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艰苦卓绝的,同时也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在红军将士眼里,皆以“等闲”视之。长征途中,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坚定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漫漫长征路,照亮每一个红军将士的心。
长征,是一次艰难的远足,是在敌强我弱形势下进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国民党调集上百万军队,上有飞机,下有追兵,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流动作战且无后方依托。乌云弥漫,大兵压境,更激发起红军将士豪迈的战斗热情。他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冲破道道封锁线,一路前行,一路高歌,把红旗插在高高的宝塔山上。
漫漫长征路上,不仅要冒枪林弹雨,而且要同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有的同志走累了坐下休息,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栽倒了。但前面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紧跟上来,继续前进。千里草地,杳无人烟。没有粮食,没有衣被,红军将士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困难面前,他们没有忧愁,没有悲伤,只有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中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红军战士看不到报纸,收不到家信,听不到来自外界的消息,但长征路上并不寂寞。这是长征中常见的镜头:行军路上,不少战士的背上都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生字,那是战士们在学习文化;休息时,大家推举毛泽东、彭德怀、成仿吾等讲故事,战士们听得入了神。1936年初,部队过草地时,朱总司令和战士们一起用皮子缝了一个大圆球,里面塞满羊毛,又在地上立起一根杆子,杆子上绑上大铁圈,大家一起玩起了“篮球”。在朱总司令带领下,跳高、跳远、跨越障碍等活动很快开展起来。
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看来,长征都是无比艰苦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在红军指战员的脸上,看不到忧郁、看不到悲伤。正如廖承志所说:“乐观主义者的面前充满了光明的前途,对于他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忧郁,什么感伤,什么烦恼……他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红军的乐观,正是建立在对革命形势清醒认识和对理想信念执著追求的基础上,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
今天,我们不会遇到当年长征路上那样凶险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但在前进道路上,仍然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仍然需要发扬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张爱萍在豪迈的诗篇《过草地》中写道:“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正等待我们去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相近的文字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结构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快。
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过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复杂,也不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
扩展资料
《花牛歌》大量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快。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过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复杂,也不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
诗人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诗歌借景抒情,借情写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