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艺谋
主演:周冬雨、窦骁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时间:2010年9月16日
影片内容: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静秋是城市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她跟随教育革命实践小组到一个名叫西坪村的地方,采集革命故事编写教材。老三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他们再相约于山楂树下的故事。
2011年,该片获得第30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最佳亚洲**提名。
2018年8月17日,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双塔山爱情**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
汽车:汽车是贯穿影片始终的意象,在影片中大约出现了五次。公共汽车的意象从功能性角度分析公共汽车是载客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具有如下特征:按时按点发车、在相应的站点停车、在车上的乘客必须遵守共同的乘车规定,就是说只要上了车,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间到,在什么地方停车所有这一切都不由乘客决定,都必须按照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和时间执行。
寓意着影片所揭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被来自于外界刻板定型的规范所禁锢生命力的压抑和泯灭的状态。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的确看到这种来自于社会的刻板定型是怎样压抑了人们鲜活的个性,并最终导致主人公静秋和三哥的爱情悲剧的。这是编剧和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残酷的现实(影片一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真实的故事)。
山楂树:苏联在五十年代有一首流传很广的爱情歌曲《山楂树》,这首歌曲在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中也广为传唱,人们唱着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生活和建设工作中,同时也经历着如开满白花的山楂树一样纯洁的爱情,它的旋律几乎代表了那个时代爱情和幸福的情愫。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化,特别是到了文革期间所有的苏联歌曲都被禁止传唱,尤其表现爱情的歌曲更被列入靡靡之音的行列。
这时候山楂树便从“爱情树”变成了“英雄树“,从开白花变成了开红花。山楂树这个象征爱情的树,就在这样的说教中变成了“英雄树”、“革命树”,并且写进教材代代传承。当镜头从山楂树下拉远的时候,会发现:山楂树长在一个小山坡的旁边。就好像是一座坟墓!那么这个时候影片的主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是一部描写爱情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影片,而且这种死亡是教条说教的必然的结果。
**反映的是静秋和三哥之间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导演却在这里把关于三角恋的歌曲放在影片中呢?这一现象中是否隐含着某种必然性。
如果存在必然性,那么主人公静秋、又或者三哥到底是在和谁谈三角恋?或者说在静秋的内心是否存在着类似三角关系的冲突,而是否恰恰就是这种冲突才演绎了这场爱情的悲剧呢?
静秋内心两个山楂树版本的冲突
如果说山楂树象征静秋,公共汽车象征压抑生命力的刻板定型(以老师为代表),唱歌的三哥象征唤起静秋生命力的媒介。那么《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就是主人公静秋潜意识编织的一个梦。
影片一开始大家来到山楂树下的时候,老师开始讲解着山楂树的故事:很多烈士都在这棵山楂树下牺牲……。此时,静秋的心也被染成了“革命的红色”。在这里给我们呈现的是各种模式化的知识一点点被植入到主人公的头脑中,并且变成了主人公自身一部分的。在山楂树下老师津津有味地讲着烈士和山楂树的故事。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着、记录着,村长说:“都这么说哩”,静秋用敬仰的目光望着山楂树……,象征“正确”的“革命的山楂树”即革命的静秋被植入到她的内心,于是她跳“革命”舞蹈,做“革命”工作,伤自己的脚,看着妈妈被“革命”的人欺负只能偷偷流泪。她的情感被这种模式化的刻板定型压抑了下来。
后来当静秋听到帐篷里传来的《山楂树》的歌声的时候,她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山楂树的另外一个版本——爱情版,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内心涌动的情感被激活了,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可阻挡的生命的涌动。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专心写文章,心已经被三哥所牵动。这是在青春期的女孩身上常见的悸动。
但同时两个版本在她内心的冲突也开始了。在山楂树的意象中,她就是山楂树,但关于山楂树的解读有两个版本:革命版和爱情版,这个时候也就产生了“两个”静秋,他有两套价值系统,她要在这两个版本中进行选择。作为“革命”的静秋,要摒弃各种缠绵的卿卿我我的“小资情调”,发挥敢于牺牲、不怕苦累的精神,不犯任何错误,才能不被开除;作为“爱情”的静秋,就要大胆地不顾各种阻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两个版本的冲突形成了静秋的内心三角恋的关系。
“……我到底该选哪一个?
到现在我们三人还徘徊在山楂树旁……”
这种关系可以看做是一边是没有情感连接的“社会刻板定型的父亲”(老师代表)一边是有情感连接的男人(象征她心目中的亲生父亲),静秋内心真实的需要是选择“爱情”,被植入的模式化刻板定型选择“革命”,内心的两种力量要进行抉择。
静秋的父亲在影片中一直作为一个没有出镜的重要角色存在着。他虽然没有出镜,但他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作用是通过静秋的妈妈和社会规范的代表——老师来实现的。妈妈因为“被情感冲昏了头脑”而选择了爸爸,从而留下了“深深的痛”。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两项被爸爸妈妈占全了。爸爸年轻时被打成右派,政治和事业的生涯丧失殆尽,妈妈也因此受到牵连。所以妈妈痛心地说:“一步错步步错”。
影片中父亲缺位的原因被归结为社会的原因,但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分析,是一个强势的母亲赶走了父亲,这相当于一个强势的单亲母亲抚养长大了自己的女儿。母亲对父亲的不认可会让女儿失去与父亲建立连接的可能性,以至于后来会影响女儿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影响女儿的婚姻生活。在强势母亲的控制下女儿会把母亲对父亲以及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并和自我一极相对立而存在,从而形成两价人格:一极是母亲的要求,一极是自我的需要。在这种两价人格的冲突中母亲极往往起着支配作用,占据着统治地位。
母亲为了不让女儿错下去,她便对女儿严加控制,在工作上决不能让女儿犯父亲一样的错误,在情感上决不能让女儿犯自己那样的错误,这种控制压制了静秋的鲜活的生命力。
在母亲的控制下“两个不能”被深深植入到静秋的内心,并在她选择的关键时刻起作用。譬如她和三哥偷偷的展开一段秘密恋情后,他们始终“没有抱过、没有亲过”
这“两个不能”意味着什么呢?
不能像父亲一样,意味着对父亲的否定,不能和父亲建立深层的连接。这给女儿带来的深深的心理困惑是: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我该去爱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没有答案。
不能像妈妈这样被情感冲昏头脑,意味着不能有情感,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说父爱是理性的源泉,母爱是情感的源泉,那么这“两个不能”实际上是剥夺了女儿做人的权利。这一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老师说山楂树开红花,静秋就信以为真,甚至都没有强烈去验证的想法(理智剥夺);和三哥交往中的退缩(情感压制)。那么就只能做一个机器,每天做着自己都不清楚的事。父亲的缺位导致的结局就是被另一个过渡客体所替代,这个客体就是社会规范,在影片中以老师为代表。老师很关注静秋的思想变化,告诉她要经得住考验,要和父母划清界限,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于是静秋便主动要求利用假期参加操场建设,以致脚被石灰烧伤。静秋的父亲以一种不在的方式存在着,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存在着。
三哥的出现开启了静秋另一个内心世界,即情感的世界。其实三哥在潜意识里是她亲生父亲的代表,在那里有一套与老师代表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价值系统,三哥可以唱被禁止的歌曲,可以大胆地追求爱情,可以和静秋穿着泳装游泳,可以让静秋坐在自行车前面带着她狂奔,可以当着静秋妈妈的面给她洗脚,这一切都是静秋内心向往但又从未体验过的。
但是,静秋内心被内化的妈妈的“两个不能”和山楂树的“革命版本”的双重力量太强大了,三哥患白血病去世了,“爱情版本”的山楂树夭折了,静秋的梦也做完了。
梦醒之后,静秋又来到了山楂树下,茂密的山楂树却白花开满枝头
三哥说:不管它开白花还是开红花,
它的果实是红色的!
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谁是最勇敢最可爱的那一个!
这三个镜头的组合展现出两人思想斗争的过程,最终丢弃了木棍而手牵手。
有些女人,并不了解男人心里的真实想法,女人总以为颜值高的女人最得男人心,实际上,男人并不是视觉动物,他们钟情一个女人,与颜值无关,真正能吸引男人的是有气质的女人。
若是女人只有漂亮的皮囊,却没有内在的涵养,充其量是个花瓶,男人和这样的女人相处久了,便会感觉腻烦,便会想离开她。
而真正有气质的女人,男人越了解,就越是想靠近,像这样让男人着迷的女人,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味道醇香,和女人相处的时间越久,男人越是会被吸引,并再也离不开她。
其实,男人爱至疯狂的女人,大多有这些独特气质,别不信。
一、自信
有种女人很自卑,走路总是低着头,她们试图躲闪别人的目光,自卑的女人,并不善于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她们经常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总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男人和自卑的女人待在一块,也会受到她的影响,变得爱抱怨,越来越负能量,彼此相处时间久了,没了新鲜感,这段感情也岌岌可危了。
而自信的女人,她们懂得爱自己,她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她们走路的时候,通常会昂首挺胸,显得很有气质,充满自信的女人,更容易吸引男人的目光。
女人如果想得到男人的爱,就不要安于现状,当你变成更好的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自信,男人会忍不住把眼光落在你的身上。
二、可爱
常听一句话:“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一个女人只有漂亮的外表,却没有情趣,没有打动人心的特质,和这样的女人相处久了,男人只会觉得无趣。
可爱的女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们会和自己喜欢的男人撒娇,她们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事情都会和心爱的人分享。
当男人和一个可爱的女人邂逅,他会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了,女人有可爱的气质,会得到男人更多的疼爱与怜惜。
三、专一
有些女人,明明有了男朋友,还和异性朋友交往密切,甚至和异性保持暧昧的关系,她们并不在乎男友的感受,而且,这种女人还总是振振有词,她们总觉得男友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这样的女人,对待爱情并没持有专一的态度,总是朝三暮四,男人和这样的女人谈恋爱,会很没有安全感,等攒够失望就会离开了。
也有些女人,她们认准了一个人,就会一心一意对他好,她们会和异性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踏实的女人,会让男人很安心。
在这个速食爱情的年代,拥有专一的特质,是很珍贵的,很多人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进入一段感情,只有专一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感情,男人遇到专一的男人,会格外珍惜。
其实,真正让男人爱之疯狂的女人,与年龄无关,也与颜值无关,女人身上的特质,才会吸引到男人的目光,才会走进男人的心里。
自信的女人,身上始终散发着光芒,可爱的女人,会得到男人的宠溺与偏爱,专一的女人,喜欢一个人便是一生,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心。
余生,如果女人想得到男人的心,想拥有男人的爱,就要内外兼修,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想拥有的幸福。
《山楂树之恋》是一本长篇小说,也有**版,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的爱情。说到寓意,书中的许多情节,往往会让人思考爱情与物质财富。爱情可以充满幻想,但婚姻必须考虑物质财富这类现实,如果爱情与物质财富出现割裂,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爱情?而爱情里的杂质,或许便来自于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逐。
1、《山楂树之恋》里干净的爱恋
《山楂树之恋》这本书,是美籍华人艾米所写,书中的故事是有真实人物的,故事则是其好友的经历。这本书里的爱情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到特殊年代之下,一位“家庭成分不好”的女孩是如何在隐忍与压抑中默默喜欢一个人,然后渐渐克服障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直到最后可以真正“拥抱”爱的那个人。
只是,我们一生中“活着”的实感,许多时候便是那“悲剧”带来的撕心裂肺。静秋一定撕心裂肺过,因为当她所有期盼达成的时候,那个赤诚守护她的“老三”却因白血病去世。
或许,正是书中里爱情的这份悲剧,才让那位爱得热烈的“老三”与那位被爱的女子“静秋”之间的爱情,显得如此“动人”。而“老三”为“静秋”献出一切,无关“物质财富”,仅为“热爱”。
二者的关系中,没有“利用”一说。
在这个人心与人性不那么简单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这场爱恋,太过“干净”。“干净”到让人钦羡。
2、品读《山楂树之恋》,不宜将目光停留悲剧式结尾
故事中,在特殊的年代,女孩静秋因“家庭成分”不好,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遇到了爱情,她总是显得有些“退缩”,即便她最后认识了那个“用一生去等她”的老三。故事的结局,以默默等待与付出的“老三”因病去世、而静秋所有心愿成真却唯独失去最爱的人为结尾。
要说这是个爱情悲剧?于悲欢离合上,算是悲剧,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书中的爱情很纯粹、很珍贵、很干净,不宜只将目光停在故事悲剧式结尾,而当思考一下其中的寓意。
3、《山楂树之恋》中寓意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千个观众一千位哈姆雷特。可能个人生于物质丰富的年代,身边也有不少女孩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更倾向于“物质财富”,所以,在看《山楂树之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着它的寓意与“物质财富”和“爱情”有关。
爱情的美好,源于它许多时候可以暂时抛开现实,让人沉浸其中。但是爱情的“目的地”还是婚姻。婚姻是“落地”的,也是现实的。当物质财富与婚姻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如何选择呢?
简单说说书中那个让许多读者“哭鼻子”的男主吧。书中的“老三”从一开始,他炙热的爱情,便与“物质财富”无关。毕竟静秋的“家庭成分”不好,而他作为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家世却太好。但是“老三”的爱是纯粹的,无杂质的,这一点极其珍贵。
所以,与其说是二人历经千辛万苦,却被疾病拆散的经历让我们因感动而落泪,还不如说是那份与“物质财富”无关的爱,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
细细想来,或许《山楂树之恋》便是在告诉我们,能让爱情产生杂质,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执着。各位觉得呢?
文/少女晚安
你有没有很爱很爱过一个人?
想到,就是满心欢喜;见到,便是心满意足。可惜缘分太浅,相爱却未能如愿相守?
好的爱情,即使未能偕老,也是一束照亮岁月的光,时隔多年再想起依旧足够温暖。
正如10年前**《山楂树之恋》里的女主角静秋,**改编自艾米的同名小说,而这背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静秋出身在一个父亲被划为右派的家庭,高压的 社会 环境下,静秋事事小心翼翼,变得有些自卑。老三是一个开朗乐观,皮肤白净秀气的英俊青年,出身在军人高干家庭,父亲是军分区司令。
1974年,正在上高中的女学生静秋被选中下乡去西村坪采访村民了解村史,并将村史编写成教材。
村长带着从城里来的这一群年轻人回到西村坪,路过一棵山楂树歇脚时,讲述了这棵山楂树和烈士们牺牲的故事,以前这棵树开白花的,后来开红花就像战士们的鲜血那般。
学生们都连忙拿出笔和本子,奋笔记录。静秋也不例外,希望能作为村史编入教材。
只是她不知道,这棵山楂树下将会长眠自己的爱人。
被分配住在村长家后,村长的妻子让静秋和孙女欢欢去勘探队叫“三爹”吃饭。欢欢领着清秋连蹦带跳朝着远处勘探队走去,晚风轻拂,勘探队的帐篷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是苏联歌曲《山楂树》。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深蓝色齐膝棉大衣的男人,抱着欢欢走出帐篷,欢欢挡住了他的脸。待他走到跟前,放下欢欢,静秋才看清那个男人的模样。
她的内心有些慌乱,如小鹿乱撞,双手不知放在何处不停摆弄着衣角。在回村长家吃饭的路上,她和老三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静秋有些羞涩。
后来才知道那人叫孙建新,是勘探队的队员,大妈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所以叫他“老三”。帐篷里传出来的那首《山楂树》就是他在拉手风琴。
初见时,早已怦然心动。
此后,老三常来大妈家吃饭,就想见到借宿在村长家的静秋。
看到静秋伏在书桌上写村史材料,他会夸静秋的文笔很好;留意到静秋的钢笔坏了,手上沾到了墨渍,考虑到静秋的自尊心要求以新换旧,并称这是为革命节约墨水。
在担心自己写材料费眼睛,老三特意为静秋换上了新的灯泡……
静秋的老师要求她回学校排练革命节目,她和老三约好,她排练完节目回西村坪的时候,老三会在县城车站等她。
静秋家虽然住在城里,但家庭成分不好,总是备受欺负,全家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信封纸,家里的桌凳大都是学校用旧剩下的。母亲靠着在学校微薄的工资勉强糊口,偶尔还要给下乡劳动的哥哥寄一些钱,全家人靠糊信封,补贴家用。
母亲总是叮嘱她,要守规矩格外小心做人、踏实工作,人生路一步错步步错,千万别“一失足成千古恨”。
老三对静秋的体贴关心,无疑让静秋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排练完节目一下车,静秋便焦急的在车站寻找老三的身影,由于班车耽误到县城时已日暮时分,她担心老三也许走了吧。
他站在路灯下,好像等了很久很久。
“我怕你不回来了,又害怕你在路上出事。”
老三说着便脱下身上的大衣,给静秋披上。途经农户,老三找了一家歇息吃饭,昏黄的煤油灯下,二人相对而坐,老三不停给静秋碗里夹菜,胜似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
吃完饭继续赶路,翻山过河时,小心翼翼的静秋时常记住母亲的话,不敢“犯错”而拒绝牵手,两人相依各牵着木棍的一头渡过了小河。
爱情的到来,让这个自卑而忧愁的女孩慢慢敞开心扉。 好的爱情会让人变成更好的模样。一个好的爱人也是爱情中理想之帆的导航。
静秋时常害怕母亲知道自己恋爱,担心恋爱会影响自己毕业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前程。老三总是很尊重静秋的想法,很细腻地用爱去呵护,静待静秋成长。
他从不要求静秋变得完美,只是悄悄的给予静秋生活上的帮助,帮她解决问题。
老三会守在静秋上工的路上,帮助静秋拉车;
静秋在校队打球没有球服,老三送她新球服参加比赛;
发现静秋被水泥烧坏了脚,赶紧给她买筒靴;
知道静秋母亲生病需要核桃,就悄悄让村长的孩子帮忙送去钱和核桃;
老三为了见到静秋,总是和勘探队二队换夜班调出时间去城里见静秋,只是远远的看着她,在周围没人的时候才上前聊几句;
悄悄为静秋打探内幕消息,让她有机会顶职母亲的工作留在学校当教师,而不必下乡当知青……
当母亲发现静秋谈恋爱时,老三也答应了静秋母亲的要求说:“我能等,等她毕业,等她工作,等她25岁以后……”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老三对静秋的爱,是经得起岁月等待的。
在河边的凉亭里,老三穿着军大衣拥抱着静秋说: “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 等你爱上谁了,就会知道,在世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
在静秋的青春岁月里,她爱过,她的初恋就是老三。 尽管在 社会 环境的迫使下她的爱表现得有些笨拙而青涩,她也在用心去回应老三的爱。
自卑的静秋开始注重打扮去和老三赴会,虽然衣着朴实;她会用心挑选丝线给心爱的恋人编织钥匙扣上的小金鱼,满怀柔情。
静秋开始变得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离不开老三的包容与呵护。
静秋在和老三恋爱的过程中也怀疑过对方,尤其是在身边人的劝说,下乡回来的闺蜜和男友分手后被迫去医院做人流手术,告诉她男人都是热乎一阵子,感情靠不住的。
母亲也告诉她:‘’动不动说一辈子的人最是靠不住,兴许只是热乎一阵子。”
后来,老三得了白血病,开始对静秋隐瞒,他明白静秋对他的爱,不希望他离开以后静秋郁郁寡欢、不好好生活。
得知静秋是瞒着她的母亲偷偷请假来探病,老三谎称只是勘探队的例行体检住院,并不是白血病。
见静秋执意不走,老三便悉心照顾,找医院的值班护士借了一间宿舍让静秋休息。他带着静秋去买了日用品,打来热水,还特意去买了画有山楂果花图案的脸盆,在给静秋洗脚时“变魔术”逗她开心。
望着如此体贴的老三,静秋感动地说: “认识你,真好。”
我独自走过莽莽苍苍,与你同行才有了光。
回想老三对自己的种种照顾,静秋开始把心交给眼前的恋人。老三对她的爱,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他和老三躺在床上,老三在她耳边低语: “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听懂了吗?” 说着眼角的泪止不住的流。
再见老三,已是弥留之际。
静秋被军用车接到医院,老三的父亲说:“我知道我儿子在等你,去跟他告个别吧。”
病床上的老三面如死灰,满身是淤青,已经认不出这是往日那个开朗阳光的青年。静秋失声痛哭,哭喊着 “我是静秋” 。
老三曾经对静秋说过,即便是他一只脚踏进了坟墓,只要听到静秋叫他,也会拔脚回来。
老三看着两人唯一的合照,青春洋溢,笑容灿烂。 眼角流下了泪水,他闭上了眼睛。
老三走了,按照他的遗嘱,遗体火化后,埋在那棵山楂树下。老三的爸爸对静秋说: “他坚持要埋在这里,我们都离得远,就把他托付给你了。”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装在一个军用包里,委托给弟弟,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信件给她; 如果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每年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
好的爱情是一束光,能穿透岁月,照亮前路。
十年后,静秋考上了X大学英文系硕士研究生。
二十年后,静秋远渡重洋,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三十年后,静秋已执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
后来她也会带着女儿回国,回到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
她会对女儿说: “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山楂树之恋》的剧情是:
1974年初春,静秋和几名同学一起被学校选中,要到一个叫西坪村的地方采访村民,然后将村史写进教材。在去西坪村的途中,他们看到了一株开着红花的山楂树。静秋被安排住在村长家,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便被他优美的手风琴声吸引住了,老三拉的正是静秋最喜欢的苏联歌曲《山楂树》。渐渐地,老三和静秋熟悉起来,朦胧而纯美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间蔓延开来。不久,结束了采访任务的静秋回到了城里,五月的一天早晨,她在门外发现了一大丛老三偷偷送来的盛开的山楂花,心里甜蜜不已。此后,两人便开始像特务接头般常常约在江边的亭子相见,老三向静秋吐露了对她的爱意,料峭的春风中,两人裹在一件军大衣里,心也贴得更近了。
转眼间静秋毕业了,这时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教师子女可以顶替父母上岗,为了让静秋不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静秋的妈妈提前退了休,让她顶职。然而手续却迟迟批不下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家人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在等待审批的日子里,静秋到处打零工挣钱,偶尔也与老三偷偷约会。但俩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被静秋的妈妈发现了,她和老三深谈了一番,但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他们的关系,只是希望老三能为静秋着想,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她的前途,她还和老三“约法三章”:一年后,等静秋的工作稳定了,他们才能再见面。为了心爱的人的前途,老三按捺着内心的种种不舍,嘱咐静秋要照顾好自己,便面带微笑地离开了。接下来的日子,静秋顺利当上了老师,尽管想念老三,但她又不敢违背和母亲的“约法三章”。直到她从长芳那里听说老三得了白血病住进了县医院,才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医院,但病房里的老三却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只是得了感冒。静秋信以为真,两人度过了甜蜜而愉快的一天,临走时,老三送给静秋一块山楂红色的布料,让她做一件衣服。
这之后,静秋便再也没有了老三的消息。一天,一个解放军来到学校找到静秋,说老三想见她。静秋换上了那件山楂红色的上衣,之后便被一辆汽车送到了一家医院,病房里,静秋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可此时的他却已经奄奄一息,原来老三真的患上了白血病,弥留之际,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天花板,因为那上面贴着静秋的照片。静秋跪倒在床前拼命地呼喊着爱人的名字,但却没能阻止他的离去。老三走了,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埋在了那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下。
《山楂树之恋》是根据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的,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爱情片。2010年9月16日国内上映,取得16亿票房,打破国内文艺片票房纪录。该影片入围了柏林国际**节水晶熊和金像奖最佳亚洲**,并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周冬雨凭借此片出色表演获得第56届西班牙Valladolid国际**节(即: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国际**节)最佳女演员奖、第14届中国**华表奖优秀新人女演员奖和第20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新人奖。
《山楂树之恋》是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静秋与老三相遇,相爱的故事,而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贯穿影片始末,它见证了两个人的悲欢离合。
剧中的感情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颜色
静秋和同学一行人到达村子时,画面中有大面积的**油菜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意味着春天来了,为两个人的相遇做了隐晦的铺垫。
当他们继续前行的途中,地里生长的花,颜色变成了白色的。白色一方面可以象征剧中人物纯洁的心灵,也可以寓意两人超脱凡尘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这条感情线是以悲惨为底色。
当静秋第一次去勘探队,看到的帐篷和植物构成了绿色调。绿色象征着希望和快乐,意味着两个人感情最开始时的状态。
等到静秋回城后,再次回来时老三在车站等她时,镜头中呈现出**调。**象征着灿烂和愉悦,映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走向快到了“丰收”的季节。
后来在医院时,静秋和老公躺在一张床上,床单的白色和房间的昏暗则预示着两个人感情的即将走到尽头,突出感情生变以一方离去的可能性。
其次是年代的局限性
故事以70年代为背景,静秋和同学一行人被学校选中,下乡去采访村民,到西坪村后发生的故事。
静秋遇到了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被他拉的歌曲《山楂树》所吸引,两个人熟识后,感情的种子已经在彼此心中发芽。
直到两个人偷偷见面后,老三向静秋吐露了他的爱,爱情拉开了序幕。
静秋毕业后,为了让她不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妈妈提前退休让她顶职,但手续却迟迟批不下来。
两个人连喜欢都是小心翼翼的,想要在一起的同时,也要顾虑自己的前途。
老三的父亲在剧中并没有出现,只在快结尾时派了一辆“绿色”的车接静秋去医院时,可见老三的“成分”。
那个年代的局限性,给这段感情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时也反衬出了感情线的纯洁和不易。
最后,男女主角的互动
老三和静秋一起过河时,两人一起抓着木棍,看似有点距离,却又纯洁的让人心里甜甜的。
两个同睡一张床,老三虽然有想法,却选择了保护心爱的女孩静秋,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想成全她的幸福,并且也是这么做的。
老三为了让静秋去医院看病,不惜用刀弄伤自己的胳膊,并说:“这是我留给你的记号,以后不管我们在哪,只要听到你的名字,我带着这个记号,就回来了。”
老三说:“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死了,我也就真的死了。你懂了吗?”
老三送静秋到渡口,当船离岸后,他泪流满面地抬起双臂围成拥抱的姿势,静秋也回了他一个拥抱的姿势,却让人觉得哀伤。
直到最后老三离世,静秋哭喊着却再也无法得到回应,让人潸然泪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