老师、同伴分享。当然,幼儿的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分享意识的幼儿应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游戏时,幼儿也会无形当中模仿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其实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时,让他们在共同的接触中,逐步受到分享氛围的熏陶。例如:有一次,幼儿在玩自带玩具时,小气的毓德在玩着自已的遥控赛车,只给同伴看,不准同伴碰他的遥控器。刚好大方的文锐也带来了遥控汽车,于是我就叫文锐和毓德一起玩他们的遥控车,比一比谁的遥控车能最快通过障碍物到达终点。有很多汽车迷的男孩子围着他们看遥控车表演比赛,这时庆泽就跟文锐说:文锐,借你的遥控车给我玩一玩,好吗?文锐很大方的说:好,说着就把遥控器递给庆泽。毓德看到文锐这么大方的把遥控车借给同伴玩,后来铭杰向他借遥控车,他也能主动把遥控器交给铭杰。二、在游戏中创造分享机会。1、分享游戏材料的玩法。我们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游戏材料。体育游戏活动中我就以一物多玩为指导思想,组织开展活动,利用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各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让幼儿把体育器械的玩法与同伴分享,以及共享体育器械,使大家在游戏中达到享受体育器械带来的快乐。例如:开展体育游戏《呼啦圈转转》,将呼啦圈放在地上,请幼儿想一想:要让呼啦圈旋转,可以怎么玩呢?幼儿各自尝试呼啦圈旋转的方法。我就巡回观察,请做出不同旋转方式的幼儿为大家分享呼啦圈的玩法。角色游戏中,常常会有新材料的出现。当幼儿对投放的新材料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时,老师启发幼儿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这些东西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可以请知道的小朋友向大家分享材料的使用方法。那些知道材料使用方法的幼儿,都很主动、很乐意地告诉大家如何使用材料,有些幼儿还会亲自动手教同伴用。这样幼儿在下次游戏情景中就会使用新材料了。2、 分享游戏时的情绪情感。我常常利用游戏让幼儿体验别人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只忧。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处境,使幼儿逐渐认识到,得不到分享的心情是难过的,痛苦的,与别人分享可以使别人快乐,明白分享给大家带来团结、快乐和友好。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情绪情感,如生日会、愉快的春游、我获奖了等等。我就将这些开心的事情作为分享的内容,让每一个幼儿都来感受这份快乐,但是情绪的出现往往是一瞬间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分享中无法再次表现当时的心情。所以老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用摄像机把幼儿的精彩瞬间摄下来,然后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让幼儿一同分享快乐的情绪,这会让幼儿身历其境,完全体验当时的情绪情感,同时也避免了幼儿讲得不如做得好的问题。例如:在幼儿玩皮球的游戏时,我准备了数量不多的皮球,见一些幼儿拿到皮球,一些幼儿没有拿到皮球,我就问拿到皮球的幼儿别的小朋友没有皮球玩怎么办?让幼儿通过思考,自觉产生分享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幼儿说:把这个皮球给他玩吧!并将皮球递给没有球的小朋友,有的则说:我们一起玩吧!过后,我就用视频播放幼儿玩皮球的情景,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他们:和他一起玩皮球高兴吗?为什么高兴?幼儿说:我把皮球给大家一起玩很高兴。她能想出皮球的多种玩法,而且她拍球很厉害,能拍很多下。3、分享游戏中的热点话题。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认清事物本质。在我班幼儿开展流动献血车活动中,有一个长的很胖的涛涛去流动献血车献血,被医生楠楠告知:你太胖了,不符合献血者的要求。于是,我就问医生:那涛涛应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要减肥,有的说少吃肉,还有的说不要吃油炸的食品。当老师问幼儿:我们平时应该吃些什么食物,才能让自己变得很健康?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运动,不要吃垃圾食品,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通过交流,孩子们初步了解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围绕一个话题的分享,孩子们有很浓的兴趣,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大家分享,讲者津津乐道,听者聚精会神。三、在游戏中鼓励分享行为。鲍威尔、弗尔德曼是《成功的孩子们》一书的作者,他的一段肺腑之言发人深思: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生活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你可以通过给孩子以鼓励,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赞赏,来让孩子振作精神,拼搏进取,勇于创新。你不必总是对孩子的每种做法都表示赞同,但你应当让他们时时刻刻都坚信,你是他们前进途中的坚定支持者。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赞美、表扬之词,要多鼓励幼儿。当幼儿一旦在游戏中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鼓励。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分享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大方!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情绪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而对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们要按次序轮流玩。没人陪你玩,多冷清,快去找个朋友吧!你给他玩,他也给你玩,那大家不就可以共同玩了吗?你跟他说,你搭好了,多的积木再给我搭好吗。你可以先借给他玩,再向他借其他东西。或者让他们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从观察比较中学会自我调整与辨别,教会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扬。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分享技能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四、在游戏中培养分享习惯。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分享习惯。1、轮流分享的习惯。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物品轮换使用。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易掌握。我们可以教幼儿先学会轮流分享的礼仪。如在玩玩具时,我们可以告诉幼儿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后来的人想玩可以说:我也想玩这个玩具,你玩一会儿可以轮给我玩吗?渐渐地,幼儿学会了协商,也了解到尊重别人及等待轮换的重要性,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实行轮流分享,也为幼儿遵守秩序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基础。比如玩跳房子游戏,幼儿必须要排队轮流玩,不可能场地上每个人画一套房子,不肯能大家同时玩,玩多了这种轮流分享的游戏,幼儿自然而然会养成轮流分享的好习惯。2、共同分享的习惯。在相同的时间内,孩子们自愿结合,通过互相间的配合和协调融洽地进行分享,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幼儿在玩《搭积木造新房》游戏时,先让小朋友四人一组进行搭积木比赛,看哪一组小朋友的积木搭的房子又快又好。再选出几组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让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怎样想出漂亮的房子,看到大家一起做的房子这么漂亮,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幼儿会说出看到大家做的房子这么漂亮心里很高兴,如果自己单独做的房子肯定没有大家一起做的漂亮,而且大家一起做很开心。在幼儿参与游戏的分享过程中,老师协调关系,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强化幼儿共同分享的行为以及合作行为,促使幼儿养成共同分享的好习惯。3、平等分享的习惯。三-六岁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由利益决定的,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比如在分享活动中我们常听到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给你玩之类的话。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是不是带来的分享物品只给自己的好朋友玩呢?别人想玩怎么办?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你是不是很高兴?如果别人不给你玩,你是不是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换位思考,体验感受别人的心情,从而养成平等分享的好习惯。幼儿分享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每一日的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分享教育,会使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会使他们主动分享,乐于分享,从而愉快、主动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并且通过游戏活动中的互相合作,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及友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建构游戏的观察要点如下:
1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专注与兴趣
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建构游戏、在游戏中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建构过程中是否专注投入、能否持续地完成一件作品,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状态等,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2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建构技能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任何一件建构作品都是由最基本的建构技能组合而成的,掌握了基本的建构技能,幼儿才能在建构游戏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激发出浓厚的游戏兴趣。
3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建构游戏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能体现出幼儿建构游戏的水平。
教师在观察幼儿使用建构材料的情况时,可以关注幼儿经常选用哪些材料;在使用时是否能关注到材料的特点,比如,能否选择适宜的材料,能否判断出各材料之间的关系(长度、形状、体积不同等),从而巧妙利用材料。
4幼儿建构作品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幼儿建构作品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不仅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建构技能能和水平,而且能够反映出他们在建构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游戏水平。因此,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不仅应关注幼儿的建构兴趣、建构活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还应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情况。
5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与合作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构游戏中幼儿的交往互动、合作能力、主动性等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来分析幼儿能否主动与同伴协商搭建的主题和建构方案;能否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作品;在合作中是否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是否能耐心地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是否能通过主动沟通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纠纷等。
一、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随着幼儿语言和动作的发展,与人交往的范围更加扩大,独立性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凡事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角色游戏非常适合这一阶段幼儿的这种需要。
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在游戏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幼儿最容易接受。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熟悉的、印象深刻的、并且感兴趣的内容。幼儿能够按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是有意性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小班幼儿是有模仿成人活动的意愿,但还不能明确的表达出来,往往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这时教师要启发幼儿做游戏的愿望,帮他们明确主题。如:教师看到几个幼儿都抱着娃娃玩,便可以启发幼儿说:“这里有这么多娃娃,是托儿班吧谁是托儿班的阿姨呀”这时孩子们都会说:“我是”,“我是”。于是托儿班的主题游戏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能够按主题开展游戏,教师应启发幼儿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幼儿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就是其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发展的过程。同时,游戏的过程也给幼儿带来较大的快乐,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角色游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幼儿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替代多种真实物品,如把小椅子当汽车、火车,或把小椅子当成儿童床等,而儿童自己则扮演司机、妈妈、医生、教师等多种角色。幼儿置身于各种角色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反映出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想象。随着游戏主题的扩大,角色的增多,扮演的逼真,情节发展的复杂,幼儿不仅玩反映周围生活的角色游戏,如开医院、商店等,而且玩富有更大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游戏,如宇宙飞行等游戏。这样的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它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而这种原始的创造性正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初动力。
二、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始终如一、友好合作的良好习惯。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实现构思,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并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
结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幼儿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活动,对他们感觉、知觉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手的技能训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幼儿为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造型,就要考虑选择什么形状的材料,用多少,按怎么样的顺序,用什么样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为了使建造的物体美观,牢固而不倒塌,在堆积时还要考虑到匀称、平衡等问题。通过这些构建活动,促使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做到手脑并用。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努力实现反映现实的愿望,积极地独立地摆弄材料,逐渐养成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与习惯。如积木要一块一块地慢慢搭建,每搭一块积木,都饱含着幼儿的一种期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自然地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沉着,失败不气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幼儿在使用结构材料时需要互相协商,友好的分配,互相谦让,互相交换,否则便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小班幼儿刚开始习惯于独自摆弄结构材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会感到两三个人一起玩耍要比一个人玩更有意思。随着结构内容的复杂,更需要志趣相投的小朋友之间协力合作。如大班幼儿要建造一条大街,一个人是很难独立完成的,需要得到同伴的帮助。几个幼儿在一起通过协商,有的铺路,有的建立交桥,有的搭建道路旁的高楼,有的修街边的公园,一条功能齐全,结构漂亮的大街很快建成了。由于合作,幼儿游戏的愿望实现了。长此以往,通过建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的好习惯,这种良好行为会迁移到幼儿今后的成年生活、工作中,使幼儿长大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以及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有规则,有角色,并带有竞赛性质,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有趣,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多在户外进行,使幼儿能充分接触到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提高了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奔跑跳跃,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体育游戏向幼儿提出了一定的任务,需要幼儿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队与队之间就成为了竞争的对手。几乎所有的体育游戏都是以一方胜利、一方失败为结果的,这种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正是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好途径,而这种竞争精神和团队意识对幼儿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意识要从小班开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如在小班非竞赛性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中,要鼓励幼儿努力把活动任务与要求完成得更快更好,要努力赶上或超过别人。随着幼儿对游戏活动的熟悉,可适当安排一些追、捉、跑的游戏,像“小燕找窝”,游戏中的追捉,找“窝”都是竞赛活动。到中班,除了追捉跑一类的游戏外,还要逐步增加分队竞赛和个人赛跑活动。在大班应有跑就有赛,而竞赛内容要丰富,不仅要赛速度,而且要赛智慧,赛技能。通过各种竞赛游戏活动,逐步养成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体育活动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使幼儿获得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体验。但比赛的失误、失败也会使幼儿感到懊丧,甚至会出现相互指责埋怨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既要奖励胜利者,也要鼓励失败者,既要表扬速度快的,也要表扬遵守规则的和相互帮助有良好赛风的,以及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使幼儿逐步意识到竞赛不仅是赛速度,赛体力,而且也是赛风气,赛意志。要使胜者、负者都能在竞赛中体验到乐趣,让胜者体验到荣誉感、自信心,让败者体验到战胜挫折、锤炼意志的喜悦感能看到败中之胜,激发其奋进精神。
四、在音乐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质教育,并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同时也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它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幼儿在演唱、表演这首歌的一系列活动中,能形象地体验到成人劳动的辛苦,他们会在妈妈下班后发自内心地唱一句“妈妈,妈妈,快坐下。”他们也会在幼儿园亲切地向教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就是音乐的教育作用在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引起的震撼。它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音乐游戏正是以它特殊的情感艺术魅力,主动地反映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不是以说教论理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以音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影响幼儿,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并因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力量。
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幼儿按照有趣的游戏情节和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情绪情感,这样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也增加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好的音乐作品,以其丰富、典型、集中、细腻的情感性特征,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在感受,理解音乐优美的特征的同时,接纳、寻味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虽然幼儿还不能够完全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但优美的旋律,欢快和谐的节奏可以给他们带来愉快和美的享受,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从而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五、在表演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根据故事和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演、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一定的故事或童话的内容,它区别于反映幼儿生活印象的角色游戏。
对于托班或亲子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常规的教育方法对他们的作用不大。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的玩具能提高孩子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的环境和教养者。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款具有神奇的“情感功能”的小玩具及其玩法。
亲吻球游戏目标:
通过给予宝宝温柔的抚触,使宝宝与养护者之间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
游戏准备:
在运动材料“刺球”上贴上嘴巴,打扮成“妈妈”的样子。大海绵垫子两块或地毯一大块。舒缓的音乐。
玩法:
1.让宝宝躺在干净、柔软的垫子或地毯上,告诉宝宝“刺球妈妈”要亲吻宝宝的身体。
2.推着“亲吻球”滚过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胸、肚子、腿、屁股等,甚至可以让“亲吻球”在肚子上轻轻跳一跳),并进行语言与眼神的交流。鼓励宝宝大胆抚摸亲吻球。
游戏设计原由及实施效果举例:
2岁的宝宝特别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身体,于是老师们便设计了这个“亲吻球”游戏。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游戏。萱萱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哪怕在平时的游戏中也很少看到她笑的样子,对身边的同伴和老师也很警惕。针对其个性特点,当球滚到她身上时,老师总会多停留一会儿并轻轻将球向下按压几次。同时告诉萱萱:“刺球妈妈喜欢萱萱,它想多亲萱萱几下。”
温柔的声音,多次的接触,情感的述说,让萱萱体验到被爱的喜悦,同时,与老师逐渐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经过数次活动,萱萱渐渐融入了集体,紧张的心理得到了缓解,也开始接纳同伴了。
动物毛线衣游戏目标:
在成人的帮助下,觉察小动物不高兴的原因,激发宝宝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游戏准备:
各色毛线团,筒状餐巾纸。装饰了小动物头像的饮料瓶或矿泉水桶。创设小动物家的场景。
玩法:
1.介绍动物宝宝,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动物宝宝“外衣”的颜色。
2.出示不同的毛线团,请孩子为动物宝宝穿“外衣”(选择合适颜色的毛线绕上去)。
3.展示宝宝成功的作品,以小动物的口吻表示感谢,激发宝宝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游戏设计原由及实施效果举例:
毛线球、卷筒纸质地柔软,且能充分延展,因而是众多小朋友都喜欢玩的材料。可因为容易引起诸多麻烦,这类游戏经常会被家长拒绝。而老师们通过添加一些辅助物,却能使孩子玩得既尽兴又有益。
贝贝特剐爱动手,平时经常喜欢捣鼓教室里的玩具,但做事情常常缺乏耐心和专注。当他知道今天可以玩毛线、卷纸时特别高兴。游戏开始了,一会儿正绕,一会儿反绕,一会儿绕空,绕了十分钟,只绕了四五圈。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用鼓励的口吻说:“啊,你已经给小动物穿上背心了。小动物说谢谢你。能不能再给它穿条裤子呀!”贝贝边绕边说:“能!”由情感驱动的活动,更能使孩子专注。
翻板乐游戏目标:
在给小动物送食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游戏准备:
用较硬的纸制作几本内文只有两页的“大书”。每本书的第一页,都画有一只难过的小动物形象。在小动物的身上装上透明的口袋,另准备不同的食物。第二页有一只同样的小动物,只是将表情换成高兴的。
玩法:
1.教师打开大书,给宝宝讲述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宝宝发现动物都不高兴。激励宝宝寻找小动物不高兴的原因。
2.让宝宝根据小动物的喜好,在它的口袋里装上合适的“食物”。如给小兔吃萝卜、青菜、蘑菇。教师引导宝宝边送边说:“小兔,我给你吃萝卜。”
3.当宝宝都送对后,让宝宝翻开第二页,露出动物宝宝的笑脸。告诉宝宝:“小兔谢谢你。”
游戏设计原由及实施效果举例:
宝宝们都很喜爱小动物,所以这款玩具和游戏的设计运用了动物的形象。自铡的大书筒便又实用,孩子特剐喜欢。月月是个语言发展比较慢、与同伴交往有一定困难的孩子,可她特别喜欢和书中的小动物互动。在游戏中,她不断重复着“吃”“兔兔”“给”等词,慢慢地,她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完整的话了。由于有了情景和内需的驱动,孩子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更在遥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关爱!
有趣的表情游戏目标:
在游戏中锻炼孩子识别脸部表情的能力,增加描述这些表情的词汇。
游戏准备:
孩子自己、同伴、家人、老师等熟悉的人的表情照片(涵盖两大类表情:喜和悲)。画有表情的分类底板。
玩法:
1.将所有照片混在一起,在成人的引导下让孩子说说照片里的人是谁,他是高兴还是悲哀。
2.把高兴的照片放在笑脸娃娃这里,把不高兴的照片放在哭脸娃娃这里。
3.当孩子能分辨熟悉人的表情后,可以从杂志上剪一些不同表情的,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如开心的脸、愤怒的脸和哭泣的脸。注意不要出现面目狰狞的脸。
游戏设计原由及实施效果举例:
剐入园的小年龄宝宝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大哭大阑。原因是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家庭成员。老师们发现当孩子看到熟悉的人时,情绪会马上稳定下来。于是建议家长把家人的照片带来,并利用这些照片开始了表情游戏。
当孩子们拿到高兴的照片时会模仿着笑,当他们看到哭泣的照片时也会愁眉苦脸。看到熟悉的人会兴奋地叫:“妈妈、爸爸……”当孩子表现出高兴时,教师会用“某某笑了”来丰富孩子的词汇。帮助孩子理解表情背后的情绪。
真真来园后总喜欢抱着娃娃看着窗外。当我们投入这一游戏材料后她便爱上了这些照片,每天都要重复着玩,边玩边说,边看边笑。游戏的快乐情绪取代了她对亲人的想念。
我知道怎么办设计意图:
宝宝的安全,牵挂着家长和老师的心,因此,要及早对宝宝进行应付突发事件的训练,只要宝宝能记住人名、地址、电话就可以训练,以防患与未然。
学习目标:
对宝宝进行安全防卫知识训练,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教宝宝记住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单位、家庭住址、家中的电话号码。
2、宝宝喜爱的玩具、糖果、点心等。
3、指导教师2名。(一名主教师,一名助教师)
活动过程:
1、主教师向宝宝询问个人资料。
宝贝,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的电话、单位等情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宝贝了,看哪个宝宝最聪明。(逐一向宝宝询问个人资料。包括宝宝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单位、家庭住址、家中的电话号码。)
2、宝宝回答后,教师总结:宝贝外出时要认识回家的路,无论什么情况不要接受陌生的'礼物,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助教师扮演陌生人,试试宝宝的反应。
助教师扮演陌生人,走到一小宝宝跟前,用宝宝喜爱的玩具、糖果、点心等哄宝宝说:“宝贝,我给你带来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喜欢吗?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好吗?”
4、主教师小结:宝贝,不管陌生人给你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你千万不能接受,更不能跟他走,如果陌生人硬要把你抱走,一定要大哭大叫。
活动结束:
总结宝宝游戏情况。
活动延伸:
叮嘱家长:以后带宝宝外出回家时,启发宝宝领着家长回家。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老师和家长还要结合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及时进行教育,让宝宝时刻具有防备心理。
开开心心玩皮球目标:
1.体验与大家一起玩皮球的乐趣
2.初步做到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准备:幼儿人手一个皮球、小滑梯、纸箱一个
玩法:
1.追皮球
在塑胶场地上,教师将纸箱的皮球全部抛出去,幼儿追逐皮球,追到球后,跑回原处,把球投入纸箱。教师可把幼儿追回的球继续朝外扔,幼儿反复玩游戏。
规则:每位幼儿每次只能追一个球,并把球投入箱内。
2.滚皮球
幼儿在小滑梯上先将球滚下来,控制球滚到纸箱内,进球的幼儿就可以从滑梯上滑下来,拿到球继续玩。
规则:在滑梯上只能滚皮球,不能扔皮球。
3.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好后,一起念儿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来”。教师将皮球滚到一个幼儿手中,幼儿再将皮球滚回来。游戏反复进行。随着幼儿熟练程度,圆圈逐渐变大。
规则:幼儿要尝试滚皮球,不能扔或抱回来。
4.小猪回家
幼儿双手推动“小猪”在地面滚动到指定的“家”。随着幼儿熟练程度的提高,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帮助“小猪”钻过“山洞”,走过“小桥”,绕过“危险”回到家。
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5.喂小动物吃饭
在大纸盒上贴好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以提高孩子投准目标的精确程度和锻炼目测力。
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6.小小传球手
幼儿可以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上开始传球。传球游戏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都能促进孩子们互相配合、协同活动的能力。
规则:幼儿要站好,要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做亲子游戏让宝宝更加聪明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亲子游戏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
如果你家有学龄前的宝宝,不妨在下班后或休息日里,多花一点时间和他做一下这些游戏,既开发了宝宝的智力,又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看到报纸的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一、家长形容一件物品 让宝宝猜猜是什么
家长用口述的方式,给宝宝形容一件物品或动物,让宝宝猜测家长说的是什么东西,或者换过来,让宝宝形容,让家长猜他说的是什么。类似于“非常6+1”节目。
目的:锻炼宝宝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3到6岁。
二、给宝宝列出几个名词 让他找出逻辑不同的
白菜、青菜、胡萝卜、小鸟、芹菜,从这几个名词中,找出逻辑不同的那一个。
目的: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3到6岁,也可把这些名词画成一个个图案,增加宝宝的兴趣。
注意事项:孩子答对了不要奖励钱
通过物品或金钱作为刺激,只会减弱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把学习当作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活动。
事实上,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由衷地感兴趣时,他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又开心。
三、向左转、摸头、抬右脚 家长让宝宝跟着做
向左转、摸头、抬右脚、蹲下、向前走、摸耳朵……家长在宝宝面前充当“指令官”,向宝宝发出指令,让宝宝跟随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花费的时间越短、动作正确的宝宝,反应速度就越快。
目的:锻炼宝宝的反应力。
适应年龄:2到6岁。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差距,适当地对动作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动作别重复
如果想让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不要总是用一些重复的动作去烦他;其次,也不要为孩子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欣喜若狂,为了重温这种快感而一遍遍地不停重复问这个问题,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厌烦。
四、两幅几乎一样的图 让宝宝找出不同处
两幅画几乎一样,但有些细微的差别,比如一幅图中的太阳公公是红色的,另一幅是白色的……把两幅图放在宝宝的面前,让他识别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
目的:锻炼宝宝的观察力。
适应年龄:2到6岁。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差距,对图案难度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不要说“你这样做不对”
父母一些无意识的做法可能会阻碍孩子自学的脚步,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常会忍不住说“你这样做不对”。
事实上,虽然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绕些弯路,但这正是他必经的学习之路,而这些挫折能更长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
五、用鞋带串塑料珠子 看能否按要求串起来
一盘散落的塑料珠子,让宝宝用一根鞋带,将珠子按照事先画好的颜色进行有序的串连。
目的:锻炼宝宝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适用年龄:3到6岁。珠子一定要大个一点,不然容易被宝宝误吞。
柏拉图定义游戏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拉夫科斯特也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所以家长适当的与孩子玩些智力游戏对孩子智能的开发是很有帮助的,会让孩子更加聪明。
家长是孩子的天,那就让我们为他们撑起更活跃更宽的天吧!
托班亲子游戏一、小动物坐火车
游戏目标:引导宝宝认识方位,能正确指认前与后。
游戏准备:玩具小火车、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玩具或。
游戏玩法:
1.妈妈与宝宝玩火车游戏。妈妈出示一列玩具火车(用宝宝坐椅排成),请小兔、小狗、小猫、小鸡上火车,并将它们依次排列,然后向宝宝提问:“谁坐在火车最前面”(小兔)“谁坐在火车的最后”(小鸡)“谁坐在小鸡前面”(小猫)“谁坐在小猫前面”(小狗)
2.火车到站了,请小动物们下车。游戏反复进行,以后可以请宝宝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排列小动物,妈妈与宝宝一问一答进行互动。不断强化宝宝对前后的认识。
3.听指令找位置。妈妈说“请你站在妈妈前面。”宝宝就迅速地跑到妈妈面前。“请你站在妈妈后面。”宝宝就迅速地跑到妈妈后面。
4.可准备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让宝宝按前后顺序排列玩具。增加宝宝对前后位置的理解。
二、比硬币
游戏目标:形成大、中、小的概念,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和专注力。
游戏准备:储蓄罐1只,硬币1元、5角、1角各若干,托盘1只,小盘子3只,写有“大”、“中”、“小”的字卡各一张。
游戏玩法:
1.请宝宝取出储蓄罐,帮他把底垫揭开,把里面的硬币倒进托盘里。听一听哗啦啦的声音,“哇!这么多硬币!”
2.爸爸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进一枚1元、5角和1角硬币,请宝宝找出托盘里的1元硬币放进有1元硬币的盘子里,依次类推。然后和宝宝比较一下:1元硬币大,1角硬币小,5角硬币不大不小,是“中”。
3.“硬币要回家喽!”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把硬币投进储蓄罐里。先把硬币给宝宝,让他认一认,再投进储蓄罐里。以后需要用硬币时,也请宝宝帮助拿出。
三、掷骰子
游戏目的:增进亲子感情;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对动物的认识。
游戏准备:在一个正方形的箱子(骰子)六面分别粘上小猫、小狗、小鸡、青蛙、小羊、小鸟的。
游戏玩法:父母和宝宝轮流将箱子抛起来(掷骰子),当骰子落地时父母和宝宝就一起模仿骰子上方小动物的叫声和走路的样子。
心理康乐
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张青青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
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情感、交往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对其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引导幼儿正确地开展角色游戏,以促进其智力、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导刊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心理健康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释放自己。它既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活动方
二
式。幼儿园的游戏多种多样,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按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创作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而角色游戏则属于创以为幼儿的情绪找到一个替代性的坐标;通过听音乐,可以让幼儿舒缓心理紧张,调节情绪等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帮助幼儿减轻适应性压力。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点,幼儿的压力表现不像成人那样不表露,而是通过哭闹、乱扔东西等方式浅显地表露出来,而且也比较情境化。因此,应让幼儿多参加游戏活动,减轻或消除他们的适应性压力。如“心情墙”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表达不同的情绪,让幼儿向老师或同伴诉说自己的情绪以帮助自己减轻压力;
“心情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每个手指上各画一张不同表情的脸,让手指宝宝相互聊天,使不开心的事情在开心的聊天中消失;结构游戏,把垒高的积木推倒,让孩子发泄内心的适应性压力;
“娃
娃家”游戏,让幼儿角色替换,把自己经历的不高兴的事情通过娃娃演绎出来,让他们把内心的不快乐情绪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江雪,申荷永.3至6岁幼儿心理压力源与表现〔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4〕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5〕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1(3)
注:本文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YXYY2008084)
4.尝试组织专业的心理减压训练来帮助儿童减
压。
心理减压的方法很多,如“沙盘游戏”疗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诊断治疗幼儿的问题心理行为,同样可以减轻幼儿的适应性压力;还有,通过做些松弛身心的运动,可以让幼儿找到适应性压力的宣泄口;通过故事引起幼儿的共鸣,可
(张富洪,范葵丽: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江门
529090责任编辑:赵阳)
26
造性游戏的一种。玩具材料进行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大多选择“娃娃家”、
“公共汽车”等游戏,而大班幼儿则会选
一、角色游戏及其特点
择“医院”、
“商店”等有一定难度与操作性的游
戏。玩具大多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或找寻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替代材料,以便幼儿可以自主自发地开发角色游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戏。
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三)想象与创造蕴含其中
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又称象征性游戏。角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色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与创造力,去反映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周围的生活。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一起。其一,角色的扮演就是最好的想象与创造。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幼儿喜欢扮演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想象而角色游戏的心理补偿作用则是其他游戏形式无法成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司机等。其二,角比拟的。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想色扮演是假想的替代物。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了一象的翅膀,进入自己假想的情景中去体验成人生活定的水平,就会把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与实物相结中的感受与人际关系,同时可以复活快乐的体验和合,在不同的环境中替代真实的物品。如,一根竹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其特点为:
棍,可以是战马,也可以是船桨;一把小椅子,可(一)主题来源于生活
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火车。其三,角色扮演是假想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利的游的情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假想各种游戏戏活动,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一方情景,去完成活动。幼儿的一个想象就可以成功地面,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转换或浓缩游戏的情景,如活动室的一角既可以是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娃娃家”,也可以是“医院”,可见其想象力与创扮演医生的角色给布娃娃看病,会用“冰糕棍”当造性的丰富。
作注射器给“病人”打针。另一方面,游戏中的角色分配与规则制定也是事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确定的。像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娃娃家”的游戏,用
女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妈妈”去操持家务,关(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情感
怀、疼爱孩子等。尽管情景是虚构的,但在游戏过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程中,幼儿始终都在遵守蕴含在角色游戏中的内在动,
“体验”是其基本的特征。无论个体对客观事规则,使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尽可能地符合角色的身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体验份要求。
根本无法去描述情感。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二)自主性与灵活性得以体现
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角色游戏的过程都是由幼儿自己设计并实施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人生活的机会,伴随的。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展开、角色的确定与分着这种需要的满足,幼儿会产生愉悦等积极的情配、规则的制定等,都是在幼儿兴趣、经验和能力感。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使某些消极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粗绪得到发泄,如幼儿大多害怕去医院打针,但在浅的经验演绎着生活。虽然在成人看来他们的很多“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医院体验到行为是可笑的,但幼儿却乐此不疲地投入于其中。的消极情绪,通过用冰糕棍当注射器去给布娃娃打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灵活地选择主题与
针而得到发泄。
27
教育导刊
二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二)促进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游戏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不同的态度与看法,而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进入同一个游戏情景前,幼儿需要彼此协商角色的分配,规定角色的扮演规则,以保持角色间的协调一致,如医生与病人应有各自不同的角色特点。同时,整个游戏过程也需要幼儿间的合作和信任,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角色游戏中,对于同伴的不恰当行为,如购物不排队、随便拿商店的东西等规范冲突,同伴会给予直接的批评,这些对于帮助幼儿学会处理矛
教育导刊
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如采用一味说教的方法将难以奏效。而角色游戏则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辨美与丑、善与恶。通过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并获得非常重要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不仅会出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流露。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角色游戏
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照顾小孩子,对布娃娃所扮演的“婴儿”表现出关怀、温柔与同情心。这种道德体验不仅让孩子尽力去做好“婴儿”的爸爸或妈妈,而且会促使他们将游戏中的道德体验渗透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关心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其他的角色游戏同样可以让幼儿去认识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医生与病人、交通警察与过马路的老人,等等。这些游戏场景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帮助弱者,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游戏形式之一,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体现在情绪情感、智力与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选择积极正面的主题作为角色游戏的内容,并帮助幼儿顺利地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
盾与冲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最初的友好关系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并渗透于整个游戏之中。交往的需要,将提升他们建立友谊的动机,并促使他们去注意同龄人的优点,并由此引发出“善良”、
“同情”、
“关怀”等概念去指导
他们积极开展同伴交往。
二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会将生活中和书本上所获得的体验融于一个游戏中。当幼儿为自己选择好角色后,就开始想象怎样去模仿所扮演的人的行为和语言。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关于游戏与创造性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在以后的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较高,这是与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有关系的。在游戏中,幼儿并非像真正的演员那样有准备地去刻画自己的角色,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角色游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幻想。同一个游戏中,幼儿要同时担当编剧、剧务、演员等职务,同时还可以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这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四)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引导个体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阶段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对于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编著.发展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
(苏)门捷利茨卡娅主编,胡真译.游戏中的儿童
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4〕徐巧英.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9)
(张青青: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05研
山东济南
250014责任编辑:赵阳)
28
情绪是一个人对所接触到的世界和人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情绪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活着,就总免不了体验快乐、激动、悲伤、恐惧、愤怒、害怕、担心等等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更是无处不在的,正如发展心理学家所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喜悦、轻松、愉快等情绪体现了健康的心理状态,人们将喜悦、轻松、愉快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它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皮下中枢对大脑两栖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等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不仅对人的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其次,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心理学家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发现,在音乐、美术、语言、计算等方面学习效果好,能力发展较快的幼儿均为受教师表扬鼓励较多的幼儿。如果,幼儿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情绪,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充满了兴趣,他便会形成探究环境的动机,并且努力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这样,智力也就不断地得到了促进和发展。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催化剂。第三,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的情感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情绪体验,如:快乐、痛苦、惧怕、害羞、悲伤等等。但是,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绪体验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他们各自的神经类型、经验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境刺激有关。一种情感与某种具体的情境和特定的认知反复的结合,便可形成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便反映出幼儿情感的个别化。情感的个别化对幼儿将来的个性的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有心理学家认为,各个儿童早期情感上的经历对儿童日后的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因此,积极的情绪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注重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主要做法是:一、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让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之中。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氛围,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为此,我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轻松和愉快。我经常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吃饭、睡觉前让幼儿听一听优美的音乐,说一说笑话等。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孩子围在花坛边观看着什么,并且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土。看到这种情景,我没有简单地责备,而是十分惊讶地问:“你们怎么成了小泥人了?”孩子们笑着说:“我们在找蚂蚁的家在哪里?”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满足了孩子探究的需要,为他们找来了小铲子、塑料罐子等工具,让他们继续观察,并告诉他们以后不要把泥土弄得到处都是。孩子们在我的支持下探索的兴趣更浓了,情绪也很愉快。通过这件事,我感到: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只有满足幼儿合理的情绪情感需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才能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二、教师以自身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其形成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且模仿性、受暗示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有影响。因此,教师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活动中我经常发现,我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也会提不起精神,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反之,我的精神饱满,情绪积极向上,幼儿也会随之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始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积极情绪影响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一)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如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缺少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体验、比较任性、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在交往和学习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为了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养成热情、乐观、友爱等良好的性格,针对班内幼儿的情况,我开展了“我们都是好朋友”、“我能行”、“会变的情绪”、“赶走小烦恼”、 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学一学、动一动、想一想,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掌握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在相关的情境中体验,幼儿获得了排除烦恼,保持愉快情绪的经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愉快,积极投入,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二)开展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渲泄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受真实活动所要求的条件的限制,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绘画、玩泥、玩水、玩沙、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情绪情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以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发展。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女孩子在游戏中因为自己想当“理发师”而别人不愿意带她一起玩而一个人偷偷地在哭泣。我发现后,先是稳定她的情绪,让她说出不高兴的原因,然后帮她分析自己的情绪,让她知道遇到事情生气、哭是没有用的,并引导她想出克服不良的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她与别人商量先当“顾客”,然后再轮流当“理发师”,这使得她顺利地参与到了同伴的游戏中,情绪也逐渐变得愉快积极起来。(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通过活动、游戏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同时,我在日常生活中还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与表情,倾听幼儿的声音,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幼儿进行引导与帮助,使幼儿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有一段时间,班上的一位小朋友总不愿意上幼儿园,即使来到了幼儿园情绪也不稳定。特别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他更是没精打采,一副很苦恼的样子。我发现了他的这一表现,便主动地向他询问原因。原来,他进餐速度比较慢,而老师每次给他盛的饭比较多,他吃不了,可又不敢说,这让他很焦虑,也影响了他上幼儿园的情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便为他重新盛了一碗少一点的饭,并适当地延长了他的进餐的时间。当他把饭吃完后,我表扬了他的进步,他的表情轻松了许多,得到了表扬后产生了愉快的情绪。几天下来,他的情绪稳定了,也愿意上幼儿园了。综上所述,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是教育好幼儿的重要前提,而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更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全面开发幼儿智能的同时,要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游戏中的持续时间及投入程度可体现幼儿的如下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情况:
(1)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在游戏时,幼儿的身体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得到活动,有益于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神经系统的发育。另外,充足的户外游戏使幼儿能够直接接触到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使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并使幼儿健康成长。
游戏能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幼儿的游戏中少不了动手操作和身体运动,比如抓、握、跑、跳、蹲、站等,游戏中幼儿的四肢得到充分的运动,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四肢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促进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发展。
(2)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游戏促进动儿语言的发展:游戏为幼儿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能微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不仅使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深刻化。面且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
游戏与动儿创造力的发展:游戏具有象征性,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有助于改普幼儿的认识结构,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游戏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氛围。
(3)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保证幼儿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有助于幼儿意志,持久力和自制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