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创作的艺术家——我所知的郑波

用灵魂创作的艺术家——我所知的郑波,第1张

        “郑波是位奇人!”这是我自从结识郑波后,对他认知的总结。在我身边的朋友中,若论真正淡泊名利,能够潜心致一钻研艺术之人,唯有此君。

“郑波艺术工作室”于2021年6月5号,在河北故城县“德国绿康农庄”挂牌,但郑波本人并没有出席当天的挂牌仪式。不但没有出席,“绿康农庄”王洁华董事长挂牌的头天晚上,给郑波视频语音,沟通相关事项的时候,也没有接通。直到第二天,郑波在微信上看到视频语音消息,才歉意地回复说他当时正在贵州深山里采风,山里没有信号。从这段小插曲里,郑波之不慕虚名,可见一斑。

本月6号的时候,卢总给郑波发来语音,说联系好了国外的客户,约他来京签约,画一千幅牡丹,卖去国外市场。“画幅青山作酒钱”,这种风雅而实惠之事,我满以为郑波会一诺无辞,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表示同意。卢总不禁感到讶异,就打电话给他,问他的想法。他以“单位有文件,大学教授不能出省”为由,婉言谢绝。

我又给他介绍两位有实力,而且对其作品慕名已久的企业家,说要收藏他的山水国画和牡丹。我以为这次肯定十拿九稳,但再次遭到郑波的拒绝。只是这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郑波特意跟我解释说:“我有自己的创作理念,不会接受命题创作。真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喜欢走出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沿着别人的道路亦步亦趋。艺术家一定要善于打破自己,沿着自己开辟的一条新路走下去,走出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艺术需要自由的创作环境,这我能够理解。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这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也让我敬佩。但是艺术的探索,也需深植于生活的沃土,也需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才能把根扎得更深。

我对郑波说:“我敬佩你的探索精神,但是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家也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会画就画。一招鲜,吃遍天。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郑波对此不置可否,我最终还是没有说动他。

  我难以理解他的清高,更不能理解市场经济中,他这种不重视经济效益的行为。为了深入他的艺术世界,真正的了解他。我知道问是问不出个所以然了,就找他自写的《自在随心——郑波绘画感悟》寻找答案。结果,还真让我发现了眉目。

在书中,郑波真挚地写道:“我画画,随心,随意,随情,随性地胡来,不求法则(或许早就为法则所困);不求形似(或许真是画不像);更不求唯美(唯美的标准本来就没有标准);所以我只能随自我情绪进行宣泄式的涂鸦了。一直坚信每个人天性里就有自己的‘固有色’‘形式符号’‘个性风格’……所以我在努力地使自己不受形式法则的过多影响,努力去寻找自己最原始和纯粹的记忆的碎片和印象的符号,并希望它们肆意叠加和交融,让消失在共性标准学习中的输出,个性重获新生地浮于画面。我爱一切和视觉相关的事情……并醉心于其中的乐趣,以致夜深人静时,独自沉浸在个人的绘画世界里,这种涂鸦的游戏便逐步成为一种习惯。每张画都变成想要记录的某时某刻,并将之转化凝结线条和颜色的记录……”

从他的字里行间,从这张艺术的自白书里,不难感觉郑波是点亮了自己的心灵,燃烧自己的生命,在用灵魂去创作。他在这个浮躁的艺术圈子里,一直坚守本心,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进行创作。

事实上也是如此,除了几个亲密的朋友要求他创作常规题材绘画,他会满足其要求创作几幅之外。别的时候,他都埋首于艺术的创新之旅,不断探索崭新的艺术边界。

或许,正如张月镜所写的《时代脊背上的意识之魔——郑波绘画》一文中所写的那样:“郑波常常自诩其绘画为性情式涂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超越构图、笔法、材质等乃至一贯的‘美丑’‘情感’原则,而进入意识表达状态。其中无论是混沌还是清晰,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无论是有序还是无序,无论是具体还是宏大,无疑应该是一种艺术家绘画风格的概念和艺术追求的范畴。毕加索、梵高等世界级绘画名家告诉我们,进入意识和心智之门,即是艺术生命的开始……艺术家的人生会赋予作品生动的故事,艺术家更贴近心灵。”

从张月镜的文字中,我们不难洞见郑波作品的深层含义和创作心路历程,更不难看出他对艺术的钟爱和坚守。

  在我介绍80后买他作品时,郑波发过几幅他的作品给我看,当我看到一幅叫做《荷叶先生》的作品时,我问它戴的帽子怎么是绿色的?郑波回复:荷叶不是绿的吗?再看到接下来的几幅名为《冥》《鸟人》《村里的姑娘》《撕裂》《蝶殇》的时候。我已经难以找到合适的措辞形容自己内心的震撼。就问他这样的艺术,该如何用文字来形容?

他说:对艺术,千万不要用文学的思维去解读!图形语言本身(点线面,色彩)就是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就像文学家表达思想,通过文字来呈现,画家靠色彩和图形呈现,舞蹈家靠肢体语言呈现,歌唱家靠声音呈现一样道理。

随后郑波又发来三幅作品,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三幅作品一改之前的风格,用色都很明亮,色彩也饱满,整个用色如同彩虹版明艳,又像烟花那样绚烂。正当我心旷神怡,想要评论几句时,他说:“这种抽象的你更看不懂”。

我不服气地回复:“看不懂也可以配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北大一位副校长曾说过,他的一个画家朋友,在画一片黑色时,在中间点了个白点就叫艺术。你这配色比他丰富多了,又喜庆又好看!我喜欢!”

郑波发来几个字“大山的情绪”。我才恍然知晓这三幅抽象油画的名字,当时就跟他说,我送你一篇文章吧——《用灵魂创作的艺术家》。对我这个提议,郑波不可置否,或许是认为我的文笔过于浅薄,无法真实地描写出他思想的深邃。

我又为郑波介绍一位80后的意向客户,让他拍几幅图过来给客户选择。视频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他工作室里,有一幅油画,上面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我便问,这也是油画吗?郑波说这是自己大学时期的自画像。

说着又发过来一张自己躺在草地上的油画,说这幅也是自己照着照片画的油画自画像。我看了很久,才说怪不得都说油画是贵族艺术。确实比照片更逼真,更艺术,更能表达一个人真正的特质。

郑波回复说自己是油画专业出身,写实的基本功是必须的。随即又发来他大学时期的一些作品,都是写实主义,笔法虽然略显青涩,却难掩其中的灵气。

看到郑波如此真实地描摹着这个世界,我不禁想起他高中同学吴卫东教授所写的《郑波印象》。文中,吴讲述了郑波早在高中时,就萌生出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在高一的时候,就以书法、绘画和作文三绝,一举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艺术总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就像把香水喷在自己身上,很难不沾染身边的人一样。而一个人的人品,无疑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我想,这就是郑波在创办97期《城市档案》杂志月刊的时候,能够邀请到那么多的女星拍封面的原因。正如他跟好友吴卫东说的那样“艺术是纯粹的,在纷杂的艺术圈子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些,我相信。

在他的挚友吴卫东教授患喉癌治疗期间,郑波全程陪同,忙前跑后,出钱出力。从吴卫东那些饱蘸感激之情的文字里不难看出,郑波对好友的付出,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早已超越了物质。郑波更多是给了吴老师战胜病魔,笑对人生的精神支柱。

每次吴老师去省城治疗检查,郑波总是提前打点好一切,安排食宿,车接车送。见面时,吴搂着郑的腰,郑揽着吴的肩!兄弟间的情谊,亲热得连吴夫人都心生嫉妒。三十多年的友谊,郑波从未嫌弃过吴教授是从农村山区走出来的穷孩子。即使是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灵的前十几年,二人虽不曾见面,依然情笃如初。异姓兄弟,情逾骨肉。

吴老师经常和我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从吴老师写的诸多关于郑波的文章里,我真正感悟到了这种境界。我相信,艺品如人品,郑波善良的人生底色,必将为他的创作奠定温暖浏亮的创作境界。因为他是用灵魂创作,同时也用灵魂拯救着世间的灵魂!

  他拍自己的工作室给我看的时候,我看到镜头中有一位清秀的男孩子正在埋头画素描。问起,郑波介绍说这是20级环设专业学生,家住农村。在艺术上很有天赋,所以自己暑假带带他,免得他回农村,天天喝酒耍,蹉跎光阴。

看到他对学生的关怀,我不禁又眼馋起来。赶紧趁热打铁,问我能不能跟着你学画牡丹呢?他回复我:“文字是你的专长,写东西比你学画牡丹有价值。找到自我价值所在,也是最有意思所在。然后多多写,以后汇编成书!画画书法费时费力,人要找到自己最擅长,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事去做。全中国画牡丹的人成千上万,传统绘画早已程式化。单纯技法技艺的传习,画出来的仅仅是家居装饰品,和真正的艺术相距十万八千里。”

听了郑波的话,我深表认同,也放弃了学画的想法。也因此想起有位云南的女诗友提出要跟他学画画,结果被拉黑的趣事。又想到郑波创办杂志时,那么多封面明星,如花美眷,百媚千娇。通过他的平台,打造了多少艺人,身边美女如云,他都能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也因此被人戏称为“镇波”,说他坐怀不乱,都对美女产生抗体了。

郑波这种磊落的性格,与我所感知的那个郑波是相同的,重叠的。也许是职业的原因,艺术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待世界的角度,与常人不同。因此,有幸出现他朋友圈中的美人,出镜原因并非其本人有惊为天人的美貌,而多半是因为她佩戴的独特的饰品。

郑波的个性并非耽于风月,生性缠绵之人,给女性感觉也是人格伟岸,可望而不可即。我为有他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高兴,我欣赏他对专业的热爱,欣赏他对艺术勇追无尽的追求!更欣赏他走山路,串陋巷,深入到连4G网都没有的深山之中,去探访那些住在吊脚楼和古民居中的苗人们。

郑波有一颗高贵洁雅的灵魂,这造成了他作品的不可复制性,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他在《一个苗族县长助理的绘画养分与苗绣敬畏》一文曾经写到:“2016年9月,我有幸来到台江挂职。这对我来说是无比的荣幸。一直深爱和痴迷的民族文化,总是如一双巨大的魔手,将我拽入其中,并为之沉醉。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苗族图案,其中所隐藏的历史悠久,厚重而博大神秘的密码信息,让你沉浸下去就欲罢不能,她犹如一座巨大的营养池让我如醉如痴。记得是从九十年代,我就从简单的喜欢和好奇而爱上苗绣,那些神奇得让我心生敬畏和膜拜的刺绣技艺和图案,不知不觉中就对我的绘画,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讲是滋养吧!”

还有娟子采访他,写出的那篇《用生命作画的人》,也用娓娓道来的笔锋,阐述了郑波对艺术的炽热,对古老苗绣的追求。我从这些文字中,再次确定郑波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位用灵魂进行创作的艺术家!

2021年7月25号,我看到郑波先生的第一届学生小胡分享的朋友圈。他分享的是他与师弟一起被“如师如父”的郑波带到老艺术家陈红旗教授家学艺的视频。晚上的时候,收到郑波发来的信息:说那位80后购买他的作品,已经全部用时尚现代的双框模式装裱了,只等打专门的木制运输箱,就能进行托运了。

云南保山陈总和上海张总正在各自筹备郑波艺术工作室。我正纠结作品怎么托运过去,想起故城“绿康农庄”的工作室挂牌时,故城县的王书记讲到郑波工作室时,由于郑波教授本人没有到场,因此提到郑波的时候,只能由我接过话茬打圆场说:郑波是位优秀的,有自己独特标签的艺术家,教授,他是贵州省的省管专家,也是一个用灵魂创作的艺术家,他的所有的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美。尤其是郑波画的绣念系列,是他从苗绣中获得启发,创作而成。

郑波的朋友圈里发的视频,都是他走街串巷,不顾辛劳,拍摄的关于苗绣的一手资料。郑波痴迷苗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苗绣中,凝结着苗族人民千年文化积淀。尤其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底蕴厚重,更是承载中华远古文化的活化石。

郑波是贵州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对苗绣有深深的沉迷。受此山川滋养,他的绘画和设计也都受益于此!从民族刺绣图案中获得给养,结合现代绘画时尚理念,自成一家。

说起苗绣,还有一桩趣事。有一次,听说外地有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苗绣的衣服,被一位台湾藏家以二十万的价格拍走。当地人知道他对苗绣的热爱,特意在藏家取货之前,打电话通知他来观摩。郑波接报后,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欣喜若狂,特意坐高铁呼啸而去,只为实地观摩一下实物拍照学习。为纪念这段经历,他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我有幸读到,深深为他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感动。

如今,和郑波相识日久,看到他对待艺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确定他是在用灵魂创作,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必然会形成郑波梦寐以求的,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风格。假以时日,我相信他必然横空出世,成为当今画坛带有自己旗帜鲜明特色的民族艺术家。

作者简介:

王宏,笔名:思萌。大学本科。资深媒体人,企业策划,服务三农。爱好文化艺术,收藏,集邮。人生信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喜欢:真诚相待,信守诺言。毕生的追求:拥有自己的事业。84年至95年,发表诗歌830首。并出版有诗集《风筝》《幽梦》《低语》;散文29篇。99年担任中国文联出版的《世纪风》副主编,发行部主任。同年创办药都文苑。做过总编,记者,组织全国大型会议交流活动:教育,文化艺术,医学,各界活动36次。现任北京立志国际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时代党建》杂志社副社长、中国视频传播网运营总监、《城市档案》杂志运营总监。

说到老艺术家,那都是令人尊敬的一群人,比如出演“济公”的游本昌老师,就是一位深得观众喜爱的老艺术家。

游本昌把济公演活了

说到游本昌自然会想到他饰演的济公形象,可以说济公已经成为华语影视剧中一个大IP,但是最经典的济公形象则是由游本昌饰演的。尤其是他那蹦蹦跳跳疯疯癫癫的样子,成为华语影视剧中最经典的一个形象。

虽然现在游本昌老师不再年轻,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处于一个很年轻化的状态。一直有自己的一个想法与梦想。游本昌还在自己的微博发:娃娃们有表演梦想你就来吧,等你哦!看来游本昌老师也是想把自己的艺术传承下去。可以说游本昌对后起之秀的培养传承还是挺让人敬佩的。

游本昌在微博频频现身也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直言:游本昌老师虽然一辈子演过许多角色,但是让人记住的也就济公这一个角色了,不过济公这个角色足以让他名留千古了。

六小龄童把自己推下神坛

近年来,六小龄童作为一名老艺术家却受到了大家的质疑。其原因是因为六小龄童在捆绑西游记原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几乎偏离了初衷。一边以正统的“西游文化”的味道自居,反对恶搞,并鼓吹名著立法,试图利用法律限制他人的改编;一边却在自己出演或拍摄的作品中恶搞不断。

这些年来章金莱老师一直凭借自己扮演的孙悟空不断捞金,甚至独揽此角色,打压别人扮演的孙悟空,因此被网友们狠狠的责备为“戏霸”。最让人感到害怕的是,连小学生都对六小龄童老师提出了质问,六小龄童当场也是十分的尴尬。

六小龄童曾在公众场合不止一次直言不讳的表达对《西游记》的胡乱编造而不满,更是痛斥许多打着西游文化而圈钱的编剧,而却忘了自己做过的事情,因此招来了很多网友的声讨。这样的做法,六小龄童是自己将自己一步步的推下了神坛。

六小龄童口碑差的原因

六小龄童之所以时至今日,社会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最主要的就是,他不应该把自己和“美猴王”绑定在一起,要知道是“美猴王”成就了他,而不是他创作了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他好像忘记了他只是一个演员,只是在演别人的故事。

当初《西游记》能够出来,导演杨洁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这些年因为六小龄童的喧嚣炒作,往年他和杨洁导演的不快,在杨洁导演的葬礼上,为自己的**打广告的事情,也被更多的人在诟病。

真诚的希望六小龄童能够向游本昌老先生学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演员”,不要一辈子都把自己当作“美猴王”来炒作,人生如戏,可戏不是你的人生,从“美猴王”里走出来,做你自己不好吗?

个人觉得李蔷华老师晚年是幸福的,一生为自己喜爱的东西无怨无悔为京剧艺术献身,在他80多岁高龄还在舞台上演唱,为了自己的信仰没有向任何低过头,成为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一生代表作品有《二堂舍子》、《锁麟囊》、《春闺梦》、《亡蜀鉴》、《朱痕记》等等。她自幼学习京剧,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青衣第二代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曾被称为“程派五老”。

李蔷华老艺术家从九岁就开始京剧学习生涯,自小老生、花旦、老旦、刀马旦等都有研习,她在音韵上相当的讲究和具有天赋,吐字、发声、四声及其标准,他的表演外柔内刚非常动人。从小和妹妹李薇华一起拜成都醉丽君为师傅,几年后还和妹妹一起到处跑码头表演讨生活。就像李蔷华老师曾经讲述过,她在很小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开始的生涯,入梨园,登舞台,迷程戏,跑码头让她经历了不少苦难,回想一个民族艺术之道有多窄又有多宽。

李蔷华老师在他12岁的时候遇到了继父李宗林改变了他的人生,李宗林是个有学问出自名家之人,他看出了李蔷华的天赋,决心培养她唱青衣,所以继父李宗林是她真正的启蒙人,为他打开通往京剧艺术的大门,李蔷华也被程派艺术的魅力深深所吸引,从此以后就下定决心学习好程派。继父为了她打开通往程派艺术的大门,还请了程砚秋的琴师周长华为李蔷华传授程派戏。她的表现还被程砚秋本人赞赏有加,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是对李蔷华说可以随时来跟他指教程戏。

虽然程砚秋没有收女弟子的规定,但李蔷华也算他的私淑弟子,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这并不影响她学习程派艺术和对程派的钟情,她的这份热爱与执念让她在程派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还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传承人,她的去世给我国京剧表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摘 要] 《老大的幸福》以傅家五兄妹的悲欢人生为结构线索,让傅老大这个小人物以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方式,向观众诠释最朴素、最靠谱的幸福观: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自我调适的良好心态,揭示了我们每个人打开通往幸福人生之门的密码。该剧的艺术魅力,首先体现在对傅老大感情世界的多维呈现,收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而小人物傅老大情感和形象背后的理性启悟,更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关键词] 《老大的幸福》;幸福密码;艺术魅力;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我调控

2010年3月4日起,由李路导演、范伟监制并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以下简称“该剧”)在央视一套热播。据3月24日中国少年网消息:该剧接档《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开播后,首播当天收视率高达5�03%,创下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首播集的历史最高。而在网络调查中,网友给《老大的幸福》打出4�9的高分(满分5分)。①这其中的奥秘,令人费解,迫人追问和思考。

关于幸福的追问――什么是幸福

该剧以幸福命名。那么,什么是幸福笔者认为:幸福是照耀人类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的永恒之光,追求幸福,是人类乃至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是,在这个浮躁喧嚣、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当代社会,幸福在哪里人们如何去寻找和把握幸福这正是本文意欲寻找的答案。

该剧的编剧和导演以傅家五兄妹的悲欢人生为结构线索,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当前的各种社会问题之中,笃定地拷问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什么是幸福并让剧中的主演傅老大这个小人物,以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方式,向观众诠释了最朴素、最靠谱的幸福观。虽然,在不同价值观人们眼里折射的幸福是不一样的,但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指出的那样:对世间所有的人来说,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但通往幸福的心路历程是殊途同归的。在这种共识的前提下,老大傅吉祥的幸福秘诀,已然具有普遍意义。那么,老大的幸福密码究竟是什么呢

(一)古人云:“知足者常乐。”②老大最大的幸福法宝是――知足常乐

该剧中老大有许多经典的对话和独白,可以让观众笑中含泪,释然或顿悟 。老大在剧中如是说:“我是顺城一只小小鸟,你们偏要把我弄到大海上当大海鸥,我累啊!人如果老是盯着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为此劳形伤神,怎么可能幸福”再如:“人往高处走,这国际大都市差啥不呆啊!眼往低处瞅,勤杂收发什么其他,不挑。”这正印证了、实践了古人所谓的“知足者常乐”。与其知足密切相关的,是老大的姿态和心态。他总是把自己的身段放得极低,心态阳光而乐观。正如主题歌中所言: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

(二)古人云:“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老大幸福的第二个法宝是――助人为乐

傅老大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遭际的时候,体现了一种德行的善与美。作为老大,他从小担负了长兄为父的教养责任,把弟弟妹妹们培育成人,且三个较大的都已成家,然而,他自己依然孑身一人。令人欣慰的是,弟妹们尚算知恩图报,他们还记得接大哥到北京来享享清福。可是,进京的老大依然为老二两口子的感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老三的升迁“行贿”;为老四的别墅梦编造善意的谎言,甚至还披挂上阵替老四演戏……兄弟姐妹们的诸多问题,还得老大一一调停理顺。老大这种自觉担当的胸襟,就像儒家所讲的独善和兼济的旨意一样,折射出他个人独善的自律和兼济的自觉。孟子《尽心•上》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③孟子以“亚圣”的境界谈及个人修身要求,尚要区分“穷”和“达”两种不同的处境,尚不以人所“不能”责之以“不为”。而小人物傅老大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穷达,始终以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应对自己和他人的困难,收获了知足者真实而笃定的幸福。

其实,傅老大从不曾发达,甚至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富有,可他对无家可归的梅好和她患孤独症的儿子乐乐不弃不离。甚至在梅好结婚嫁人之际,他还帮她带走乐乐让其度过一个清静的蜜月;对被男朋友抛弃的辛雯,他不仅装情侣,劝张强,从中调停,还送借酒浇愁的辛雯回家,帮辛雯整理家务,等等。剧中的傅老大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冷幽默的、憨厚乐观、富有爱心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他甚至达到了中国儒家所谓的圣者境界:无论穷达,其志都在兼济;有的地方,如在足疗城被客人泼茶水等情节,甚至到了西方宗教所谓的打左脸给右脸的程度,其境界已近乎圣者。该剧的编剧和导演与以往许多电视和小品在艺术理念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词――境界。主创人员和剧中人物的境界,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视剧正在向艺术、社会和人性的深度掘进。

(三)老大幸福的法宝之三――超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傅老大的口头禅是“别急啊,调调,调一调。”在该剧中,他的调一调包括了两个向度:“调己”和“调他”,而调的内涵在“调己”的向度上应是调节、调控、调整的意思;而在“调他”的向度上,则是调解、调和、开导、劝慰、调停等意。在该剧中,有许多傅老大“调他”的情节,正如他对弟妹和辛雯所做的。说到“调己”,最有意思的是他发明了所谓的幸福操,彰显了他超强的自我调整能力;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和梅好的爱情悲剧:如在弟妹的逼迫下,梅好带儿子出走,老大失去了梅好。在电话亭里,他对终于联系上的梅好说:“在我心冷的时候,我哗哗地往身上穿衣服,秋衣、秋裤、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皮衣、皮裤,这时你端个小火盆来到我身边,暖和了,我就脱下了所有衣服,正舒服的时候,你端着小火盆走了,还往我身上泼凉水。你想冻死我呀”在这个最痛苦的时候,他以这种带泪的调侃,化解自己和梅好的痛苦,真是亦庄亦谐,亦喜亦悲,令人欷�。老大的可贵之处,老大幸福的真正秘诀,并不在于自身得失,而在于他面对生活的打击和不幸时,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这,让他能够“化悲痛为饭量”,化矛盾为和谐。这自然就应了老大常说的“这就妥了,妥妥的了。”

关于幸福的思考――幸福不在千里之外

追问和思索关于幸福的问题,对笔者来说,是久违了。而迫我此刻坐下来追问和思考的机缘,正是这部电视连续剧。先是偶尔随家人看该剧,不期然的就被吸引了,后来更是欲罢不能,人到中年的我们竟为之动容,为其落泪。于是反复地追问自己:该剧究竟好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以下两点可供思量:

(一)以情动人――对傅老大情感世界的多维呈现

其实,评价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低的标准非常简单――就看它是否感人。在这个简单的标准面前,《老大的幸福》毫无疑问是经得起推敲和琢磨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④他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根本规律――以情动人。而《老大的幸福》感人泪下的个中三昧是对傅老大情感世界的真实的、多维的呈现,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也就是“以情动人”。

首先是傅老大的手足之情和长兄之爱,令观众动容。因为父母早逝,老大含辛茹苦,把弟妹们供养成人,而弟妹们在北京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就把乡下的哥哥接到城里来享福。憨厚善良的老大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京城,却亲眼目睹了老二夫妻不睦、公司破产,老三仕途失意、升迁无望,老四事业不顺、心愿多违,老五炒股失利、情感受挫……本来是来享福的老大,为了弟弟妹妹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奔波中,一家又一家地帮弟弟妹妹们调停矛盾解决问题,这种手足之情,长兄之爱,感召天地,自然赚得了观众的泪水。

其次,是傅老大和梅好之间的师徒情谊及刻骨铭心、无疾而终的男女爱情,更催人泪下。老大和梅好,在苦难中结缘,两人在艰难中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支撑,共同去挑战自身的生活处境和来自弟妹们的种种压力阻力。这段因苦难而结缘的男女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了那么多的曲折坎坷,那么多无可奈何与痛苦艰难,那么多不计回报的忘我付出,结局却是那最终的离别与割舍……而这一切,都是以老大那充满调侃和轻松的经典话语向观众渗透展示,亦庄亦谐、亦喜亦悲,既让人应接不暇,笑声不断,更让人回味不已,欷�不已。

虽然这部戏结局还算圆满:经过傅老大调了又调的弟弟妹妹们都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坐标,傅老大和梅好两个小人物的爱情,到最后也得到了傅家所有人的理解。但是,老大和梅好那来之不易、淳朴无华的爱情,已经搁浅在无法逆转的情节里。当我们看着月台旁踏上了返回东北顺城旅途的傅老大和乐乐,想想他搁浅在北京城的刻骨爱情,情绪却如铅块一样沉重。真让人为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结局有着十分的遗憾,恨不得夺笔于编剧,把结果重新安排。而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在这悲剧性结局中得到了升华,更具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二)以理服人――形象和情感背后的理性启悟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当只表现感情,而不表现思想,成功的作品情感和思想是分不开的。该剧的编导们以“老大的幸福”为其命名,剧目本身就已经隐伏了明显的理性启悟导向,但作品是通过老大这个成功的艺术形象的情感历程,来完成对思想和意义的追寻,对幸福观的探讨,它不是在简单的图解幸福,更不是概念化的定义幸福。范伟的表演,做到了“以情动人”,同时也能够“以理服人”。看完整部电视剧后,慢慢咀嚼、回味,不由觉得这个老大的幸福,是老大一个人的幸福,它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幸福,它甚至也不是梅好的幸福。但正如第一部分所指出的那样,任何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普适的共性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故此,老大的幸福又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它隐含了我们所有人通往幸福彼岸的密码和关键词,所以范伟演绎的个人幸福有了沉甸甸的质感。正是这个题目,成了激发我们追问和思考幸福问题的契机:什么是幸福拥有百万钱财就是幸福,那吉安和明月他们幸福吗拥有官职权利就是幸福,那老三以及生活中所有像老三一样地位的人们,当他处心积虑想往高处升迁的心路历程,幸福吗然而,像老大、梅好、乐乐,非亲非故的一家三口,住着出租屋,拿着打工的微薄工资,生活于城市边缘的小人物,我相信他们内心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之间有人情和人性的温暖,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真诚相待,更有相濡以沫的爱情,而这才是构成幸福人生的必要元素,这一切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人们苦苦追寻的幸福反倒紧握在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手中。

《老大的幸福》犹如给迷失在幸福中或是徘徊在幸福边缘的我们当头一棒,逼迫我们回到生活中,追问自己关于幸福的感觉,裹挟我们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昭示给我们幸福的答案。编剧和导演从生活出发,让范伟以自己炉火纯青、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深刻透彻地演绎和阐释了“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与否不因你腰缠万贯或身无分文,也无论你是一个乡下人或北京人,也不管你住在大别墅还是出租屋,更不管你娶个白领还是嫁个老总。幸福的度量完全和这些没有瓜葛,幸福不在千里之外,幸福不在无法确认和把握的未来,而在自己真心诚心舒心开心安心放心的笑容里,在彼此真诚友善倾心忘我的相互支持里,秘诀就是知足常乐的心态、眼往低处瞅的姿态和自我调适的状态,这就是该剧传达给我们的精神旨意和幽默语言背后的理性昭示。

注释:

① 《老大的幸福》:范伟一改形象诠释幸福, 中国少年网,https://kids省略,2010-03-24 09:10:00。

②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六章语意,见沙少海:《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第81页。

③ 鲁国尧:《孟子注评》, 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233页。

④ 《与元九书》,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页。

[作者简介] 梁瑜霞(1964― ),女,河南西峡人,文学硕士,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及文化学。

一位老艺术家在一个偏远乡村的集市上,谈判的基础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市场需求:老艺术家应该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包括集市上的顾客对艺术品的需求和偏好。这可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艺术品定价和选择合适的销售策略。

2 质量和创意:老艺术家应该确保他们的艺术品具有高质量和创意。在集市上,质量和创意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如果老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引起顾客的注意,他们就更有机会达成交易。

3 良好口碑和信誉:老艺术家应该在集市上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这可以通过与顾客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证艺术品的品质来实现。当顾客对老艺术家的作品和为人都有良好的印象时,他们更有可能成为长期客户。

4 价格合理:在集市上,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老艺术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成本和竞争情况合理定价。如果价格过高,顾客可能会选择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如果价格过低,老艺术家可能会无法覆盖成本。

5 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集市上,老艺术家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他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调整自己的策略,例如改变销售方式、调整价格或选择不同的销售地点。

以上是老艺术家在偏远乡村集市上谈判的基础,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他们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各种挑战,并提高成功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