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你知道黄山有什么 传说 故事 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黄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传说故事:文殊台和猕猴酒
凡到过黄山玉屏楼的人,都必然要以迎客松为背景拍纪念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拿相机拍的人的右边悬崖边那一块老大石头——文殊台,却有一个十分美妙的佛教玄美故事和黄山高僧普门大师的来历传说。
先从佛教文殊菩萨说起。佛经《文殊顺利涅磐经》说,文殊是释加如来佛的大弟子,原本是古印度舍卫国一个婆罗门贵族公子,看破红尘,弃家随释加牟尼学道,修成了菩萨。后来云游到山西五台山,五台山就成了文殊菩萨圣地。
为什么在玉屏楼前,迎客松旁有个文殊台呢原来文殊菩萨曾来黄山选择道场。来到玉屏峰上,见左天都,右莲花,纵目开阔,风云绝妙,打算在这里开山建寺。特别是峰前有巨石一块,简直是绝佳打坐处,随即走到石边准备打坐休息一会。谁知刚往上一坐,岩石就被坐陷下去尺把深,石下轰轰作响。文殊见状,觉得自己身重,此地尚不宜,立即拔脚就走。文殊的坐骑是青狮,他就把狮子峰作为他的永久宝座了。
文殊来黄山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但玉屏楼处原来就有个“文殊院”,是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八月,由高僧普门禅师建。几兴几废,崇祯十年(1637)失火、咸丰十一年(1861)兵火,1952年冬失火,1955年才在原址起建了玉屏楼。
普门法师是在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黄山的,入主朱砂庵即后来的慈光寺,万历三十八年(1610)普门进北京找到万历皇帝明神宗,得到神宗皇帝、太后、皇后许多赏赐,于是有了起造文殊院的资金。
普门禅师俗家姓奚,名淮安,陕西眉县人,在五台山出家。入佛门受戒后,为求证佛法,30多年间,奔波于五台与少林、太行、伏牛、普陀等名山禅寺。怎么忽儿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到黄山就没离开黄山呢这有个神奇的故事传说。
却说普门在五台,一天他参禅至深夜,似梦非梦,见两个童子飘然来到座前,道:“我等乃文殊左右的金童玉女,奉法旨特来请大师前往 天下 第一奇山,文殊古道场一游!”普门心中升起一股虔诚之意,当即随两童子腾云朝东南而来。须臾,只见一座奇峰叠起的大山,只听两童子道:“已到文殊古道场。”便一齐降落在玉屏峰前:“这里就是大师开创名山、弘扬佛法的胜美宝地。”普门一看,只见群山环抱、云光缥渺,前面还有一座天然岩石宝座,云光中仿佛见文殊跏趺的庄严宝相。童子指道:“这便是文殊菩萨打坐处。”普门对石座十分恭敬。童子又道:“这里也是你将来打坐修炼处。”说来也怪,普门对云光中石座上文殊礼拜毕,文殊妙相便不见踪影。两童子接着说:“请大师升登法座演说佛法,此岩是白云缭绕金刚体,紫石形成玉作基。”两童子左右扶持,普门毅然升座,眼前云涛汹涌,足下群山拱服,境界广阔,心底洁净,他想:“我能得此一片宝地,常年修行,虽在云山,也胜过极乐世界了。”正想着,突然被两童子用力一推,大叫一声:“不好!”惊醒过来,一身冷汗,佛前油灯正明,听时正交五鼓。普门回想梦中,如在眼前,心下暗计:两童子点化,我已不宜在五台山,应去寻找梦中仙山重开道场了。不久,即告别了五台,随身携带衣钵禅杖南行了。
却说普门辗转数千里遥,拜过无数名山,没有一处能与梦中景象相合。一日来到黄山,挂褡朱砂庵(今慈光阁初始之名),庵主见普门仙风道骨,不同凡俗,提出请普门当住持。普门一心要寻找梦中仙境,就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如果在此山寻到梦中仙境,修建佛家丛林,乃是本愿。”于是每天都身背干粮,手柱禅杖,攀岩越岭,拽藤顺葛。一日,过天门坎,爬小心坡,穿一线天,钻转身洞,猛一抬头,见一巨大苍松正在头顶,这气象已是不凡。待登上平台,见玉屏峰前狮、象二石左右分列,已是吃了一惊。回过身来,那文殊台赫然眼前,梦中景象成为现实,当即如醍醐灌顶,明证了因果。随即合掌对空,默默祝祷,然后如梦中一般登上文殊打坐处,打坐参禅,元神悠悠,又不同五台。心中默默立下大愿:以朱砂庵为丛林,于此处建文殊院为独修处。
职工 “一线天”下,两峰之间,有一座长4米,宽2米的单孔石桥,原名断凡桥,后名渡仙桥。传说普门上玉屏,仙人在此点化伐松搭桥,后即在此搭建了石桥,留下一个美丽传说。
找到了梦中福地,心下释然,认定募化扩建朱砂庵,创建文殊院。回到朱砂庵后,即应承了当朱砂庵住持,改朱砂庵为“法海禅院”,日渐一日,僧众渐多,名声远震北京皇宫。
万历三十八年(1610)秋天,普门进京,参见了万历皇帝、皇太后和郑皇后,得到他们佛牙、金佛、七层万佛塔和300两白银等厚重赏赐。万历皇帝又敕额“护国慈光寺”,法海禅院重新更名,逐渐成为黄山佛教寺院中的四大丛林之一。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八月,普门即在玉屏峰下,修建起石墙体的文殊禅院,由晦昙和尚住持。普门自己虽为慈光寺住持,可是心中印下了文殊台,常来文殊院诵经参禅。文殊院成为慈光寺支寺。
因为普门在五台山梦见了玉屏峰前文殊台和文殊妙相,所以文殊台又名“梦像台”。
却说普门和尚不仅是个得道高僧,也是个棋艺高手,方圆百里喜欢 下棋 的都曾与他对奕,但都不是他的敌手,只有桃源水帘洞一个白猕猴,两下可以不分胜负。
这年春天“ 谷雨 ”过后,黄山春色渐浓,风光渐美,游山的人多了起来,文殊院香火也兴旺起来。那徽州府的臧知府极好下棋,棋艺也算不错,曾找多人较量,对手里不乏高手,可都因为他是知府,都让他几招。那臧知府便眼里无人,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听说普门棋艺高超,就想跟他杀几盘。这天,带着一班衙役也上文殊院来了,派人传话,要和普门拼杀。那普门正在和白猕猴严阵对峙。那臧知府一看这局势,便心痒手急,一把就拉开了白猕猴,接着就杀。这种狂妄不礼貌行为,普门道行高深,心中也不免生憎,便让了一招。但那臧知府不但看不出这是普门的礼貌行为,反而出言不逊:“久闻法师棋艺高超,怎么就这样轻轻松松让本府轻取一局,哈哈哈。”那哈哈,那神情,分明又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普门微微一笑:“大人,此言谬矣。古人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赢我一局算不了什么,我可以请我师父出手。”臧知府环顾左右:“好好好,你师父在哪请出来我好请教。”可心中暗道:他师父看来也是平常之辈。普门挥手一招,臧知府顺眼看去,只见那白猕猴早已跳到眼前,两眼对知府直闪直眨。那知府见是个猴儿,心中直冷笑:一只畜牲,能有多高志气。可是下吧,居然是与猴儿对手,不下吧,话已说出了口,只得硬着头皮。那白猴虽不说话,可那眼看臧知府,看普门神情,心中却透亮得很。棋子布好,局势一开,白猴儿可不知道讲面子,招招辣手,步步进逼,杀得臧知府节节败退,毫无反攻能力。不多几个回合,臧知府的“帅”就被钉在那里,死了一局。臧知府输棋却输不起面子,硬说猴子毛手毛脚,赖帐不算。不算就不算,摆局重开盘。第二局更惨,没几招,臧知府便被逼进死宫,动弹不得,像大虾进了汤锅脸红心急。
谁知那猴儿却唱了起来:
知府下棋玉屏前,给脸不要耍骄蛮。
盛气凌人不知丑,可笑牛皮吹上天。
那臧知府连连惨败,心中窝火,正无处发作,这下抓到把柄,立即变脸道:“猴子说话,定是妖孽。普门不守清规潜心修道,却与妖孽为伍,坏了佛门清规。来人,与我将普门与妖猴锁了带回衙门审问治罪。”
说时迟,那时快。衙役正待动手,只见普门拉起白猴“飕”的一声,便腾空飞往桃源水帘洞去了。臧知府恼羞成怒,下令放火烧山。可那山高,又无什么杂草灌木,火根本无法烧进水帘洞。于是又下令封山,要困死饿死普门和白猴。臧知府可真狠毒,一封就封了两个月,满以为普门必死无疑,便撤了封山衙役。
普门的徒弟和山上山下僧众都以为普门已不在人世,谁知衙役一撤,普门便飘然回来,而且满面红润,身体康健。大家就问:“师父两个月来在那洞中吃什么何以这般康健”
普门笑道:“我吃的这桃儿,喝的就是这桃儿做的酒。”说罢,便从衣袋里摸出几个桃儿。大家一看,原来就是山中一种藤上结的,成熟了,甜中带酸,很好吃。又解下一个小葫芦,让大家尝试一下那酒的口味,果然味美无比。普门接着说:“这桃儿都是猕猴在桃儿成熟时采进洞的,贮藏过冬,又用这桃果酿酒,所以我才吃喝不愁。因为这果这酒 营养 丰富,所以我的身体反变 健康 了。”普门这话这事实,直让大家啧啧称奇,称赞不已。
因为这桃是猕猴发现、采集、贮藏的,所以大家就叫它叫“猕猴桃”,酿的酒便叫“猕猴桃酒”。
从那以后,普门便不食人间烟火了,渐渐人们也不知他到哪里去了,但却给黄山留下了许多佳话。
黄山传说故事:罗汝芳与仙人观榜
黄山后海,有许多奇景妙迹,像仙人峰上的关公挡曹,宝塔峰上的三尊大佛,骆驼峰下的天鹅孵蛋,书箱峰上的叠叠天书,无一不令人一见叫绝,百思而不得其解。尤其是飞龙峰上的仙人榜,传说更加神奇。
仙人榜此景怎么看方便呢从清凉台下北海,或从北大门进山,到“仙人铺路”处,抬头北望,飞龙峰有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片,如同悬挂在那悬崖峭壁上一般。石片微**,与周围的丹崖、石柱、青松、白云相辉映,显得格外突出。远远看去,那仙人榜平正光滑,上面好像刻着一行行篆书文字,若隐若现。而那字形似乎又古怪离奇,难以辨认。相传那是古代仙人游览黄山留下的神迹。
更离奇的是,仙人榜正南对面宝塔峰下,有座巨大的石头形成的仙人,形貌岸然,衣冠楚楚,正昂首遥看那仙人榜,于是形成了这有名的、令人难解其妙的一处奇景妙境。
这个名景却又有一个联系着真人真事的离奇故事。
却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罗汝芳(号近溪),是嘉靖甲辰年(二十三年,1544)进士,钦点为宁国府太守。唐宋元明以来,黄山属太平,太平属宁国府,罗太守自是关心黄山。罗太守酷爱 书法 ,松谷庵的匾额“东土云山”,就是他的手笔。罗太守又酷爱探奇走险。他早就听说“仙人观榜”的传说,既当了宁国府的太守,不能放弃探研“仙人观榜”奥秘的机会,谁知几乎丢掉性命。
一次,罗太守因公来太平,公务余暇, 自然 少不得游览黄山,搜奇揽胜,曾两上黄山。罗太守是个学问家,公务、游览都不烦拢地方官员,只身与随从,背着干粮,带着银两,写有《重登天都峰》《观天都夕照》等绝句。
《重登天都峰》绝句云:
两拜天都峰顶峰,风云万派起虬龙。
乘风便欲归天上,觅取蓬莱归旧宫。
《观天都夕照》绝句云:
云敛长空夕照开,黄金万叠拥层台。
山灵可是还留客,我欲长歌归去来。
可见罗太守十分爱黄山,对黄山的风物景观观察如此细致,描写如此传神,把自己的情感和黄山神韵融为了一体。
罗太守游览黄山,心中总不忘“仙人观榜”。他作好了准备,也带足了银两,其他景观均可近观远望,唯这仙人观榜要下一番功夫。他先花钱请人买好杉木、毛竹,修好栈道、阁架,以便方便上下,把仙人榜所有地方都仔细考察到,揭出其中奥秘。谁知那榜上文字似有却无,若现却隐,罗太守费了不少功夫,刚刚辨认出个繁体仙字。忽然间,天昏地暗,飞砂走石,电闪雷鸣,风雨大作,霹雳一声炸响,把那“仙”字击去。那电火把仙榜周围烧得个乌焦巴黑,把那竹木阁架顷刻变为焦炭。罗太守站的位置离栈道不远,狂风大作之际,见情况不妙即踏上栈道,准备下来。刚上栈道两步,那阁架即如一堆焦炭一样,稀里哗啦塌了下去。罗太守顿时面如土色,赶紧下了栈道。神魂甫定,看那榜,颜色又如雷击之前一般模样,方信天机不可泄露,凡人岂可随便窥探天机。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去辨认仙人榜上的字了。
黄山传说故事:有功不傲的胜虹桥
从谭家桥北行,过了感梓里不远,就在黄帝源景区大门边,横跨麻川河的那座桥,名叫胜虹桥,是黄山区现存古石桥最长的一座,长1172米,宽8米,高10米。为什么叫胜虹桥呢因为他建有7个孔,象征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一座石桥,怎么说它“有功不傲”呢这里面有个人的故事。
这桥建于明末清初,据谭家桥镇新洪村程氏宗谱记载,是清初康熙年间(1622—1723)感梓里程姓名程源的独个儿捐资建造的,一共花了7年时间,耗费银子10万两。
这座桥不但是黄山区前身太平县 历史 上所造的最长的一座桥,又是个人捐资耗时长的一座桥;不但方便了麻川河这一带两岸的老百姓,更是太平南线与徽州、旌德交通的重要桥梁。鉴于这座石桥建成后的历史功绩,竣工后,地方上一致要求为他在桥上立碑。程源推辞再三,勉强立碑记了这一件事。在碑的两边还刻了一幅 对联 :“二山通佳气,一桥落彩虹”,说出了这桥沟通了黄山与九华山的“佳气”,描画了它的壮观气象。
忽一日,来了一位须眉已然灰白的崔姓老先生,先托人捎话给程源,商谈买桥的事。程源觉得蹊跷,怎么会有人要花银子买这座桥呢莫非有 精神病 么
正乱猜间,那崔老先生已经来到家中。一看,哪有精神病的样子,只见肤色红润,目光有神,面带微笑,举止大方。一见面,便抱拳当胸:“这位敢是程源先生吗你独立捐资,造出此桥,其功大矣,其名彰矣。某薄有家私,愿以白银10万,买断此桥,先生允否不过那碑可就要重新立过了。”
程源是何等样人,所谓“听弦歌而知雅意”,尤其是那要重新立碑一句。程源当下热情邀引崔先生到正堂客座,命家人沏茶,又命备酒。那崔先生也不推辞,笑吟吟安然高座,看着程源安排指挥。程源轻轻唤过一个年轻力壮的家人耳语几句,那家人吃惊而迟疑,程源果断挥手令他退去。回头来重新招呼、寒喧,说些“久仰”的话,知道那老先生原来是甘棠崔家一得道高士。那崔先生复又提出买桥的事,程源无言以对,道:“这事好说,待会饭后,到桥上再议。”那崔先生也不谦让。酒饭过后,程源前引,去桥上面议“卖桥”之事。来到桥中段一看,那块五尺多高的大记事碑,已经碎成几块。二人看罢,相视一会,朗朗大笑。
崔先生说:“先生果然高风亮节,性情透明,适才在先生府上,见先生之行动,我已了然于胸矣,可敬可敬。”
程源道:“不才原无此心,乡间邻里盛情难却,一时糊涂。既已慷慨为地方解囊,何在一点虚名勒碑呢!且为乡里尽绵薄之力,当是程某责无旁贷之事,何足挂齿。多蒙先生及时点破,程某三生有幸。”
从那以后,桥上的记事碑就没了,是程氏宗谱后来补记了。但太平县地方官府后来上奏朝廷,在桥南头建了“乐喜好施”石坊一座,直到1958年时拆毁。
现在这座桥仍然发挥它的历史作用,不仅使“二山通佳气”,而且是黄山与安徽省会合肥之间103省道上的一座十分重要的津梁。
猜你感 兴趣 :
1 关于黄山的神话故事
2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3 黄山的神话故事
4 黄山神话传说
5 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
学生继续汇报黄山松的第二、三个特色。
①预设:学生围绕文中的四个比喻句来谈。
教师补充指导,引导学生体会:因为作者运用了这样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才把一株株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黄山松展现在读者面前。随机指定小组成员序号指导朗读。
②预设:抓住“不肯…不肯…”感受黄山松一心向阳,充满正能量的特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③预设:抓住“丛密、好像一个大蒲团”汇报。
引导:老师也有一个发现,我发现虽然黄山奇松林立,但作者只描写了两棵松树,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对,列举两个最有代表的例子,这样写以点带面,更有说服力。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黄山松》 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手《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扬的战旗”读着这首诗,你会身临其境般想象那黄山松柏的傲然雄姿,也会对那松树的品格油然而生景仰与赞美之情面对“雷霆”、“风暴”、“霜剑”、“冷雪”,黄山松之所以能够巍然耸立,“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正是因为它“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诗人从这三个方面深入刻划黄山松的品格,给每个读者以人生的启迪《苍松怪石图题诗》其中的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苍松挺劲,饱受风霜而生机勃勃,象征了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译文:你看到了吗在寒冬之际,在哪里也看不到青青的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为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绿意和生机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质朴本色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2.赏画:(1)整体欣赏画面(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画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黄山奇石表达作者对自然界鬼斧天工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扩展资料
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
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诸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
有的形同各种物品,诸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钟”。
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有“苏武牧羊”、“太白醉旧”、“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